高中“哲学文学话剧”教学法的课程设计与实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shi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哲学文学话剧”教学法的课程设计,在穿越历史或畅想未来的想象中,将各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综合素质的跨学科教学的实践。
  【关键词】哲学文学话剧 自主学习 提升综合素质 跨学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9-0052-01
  如今在教育更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形势下,“探究式教学”、“问题导向教学”、“跨学科教学”和“项目化教学”等教学法倍受重视。我们参考话剧教学模式[1],尝试将语文、美术、音乐、历史和英语等多科目开展“哲学文学话剧”课程的跨学科教学,从哲学问题出发,以话剧为表达形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文学创作和话剧表演,培养中英文写作、信息识别、逻辑思维、解决问题、交流和团队合作等能力的实践类课程。
  以下是我们在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附属学校,高三国际班开展的“哲学文学话剧”课程设计与实践。
  一、“哲学文学话剧”课程设计
  基于《课标》要求,同时按照话剧教学的特点[2],我们按以下步骤开展教学:(1)学习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2)学习优秀话剧的内容和结构特点,了解人物塑造的基本知识和话剧制作过程,针对性地阅读解析5~10篇经典故事(包括中英文课文);(3)各自编写故事提纲;(4)分组介绍后,选择其中一篇故事提纲将其分为若干章节,讨论、修改、完善剧本;(5)对服装设计、场景制作、背景音乐等设计工作进行分工;(6)各组话剧排练;(7)演出;(8)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步骤(1)(2)包括对哲学、文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课程从具体哲学故事出发,探讨和思辨幸福、尊重、责任心等在生活中的因果关系和哲学定理,比如“刺猬法则”、“破窗理论”、“荷塘定律”“二八法则”等对生活的哲学总结。并且从社会学角度学习了解不同的社会阶层与工作对人的影响,从心理学角度学习了解人类不同天性特点。步骤(3)(4)是对文学创作系统学习、巩固和运用,是课程的核心。步骤(5)是对美术和音乐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步骤(6)(7)通过话剧表演,加深对文学、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公众表达能力,锻炼表演技能。步骤(8)是对整个课程的回顾和总结,是学习的提高和升华过程。
  二、“哲学文学话剧”课在语文和英语课堂中的实践
  语文课和英语课是训练学生运用母语和外语表达和沟通能力的重要学科,学生学习哲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的基本知识与创作技巧,先后进行个人和集体的文字创作和艺术创作-排演话剧-反思总结,将语言文字的运用贯穿始终。并且,除了锻炼阅读、表达和沟通能力,还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促进对人性和社会的理解,达到语文课和英语课的教学目标。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它训练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培养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由于课程形式新颖,开展初期有些内容有待完善,以中文为主。随着课程的开展,内容随之完善,再逐渐将适合的英文内容加入其中。
  三、“哲学文学话剧”课在美术与音乐课堂中的实践
  美术与音乐课是训练审美和艺术表达能力的重要学科。针对《课标》要求,围绕话剧表演各环节,将所学知识予以运用。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设计人物形象、场景,制作和准备服装、舞台背景、道具和灯光。关于背景音效或承托主题的插曲等,需要在查阅资料后,搜索合适的音效片段,或由同学演奏背景音乐。
  美术和音乐与“哲学文学话剧”课程结合,使看似没有关联的美术音乐知识有了生动的运用和展示平台。并使学生查资料、艺术审美、动手实践、艺术表达等能力得到提升。
  综上,我们设计实践“哲学文学话剧”课程,不仅以跨学科教学的方式回归教育本质[3],引导自主学习,提升综合素质,而且对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也有重要意义,以内容生动的教学平台,引导学生编写古(现)代故事和未来(科幻)故事,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提升人文素养与科学知识,并且启迪学习动力,发现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点,指引今后的升学和专业学习,为未来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付钰.国际教育戏剧研究的现状与热点——基于WOS的文献计量分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8,(2):19-30.
  [2]顾发良.美国校园剧特点管窥[J].中国戏剧,2008, (5):62-64.
  [3]約翰·杜威 著,陶志琼 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5).
  作者简介:
  邓彦兴(1987-),男,汉族,江西高安人,本科,项目化教学负责人,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研究。
  康璕(1987-),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教学主管,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沈中(1969-),男,汉族,江苏苏州人,本科,执行校长,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公共管理学作为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其课程内容与授课对象均符合“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需求,将“体验式教学”模式引入公共管理学,是对公共管理学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也是体验式教学的实际应用和具体推动,从而更好培养公共管理相关专业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公共管理学 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9-
期刊
【摘要】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市场竞争力日益激烈,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面临诸多问题,导致市场中出现大批量高校毕业生滞留现象。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新时期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关注点之一。为此,高职院校特开启体验式生涯计划教育模式,企图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增强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求知、就业过程的竞争力与发展力,环节高校毕业生滞留现象。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验式教学 生涯规划教育 就业能力 
期刊
【摘要】近年来,校园贷引发的大学生自杀等极端事件时有发生,校园贷将大学生逼上绝路也有大学生自身原因,大学生生命观的异化和扭曲造成了校园贷的可乘之机。因此,通过心理咨询案例分析大学生生命观异化现状及成因,了解受校园贷侵害的大学生的心理行为成因,提出降低校园贷对大学生侵害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生命观异化 校园贷 心理咨询案例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度沧州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沧州地区
期刊
【摘要】新课改的实施,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相对于以往的教学方法,新课改更加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成长。新课改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材施教,让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提高。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9-0
期刊
【摘要】新课程下历史教学是对教师的一种新的考验,如何设计一节优质课,对教材的充分利用,重新整合,深化教学,使用现代信息手段教学,强调历史核心素养已经是我们在教学中所必需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整体感 现实感 家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9-0049-01  中学历史课,让学生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以及然其后。人教版教材有些课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学校教育的关键。目前,我国学校越来越趋向于小班化教学,在小班制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理念,提升学生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并健康生活,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精神,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班制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9-0037-02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期刊
【摘要】懂得感恩是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挖掘语文文本中蕴含的感恩教育元素,对学生实施感恩祖国、感恩母亲、感恩伟人、感恩地球教育,让感恩的种子在学生心田发芽、开花、结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 感恩 学生 品质  【基金项目】本文系八步区2018年度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校园文化建设的感恩教育研究》(课题编号:HBY2018C31)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23.2
期刊
纵观语文课程改革30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展历程,顺应语文课程改革的历程每十年为一个周期,大致可分三个阶段:80年代培养语文能力和发展智力,90年代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语文训练,2001年以来强调提高语文素养加强语文实践。东师附小在“继承与创新,回归与变革”的道路上摸索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变与不变”。“变”的是教师的行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变”的是学科的气质和思想;“变”的是结构和形式,“不变”的
期刊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标非常关注培养学生语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发展学生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重视学生全面发展。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根据新课标要求,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语文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9-0038-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主要针对于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对学生进行传授和教育,旨在让学生了解历史,了解中国文化,掌握汉字的使用方式以及领悟其独特的魅力。在新课程改革下,利用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文章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对作者思想和情感的共情能力是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核心素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基础素养,注重学生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科目中是非常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