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哲学文学话剧”教学法的课程设计,在穿越历史或畅想未来的想象中,将各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综合素质的跨学科教学的实践。
【关键词】哲学文学话剧 自主学习 提升综合素质 跨学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9-0052-01
如今在教育更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形势下,“探究式教学”、“问题导向教学”、“跨学科教学”和“项目化教学”等教学法倍受重视。我们参考话剧教学模式[1],尝试将语文、美术、音乐、历史和英语等多科目开展“哲学文学话剧”课程的跨学科教学,从哲学问题出发,以话剧为表达形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文学创作和话剧表演,培养中英文写作、信息识别、逻辑思维、解决问题、交流和团队合作等能力的实践类课程。
以下是我们在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附属学校,高三国际班开展的“哲学文学话剧”课程设计与实践。
一、“哲学文学话剧”课程设计
基于《课标》要求,同时按照话剧教学的特点[2],我们按以下步骤开展教学:(1)学习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2)学习优秀话剧的内容和结构特点,了解人物塑造的基本知识和话剧制作过程,针对性地阅读解析5~10篇经典故事(包括中英文课文);(3)各自编写故事提纲;(4)分组介绍后,选择其中一篇故事提纲将其分为若干章节,讨论、修改、完善剧本;(5)对服装设计、场景制作、背景音乐等设计工作进行分工;(6)各组话剧排练;(7)演出;(8)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步骤(1)(2)包括对哲学、文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课程从具体哲学故事出发,探讨和思辨幸福、尊重、责任心等在生活中的因果关系和哲学定理,比如“刺猬法则”、“破窗理论”、“荷塘定律”“二八法则”等对生活的哲学总结。并且从社会学角度学习了解不同的社会阶层与工作对人的影响,从心理学角度学习了解人类不同天性特点。步骤(3)(4)是对文学创作系统学习、巩固和运用,是课程的核心。步骤(5)是对美术和音乐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步骤(6)(7)通过话剧表演,加深对文学、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公众表达能力,锻炼表演技能。步骤(8)是对整个课程的回顾和总结,是学习的提高和升华过程。
二、“哲学文学话剧”课在语文和英语课堂中的实践
语文课和英语课是训练学生运用母语和外语表达和沟通能力的重要学科,学生学习哲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的基本知识与创作技巧,先后进行个人和集体的文字创作和艺术创作-排演话剧-反思总结,将语言文字的运用贯穿始终。并且,除了锻炼阅读、表达和沟通能力,还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促进对人性和社会的理解,达到语文课和英语课的教学目标。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它训练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培养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由于课程形式新颖,开展初期有些内容有待完善,以中文为主。随着课程的开展,内容随之完善,再逐渐将适合的英文内容加入其中。
三、“哲学文学话剧”课在美术与音乐课堂中的实践
美术与音乐课是训练审美和艺术表达能力的重要学科。针对《课标》要求,围绕话剧表演各环节,将所学知识予以运用。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设计人物形象、场景,制作和准备服装、舞台背景、道具和灯光。关于背景音效或承托主题的插曲等,需要在查阅资料后,搜索合适的音效片段,或由同学演奏背景音乐。
美术和音乐与“哲学文学话剧”课程结合,使看似没有关联的美术音乐知识有了生动的运用和展示平台。并使学生查资料、艺术审美、动手实践、艺术表达等能力得到提升。
综上,我们设计实践“哲学文学话剧”课程,不仅以跨学科教学的方式回归教育本质[3],引导自主学习,提升综合素质,而且对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也有重要意义,以内容生动的教学平台,引导学生编写古(现)代故事和未来(科幻)故事,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提升人文素养与科学知识,并且启迪学习动力,发现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点,指引今后的升学和专业学习,为未来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付钰.国际教育戏剧研究的现状与热点——基于WOS的文献计量分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8,(2):19-30.
[2]顾发良.美国校园剧特点管窥[J].中国戏剧,2008, (5):62-64.
[3]約翰·杜威 著,陶志琼 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5).
作者简介:
邓彦兴(1987-),男,汉族,江西高安人,本科,项目化教学负责人,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研究。
康璕(1987-),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教学主管,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沈中(1969-),男,汉族,江苏苏州人,本科,执行校长,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关键词】哲学文学话剧 自主学习 提升综合素质 跨学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9-0052-01
如今在教育更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形势下,“探究式教学”、“问题导向教学”、“跨学科教学”和“项目化教学”等教学法倍受重视。我们参考话剧教学模式[1],尝试将语文、美术、音乐、历史和英语等多科目开展“哲学文学话剧”课程的跨学科教学,从哲学问题出发,以话剧为表达形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文学创作和话剧表演,培养中英文写作、信息识别、逻辑思维、解决问题、交流和团队合作等能力的实践类课程。
以下是我们在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附属学校,高三国际班开展的“哲学文学话剧”课程设计与实践。
一、“哲学文学话剧”课程设计
基于《课标》要求,同时按照话剧教学的特点[2],我们按以下步骤开展教学:(1)学习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2)学习优秀话剧的内容和结构特点,了解人物塑造的基本知识和话剧制作过程,针对性地阅读解析5~10篇经典故事(包括中英文课文);(3)各自编写故事提纲;(4)分组介绍后,选择其中一篇故事提纲将其分为若干章节,讨论、修改、完善剧本;(5)对服装设计、场景制作、背景音乐等设计工作进行分工;(6)各组话剧排练;(7)演出;(8)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步骤(1)(2)包括对哲学、文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课程从具体哲学故事出发,探讨和思辨幸福、尊重、责任心等在生活中的因果关系和哲学定理,比如“刺猬法则”、“破窗理论”、“荷塘定律”“二八法则”等对生活的哲学总结。并且从社会学角度学习了解不同的社会阶层与工作对人的影响,从心理学角度学习了解人类不同天性特点。步骤(3)(4)是对文学创作系统学习、巩固和运用,是课程的核心。步骤(5)是对美术和音乐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步骤(6)(7)通过话剧表演,加深对文学、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公众表达能力,锻炼表演技能。步骤(8)是对整个课程的回顾和总结,是学习的提高和升华过程。
二、“哲学文学话剧”课在语文和英语课堂中的实践
语文课和英语课是训练学生运用母语和外语表达和沟通能力的重要学科,学生学习哲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的基本知识与创作技巧,先后进行个人和集体的文字创作和艺术创作-排演话剧-反思总结,将语言文字的运用贯穿始终。并且,除了锻炼阅读、表达和沟通能力,还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促进对人性和社会的理解,达到语文课和英语课的教学目标。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它训练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培养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由于课程形式新颖,开展初期有些内容有待完善,以中文为主。随着课程的开展,内容随之完善,再逐渐将适合的英文内容加入其中。
三、“哲学文学话剧”课在美术与音乐课堂中的实践
美术与音乐课是训练审美和艺术表达能力的重要学科。针对《课标》要求,围绕话剧表演各环节,将所学知识予以运用。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设计人物形象、场景,制作和准备服装、舞台背景、道具和灯光。关于背景音效或承托主题的插曲等,需要在查阅资料后,搜索合适的音效片段,或由同学演奏背景音乐。
美术和音乐与“哲学文学话剧”课程结合,使看似没有关联的美术音乐知识有了生动的运用和展示平台。并使学生查资料、艺术审美、动手实践、艺术表达等能力得到提升。
综上,我们设计实践“哲学文学话剧”课程,不仅以跨学科教学的方式回归教育本质[3],引导自主学习,提升综合素质,而且对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也有重要意义,以内容生动的教学平台,引导学生编写古(现)代故事和未来(科幻)故事,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提升人文素养与科学知识,并且启迪学习动力,发现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点,指引今后的升学和专业学习,为未来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付钰.国际教育戏剧研究的现状与热点——基于WOS的文献计量分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8,(2):19-30.
[2]顾发良.美国校园剧特点管窥[J].中国戏剧,2008, (5):62-64.
[3]約翰·杜威 著,陶志琼 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5).
作者简介:
邓彦兴(1987-),男,汉族,江西高安人,本科,项目化教学负责人,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研究。
康璕(1987-),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教学主管,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沈中(1969-),男,汉族,江苏苏州人,本科,执行校长,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