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主观思想感情的一种教学活动。而作文一直是学生的一大难题,相应的,学生作文水平一直不高。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也是作文。针对这一“病症”,我们就应对症下药,转变学生的认识,改善作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想象,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以提高初中生的作文水平。
一、让命题贴近学生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写作的人只需心平气和地问问自己……平时出给他们的题目是不是切近他们的见闻、理解、思想等等。总而言之,是不是接近他们的生活?借此培植‘立诚’的基础。”叶老的话意思是说,我们要学生写的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我们要学生表达的思想必须是学生的思想实际。因此,我们要想办法把题目命到学生的心坎上去。那怎样才能把题目命到学生的心坎上去呢?
1、作文题目中要有我,显性的或隐性的。作文题要能勾起学生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回忆或思考,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比如《让自己的心阳光灿烂》《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我》《我渴望长大》等等。
2、作文题要时尚,要能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一种内容上的时尚,比如现在的孩子都喜欢拿手机,你就可以出个以手机短信为话题,让他们写一写;如果你教的学生是农村孩子,也许打工的话题会让他们感兴趣。另一种是作文题目的时尚,比如《我发现棋如人生》《秋的三种味道》《平淡,也是一种享受》等等。
除此之外,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和生活,包括家庭环境、生活经历、思维特点、感情活动等等,只有作文命題切合学生生活实际,使他们有所触动,欲罢不能,非倾吐不可,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这样,即使文句稍有不畅,也避开了空洞无物的大忌,解决了学生不愿写、不会写的难题。
二、突出学生主体意识。
作文教学更应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初中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追求独立,讲究自尊,喜好表现,其语言的表达、关注的焦点、行为方式都有很强的时代感。作为教师就要因势利导,给他们发挥、创造、发泄、表达的机会。更应该提供一定的平台,让他们去感受健康、向上的内容,在活动中获取更多的素材。如学校的运动会、文艺汇演、作品赏析、普通话比赛,五一、六一庆祝活动等。
三、将写作训练融入听说训练中。
作文与说话并非互不相干,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说话能力的训练。如学完某课后,让学生谈谈感受,或针对某一人物谈谈看法。可以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发言,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中心内容、条理安排,以及遣词造句等一些问题及时予以指导。同时让学生参与评议,教师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并告诉学生,他们的发言很精彩,将他们说的写到纸上便是文章,让学生明白写文章不是弄虚作假,矫揉造作,而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放松了心情,也能感受到口头作文的乐趣。
四、集中进行片段强化训练。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的知识,只有通过强化训练,才能被学生很好的掌握。这个训练的媒介,便是“片段”。一是片段意思相对完整,二是片段在文章中相对独立,三是片段比较简短,能够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训练,四是训练完了可以马上反馈,具有很好的时效性。
比如,我在训练学生运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时,在生成相关知识后,马上进行片段训练。我先让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熟悉的并且特点鲜明的一个人物,然后用一句话来表达这个人物的特点。再用诸如“平日里”“有时”“总是”等词语来概述能反映人物这一特点的事情,接着,要求学生运用一件具体的事情(时间、地点、人物明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清楚)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经过“说特点”“概述”“详述”三个环节的训练,再经过整合,学生基本上可以达到写作要求,说明片段训练是重要而且有效的。
片段训练可以集中精力,在课堂上突破一点,使训练充分,见成效。每次突破一点,几年下来,收获一定不小。
五、多渠道拓宽写作途径。
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一些手段来拓宽学生的选材范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善于捕捉名篇佳作中的亮点,通过对课文的仿写、改写、缩写、补写等各种形式,培养学生多角度利用课文的素材。例如《我的叔叔于勒》的续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排比段的仿写等,指导学生同中求异,不断拓宽写作思路,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六、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引导学生要“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就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阅读是写作的先导。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阅读经验。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词汇,掌握表达方法之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例如古今中外的名著、优秀小说等。让学生爱读书,善思考,乐于写作。
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文中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春草的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勃,一片欣欣向荣之态。像这种优美的语句,可以让学生注意摘抄积累,模仿它的写法,创造出更美的句子。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融合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学生阅读的热情高涨,作文兴趣得以激发,教师的引导,平时的材料积累以及合理的运用,让学生有感而发,文思泉涌,动笔成篇,作文水平就可能普遍提高了。
初中作文教学综合性很强、难度很大,教师必须把握学生基本现状,立足科学教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才能提高学生作文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一、让命题贴近学生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写作的人只需心平气和地问问自己……平时出给他们的题目是不是切近他们的见闻、理解、思想等等。总而言之,是不是接近他们的生活?借此培植‘立诚’的基础。”叶老的话意思是说,我们要学生写的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我们要学生表达的思想必须是学生的思想实际。因此,我们要想办法把题目命到学生的心坎上去。那怎样才能把题目命到学生的心坎上去呢?
1、作文题目中要有我,显性的或隐性的。作文题要能勾起学生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回忆或思考,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比如《让自己的心阳光灿烂》《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我》《我渴望长大》等等。
2、作文题要时尚,要能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一种内容上的时尚,比如现在的孩子都喜欢拿手机,你就可以出个以手机短信为话题,让他们写一写;如果你教的学生是农村孩子,也许打工的话题会让他们感兴趣。另一种是作文题目的时尚,比如《我发现棋如人生》《秋的三种味道》《平淡,也是一种享受》等等。
除此之外,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和生活,包括家庭环境、生活经历、思维特点、感情活动等等,只有作文命題切合学生生活实际,使他们有所触动,欲罢不能,非倾吐不可,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这样,即使文句稍有不畅,也避开了空洞无物的大忌,解决了学生不愿写、不会写的难题。
二、突出学生主体意识。
作文教学更应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初中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追求独立,讲究自尊,喜好表现,其语言的表达、关注的焦点、行为方式都有很强的时代感。作为教师就要因势利导,给他们发挥、创造、发泄、表达的机会。更应该提供一定的平台,让他们去感受健康、向上的内容,在活动中获取更多的素材。如学校的运动会、文艺汇演、作品赏析、普通话比赛,五一、六一庆祝活动等。
三、将写作训练融入听说训练中。
作文与说话并非互不相干,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说话能力的训练。如学完某课后,让学生谈谈感受,或针对某一人物谈谈看法。可以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发言,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中心内容、条理安排,以及遣词造句等一些问题及时予以指导。同时让学生参与评议,教师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并告诉学生,他们的发言很精彩,将他们说的写到纸上便是文章,让学生明白写文章不是弄虚作假,矫揉造作,而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放松了心情,也能感受到口头作文的乐趣。
四、集中进行片段强化训练。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的知识,只有通过强化训练,才能被学生很好的掌握。这个训练的媒介,便是“片段”。一是片段意思相对完整,二是片段在文章中相对独立,三是片段比较简短,能够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训练,四是训练完了可以马上反馈,具有很好的时效性。
比如,我在训练学生运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时,在生成相关知识后,马上进行片段训练。我先让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熟悉的并且特点鲜明的一个人物,然后用一句话来表达这个人物的特点。再用诸如“平日里”“有时”“总是”等词语来概述能反映人物这一特点的事情,接着,要求学生运用一件具体的事情(时间、地点、人物明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清楚)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经过“说特点”“概述”“详述”三个环节的训练,再经过整合,学生基本上可以达到写作要求,说明片段训练是重要而且有效的。
片段训练可以集中精力,在课堂上突破一点,使训练充分,见成效。每次突破一点,几年下来,收获一定不小。
五、多渠道拓宽写作途径。
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一些手段来拓宽学生的选材范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善于捕捉名篇佳作中的亮点,通过对课文的仿写、改写、缩写、补写等各种形式,培养学生多角度利用课文的素材。例如《我的叔叔于勒》的续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排比段的仿写等,指导学生同中求异,不断拓宽写作思路,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六、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引导学生要“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就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阅读是写作的先导。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阅读经验。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词汇,掌握表达方法之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例如古今中外的名著、优秀小说等。让学生爱读书,善思考,乐于写作。
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文中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春草的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勃,一片欣欣向荣之态。像这种优美的语句,可以让学生注意摘抄积累,模仿它的写法,创造出更美的句子。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融合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学生阅读的热情高涨,作文兴趣得以激发,教师的引导,平时的材料积累以及合理的运用,让学生有感而发,文思泉涌,动笔成篇,作文水平就可能普遍提高了。
初中作文教学综合性很强、难度很大,教师必须把握学生基本现状,立足科学教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才能提高学生作文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