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旨在提高产妇的身心健康。方法 选择2009年6 月-2010 年6月在我院待产的初产妇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心理状况及分娩情况。结果 干预后,心理干预组的SAS和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t检验显示,两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自然分娩率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干预组具有更好的分娩结局。结论 产前对初产妇应进行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保障产妇身心健康,降低经济负担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心理护理;分娩方式;产妇
妇女在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承受着躯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孕妇的心理状况对于产妇的分娩方式具有重要作用,不良的情绪反应会给胎儿及产程带来不利的影响[1]。目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剖宫产率有急骤上升的趋势。剖宫产率的升高,直接导致了术后病率、围生儿病率、病死率也在升高[2]。为进一步提高待产妇的心理状况,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我科对孕妇实施产前心理干预,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择2009年6 月-2010 年6月在我院待产的初产妇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产前检查提示胎儿、羊水、胎盘正常,无头盆不称; 无骨产道及软产道异常; 产妇无妊娠并发症及相关合并症。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3例。观察组年龄23~34岁,平均( 24.3 ± 4.0)岁。对照组年龄22~33岁,平均( 23.8 ± 3.5) 岁。两组孕产妇在年龄、孕周、胎儿大小、入院时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各项常规护理及相应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①孕妇入院后,护理人员要热情的与产妇交流,告知孕妇及家属产前和产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增强产妇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度,增强其信任感和安全感。②加强孕产妇的分娩期教育,给孕妇讲解分娩知识、产程及疼痛的相关知识,告知孕妇要对产疼具有正确的认识,并要学会应对技巧,采取自由体位,腹式深呼吸、按摩等来应对分娩时的不适。③加强患者的社会支持,增强其分娩信心。社会支持能够增强孕产妇的分娩信心,家属要对产妇多鼓励,通过语言和亲切的安抚孕妇,减轻其恐惧感等不良情绪,增强其分娩信心。
1.3评价指标干预效果通过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分娩结局两方面进行评价,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而分娩结局包括自然分娩和剖宫产。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理状况的比较干预后,心理干预组的SAS和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t检验显示,两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分娩结局情况干预组自然分娩47例,非自然分娩16例;对照组自然分娩32例,而非自然分娩31例。两组产妇在自然分娩率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干预组具有更好的分娩结局。
3讨论
妊娠、分娩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特别是对于初产妇分娩是一次非常强烈的躯体和情感体验,会产生强烈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对于初产妇而言,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3]。产妇的精神因素对于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和乳汁分泌均具有重要作用。不良的精神状态会使剖宫产率上升,产后出血的增加和母乳喂养率的降低。恐惧、疼痛等不良心理因素能促使神经内分泌系统会释放儿茶酚胺,会引起产妇宫缩乏力、延长产程,进一步加剧难产。同时,不良的情绪反应和宫缩疼痛往往导致体内神经激素生理水平的改变,引起儿茶酚胺水平的升高,可使胎盘和脐带血管收缩甚至痉挛; 子宫血流的减少,会直接影响到胎儿的血液供应,从而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增加新生儿窒息率和产剖宫产的发生率[4]。有关研究显示,加强对产前孕产妇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积极的产前心理干预能提高自然分娩的比率,有利于产妇的产后恢复,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5]。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首次妊娠的初产妇实施产前的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改善孕产妇的心理状况,提高自然分娩所占的比例,减轻产妇的经济负担。总之,产前对初产妇应进行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减轻焦虑、抑郁的负面不良情绪的发生率,减少剖宫产和阴道助产例数,对保障产妇身心健康,降低经济负担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书霞.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J].家庭护士,2006,4(4) : 16-18.
[2]高玲玲, 张美芬.分娩教育对初产妇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5, 21(2): 209-210.
[3]翟晓珍,郑淑萍.心理护理对分娩的影响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 : 101-102.
[4]雷友金,杨昌媚.分娩期心理干预对分娩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 : 2193-2195.
[5]王琴.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 2011, 4(3):35-36
表1.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
【关键词】心理护理;分娩方式;产妇
妇女在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承受着躯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孕妇的心理状况对于产妇的分娩方式具有重要作用,不良的情绪反应会给胎儿及产程带来不利的影响[1]。目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剖宫产率有急骤上升的趋势。剖宫产率的升高,直接导致了术后病率、围生儿病率、病死率也在升高[2]。为进一步提高待产妇的心理状况,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我科对孕妇实施产前心理干预,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择2009年6 月-2010 年6月在我院待产的初产妇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产前检查提示胎儿、羊水、胎盘正常,无头盆不称; 无骨产道及软产道异常; 产妇无妊娠并发症及相关合并症。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3例。观察组年龄23~34岁,平均( 24.3 ± 4.0)岁。对照组年龄22~33岁,平均( 23.8 ± 3.5) 岁。两组孕产妇在年龄、孕周、胎儿大小、入院时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各项常规护理及相应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①孕妇入院后,护理人员要热情的与产妇交流,告知孕妇及家属产前和产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增强产妇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度,增强其信任感和安全感。②加强孕产妇的分娩期教育,给孕妇讲解分娩知识、产程及疼痛的相关知识,告知孕妇要对产疼具有正确的认识,并要学会应对技巧,采取自由体位,腹式深呼吸、按摩等来应对分娩时的不适。③加强患者的社会支持,增强其分娩信心。社会支持能够增强孕产妇的分娩信心,家属要对产妇多鼓励,通过语言和亲切的安抚孕妇,减轻其恐惧感等不良情绪,增强其分娩信心。
1.3评价指标干预效果通过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分娩结局两方面进行评价,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而分娩结局包括自然分娩和剖宫产。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理状况的比较干预后,心理干预组的SAS和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t检验显示,两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分娩结局情况干预组自然分娩47例,非自然分娩16例;对照组自然分娩32例,而非自然分娩31例。两组产妇在自然分娩率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干预组具有更好的分娩结局。
3讨论
妊娠、分娩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特别是对于初产妇分娩是一次非常强烈的躯体和情感体验,会产生强烈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对于初产妇而言,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3]。产妇的精神因素对于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和乳汁分泌均具有重要作用。不良的精神状态会使剖宫产率上升,产后出血的增加和母乳喂养率的降低。恐惧、疼痛等不良心理因素能促使神经内分泌系统会释放儿茶酚胺,会引起产妇宫缩乏力、延长产程,进一步加剧难产。同时,不良的情绪反应和宫缩疼痛往往导致体内神经激素生理水平的改变,引起儿茶酚胺水平的升高,可使胎盘和脐带血管收缩甚至痉挛; 子宫血流的减少,会直接影响到胎儿的血液供应,从而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增加新生儿窒息率和产剖宫产的发生率[4]。有关研究显示,加强对产前孕产妇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积极的产前心理干预能提高自然分娩的比率,有利于产妇的产后恢复,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5]。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首次妊娠的初产妇实施产前的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改善孕产妇的心理状况,提高自然分娩所占的比例,减轻产妇的经济负担。总之,产前对初产妇应进行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减轻焦虑、抑郁的负面不良情绪的发生率,减少剖宫产和阴道助产例数,对保障产妇身心健康,降低经济负担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书霞.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J].家庭护士,2006,4(4) : 16-18.
[2]高玲玲, 张美芬.分娩教育对初产妇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5, 21(2): 209-210.
[3]翟晓珍,郑淑萍.心理护理对分娩的影响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 : 101-102.
[4]雷友金,杨昌媚.分娩期心理干预对分娩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 : 2193-2195.
[5]王琴.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 2011, 4(3):35-36
表1.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