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没有任何级别,待遇不高,工作最辛苦。补缺补差、追缴作业、调节纠纷,甚至“破案”……班主任可谓“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更可悲的是,班主任呕心沥血,犹如春蚕蜡烛,尽情地挥洒着青春,但期望值与收获值却成反比:学生并没有感恩戴德,甚至视“师”如仇。如此一个悲壮角色,幸福从何言之?
在我担任班主任期间,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惨痛教训;有过桃李芬芳、吐香遍野的快慰,也有过煞费苦心、无能为力的尴尬。但我深深体会到: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选择了班主任工作,也就意味着选择了吃苦耐劳,选择了无私奉献,选择了甘当人梯。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感觉到,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命价值的体现。相信每位班主任都憧憬着一个美妙的境界:师生之间彼此信赖,犹如亲密的朋友,可以互相探讨,互诉心事,携手共进。其实,只要拥有了“五心”,“一切皆有可能”。
1.要有知心朋友的贴心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育的先决条件也是爱,但是爱只停留在表面是不够的,爱要在心理上与学生相容。也就是说,爱要体现理解,体现宽容,体现原谅,爱要学会赏识,爱要充分信任。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体现平等和尊重,才能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才能达到教育工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班主任热爱、关心学生和理解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全面地、出色地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课前、课后与学生相遇,给予问候和关心。此时班主任不必刻意去进行思想教育,寥寥数语,学生的学习情绪、生活情况、身体状况都可以去关心一下。善待学生的失误,不要简单叱责,而是朋友般地和学生一起商讨如何改进与发展,这无疑是沟通师生感情、加深相互理解、增进师生情谊的好方法。
2.要有学习和生活导师的热心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指导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是班主任首要的、义不容辞的职责。要把帮助学生学好各门功课、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规律、懂得如何自主调控学习情感学习过程作为班级管理、班集体建设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来对待。未成年人可塑性强,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用自己模范的行动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具有健全人格、崇高道德、高尚情趣、丰富学识、开放观念、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写的中国人。记得特级教师斯霞说过:“铁板着面孔斥责训骂,威胁恫吓,不是严格要求,只是炙人的岩浆,令人望而生畏。一味的苛求道道清规,条条戒律,也不是严格,只是冰冷的寒霜,使人噤若寒蝉,一分严格之水,要加上九分感情之蜜才能酿成甘霖。”有了热爱学生的思想,以心灵赢得心灵,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和良师益友,这样良好的师生关系必定会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沟通,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充分感受愉悦、自由、人格的尊重。
3.要有父母代理者的爱心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鱼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的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无限信任你,你的每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在他看来,你就是智慧、理智与道德的典范。”所以,优秀的班主任都应像父母那样疼爱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营养、发育和卫生健康。但这决不是姑息纵容和溺爱,而是慈母之爱,严父之爱,益友之爱。特别是对“后进生”,即使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都对他们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班主任的这份爱常常是点燃学生上进心的火花,有着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4.要有心理医生的细心
班主任应像心理医生那样和蔼可亲,细致入微地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在跟学生谈心时班主任应摆脱“教育者”角色,深切关心地倾听、平等交谈,为学生提供情绪、思想及个性心理品质的分析,调动他们自身内在的力量自我疏导、自教、自律、自强。我经常利用晚自习或其他时间,和几个学生在一起聊天、谈心,告诉他们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感受,甚至给他们讲自己的经历,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心是和他们联系在一起的。运用电话或利用网络沟通,这种方式是年轻人比较喜欢的“时尚”的渠道,做班主任的不妨“投其所好”,借此消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5.要有“精神家园”设计施工者的精心
班集体不仅是实施教育管理的场所,也是师生追求发展的利益共同体,更应是学生获得激励和赏识、满足和愉悦的“精神家园”。班主任理应从更高层次上去审视自己的角色地位,精心引导学生设计班训,布置班级,让教室“每一面墙都会说话”,使广大学生在自己的家园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而不是制造“机器”的工厂。班主任的使命也绝不是“照亮别人毁灭自己”,而是在照亮别人的过程中获取人格的升华和人生价值的体现。当学生的脸上绽出笑颜,当心灵与心灵架起沟通的桥梁,当班主任体验到工作的乐趣,我们可以坦言:我很幸福,因为我是一个班主任。
在我担任班主任期间,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惨痛教训;有过桃李芬芳、吐香遍野的快慰,也有过煞费苦心、无能为力的尴尬。但我深深体会到: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选择了班主任工作,也就意味着选择了吃苦耐劳,选择了无私奉献,选择了甘当人梯。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感觉到,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命价值的体现。相信每位班主任都憧憬着一个美妙的境界:师生之间彼此信赖,犹如亲密的朋友,可以互相探讨,互诉心事,携手共进。其实,只要拥有了“五心”,“一切皆有可能”。
1.要有知心朋友的贴心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育的先决条件也是爱,但是爱只停留在表面是不够的,爱要在心理上与学生相容。也就是说,爱要体现理解,体现宽容,体现原谅,爱要学会赏识,爱要充分信任。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体现平等和尊重,才能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才能达到教育工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班主任热爱、关心学生和理解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全面地、出色地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课前、课后与学生相遇,给予问候和关心。此时班主任不必刻意去进行思想教育,寥寥数语,学生的学习情绪、生活情况、身体状况都可以去关心一下。善待学生的失误,不要简单叱责,而是朋友般地和学生一起商讨如何改进与发展,这无疑是沟通师生感情、加深相互理解、增进师生情谊的好方法。
2.要有学习和生活导师的热心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指导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是班主任首要的、义不容辞的职责。要把帮助学生学好各门功课、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规律、懂得如何自主调控学习情感学习过程作为班级管理、班集体建设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来对待。未成年人可塑性强,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用自己模范的行动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具有健全人格、崇高道德、高尚情趣、丰富学识、开放观念、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写的中国人。记得特级教师斯霞说过:“铁板着面孔斥责训骂,威胁恫吓,不是严格要求,只是炙人的岩浆,令人望而生畏。一味的苛求道道清规,条条戒律,也不是严格,只是冰冷的寒霜,使人噤若寒蝉,一分严格之水,要加上九分感情之蜜才能酿成甘霖。”有了热爱学生的思想,以心灵赢得心灵,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和良师益友,这样良好的师生关系必定会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沟通,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充分感受愉悦、自由、人格的尊重。
3.要有父母代理者的爱心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鱼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的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无限信任你,你的每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在他看来,你就是智慧、理智与道德的典范。”所以,优秀的班主任都应像父母那样疼爱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营养、发育和卫生健康。但这决不是姑息纵容和溺爱,而是慈母之爱,严父之爱,益友之爱。特别是对“后进生”,即使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都对他们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班主任的这份爱常常是点燃学生上进心的火花,有着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4.要有心理医生的细心
班主任应像心理医生那样和蔼可亲,细致入微地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在跟学生谈心时班主任应摆脱“教育者”角色,深切关心地倾听、平等交谈,为学生提供情绪、思想及个性心理品质的分析,调动他们自身内在的力量自我疏导、自教、自律、自强。我经常利用晚自习或其他时间,和几个学生在一起聊天、谈心,告诉他们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感受,甚至给他们讲自己的经历,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心是和他们联系在一起的。运用电话或利用网络沟通,这种方式是年轻人比较喜欢的“时尚”的渠道,做班主任的不妨“投其所好”,借此消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5.要有“精神家园”设计施工者的精心
班集体不仅是实施教育管理的场所,也是师生追求发展的利益共同体,更应是学生获得激励和赏识、满足和愉悦的“精神家园”。班主任理应从更高层次上去审视自己的角色地位,精心引导学生设计班训,布置班级,让教室“每一面墙都会说话”,使广大学生在自己的家园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而不是制造“机器”的工厂。班主任的使命也绝不是“照亮别人毁灭自己”,而是在照亮别人的过程中获取人格的升华和人生价值的体现。当学生的脸上绽出笑颜,当心灵与心灵架起沟通的桥梁,当班主任体验到工作的乐趣,我们可以坦言:我很幸福,因为我是一个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