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改变过去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学会学习;改变过去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优化 小学数学 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了新的面貌,它打破了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正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为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工作,广大教师在教法、学法上进行了广泛深入地探索研究,发现许多新的教法和学法并得到推广,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优化教学目标
首先,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把握好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或者预期的学生学习活动要达到的“三维目标”。课堂教学中,我们始终要以课堂教学目标为中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把握教学中各知识点的深浅度,找准重点、难点、关键的知识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而且要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使学生的层次性在教学目标中有所体现。因此,在备课时应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然而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媒体等进行必要的优化组合。然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优化备课
教学是一门艺术。不管你是个人备课还是集体备课,都必须经过周密思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细致地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认真钻研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工作的灵魂,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评价一堂课,应该首先看这堂课目的定得是否合适,为完成目的所采取的教学措施是否得当,教学目的完成情况如何。这就是说,一个数学老师备课时首先要确定教学目的,再考虑为完成教学目的应采取哪些措施。要明确教学目的,就必须学习并钻研教学大纲。
2、从整体出发,系统分析和研究教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数学老师要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认真备课,吃透教材。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结构和编排体系,掌握“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各部分知识的相互关联,吃透重点、难点和关键,精心设计教案。如果在教学中备一节,教一节,不了解这一节在整体中的地位与其它章节的联系,就很难谈上吃透教材和融会贯通。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要深刻领会编者意图。能否领会编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
3、抓住重点和找准难点
一节数学课,不管你是用传统的眼光,还是用新的教学理念去评价,有没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都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不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备课时,一定要注意抓住重点和找准难点。
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课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
4、创造性使用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和本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三、优化数学练习课,提高课堂效率
练习课是数学课的三种基本课型之一,它是小学数学主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解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思维的必经之路,又是培养训练和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在新授课中,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基本技能、技巧缺乏,认识水平不高,思维方式单一,学习要求仅限于初步。再者,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刚学的知识开始遗忘较快。鉴于以上原因,练习课成为一种必需。小学中的练习课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的很大比重。练习课重点是通过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地运用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改错练习、开放性练习等,让学生从“会”过渡到“熟”,通过综合练习提高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由“熟”过渡到“活”。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每一节练习课的题目,那么练习课的教学一定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学认为,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总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反映在教学规律上,学生要获得知识和能力,也要有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练习是学生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在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四、讲究评价艺术 促进学生发展
传统的数学教学质量的评价,往往仅靠一张试卷就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出判断,这种“一锤定音”的评价方法,伤害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偏离了素质教育发展的轨道和21世纪对人发展的要求。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迫切需要转变现有的评价观念,探讨科学的评价方法,以使评价真正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过程评价 实现评价多元化
平时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评价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把过程性评价纳入到质量评价体系之中,使之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强化日常评价。只有加强了平日的评价,才能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保证学生持续不断的学习动力,为学生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综合考评: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作业的质量、动手操作能力、课堂反应情况以及单元过关成绩等方面来评价学生平时学习效果,并且及时记载(每个单元记载一次)把这几项成绩作为综合考查的主要依据,结合期终考试成绩,对学生成绩作出恰当的、比较科学、合理、全面的综合评价,实现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
2、自我评价,促进主体发展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分析,是一种自我监督的行为,是自我教育的开始,这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师可在课始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课未由学生自己对照目标检查学习情况,也可组织学生自己命题或相互命题进行自我评估,批改后,写几句话表达自己成功或失误的经验教训;教学中经常开展小组讨论,同学之间相互发表各自见解、互相评议、互相促进;指导高年级学生相互阅卷,从中学会分析判断,提高自鉴能力。
关键词:优化 小学数学 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了新的面貌,它打破了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正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为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工作,广大教师在教法、学法上进行了广泛深入地探索研究,发现许多新的教法和学法并得到推广,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优化教学目标
首先,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把握好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或者预期的学生学习活动要达到的“三维目标”。课堂教学中,我们始终要以课堂教学目标为中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把握教学中各知识点的深浅度,找准重点、难点、关键的知识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而且要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使学生的层次性在教学目标中有所体现。因此,在备课时应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然而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媒体等进行必要的优化组合。然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优化备课
教学是一门艺术。不管你是个人备课还是集体备课,都必须经过周密思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细致地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认真钻研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工作的灵魂,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评价一堂课,应该首先看这堂课目的定得是否合适,为完成目的所采取的教学措施是否得当,教学目的完成情况如何。这就是说,一个数学老师备课时首先要确定教学目的,再考虑为完成教学目的应采取哪些措施。要明确教学目的,就必须学习并钻研教学大纲。
2、从整体出发,系统分析和研究教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数学老师要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认真备课,吃透教材。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结构和编排体系,掌握“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各部分知识的相互关联,吃透重点、难点和关键,精心设计教案。如果在教学中备一节,教一节,不了解这一节在整体中的地位与其它章节的联系,就很难谈上吃透教材和融会贯通。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要深刻领会编者意图。能否领会编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
3、抓住重点和找准难点
一节数学课,不管你是用传统的眼光,还是用新的教学理念去评价,有没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都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不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备课时,一定要注意抓住重点和找准难点。
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课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
4、创造性使用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和本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三、优化数学练习课,提高课堂效率
练习课是数学课的三种基本课型之一,它是小学数学主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解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思维的必经之路,又是培养训练和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在新授课中,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基本技能、技巧缺乏,认识水平不高,思维方式单一,学习要求仅限于初步。再者,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刚学的知识开始遗忘较快。鉴于以上原因,练习课成为一种必需。小学中的练习课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的很大比重。练习课重点是通过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地运用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改错练习、开放性练习等,让学生从“会”过渡到“熟”,通过综合练习提高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由“熟”过渡到“活”。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每一节练习课的题目,那么练习课的教学一定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学认为,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总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反映在教学规律上,学生要获得知识和能力,也要有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练习是学生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在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四、讲究评价艺术 促进学生发展
传统的数学教学质量的评价,往往仅靠一张试卷就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出判断,这种“一锤定音”的评价方法,伤害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偏离了素质教育发展的轨道和21世纪对人发展的要求。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迫切需要转变现有的评价观念,探讨科学的评价方法,以使评价真正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过程评价 实现评价多元化
平时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评价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把过程性评价纳入到质量评价体系之中,使之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强化日常评价。只有加强了平日的评价,才能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保证学生持续不断的学习动力,为学生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综合考评: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作业的质量、动手操作能力、课堂反应情况以及单元过关成绩等方面来评价学生平时学习效果,并且及时记载(每个单元记载一次)把这几项成绩作为综合考查的主要依据,结合期终考试成绩,对学生成绩作出恰当的、比较科学、合理、全面的综合评价,实现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
2、自我评价,促进主体发展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分析,是一种自我监督的行为,是自我教育的开始,这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师可在课始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课未由学生自己对照目标检查学习情况,也可组织学生自己命题或相互命题进行自我评估,批改后,写几句话表达自己成功或失误的经验教训;教学中经常开展小组讨论,同学之间相互发表各自见解、互相评议、互相促进;指导高年级学生相互阅卷,从中学会分析判断,提高自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