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课改的深入,我们的写作教学也在发生着变化。透过开满鲜花的写作教学,我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写作教学严重地脱离了生活的倾向,追求作文形式上的价值。写作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如何扣题、如何结构、如何谋篇等技术问题,同时,这些技术上的问题也往往是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写作过程是指导——写作——批改——讲评,整个过程追求作文在形式上如何达到要求。教师是知识(写作的技巧技法)的权威参与,从而导致了我们写作教学的效率低下。基于此,反思我们的写作教学。
一、反思写作目标
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有些教师确定写作目标为:扣住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层次清楚,语句通顺,卷面干净等。目标表述均从语言出发,而不是从生活出发,从文章内涵出发。于是作文教学不去深入地思考作文的内容.思想及其作文产生的根源。这样便丢失了作文的“灵魂”,而只留下了作文语言的“躯壳”。在“扣住题意”的指导中,有的教师提出,“作文也像解应用题”,分析已知条件,根据一定的方法,把写作方向“解”出来。于是,作文就有了模式,可以分几步来写的框框,从而催生了背离生活的虚假作文,只见语言,不见“人”,只见形式,不见生活。忘却了生活是写作之源
二.反思写作过程
写作在规定的时间当堂完成,这是写作课的一个基本作法。我们知道,文章虽可以是一挥而就的,但大多都需要长时间的思索,几天,甚至是几年,才使一篇文章酝酿成熟,这是写作作为生活内容的客观实际,而我们每每要学生在一个小时以内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可想而知,这样限时写出的文章,必然是学生已经操作俗滥了的言语的再次排列,写作就成了一种结果的测试,而不是促进水平提高,促进人的发展的手段。
三.反思写作命题
我们的写作命题虽然在命题方式上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开放,但总要求并没有改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范围中写作。作为结果的测试,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在给定题目,作出限制的情况下让学生写作,成了写作教学的基本作法,这就成了问题。学生只是根据要求,根据命题,搜肠刮肚地去寻找生活。而真实的写作一般是对生活有所领悟,有所触发,形成话题,然后表达成文。我们的写作教学恰恰来了个反方向。难怪学生觉得写作是一件苦事,咬笔头,敲笔杆,苦思冥想,却写不出东西,万一审题不慎,还要“满盘皆输”。老师面对这种现象,却总是以“生活积累不够”来搪塞,既然病根是“生活积累不够”,为什么不直接从生活起步呢?
四.反思写作评价
学生作文写好后,统一由老师来批改,批改好后再由教师向学生作讲评,这是写作教学又一种基本作法。由老师来指出学生作文的成败得失,固然有意义,但是细细考究起来,这种做法其实显得消极。首先,长期这样做的结果学生的作文会成为对老师的迎合,而不是使学生自己发展自己。学生相对老师,即使“矮点”,也是并列对等的。这样更何谈师生的平等参与呢?写作讲究个体体验,长期这样的结果会使学生丧失读者意识。教师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读者,只是作文的评判者,写作既为表现自我,也在自我表现中能对别人(读者)有所启发或感悟。失去了后者,只让学生拥有作文的评判者,写作易流入文字游戏,人云亦云。写作教学,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读者,同时要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真正的读者。读者缺乏是到目前为止,写作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五.反思写作指导
写作指导过于技术化。作文指导的基本作法是:传授写作技巧.技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写文章,依葫芦画瓢。这种作法也许会凑一时之效,但随着年级的提高,写作水平总是停留在哪个档次,相对于其他同学,写作水平显得降低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在写作学习过程中受到了太多的技术指导而缺乏发现生活的锐利的眼光。而写作是充满个体灵性的活动,以缺乏灵动的活动,以缺乏灵动的技术代替学生创造性活动,最终扼杀了学生创造精神,动笔写作,只留下技巧、技法,却没有表达的冲动,写作水平又如何能提高。
把作文考试的一套作法完全移植到写作教学,把过程性的活动变成一次次结果的检测,从根本上脱离了写作源于生活的基本原则,不利于写作的持续发展。学生在离开自己的生活的情况下学习写作,致使富有激情的写作活动变成了缺乏生机,缺乏活泼情趣的枯燥的劳动,这是写作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一、反思写作目标
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有些教师确定写作目标为:扣住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层次清楚,语句通顺,卷面干净等。目标表述均从语言出发,而不是从生活出发,从文章内涵出发。于是作文教学不去深入地思考作文的内容.思想及其作文产生的根源。这样便丢失了作文的“灵魂”,而只留下了作文语言的“躯壳”。在“扣住题意”的指导中,有的教师提出,“作文也像解应用题”,分析已知条件,根据一定的方法,把写作方向“解”出来。于是,作文就有了模式,可以分几步来写的框框,从而催生了背离生活的虚假作文,只见语言,不见“人”,只见形式,不见生活。忘却了生活是写作之源
二.反思写作过程
写作在规定的时间当堂完成,这是写作课的一个基本作法。我们知道,文章虽可以是一挥而就的,但大多都需要长时间的思索,几天,甚至是几年,才使一篇文章酝酿成熟,这是写作作为生活内容的客观实际,而我们每每要学生在一个小时以内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可想而知,这样限时写出的文章,必然是学生已经操作俗滥了的言语的再次排列,写作就成了一种结果的测试,而不是促进水平提高,促进人的发展的手段。
三.反思写作命题
我们的写作命题虽然在命题方式上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开放,但总要求并没有改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范围中写作。作为结果的测试,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在给定题目,作出限制的情况下让学生写作,成了写作教学的基本作法,这就成了问题。学生只是根据要求,根据命题,搜肠刮肚地去寻找生活。而真实的写作一般是对生活有所领悟,有所触发,形成话题,然后表达成文。我们的写作教学恰恰来了个反方向。难怪学生觉得写作是一件苦事,咬笔头,敲笔杆,苦思冥想,却写不出东西,万一审题不慎,还要“满盘皆输”。老师面对这种现象,却总是以“生活积累不够”来搪塞,既然病根是“生活积累不够”,为什么不直接从生活起步呢?
四.反思写作评价
学生作文写好后,统一由老师来批改,批改好后再由教师向学生作讲评,这是写作教学又一种基本作法。由老师来指出学生作文的成败得失,固然有意义,但是细细考究起来,这种做法其实显得消极。首先,长期这样做的结果学生的作文会成为对老师的迎合,而不是使学生自己发展自己。学生相对老师,即使“矮点”,也是并列对等的。这样更何谈师生的平等参与呢?写作讲究个体体验,长期这样的结果会使学生丧失读者意识。教师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读者,只是作文的评判者,写作既为表现自我,也在自我表现中能对别人(读者)有所启发或感悟。失去了后者,只让学生拥有作文的评判者,写作易流入文字游戏,人云亦云。写作教学,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读者,同时要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真正的读者。读者缺乏是到目前为止,写作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五.反思写作指导
写作指导过于技术化。作文指导的基本作法是:传授写作技巧.技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写文章,依葫芦画瓢。这种作法也许会凑一时之效,但随着年级的提高,写作水平总是停留在哪个档次,相对于其他同学,写作水平显得降低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在写作学习过程中受到了太多的技术指导而缺乏发现生活的锐利的眼光。而写作是充满个体灵性的活动,以缺乏灵动的活动,以缺乏灵动的技术代替学生创造性活动,最终扼杀了学生创造精神,动笔写作,只留下技巧、技法,却没有表达的冲动,写作水平又如何能提高。
把作文考试的一套作法完全移植到写作教学,把过程性的活动变成一次次结果的检测,从根本上脱离了写作源于生活的基本原则,不利于写作的持续发展。学生在离开自己的生活的情况下学习写作,致使富有激情的写作活动变成了缺乏生机,缺乏活泼情趣的枯燥的劳动,这是写作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