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面预算管理作为我国社会组织一项重要的现代化管理工具,在市场经济的催化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通过实行全面预算管理逐步完善和优化单位的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水平。在国家的大力发展之下,事业单位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通过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可以对单位的各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协调组织发展和建设,有效的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应用水平。
一、引言
新经济时代的来临,给我国事业单位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和建设渠道。全面预算管理是目前我国社会组织强化管理的核心工具和重要内容,各单位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下,可以对内部的业务运营和各项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的掌控,单位全体工作人员要积极的参与到这个管理过程中来,从而促进单位的提升效率效益和健康发展。近年来,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了衡量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事业单位的管理职责承担着一部分的社会责任,国家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也相当关注,要求事业单位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更好的实现组织职能,创造最优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现状
(一)预算组织层面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是一件非常大的系统工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要求事业单位将全部业务纳入到其中,全体人员须要参与整个预算管理过程。因此,对事业单位而言,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之前,必须要先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从目前事业单位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反映在预算组织层面来看主要是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不够健全,整个管理流程流于形式化。一方面,缺乏健全的全面预算组织保障机制。目前事业单位在组织保障机制上还有待加强,没有全面梳理各部门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参与度和职能权限,对关键性的岗位缺乏明确权责制度规定,导致了事业单位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整体管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部分事业单位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建设时,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建设,而是简单的生搬硬套其他已经开始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单位的制度内容和体系,忽略了不同的单位的实际业务情况的差异,盲目的模仿不仅不能起到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反而影响到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设,对单位的人力物力等各项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二)预算编制层面
从目前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来看,预算编制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首先,预算编制的范围不全面,没有细化到单位的全部业务,仅仅是按照人员经费、业务经费、公务经费等大类预算项目进行简单的划分,可能导致预算管控方面出现漏洞、死角。同时,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的数据收集工作不充分,不全面,无法反映出事业单位业务的真实情况,也限制了预算编制的准确程度。其次,编制方法选择不合理,很多事业单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式都比较单一,基本采用增量预算编制方式,即参照事业单位上一年度的实际预算执行情况,在此基础上对预算项目的金额进行简单的业务评估,并对预算金额做增量或者减量测算,最终形成当年的预算编制方案。这种编制方法,在业务稳定、外部环境变化不大的单位可以在一定期间内采用。但随着我國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对国家公共服务需求的提升,事业单位继续沿用增量预算法会导致预算编制与业务实际脱离。同时,增量预算导致以往年度的不合理支出合理化、常态化,容易造成预算松弛以及“突击花钱”等行为出现,很难达到事业单位想要的预算管理效果。最后,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许多关键性的信息无法实现共享和交流,预算编制结果和单位业务实际无法贴合,使得编制的预算可操作性大幅度降低。
(三)预算执行层面
事业单位执行预算管理,主要目的是为了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提升单位整体的资源使用效率。但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进度控制和预算调整存在较大问题。一方面,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缺乏刚性约束。在整体的预算管理上比较松散,对预算的执行流程没有进行严格的控制,缺乏有效的执行力。比如,在项目开支问题上不够谨慎,没有严格按照预算进度执行,从而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费用开支超出既定预算进度计划,导致了前期费用开支大,后期资金紧张,很多项目无法顺利的开展并及时交付。其次,对于预算调整有较大随意性,缺乏制度约束。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业务实际与预算编制时的预计存在较大的偏差,这种情况下需要及时进行预算调整。但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调整时,并没有制定严格合规的制度流程作保障,导致项目预算追加较为随意,可能导致最终的支出金额超支情况严重。这些情况使得管理者无法通过有效的预算管理实现最优管理效益,不仅影响到了财政资金的使用率,也影响了整体的项目进度,不利于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问题进行全面的严格控制。全面预算管理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在预算执行上的不够严谨,没有对预算资金的使用和调整进行严格的管理,导致现阶段预算管理的存在许多问题,从而影响了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
(四)预算监督考核层面
事业单位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目前还处于有待进一步优化的阶段,特别是在全面预算管理的监督和考核层面更是凸显管理的薄弱。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事业单位全面预算执行缺乏监督管理。单位任何管理条例的执行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单位方面需要通过建立监督管理体系来对整个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进行全程监控,保障执行效果。但是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阶段都没有健全的内部预算监督配套流程,导致了预算执行缺乏监督,执行效果上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没有建立适当的绩效考核制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涉及到全单位很多部门和人员,但是并非所有人员都会积极的在参与这项工作的进程,使得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无法完成预算任务,实现预算目标。基于此,很多事业单位因缺乏健全的绩效考核制度,导致预算执行效果不佳,资源使用效率和工作效率无法有效的提升。 三、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成效提升策略
(一)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给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目前事业单位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步骤,也是改善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核心内容。事业单位在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跟紧国家的改革策略,顺应改革体制,加强对社会经济需求的研究,熟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以及其对单位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影响,以全新的管理意识,不断更新和优化对单位现有的预算管理理念,促进事业单位发展和体现市场化运营的需求。事业单位在建设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承担更多社会经济发展任务,明确单位的目标责任,建立目标责任制度,将事业单位全部业务的收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确定预算管理的归属部门,由归属部门对其部门预算进行合理的分配,将预算管理指标进行拆解,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元和各岗位人员身上,并要求各责任人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方案来执行;完善预算支出各项配套制度,保证事业单位的各项预算支出符合国家对事业单位支出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强化预算的监督管理;明确单位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的体系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机构,从决策、工作和执行三方面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促进单位建设完善的预算管理架构,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二)改进预算编制环节
事业单位要实现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对单位预算编制环节进行改进和完善。首先,单位需要梳理单位的各方面业务,将全部业务、各层级机构及人员纳入到单位预算管理的體系中,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将预算项目不断细化、分解,最终分解到岗、到人,做到业务全覆盖,责任全落实。其次,单位需要根据自身的业务实际,审查以前年度的预算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项目,如果存在不合理的预算经费,应该采取零基预算,通过各部门对业务计划和业务经费的重新申报,“清洗”不合理的预算经费,实现预算管理与实际业务的无缝对接。最后,单位应该着手建立符合单位实际的管理系统,通过先进的网络化、自动化系统,连接各业务数据实现全面充分的数据收集工作,为单位预算编制提供扎实的数据基础。此外,由于预算编制并非单一部门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各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顺利进行,需要单位对各部门提前开展工作,减少预算编制的工作摩擦。
(三)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通过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效率,可以提升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整体的效率。预算执行是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完善预算管理的核心内容。在此阶段中,单位的一切收支活动都需要围绕着现有的发展目标进行,细化各项管理指标建设,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系,在此过程中,对所有指标进行清晰化管理,形成多元化的预算管理执行体系。一方面,建立预算管理小组,小组需要对各级预算管理进行合理化控制,强调预算的刚性约束,制定的预算须严格执行,预算执行的全部流程都应经过小组的审核,强化预算对费用支出控制的作用;另一方面,对预算管控柔性控制。对已经偏离业务实际,确实需要追加或者调整的预算项目,应设立严密的审议制度,确保预算项目调整合法合规,避免支出的随意性。
(四)加强监督管理和绩效考核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给单位发展和项目经营都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考核,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单位需要对预算的监督管理进行优化。科学、合理的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做到对预算管理全流程管控,通过把控好各阶段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督促责任部门改正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关于预算的绩效考核。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督促员工参与单位预算管理,对员工开展预算管理的各环节绩效考核,让员工意识到单位和国家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积极主动的促进预算管理工作的实现。
四、结语
在我国政策和市场经济的双重作用下,事业单位需要通过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来提高管理水平,提升运营效率。为进一步实现预算管理的优化,各事业单位应从预算管理的结构体系、编制、执行、监督管理和绩效考核等多方面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进行不断改进,最终实现其事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单位:青岛市广播电视台)
一、引言
新经济时代的来临,给我国事业单位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和建设渠道。全面预算管理是目前我国社会组织强化管理的核心工具和重要内容,各单位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下,可以对内部的业务运营和各项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的掌控,单位全体工作人员要积极的参与到这个管理过程中来,从而促进单位的提升效率效益和健康发展。近年来,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了衡量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事业单位的管理职责承担着一部分的社会责任,国家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也相当关注,要求事业单位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更好的实现组织职能,创造最优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现状
(一)预算组织层面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是一件非常大的系统工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要求事业单位将全部业务纳入到其中,全体人员须要参与整个预算管理过程。因此,对事业单位而言,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之前,必须要先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从目前事业单位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反映在预算组织层面来看主要是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不够健全,整个管理流程流于形式化。一方面,缺乏健全的全面预算组织保障机制。目前事业单位在组织保障机制上还有待加强,没有全面梳理各部门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参与度和职能权限,对关键性的岗位缺乏明确权责制度规定,导致了事业单位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整体管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部分事业单位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建设时,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建设,而是简单的生搬硬套其他已经开始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单位的制度内容和体系,忽略了不同的单位的实际业务情况的差异,盲目的模仿不仅不能起到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反而影响到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设,对单位的人力物力等各项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二)预算编制层面
从目前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来看,预算编制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首先,预算编制的范围不全面,没有细化到单位的全部业务,仅仅是按照人员经费、业务经费、公务经费等大类预算项目进行简单的划分,可能导致预算管控方面出现漏洞、死角。同时,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的数据收集工作不充分,不全面,无法反映出事业单位业务的真实情况,也限制了预算编制的准确程度。其次,编制方法选择不合理,很多事业单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式都比较单一,基本采用增量预算编制方式,即参照事业单位上一年度的实际预算执行情况,在此基础上对预算项目的金额进行简单的业务评估,并对预算金额做增量或者减量测算,最终形成当年的预算编制方案。这种编制方法,在业务稳定、外部环境变化不大的单位可以在一定期间内采用。但随着我國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对国家公共服务需求的提升,事业单位继续沿用增量预算法会导致预算编制与业务实际脱离。同时,增量预算导致以往年度的不合理支出合理化、常态化,容易造成预算松弛以及“突击花钱”等行为出现,很难达到事业单位想要的预算管理效果。最后,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许多关键性的信息无法实现共享和交流,预算编制结果和单位业务实际无法贴合,使得编制的预算可操作性大幅度降低。
(三)预算执行层面
事业单位执行预算管理,主要目的是为了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提升单位整体的资源使用效率。但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进度控制和预算调整存在较大问题。一方面,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缺乏刚性约束。在整体的预算管理上比较松散,对预算的执行流程没有进行严格的控制,缺乏有效的执行力。比如,在项目开支问题上不够谨慎,没有严格按照预算进度执行,从而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费用开支超出既定预算进度计划,导致了前期费用开支大,后期资金紧张,很多项目无法顺利的开展并及时交付。其次,对于预算调整有较大随意性,缺乏制度约束。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业务实际与预算编制时的预计存在较大的偏差,这种情况下需要及时进行预算调整。但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调整时,并没有制定严格合规的制度流程作保障,导致项目预算追加较为随意,可能导致最终的支出金额超支情况严重。这些情况使得管理者无法通过有效的预算管理实现最优管理效益,不仅影响到了财政资金的使用率,也影响了整体的项目进度,不利于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问题进行全面的严格控制。全面预算管理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在预算执行上的不够严谨,没有对预算资金的使用和调整进行严格的管理,导致现阶段预算管理的存在许多问题,从而影响了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
(四)预算监督考核层面
事业单位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目前还处于有待进一步优化的阶段,特别是在全面预算管理的监督和考核层面更是凸显管理的薄弱。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事业单位全面预算执行缺乏监督管理。单位任何管理条例的执行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单位方面需要通过建立监督管理体系来对整个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进行全程监控,保障执行效果。但是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阶段都没有健全的内部预算监督配套流程,导致了预算执行缺乏监督,执行效果上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没有建立适当的绩效考核制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涉及到全单位很多部门和人员,但是并非所有人员都会积极的在参与这项工作的进程,使得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无法完成预算任务,实现预算目标。基于此,很多事业单位因缺乏健全的绩效考核制度,导致预算执行效果不佳,资源使用效率和工作效率无法有效的提升。 三、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成效提升策略
(一)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给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目前事业单位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步骤,也是改善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核心内容。事业单位在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跟紧国家的改革策略,顺应改革体制,加强对社会经济需求的研究,熟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以及其对单位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影响,以全新的管理意识,不断更新和优化对单位现有的预算管理理念,促进事业单位发展和体现市场化运营的需求。事业单位在建设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承担更多社会经济发展任务,明确单位的目标责任,建立目标责任制度,将事业单位全部业务的收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确定预算管理的归属部门,由归属部门对其部门预算进行合理的分配,将预算管理指标进行拆解,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元和各岗位人员身上,并要求各责任人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方案来执行;完善预算支出各项配套制度,保证事业单位的各项预算支出符合国家对事业单位支出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强化预算的监督管理;明确单位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的体系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机构,从决策、工作和执行三方面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促进单位建设完善的预算管理架构,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二)改进预算编制环节
事业单位要实现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对单位预算编制环节进行改进和完善。首先,单位需要梳理单位的各方面业务,将全部业务、各层级机构及人员纳入到单位预算管理的體系中,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将预算项目不断细化、分解,最终分解到岗、到人,做到业务全覆盖,责任全落实。其次,单位需要根据自身的业务实际,审查以前年度的预算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项目,如果存在不合理的预算经费,应该采取零基预算,通过各部门对业务计划和业务经费的重新申报,“清洗”不合理的预算经费,实现预算管理与实际业务的无缝对接。最后,单位应该着手建立符合单位实际的管理系统,通过先进的网络化、自动化系统,连接各业务数据实现全面充分的数据收集工作,为单位预算编制提供扎实的数据基础。此外,由于预算编制并非单一部门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各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顺利进行,需要单位对各部门提前开展工作,减少预算编制的工作摩擦。
(三)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通过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效率,可以提升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整体的效率。预算执行是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完善预算管理的核心内容。在此阶段中,单位的一切收支活动都需要围绕着现有的发展目标进行,细化各项管理指标建设,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系,在此过程中,对所有指标进行清晰化管理,形成多元化的预算管理执行体系。一方面,建立预算管理小组,小组需要对各级预算管理进行合理化控制,强调预算的刚性约束,制定的预算须严格执行,预算执行的全部流程都应经过小组的审核,强化预算对费用支出控制的作用;另一方面,对预算管控柔性控制。对已经偏离业务实际,确实需要追加或者调整的预算项目,应设立严密的审议制度,确保预算项目调整合法合规,避免支出的随意性。
(四)加强监督管理和绩效考核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给单位发展和项目经营都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考核,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单位需要对预算的监督管理进行优化。科学、合理的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做到对预算管理全流程管控,通过把控好各阶段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督促责任部门改正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关于预算的绩效考核。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督促员工参与单位预算管理,对员工开展预算管理的各环节绩效考核,让员工意识到单位和国家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积极主动的促进预算管理工作的实现。
四、结语
在我国政策和市场经济的双重作用下,事业单位需要通过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来提高管理水平,提升运营效率。为进一步实现预算管理的优化,各事业单位应从预算管理的结构体系、编制、执行、监督管理和绩效考核等多方面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进行不断改进,最终实现其事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单位:青岛市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