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低下问题日显突出,学校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比如多开设和自然科学有关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但是效果甚微。作者认为只有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自主性才能解决问题。
关键词: 科学素养 自主学习 学习兴趣
一、问题的提出
1.刚入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从事幼儿园工作的一线教师,主要来自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四种类型培养模式,包括初中三年中专、初中五年大专、高中三年大专,高中四年本科。这些学生入学时就存在自然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见下表。
2.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有学前教学专业的学校普遍意识到这个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开设了一些和自然科学知识有关的课程,比如《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基础概论》。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在这些课程的课堂上都不听,有的呼呼大睡,有的玩手机,有的做其他的作业。通过走访学前教育系任课教师,担任和科学类课程相关的老师普遍幸福感低下,上课没有人听。
3.临毕业存在的问题
在第五届亚太地区传媒与科技和社会发展论坛上,中华女子学院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令人震惊:在受访的484名幼儿教师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中,具有科学素养的比例分别仅为2.3%和3.2%。
对于高中三年大专和高中四年本科学前教育系的学生来说,临毕业时,其仍然存在严重的科学知识误区。例如:不知道“纳米”是什么;认为光速比声速快;认为电子比原子小。通过私下访谈,大部分本科大四和专科大三学生对毕业后从事幼儿科学教育有胆怯感与畏惧感。本科大四学生进行毕业实习时,很少有学生主动选择科学领域教学的,通常选择其他领域的教育主题。对于基础更薄弱的初中生情况更糟。可见目前这些“准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难以承担幼儿科学教育之重任。
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1.出身原因
高中生大部分是文科生,高中时就是因为文科优于理科才会选择学文科,初中生情况更严重。在决定报考学前教育时,就是想逃避学习诸如数学、物理、化学之类“难学”的课程,甚至会错误地认为学前教育专业不用学这些课程。因此,学生进校以后对于理科课程的“有用性”存在疑问。另外,只有弹、唱、跳、画等艺术类课程内容的印象深植于学生心中,更促使他们淡化自然科学理论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2.学制原因
在西方发达国家,学前教育专业采用的是“3 2”的学制,即首先高中毕业通过三年的大学本科学习获得学士学位,然后经过严格的考试进入教育专业,进行两年的学习与教学实习,再经过严格的考试方能获得幼儿教师资格。这样学制下培养出来的幼儿教师是社会所需要的“T”型人才。“—”表明幼儿教师不仅具有社会文化基础知识,更具有物理、化学、生物 、天文、科技等方面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可见国外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主要是靠前三年的课程学习积累。目前我国培养模式与国外不同,学前教育专业从高中招收的大部分是文科生,进入大学后进行三年的专科或者四年的本科学习。在此学习期间,这些准幼儿教师没有时间进行自然科学方面的系统学习,因为他们的时间更多地花在教育学、学前教育学、艺术技能、各幼儿领域教学法等方面,也就是前面所说的“T”型人才“—”的专业知识的学习。
3.课程原因
自然科学类课程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来说,本来就以枯燥、难学、无用等名词出现,如果还采用过去的传统填鸭式教学,务必使学生越来越对科学课提起不了学习的内驱力。目前学校在开设这些课程时大部分还是采用这种模式,所以结果可想而知。
三、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
针对上面分析的主客观原因,最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是自主学习。什么是自主学习呢?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持续变化的行为方式。
1.有意识地自主学习科学
要使学生有意识地自主学习科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内在的、稳定的、持久的心理状态。同时科学素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学习的兴趣。对幼儿来说,科学教育是在幼儿好奇心的驱使下科学学习兴趣的启蒙教育。很难想象,一个自身缺乏科学学习兴趣的老师能激发幼儿的科学学习兴趣。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培养,需要多方力量的协调和配合。一是学生群体内部寻找管理员利用自媒体手段,在QQ群、微信群里建立各种科学兴趣活动小组,发布和科学有关的趣味文章及幼儿学习科学知识重要性之类的文章。二是教师群体内部寻找教坛新星把课堂教学趣味化、生动化、形象化,消除学生对科学类知识学习的传统印象。三是校方经常邀请校内外科学类专业的专家学者开设科普讲座,团委积极举办科技文化节,学前教育系进行科技竞赛等。这样通过三方努力科学兴趣的培养才能实现良性循环。
2.积极地自主学习科学
要使学生积极地自主学习科学,必须培养学生的主动科学探究能力,主动科学探究能力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杜威认为,儿童生来具有四类兴趣或本能,即“社会本能”、“制作本能”、“探究本能”及“艺术性本能”。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探究本能的满足需要在科学领域落实和实现。幼儿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进行科学探究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所以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出能熟练实施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幼儿教师。这是学前教育专业目前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幼儿教师必须教会幼儿面对问题时要学会问为什么,并作出自己的判断,然后力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求证。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教会幼儿批判性思维和探究的科学态度。科学态度和科学兴趣一起同样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需要幼儿教师具有良好的“探究素养”。科学知识懂得再多,没有探究品质和能力,幼儿教师也是不能胜任幼儿科学教育重任的。“探究素养”的培养同样需要多方的协调和配合,一是校方把生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类实验室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开放,以便学生观察、学习;二是教师增加科学学习中演示实验的数量,在各级各类实验室进行,如果有些无法实现也可运用多媒体进行;三是校方可以组织学生到化工厂、制药厂等地进行参观,同时做好科学类实训室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王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学前教育研究,2008-03-15.
[2]钟晓.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03-30.
[3]李槐青.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文史博览(理论),2010-03-28.
项目基金:大学生自主性与社会适应性研究 编号:15czcy20
关键词: 科学素养 自主学习 学习兴趣
一、问题的提出
1.刚入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从事幼儿园工作的一线教师,主要来自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四种类型培养模式,包括初中三年中专、初中五年大专、高中三年大专,高中四年本科。这些学生入学时就存在自然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见下表。
2.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有学前教学专业的学校普遍意识到这个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开设了一些和自然科学知识有关的课程,比如《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基础概论》。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在这些课程的课堂上都不听,有的呼呼大睡,有的玩手机,有的做其他的作业。通过走访学前教育系任课教师,担任和科学类课程相关的老师普遍幸福感低下,上课没有人听。
3.临毕业存在的问题
在第五届亚太地区传媒与科技和社会发展论坛上,中华女子学院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令人震惊:在受访的484名幼儿教师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中,具有科学素养的比例分别仅为2.3%和3.2%。
对于高中三年大专和高中四年本科学前教育系的学生来说,临毕业时,其仍然存在严重的科学知识误区。例如:不知道“纳米”是什么;认为光速比声速快;认为电子比原子小。通过私下访谈,大部分本科大四和专科大三学生对毕业后从事幼儿科学教育有胆怯感与畏惧感。本科大四学生进行毕业实习时,很少有学生主动选择科学领域教学的,通常选择其他领域的教育主题。对于基础更薄弱的初中生情况更糟。可见目前这些“准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难以承担幼儿科学教育之重任。
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1.出身原因
高中生大部分是文科生,高中时就是因为文科优于理科才会选择学文科,初中生情况更严重。在决定报考学前教育时,就是想逃避学习诸如数学、物理、化学之类“难学”的课程,甚至会错误地认为学前教育专业不用学这些课程。因此,学生进校以后对于理科课程的“有用性”存在疑问。另外,只有弹、唱、跳、画等艺术类课程内容的印象深植于学生心中,更促使他们淡化自然科学理论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2.学制原因
在西方发达国家,学前教育专业采用的是“3 2”的学制,即首先高中毕业通过三年的大学本科学习获得学士学位,然后经过严格的考试进入教育专业,进行两年的学习与教学实习,再经过严格的考试方能获得幼儿教师资格。这样学制下培养出来的幼儿教师是社会所需要的“T”型人才。“—”表明幼儿教师不仅具有社会文化基础知识,更具有物理、化学、生物 、天文、科技等方面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可见国外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主要是靠前三年的课程学习积累。目前我国培养模式与国外不同,学前教育专业从高中招收的大部分是文科生,进入大学后进行三年的专科或者四年的本科学习。在此学习期间,这些准幼儿教师没有时间进行自然科学方面的系统学习,因为他们的时间更多地花在教育学、学前教育学、艺术技能、各幼儿领域教学法等方面,也就是前面所说的“T”型人才“—”的专业知识的学习。
3.课程原因
自然科学类课程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来说,本来就以枯燥、难学、无用等名词出现,如果还采用过去的传统填鸭式教学,务必使学生越来越对科学课提起不了学习的内驱力。目前学校在开设这些课程时大部分还是采用这种模式,所以结果可想而知。
三、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
针对上面分析的主客观原因,最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是自主学习。什么是自主学习呢?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持续变化的行为方式。
1.有意识地自主学习科学
要使学生有意识地自主学习科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内在的、稳定的、持久的心理状态。同时科学素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学习的兴趣。对幼儿来说,科学教育是在幼儿好奇心的驱使下科学学习兴趣的启蒙教育。很难想象,一个自身缺乏科学学习兴趣的老师能激发幼儿的科学学习兴趣。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培养,需要多方力量的协调和配合。一是学生群体内部寻找管理员利用自媒体手段,在QQ群、微信群里建立各种科学兴趣活动小组,发布和科学有关的趣味文章及幼儿学习科学知识重要性之类的文章。二是教师群体内部寻找教坛新星把课堂教学趣味化、生动化、形象化,消除学生对科学类知识学习的传统印象。三是校方经常邀请校内外科学类专业的专家学者开设科普讲座,团委积极举办科技文化节,学前教育系进行科技竞赛等。这样通过三方努力科学兴趣的培养才能实现良性循环。
2.积极地自主学习科学
要使学生积极地自主学习科学,必须培养学生的主动科学探究能力,主动科学探究能力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杜威认为,儿童生来具有四类兴趣或本能,即“社会本能”、“制作本能”、“探究本能”及“艺术性本能”。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探究本能的满足需要在科学领域落实和实现。幼儿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进行科学探究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所以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出能熟练实施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幼儿教师。这是学前教育专业目前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幼儿教师必须教会幼儿面对问题时要学会问为什么,并作出自己的判断,然后力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求证。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教会幼儿批判性思维和探究的科学态度。科学态度和科学兴趣一起同样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需要幼儿教师具有良好的“探究素养”。科学知识懂得再多,没有探究品质和能力,幼儿教师也是不能胜任幼儿科学教育重任的。“探究素养”的培养同样需要多方的协调和配合,一是校方把生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类实验室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开放,以便学生观察、学习;二是教师增加科学学习中演示实验的数量,在各级各类实验室进行,如果有些无法实现也可运用多媒体进行;三是校方可以组织学生到化工厂、制药厂等地进行参观,同时做好科学类实训室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王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学前教育研究,2008-03-15.
[2]钟晓.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03-30.
[3]李槐青.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文史博览(理论),2010-03-28.
项目基金:大学生自主性与社会适应性研究 编号:15czcy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