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2000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的结果表明,在经历了连续7年的下滑后,经济增长速度呈现回升。经济专家普遍认为,这表明中国经济已克服亚洲金融危机造成的不利影响,以财政政策为主导的宏观调控取得成果,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重要转机。
我国2000年1-6月主要经济指标表
表中指标反映了增长的速度开始回升。如1998年GDP为7.8%;1999年为7.1%,今年上半年跃升到8.2%。同时表明供求关系、经济结构、经济质量的调整和改善也取得了成效,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比去年同期加大了3.7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开始止降企稳。
中国经济回升是亚洲经济复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亚洲经济复苏又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经历了1997年金融危机的打击后。1999年亚洲经济已开始恢复增长,进入2000年后复苏势头颇为强劲。世界银行预测2000年至2002年东亚的增长率分别为6.4%、6.1%、5.9%,而且认为这一增长势头将会持续到2010年。在未来的10年中,东亚将重新回到全球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地位。
为了克服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经济增长放缓,从1998年开始政府实施了扩张的财政政策。从实际效果看,这对刺激需求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促进经济尽快回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998年和1999年国债投资带动GDP增长分别为15%和2%,占这两年GDP增长的24%。
除外部环境和财政政策这两个主要因素外,影响中国经济出现回升的其它原因还有:证券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居民投资和企业融资(1996年以来企业在国内证券市场集资总额为3377亿元);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中国加入WTO的前景带动了外国直接投资和中国进出口贸易;以信息产业、因特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刺激了投资和消费活动;宏观和微观体制改革加快了市场化的步伐,提高了市场运行的效率。
当前出现的转机是否具有稳定的基础,是否预示着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持续增长的新的时期。对此,经济专家们有不同的看法。这就是关于“拐点是否已经出现”的争论。我个人认为:今年上半年经济指标改变了连续7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趋势,接下来可能会进入一段相对平稳的整固期,“拐点”的认识偏于乐观。从经济增长的规律讲,大起同大落一样也不是一个好的征兆。经历了1996年“软着陆”及1997—1999年的通货紧缩之后,我们所期待的是经济的“软起飞”。同时还应看到。增长速度连续下降的7年中,增长率的绝对数字并不低。速度对于国民经济是一个重要指标,但供求总量、结构则更为重要。
转机已经显现,但基础并不坚实。制约经济增长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的改善,一些不确定因素和隐患依然存在,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
从总量上看,有效需求不足、供求失衡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尽管近年来这一状况有所改善,但国内贸易局最新分析表明今年下半年全国609种主要商品仍将有八成供过于求。其中工业产品高达89%,且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需求方面变化主要是财政扩张和出口增加的结果,其进一步扩张或增长的空间已开始缩小,对需求拉动的边际效应也会减弱,而居民消费和民间投资尚未真正启动起来。从供应方面看,重复建设、非正常库存、低水平的产品、效益不好的企业仍未能消化或退出市场。其它一些深层次问题,诸如:就业压力、国企缺乏活力、产业结构不合理、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农业经济落后和农民收入减少、生态环境恶化、信用危机和信用制度的破坏等,已构成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主要制约。
今年下半年和明后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有一些新的有利因素,其中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将会对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冷静面对转机的出现,认真研究、对待这一现象背后的远虑和近忧,以实现中国经济的“软起飞”和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2000年1-6月主要经济指标表
表中指标反映了增长的速度开始回升。如1998年GDP为7.8%;1999年为7.1%,今年上半年跃升到8.2%。同时表明供求关系、经济结构、经济质量的调整和改善也取得了成效,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比去年同期加大了3.7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开始止降企稳。
中国经济回升是亚洲经济复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亚洲经济复苏又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经历了1997年金融危机的打击后。1999年亚洲经济已开始恢复增长,进入2000年后复苏势头颇为强劲。世界银行预测2000年至2002年东亚的增长率分别为6.4%、6.1%、5.9%,而且认为这一增长势头将会持续到2010年。在未来的10年中,东亚将重新回到全球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地位。
为了克服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经济增长放缓,从1998年开始政府实施了扩张的财政政策。从实际效果看,这对刺激需求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促进经济尽快回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998年和1999年国债投资带动GDP增长分别为15%和2%,占这两年GDP增长的24%。
除外部环境和财政政策这两个主要因素外,影响中国经济出现回升的其它原因还有:证券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居民投资和企业融资(1996年以来企业在国内证券市场集资总额为3377亿元);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中国加入WTO的前景带动了外国直接投资和中国进出口贸易;以信息产业、因特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刺激了投资和消费活动;宏观和微观体制改革加快了市场化的步伐,提高了市场运行的效率。
当前出现的转机是否具有稳定的基础,是否预示着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持续增长的新的时期。对此,经济专家们有不同的看法。这就是关于“拐点是否已经出现”的争论。我个人认为:今年上半年经济指标改变了连续7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趋势,接下来可能会进入一段相对平稳的整固期,“拐点”的认识偏于乐观。从经济增长的规律讲,大起同大落一样也不是一个好的征兆。经历了1996年“软着陆”及1997—1999年的通货紧缩之后,我们所期待的是经济的“软起飞”。同时还应看到。增长速度连续下降的7年中,增长率的绝对数字并不低。速度对于国民经济是一个重要指标,但供求总量、结构则更为重要。
转机已经显现,但基础并不坚实。制约经济增长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的改善,一些不确定因素和隐患依然存在,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
从总量上看,有效需求不足、供求失衡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尽管近年来这一状况有所改善,但国内贸易局最新分析表明今年下半年全国609种主要商品仍将有八成供过于求。其中工业产品高达89%,且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需求方面变化主要是财政扩张和出口增加的结果,其进一步扩张或增长的空间已开始缩小,对需求拉动的边际效应也会减弱,而居民消费和民间投资尚未真正启动起来。从供应方面看,重复建设、非正常库存、低水平的产品、效益不好的企业仍未能消化或退出市场。其它一些深层次问题,诸如:就业压力、国企缺乏活力、产业结构不合理、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农业经济落后和农民收入减少、生态环境恶化、信用危机和信用制度的破坏等,已构成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主要制约。
今年下半年和明后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有一些新的有利因素,其中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将会对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冷静面对转机的出现,认真研究、对待这一现象背后的远虑和近忧,以实现中国经济的“软起飞”和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