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历史教学语言,提升课堂教学艺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uuuuu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确到位、形象生动的语言是一节好课的必备要素。在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可以借助板书、图片、实物、录像、投影等多种手段,但语言始终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初中历史教学要想让学生听得专注入神,必须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下面我针对初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加强课堂语言表达来提升历史课堂的艺术性。
  一、“情”系课堂,进入角色
  历史课堂语言应当讲出色彩,讲出声响,讲出形象来。在历史课堂中,我们应该听得见两千年前陈胜在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高呼,看得见万里之外法国马赛人民高唱《马赛曲》开赴前线的壮丽画面,触摸得着精美绝伦的文化遗产……这些声音,这些画面,除了借助一定的图片、音像材料之外,主要靠老师富有情感的语言来拨动学生的心弦,感染学生。
  在讲历史事件时,可以选择一些典型进行重点描绘,绘声绘色地把历史再现出来。例如,在讲甲午战争的黄海战役时,教师先展示邓世昌遗像及致远舰的图像,然后进行如下描述:“海面上,硝烟滚滚,炮弹横飞,清军将士为反抗外来侵略英勇奋战,天空阴暗、日月无光,大海也为之颤抖。奋战中致远舰多次中弹,船身严重倾斜,弹药殆尽。为了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吉野号,以求同归于尽。同学们请看,那高昂的舰首,多像一把刺向敌舰胸膛的锋利的宝剑!这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大无畏精神的具体表现,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抗敌的象征!邓世昌虽然牺牲了,但他们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形象将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这样讲述会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对学生进行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一个能动听地、深情地讲解的教师,他的声音便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反之,如果教师的语言平淡无味,味同嚼蜡,那么学生将不情愿听教师讲解,学习效率自然不高。特别是初中生历史知识储备不多,加上年龄特征,一般学生都喜欢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解历史事件。声情并茂的语言听起来是一种艺术享受,所以要想使学生喜欢历史课,就必须在语言表达上下工夫。著名特级教师刘宗华说得好:“要感染学生,先要感染自己,教师讲史要富于情感、进入角色、别善恶、褒贬扬抑、态度鲜明、有形于色。”
  二、“准”字当头,用词严密
  历史课堂语言作为一种教学语言,最要紧的是准确无误,科学性是第一的。历史教学语言绝对不能有任何知识性错误。历史教学语言一定要言之有史,言之有据,用词严谨。比如讲《南京条约》的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就绝对不能漏掉一个“岛”字。因为漏掉“岛”字,表述就不准确了。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三部分。香港不是通过一次战争,也不是通过一个条约被割占。如果把香港岛说成香港就犯历史性错误,以后再学英国通过《北京条约》割九龙,1898年强租新界,学生就不好理解了。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对“岛”加重读音,特别强调。
  特别在讲历史概念时更要注重用词准确,有时一字之差,意义完全不同。例如,秦国与秦朝,一字之差,表述含义就截然不同。“秦国”是秦在灭六国之前,当时秦国的国君只能叫秦王;“秦朝”是秦统一全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可见一字之差,内涵完全不同。又如在讲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应该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而不能说成推翻了“封建统治”。辛亥革命只是赶跑了一个皇帝,结束了君主制度,而我们的社会依然是封建社会。在这里,“封建君主制度”和“封建统治”,文字相差无几,概念却大相径庭。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教师在讲解这些易混淆的概念时,可围绕这方面的知识点出些相应的练习强化训练,以示区别。
  有些时候为了准确表达,还必须注意内涵表述的严密。在讲“五四”运动时,如果说“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学生运动,不能说不对,但这样表达不够严密,因为容易让人觉得“五四”运动仅仅是学生运动。实际上“五四”运动的参加者不仅有学生,还有工人、商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所以用爱国学生运动来表述“五四”运动似乎不妥。
  初中历史教学每节课知识量不多,但务必做到讲解要准确到位,让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历史课不同于语文课,文学语言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无限夸张:“白发三千丈”,“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些夸大的形容词在文学诗赋里是绝妙佳句。但历史语言具有质朴平实的特点,在历史课上切不可丢了一个“准”字。为了达到“准”,教师要花工夫钻研历史知识,必须有严谨治实的态度。
  三、把握适“度”,节奏和谐。
  历史课堂教学语言在语速、音调、节奏、内容的把握方面都要讲究一个“度”字。一节好课应该语速快慢适宜,节奏随内容起伏变化,教学内容处理要深浅适当。这样才能让学生听得轻松、学得轻松。
  教学语言的语速虽不需要整齐划一的标准,但一般说来,语速不宜太快。语速连珠炮的发射,攻势太猛,初中学生的听力能跟得上吗?如果学生不能捕捉老师讲得每个字词的发音,便无法在头脑中形成概念图像。如果语速太慢,半天一句话,一个小问题讲了很长时间就会让学生厌倦,使本来丰富而有意义的内容经过缓慢而冗长的表达失去应有的光彩。
  初中学生听课一定要集中注意力,讲课要富于变化。一节课40分钟不能匀速前进,平平的缺乏变化的语调会让学生失去兴趣,转移注意力,甚至做其他事情,不再听课。所以教师课堂语言的快慢、高低要根据内容的不同而随时调节,不断变化,务必使声音跌宕起伏,语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如讲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不妨激昂慷慨,铿锵有声;讲坏人当道,百姓受苦,声音可以低沉凝重,如闻唏嘘之声;重要的概念、千古警句的介绍,可以一个字一个字地“吐”给学生。
  教学内容的深浅度也要把握好。有的老师满腹经纶,讲起课来引经据典,可学生听不懂,仍然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适合学生的水平和兴趣,不能晦涩艰深。古代史引用的古文,世界史出现的外语,不宜长,引用时做出解释,让学生明白。教师语言也不能尽是大白话,低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学生听得乏味、扫兴,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的“讲”是为学生的“听”服务的,教师的讲必须和学生的听协调一致,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听课的最佳状态,才能收到教学语言的最佳效果。
  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教师语言表达的水平制约着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历史教师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必须在语言表达上下工夫。多接触史料,准确把握历史知识;多阅读文史著作,提高文学修养;多注重实践探索和自我训练,提升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历史课堂语言表达的艺术性,才能上好每一节历史课。
其他文献
摘 要: 卫生理化检验学实验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文作者结合十年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增强预防医学专业卫生理化检验学实验效果这一问题从实验预习、实验教学实施、第二课堂教学实践的开拓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医学专业 《卫生理化检验学》 实验教学 预防医学 教学效果    卫生理化检验学实验作为预防医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温州医学院(下称“我校
摘 要: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拥有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化学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化学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农村中学,没有较大经济投入、各种硬件设施相对市区学校较为落后。本文就如何开发学生、教师中的课程资源、农村生活的校外资源,以及现有的教育设施资源等四方面作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 农村中学 化学课程资源 开发和利用    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
摘 要: 一般而言,学生属于跨“社会”的存在,即在家庭、学校、同辈群体之间不断“社会位移”的存在。所谓社会位移,有两层含义,一个层面是从“身”存群体的角度来说的,指从一种社会场所进入角色结构有所差异的另一种社会场所。另一个层面是从文化认同或文化调适的角度来说的,指从一种“社会环境”融入文化结构有所差异的另一种“社会环境”。本文从学生社会位移的概念入手,结合案例分析学生社会位移的类型及影响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出:要使儿童学会有表情地、流利地阅读,使他做到在读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他是在读,那么,他必须在小学期间朗读过200小时以上,并且默读过2000小时以上。阅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读书越多,思考就越清晰,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它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思维,有助于学生心理品质的成长。 
摘 要: 《生物》(苏科版)教材采用小综合体系,按照大纲对知识内容的要求,确立了以生命基本特征为编写教材的主线,突出重点,有利于加强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教材具有地方特色,结合江苏省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选择增加了有关教学内容。本文从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要求出发,增加了一些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新成就的内容,同时增加了许多学生实验和观察内容;教材安排了不少栏目,如观察、实验、讨论、思考、阅读
摘 要: 动机一般来说指任何情形下引起行动的驱动力。因此,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学习动机是诸多个体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英语教师懂得激励理论,并在教学实践中灵活地加以运用,对于实现学生自我价值和激发潜能,增强其信心和勇气,提高学习热情和教学实效是十分有益的。本文从学习动机角度,调查高中后进生缺乏学习动机的原因,寻找激发后进生学习动机地策略,使后进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关键词: 高中后进生 学
摘 要: 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英语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应发挥特殊的作用。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情感态度 语言  爱是一种情感与心灵的融
“洗课”一词据说最早是由江苏省教研室主任、江苏省教科院副院长杨九俊先生提出来的。“洗课”说得非常形象,洗衣服、洗水果、洗蔬菜,沙里淘金,洗出闪闪发光的宝物黄金。我认为,洗课是一种素质教育下课程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带来的必然产物,是一种追求方向,一种努力目标,它是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大声疾呼。早在1978年吕叔湘就提出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而杨院长“洗课”的提出,说明语文课也要像淘金工人那样“淘尽黄
摘 要: 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由于学生身心还未发育成熟和环境的干扰等,他们的思想波动具有很大的反复性,因此,教师应时时观察,常常提醒,多多鼓励。用仁爱之心,以宽容的手段、赏识的良方去创造和谐宽松的氛围,让后进生战胜自我,完善自我,进入优等生的行列。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转化后进生的做法。  关键词: 后进生 转化 爱心 赏识 宽容    一、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内心世界,用温暖和真情感化他
摘 要: 如何准确理解题意,明确答题的要求,是考生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从语文的视角分析历史试题的材料和设问,是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也是高中文科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 语文视角 历史试题 提高审题能力    新课标江苏历史高考试题突出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侧重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基于此因,从语文视角分析历史试题的材料和设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