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视角下的历史审题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yp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准确理解题意,明确答题的要求,是考生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从语文的视角分析历史试题的材料和设问,是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也是高中文科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 语文视角 历史试题 提高审题能力
  
  新课标江苏历史高考试题突出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侧重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基于此因,从语文视角分析历史试题的材料和设问,是获取信息,提高审题能力比较有效的途径,我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关注试题背景材料中的标点符号信息。
  历史学科的许多试题都设有背景材料,其中往往含有命题立意的提示、命题者对问题的看法等。在表达过程中,往往要使用各类标点符号。在历史学科试题材料中使用比较多的是逗号、句号、分号和引号。从语文的视角看,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行文中用得最多,一般情况下没有特别的指向性意义。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句号结束表明某一层意思已经说完。因此,在试题材料的陈述中,句号表示的是陈述结束,并且往往表明句子的层次性。
  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它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主要用来隔开并列的分句,有时在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内也用分号。因此分号数量的多少与试题的层次高低也成正比例关系。如:“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2011年江苏卷第21题)该段材料使用了四个分号,表明了社会教化的四个功能。
  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一般要用引号标明,为的是和作者自己的话区别开来。如: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2011年江苏卷第22题)该段材料中的引文表明了陈旭麓的观点,是分析材料的组成部分。又如2011年江苏卷第24题C[探索历史的奥秘]“非洲绝不是一个因其居民的天生缺陷或低劣而一直处在人类发展进步法则之外的某种野蛮落后博物馆”,非洲史学者巴西尔·戴维森提醒人们:“非洲与任何其他大陆一样,拥有需要对之进行严肃研究的历史。”同样该段材料中的引文表明了巴西尔·戴维森的观点。
  审视这些标点符号,我们在作答时就能够更好地判断材料结构。
  例1(2011年江苏卷第22题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
  分析:解答该题,必须充分重视材料中标点符号所传达的信息。考生在审题过程中,应将设问中“概述”和标点符号——句号连起来考虑,关注材料中的句号信息,回答的内容才能紧扣题意,从而避免答案凌乱而没有章法。本材料一共使用了八个句号,一个引号。阐述了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三方面经济因素。它就是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对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问题从经济因素角度进行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迁移课本知识对措施进行论证,就能够准确把握本材料的内容。
  提示:经济因素:洋务企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例2(2011年江苏卷第24题材料一):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依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分析:解答该题必须充分重视材料中标点符号所传达的信息。考生在审题过程中,应将设问中“概括”和标点符号——句号、省略号连起来考虑,关注材料中的句号、省略号信息,回答的内容才能完整。本材料共使用了两个句号,两个省略号,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它就是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问题从基本特征角度进行思考,就能够准确把握本材料的内容。
  提示: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工业的发展。
  二、不仅关注试题背景材料中的标点符号信息,而且关注设问句子成分中的各类限定信息。
  通常命题者在提出问题时,会对试题进行多角度的限定。试题的设问一般都会明确答题的范围、角度、内容以及试题的主体四个方面的主要限定信息。
  从试题所指向的范围看,大的范围是对回答哪本教材内容的限定,如:近代世界史上,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2011年江苏卷第23题)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这里的“结合所学知识,即必修1”就是一个大范围;小的是对回答问题的考点内容的限定,如: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漏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2011年江苏卷第24题A)这里的“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就是一个小范围。
  从试题的主体看,《必修1》、《必修2》等都有比较清晰的课本讲解知识点的主体。在《必修1》中主要有三个主体,即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和重要人物,如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2011年江苏卷第23题)在《必修2》中主要是自古以来中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如: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們“迷惘和阵痛的表现”。(2011年江苏卷第22题)
  从答题的角度看,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什么”,可以用“指出……表现”、“反映了什么现象”等设问形式来表述,如: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2011年江苏卷第22题)二是“为什么”,可以用“为什么”、“原因”、“理由”、“依据”等设问形式来表述,如:依据材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2011年江苏卷第23题)三是“怎么办”,可以用“认识”和“意义”等设问形式来表述。如: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漏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2011年江苏卷第24题A)概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这类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意义。(2011年江苏卷第24题D)
  从试题的内容看,主要是与背景材料相对应的问题。如“请就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2011年江苏卷第24题B)这里的“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就是设问中所指向的内容。考生对试题设问的关注,就是要“四审”——审清试题作答的范围、角度、主体和内容。弄清这四个方面的要求,我们才能够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例3(2011年江苏卷第21题):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理学之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请回答: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2分)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5分)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3分)
  (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2分)
  分析:解答该题,因为背景材料与思想相关,考生容易产生《必修3》知识的联想,组织答案时易向《必修3》知识靠拢。不少考生没有关注材料中的信息,没有联系材料进行论证。有的考生未能关注该题内容是“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导致知识迁移出错。同时,考生应关注试题材料中的标点符号信息。该题中第二问是材料的核心内容,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该材料一中三个分号表明该句有四个层次,对这四个层次的分析可以得到相应的正确答案。在审查在该题设问的过程中,考生要注意弄清四个主要的限定信息:范围(必修1、3)、主体(顾炎武思想)、角度(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怎么办)。在答题前我们必须先梳理《必修1、3》教材中在“顾炎武思想”这一“主体”上有哪些知识点,同时结合材料四个层次的内容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解析,这样我们就比较容易回答该题了。
  提示:
  (1)政治背景: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
  (2)表象:风俗。
  功能: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
  (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
  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
  (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
  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综上所述,在考试或平常分析历史信息时从语文视角来思考历史问题,不失为跳出学科定势思维局限、提高历史审题能力的好方法。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职院校作为当今社会培养人才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其基层党建工作的好坏关系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否顺利进行,因此,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高技能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基层党建 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高职院校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同样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培养一批具有政治觉悟较高、业务素质优良、战斗力强、能充分发挥先锋
摘 要: 卫生理化检验学实验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文作者结合十年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增强预防医学专业卫生理化检验学实验效果这一问题从实验预习、实验教学实施、第二课堂教学实践的开拓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医学专业 《卫生理化检验学》 实验教学 预防医学 教学效果    卫生理化检验学实验作为预防医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温州医学院(下称“我校
摘 要: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拥有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化学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化学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农村中学,没有较大经济投入、各种硬件设施相对市区学校较为落后。本文就如何开发学生、教师中的课程资源、农村生活的校外资源,以及现有的教育设施资源等四方面作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 农村中学 化学课程资源 开发和利用    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
摘 要: 一般而言,学生属于跨“社会”的存在,即在家庭、学校、同辈群体之间不断“社会位移”的存在。所谓社会位移,有两层含义,一个层面是从“身”存群体的角度来说的,指从一种社会场所进入角色结构有所差异的另一种社会场所。另一个层面是从文化认同或文化调适的角度来说的,指从一种“社会环境”融入文化结构有所差异的另一种“社会环境”。本文从学生社会位移的概念入手,结合案例分析学生社会位移的类型及影响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出:要使儿童学会有表情地、流利地阅读,使他做到在读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他是在读,那么,他必须在小学期间朗读过200小时以上,并且默读过2000小时以上。阅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读书越多,思考就越清晰,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它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思维,有助于学生心理品质的成长。 
摘 要: 《生物》(苏科版)教材采用小综合体系,按照大纲对知识内容的要求,确立了以生命基本特征为编写教材的主线,突出重点,有利于加强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教材具有地方特色,结合江苏省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选择增加了有关教学内容。本文从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要求出发,增加了一些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新成就的内容,同时增加了许多学生实验和观察内容;教材安排了不少栏目,如观察、实验、讨论、思考、阅读
摘 要: 动机一般来说指任何情形下引起行动的驱动力。因此,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学习动机是诸多个体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英语教师懂得激励理论,并在教学实践中灵活地加以运用,对于实现学生自我价值和激发潜能,增强其信心和勇气,提高学习热情和教学实效是十分有益的。本文从学习动机角度,调查高中后进生缺乏学习动机的原因,寻找激发后进生学习动机地策略,使后进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关键词: 高中后进生 学
摘 要: 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英语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应发挥特殊的作用。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情感态度 语言  爱是一种情感与心灵的融
“洗课”一词据说最早是由江苏省教研室主任、江苏省教科院副院长杨九俊先生提出来的。“洗课”说得非常形象,洗衣服、洗水果、洗蔬菜,沙里淘金,洗出闪闪发光的宝物黄金。我认为,洗课是一种素质教育下课程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带来的必然产物,是一种追求方向,一种努力目标,它是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大声疾呼。早在1978年吕叔湘就提出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而杨院长“洗课”的提出,说明语文课也要像淘金工人那样“淘尽黄
摘 要: 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由于学生身心还未发育成熟和环境的干扰等,他们的思想波动具有很大的反复性,因此,教师应时时观察,常常提醒,多多鼓励。用仁爱之心,以宽容的手段、赏识的良方去创造和谐宽松的氛围,让后进生战胜自我,完善自我,进入优等生的行列。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转化后进生的做法。  关键词: 后进生 转化 爱心 赏识 宽容    一、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内心世界,用温暖和真情感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