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的必然,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把数学实践活动摆在突出的位置,让学生改变传统机械的死记硬背的陈旧的学习方法,充分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这样数学教学才不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空洞的东西,学生也才能既学到数学知识又形成技能。
一、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要贴近生活。
数学实践活动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其独特的实践性,努力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基础与实践空间。在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中我们应当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或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熟悉的事物作为活动的主题,让学生明确数学应用之广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如六年级上册教学完“圆的知识”后教材增设了《起跑线》这个实践活动课。跑道对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然而跑道里还隐藏着学生所不知的很多学问——如何确定起跑线。于是在教学本活动时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等方式自己探索出“确定起跑线”的方法。学生通过活动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实践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
在数学实践活动课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活动,学生之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形成技能为主的课程。因此,活动的形式与方法应该多样化。活动的地点可在室内,也可在室外,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也可组织学生到实地测量、观察收集信息。活动的形式不可单一,可以是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甚至全班活动,还可三者并兼。
如教学一年级《你说我摆》时,我通过个人“摸一摸”,初步感知几何体;通过“分一分”、“堆一堆”、“滚一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各类物体的本领,这样加深学生对形体特征的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的判断力。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搭一搭”的活动,利用准备好的各种形体发挥想象搭出自己最喜爱的图形,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合作能力。
又如教学《走进乡村》时,是不可能真正带领学生到乡村实地去考察的。于是我就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个“走进乡村”的生活情境,图画中绿化茵茵、鲜花盛开的小村庄,一条小河静静地从那流过,孩子们开心地玩着,处处流淌着大自然的美,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沿路发现一个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一起给予解决。
三、数学实践活动要体现自主参与。
自主参与、张扬个性是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是数学实践活动的载体和背景,它着眼于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和谐发展。可以说,衡量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能否独立或与同伴一起完成活动目标。因此,我们在设计实践活动内容时,要精心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学生的求知欲望从心灵深处激发出来,并形成渴望学习的内部驱动力,真正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如学习完认识平面图形之后,进行实践活动,我先征求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与爱好,再决定开展什么样的实践活动。有的同学用自己剪的图形拼出各式各样优美的图案,有的同学不但用七巧板拼仿照古人拼出古代的图案还有所创新地拼出了“变形金刚”、“忍者神龟”、玩具等图案,每个学生都乐此不疲地参与拼图之中。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收获,并评出优胜者。这样大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然而然地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并从活动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体验成功,张扬个性。
四、实践活动的评价要层次化。
数学实践活动课中的评价不可一刀切,应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分层次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要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看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了多少有价值的问题,看能自己解决多少问题,看解决问题方法的新颖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的评价。我们不能吝啬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间,在每一个活动结束之时都要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要以鼓励、引导为主,可以先自评,说说自己在本次活动中有什么收获,要改进什么。接着,再让同学互评,给同学提出意见。最后,教师给予比较客观总评,说说学生在本次活动中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把评价渗透到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每次活动后的评价都要让学生体验到了想象及创造的快乐,让学生充分感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人人要学数学,事事需要数学,让学生自发地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数学,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实践活动课作为小学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能促使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它不仅积累了学生的知识,还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认真研究这个新领域,从学习内容上提供实践活动的条件;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为实践活动提供保证,让学生有思考、表达的机会,有表达自己想法和展示自己才华的场所。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实验小学)
一、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要贴近生活。
数学实践活动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其独特的实践性,努力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基础与实践空间。在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中我们应当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或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熟悉的事物作为活动的主题,让学生明确数学应用之广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如六年级上册教学完“圆的知识”后教材增设了《起跑线》这个实践活动课。跑道对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然而跑道里还隐藏着学生所不知的很多学问——如何确定起跑线。于是在教学本活动时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等方式自己探索出“确定起跑线”的方法。学生通过活动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实践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
在数学实践活动课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活动,学生之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形成技能为主的课程。因此,活动的形式与方法应该多样化。活动的地点可在室内,也可在室外,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也可组织学生到实地测量、观察收集信息。活动的形式不可单一,可以是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甚至全班活动,还可三者并兼。
如教学一年级《你说我摆》时,我通过个人“摸一摸”,初步感知几何体;通过“分一分”、“堆一堆”、“滚一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各类物体的本领,这样加深学生对形体特征的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的判断力。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搭一搭”的活动,利用准备好的各种形体发挥想象搭出自己最喜爱的图形,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合作能力。
又如教学《走进乡村》时,是不可能真正带领学生到乡村实地去考察的。于是我就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个“走进乡村”的生活情境,图画中绿化茵茵、鲜花盛开的小村庄,一条小河静静地从那流过,孩子们开心地玩着,处处流淌着大自然的美,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沿路发现一个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一起给予解决。
三、数学实践活动要体现自主参与。
自主参与、张扬个性是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是数学实践活动的载体和背景,它着眼于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和谐发展。可以说,衡量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能否独立或与同伴一起完成活动目标。因此,我们在设计实践活动内容时,要精心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学生的求知欲望从心灵深处激发出来,并形成渴望学习的内部驱动力,真正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如学习完认识平面图形之后,进行实践活动,我先征求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与爱好,再决定开展什么样的实践活动。有的同学用自己剪的图形拼出各式各样优美的图案,有的同学不但用七巧板拼仿照古人拼出古代的图案还有所创新地拼出了“变形金刚”、“忍者神龟”、玩具等图案,每个学生都乐此不疲地参与拼图之中。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收获,并评出优胜者。这样大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然而然地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并从活动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体验成功,张扬个性。
四、实践活动的评价要层次化。
数学实践活动课中的评价不可一刀切,应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分层次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要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看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了多少有价值的问题,看能自己解决多少问题,看解决问题方法的新颖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的评价。我们不能吝啬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间,在每一个活动结束之时都要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要以鼓励、引导为主,可以先自评,说说自己在本次活动中有什么收获,要改进什么。接着,再让同学互评,给同学提出意见。最后,教师给予比较客观总评,说说学生在本次活动中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把评价渗透到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每次活动后的评价都要让学生体验到了想象及创造的快乐,让学生充分感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人人要学数学,事事需要数学,让学生自发地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数学,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实践活动课作为小学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能促使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它不仅积累了学生的知识,还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认真研究这个新领域,从学习内容上提供实践活动的条件;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为实践活动提供保证,让学生有思考、表达的机会,有表达自己想法和展示自己才华的场所。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