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兴趣是学习最原始的动力。高中学生厌烦数学,除了教材内容增加外,还有就是难度太广,许多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去甚远,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研究并领会新课标精神,找到数学与生活的契合点。在讲解一些深奥的理论时,要适当运用一些方法,如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多举一些生活案例,建立一些模型,深入浅出,将学生吸引到数学中来,且要注意夯实学生的“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关键词: 积极性;案例;基础;内驱力
教学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现行的数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难度太大而广度不够,经典的内容多而现代的内容少,纯理论的内容多而联系实际的内容少,枯燥的内容多而有趣的内容少。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生动、主动的学习 , 应当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改革。我认为高中的数学内容除了与专业相结合外 , 应面向大多数学生 , 以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所需要的基本数学素养为主,以使他们能学会在任何时候都能应用数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善于用数学思想去观察分析处理各种实际问题,新课程要体现这样的理念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不同人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真正的认识数学、了解数学、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下面,笔者将自己近几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与大家分享,以期大家有新的思考与发现。
一、实际案例分析总结
新教学方案的开展和应用使大多数同学能够在遇到问题时立马在大脑建立起数学模型 , 例如 , 一位高中同学在遇到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 , 现有 4 把钥匙 4 把锁 , 但不知哪把钥匙开哪把锁 , 最多试几次就能配好全部的钥匙和锁的这个问题时大脑的建模过程 : 如果我用第一把钥匙来试锁 , 那么试四次就有结果了 , 第二次就试三次 , 以此来推 , 把试的结果加起来就是10 次。该生由于没有考虑全面最多的含义, 在老师的提点下重新整理思路:第一次用一把钥匙试只需试三次 , 因为如果前三次都不对那么剩下的那把锁就与之匹配了 , 如此类推下去最终累加的结果就是 6 次。本文仅以此例来探讨帮助学生结合实际来建立模型的优势和对学生学习数学上的帮助。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關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二、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三、学生能否对数学产生兴趣,主要依赖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与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密切相关
首先,教师必须在教法和学法上多下功夫,狠下功夫,从数学应用的角度处理数学、阐释数学、呈现数学,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加强数学的应用实践环节,注重用数学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注重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展开数学教学,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重视在应用数学中传授数学思想和方法,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内容的主线,通过“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体系,多角度、多层次地编排数学应用的内容,以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至臻完善的境地,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功能。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组织、科学排比,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拓展为生动、有趣的典故、发现史,或适当、合理地运用图片、模型、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促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思维达到兴奋点,才可能带着愉悦、激昂的情绪去面对和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去比较、分析、探索认识对象的发展规律,展现自己的智能和才干。这无疑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重要举措,这无疑是提高学生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当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了一个一个的实际问题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必将被更进一步地激发起来,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
关键词: 积极性;案例;基础;内驱力
教学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现行的数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难度太大而广度不够,经典的内容多而现代的内容少,纯理论的内容多而联系实际的内容少,枯燥的内容多而有趣的内容少。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生动、主动的学习 , 应当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改革。我认为高中的数学内容除了与专业相结合外 , 应面向大多数学生 , 以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所需要的基本数学素养为主,以使他们能学会在任何时候都能应用数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善于用数学思想去观察分析处理各种实际问题,新课程要体现这样的理念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不同人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真正的认识数学、了解数学、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下面,笔者将自己近几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与大家分享,以期大家有新的思考与发现。
一、实际案例分析总结
新教学方案的开展和应用使大多数同学能够在遇到问题时立马在大脑建立起数学模型 , 例如 , 一位高中同学在遇到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 , 现有 4 把钥匙 4 把锁 , 但不知哪把钥匙开哪把锁 , 最多试几次就能配好全部的钥匙和锁的这个问题时大脑的建模过程 : 如果我用第一把钥匙来试锁 , 那么试四次就有结果了 , 第二次就试三次 , 以此来推 , 把试的结果加起来就是10 次。该生由于没有考虑全面最多的含义, 在老师的提点下重新整理思路:第一次用一把钥匙试只需试三次 , 因为如果前三次都不对那么剩下的那把锁就与之匹配了 , 如此类推下去最终累加的结果就是 6 次。本文仅以此例来探讨帮助学生结合实际来建立模型的优势和对学生学习数学上的帮助。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關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二、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三、学生能否对数学产生兴趣,主要依赖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与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密切相关
首先,教师必须在教法和学法上多下功夫,狠下功夫,从数学应用的角度处理数学、阐释数学、呈现数学,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加强数学的应用实践环节,注重用数学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注重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展开数学教学,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重视在应用数学中传授数学思想和方法,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内容的主线,通过“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体系,多角度、多层次地编排数学应用的内容,以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至臻完善的境地,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功能。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组织、科学排比,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拓展为生动、有趣的典故、发现史,或适当、合理地运用图片、模型、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促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思维达到兴奋点,才可能带着愉悦、激昂的情绪去面对和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去比较、分析、探索认识对象的发展规律,展现自己的智能和才干。这无疑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重要举措,这无疑是提高学生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当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了一个一个的实际问题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必将被更进一步地激发起来,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