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余姚县志》有关谢迁生辰误载考辨一则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dao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谢迁字于乔,号木斋,浙江余姚人,明代弘治、正德、嘉靖朝名臣。他生于正统己巳十二月二十八日,然而,清代光绪年间刊刻的《余姚县志》却将其生辰误记为十二月十八日。本文通过谢迁本人自述和其友人及门生转述,证明《(光绪)余姚县志》记载为误。
  【关键词】:《(光绪)余姚县志》;谢迁;生辰
  谢迁,字于乔,号木斋,浙江余姚人。成化乙未进士第一。年八十三而卒。赠太傅,謚文正。
  有关谢迁生年,其门人倪宗正所编《文正谢公年谱》(以下简称《年谱》)里有较详细的记载,谢迁好友费宏在《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赠太傅謚文正木斋谢公神道碑铭》(以下简称《碑铭》)里也有所论述。二者均记载文正公生于十二月二十八日。然笔者近来搜检有关谢迁的生平资料,发现清光绪年间刊刻的《余姚县志》里摘录了费宏的《碑铭》,但却将文正公生辰记作十二月十八日。其碑文云:“正统己巳十二月十八日,甫迁新居而公生,直菴公因以为公名,后字之曰于乔,学者称为木斋先生。”[1]297同样出自费宏手笔的《碑铭》却有两种不同的记载,二者究竟孰是孰非,兹考证如下:
  (一)《碑铭》与《年谱》属同一系统
  《碑铭》中记载:“公且卒,谓其子中书舍人正、太常少卿兼侍读丕曰:‘神道之碑,必属费君。盖馆阁旧人,惟费君尚在,其知予之详,亦莫费君若也。’二君遵公治命,遣其曾孙敏行持公门人倪君本端所为状,造予庐而请焉。予素辱公爱,诚如公言,谊不忍辞。”[2]卷十九
  根据此记载,可以確知《碑铭》是以倪宗正所撰述的文正公行状为底本而撰写的,而且行状是文正公长子正、次子丕所认可的。倪宗正《年谱》云:“正统十四年己巳冬十二月二十八日,公生。时新构落成,甫迁居而生公,大父直庵公在闽中闻之喜,遂以命名。”[3]603费宏《碑铭》亦云:“正统己巳十二月二十八日,甫迁新居而公生,直菴公因以为公名,后字之曰于乔,学者称为木斋先生。”[2]卷十九文正公儿子和门人的记载当属可信。证据如下文所列。
  (二)作者自述与他人转述
  1、《归田稿》中木翁自述生辰
  《归田稿》卷七有《戊寅,雪湖以予年及古稀而岁里得闰,生辰前已立春,辱书枉贺,依韵奉答》[4]99一诗,按,戊寅为正德十三年(1518),该年并不闰十二月,所以“岁里”应是指正德十二年。《明史·武宗本纪》记载:“(正德十二年)十二月癸亥,群臣赴行在请还宫,不得出关而还。闰月丁亥,迎春于宣府。”[5]二〇九陈垣先生的《二十史朔闰表》也明确记载正德十二年闰十二月。[6]173可见,此处的“岁里”确指正德十二年,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木翁六十九岁。然而,古人计算年龄往往以立春为分界线,立春前为上一年,立春后为下一年。所以,立春后,就要相应地加一岁,但这只是虚岁。因此,闰十二月二十八日时,木翁虚岁已经七十岁,故而雪湖奉书往贺。而木翁在正德十三年腊月才过七十大寿,《归田稿》卷四《戊寅腊月,予幸七十初度,同年王守谿少傅寄<梁州序>为寿,依韵奉答》[4]41可为佐证。
  再者,张邦奇《寿元老木翁老先生八十序》云:“上即位之六年,降手勑命朝臣起少傅木翁先生谢公于家,所以褒崇倚赖之者。……公以疾辞不允,入朝仅数阅月以致仕,请章屡上,乃得归,于时寿八十矣。”[7]《纡玉楼集》卷八据《明史·世宗本纪》记载:“(嘉靖六年二月)庚午,召谢迁复入阁”[5]二二一,故张邦奇所言“上”应指的是嘉靖皇帝。又《世宗本纪》云“(嘉靖七年)三月戊寅,谢迁致仕”[5]二二二,故张邦奇所写之寿序当在嘉靖七年。嘉靖七年,谢迁八十岁;上推十年,为正德十三年戊寅,符合谢迁所言“戊寅腊月,予幸七十初度”[4]41。又张邦奇所写寿序中自言“邦奇,公门下士”[7]《纡玉楼集》卷八,故而其记载当属可信。
  同时,《明史》记载立春日为闰月丁亥,按,丁亥日是中国干支历法中的第二十四天,既然谢迁说“生辰前已立春”,则可确知其生辰在十二月二十四日之后。故而可证《余姚县志》中云文正公生十二月十八日为误。
  2、林俊《见素集》中《元老木斋谢先生寿篇》
  文中言:“公寿始七十,元老壮猷,载扶昌祚,寿固宜。岁阴前二日,督学胡先生文振遥致贺,勤以言谬属。”[8]卷六按,“岁阴”意为岁暮、年底。如南北朝时期庾信的《岁晚出横门》:年华改岁阴,游客喜登临。[9]卷四又如,唐皇甫冉的《送令狐明府》:行当腊侯晚,共惜岁阴残。[10]卷八百八十二林俊生于景泰三年,卒于嘉靖六年。成化十四年进士。他是与谢迁同一时期的人,故而其记载当属可信。
  由此可见,林俊寿文中“岁阴前二日”即指的是十二月二十八日。这又可证明《余姚县志》中所记载为误。
  3、《国朝献征录》抄录《碑铭》原文
  《国朝献征录》卷十四·内阁三条记载:“正统己巳十二月二十八日,甫迁新居而公生,直菴公因以为公名,后字之曰于乔。”[11]卷十四
  该书作者焦竑是明代著名学者,生于嘉靖十九(1540)年,一生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尤精史学。更重要的是,他所处的时代距离文正公离世(嘉靖十年)尚不算远,故而《国朝献征录》中所抄录的应不至有误。这再一次证明《余姚县志》记载有误。
  (三)《余姚县志》所摘录《碑铭》有脱落文字处
  光绪二十五年刊刻的《余姚县志》中记载“正统己巳十二月十八日,甫迁新居而公生”,在“十八日”之前并没有空格证明此处缺一字,而后文字迹漫漶不清处辄用空格标示。由此可见,《余姚县志》所载《碑铭》当是根据谢迁墓碑上所刻文字誊录而成。由于年代久远,墓碑上的文字已经被剥蚀难以辨清,因此出现讹误也在所难免。
  《余姚县志》所抄录碑文后有“又明年辛卯二月十八日,考终于正寝,享年八十有三。讣闻,上震悼,辍视朝一日。赠太傅,謚文正。遣官谕祭者九,遣工部主事罗余庆治葬事,葬以是年冬十二月十有八日。墓在杏山之麓,与徐夫人合。”[1]299—300笔者推测,县志抄录致误可能与碑文后面的文字有关。
  参考文献:
  [1](清)邵友濂修,孙德祖等纂.余姚县志.中国方志丛书(第一册)[M].据光绪二十五年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
  [2](明)费宏.费文宪公摘稿[M].明嘉靖三十四年吴遵之刻本.
  [3](明)倪宗正编,(清)谢锺和重辑.文正谢公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41册)[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4](明)谢迁.归田稿.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二五六册)[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5](清)张廷玉等撰.明史(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陈垣.二十史朔闰表[M].北京:中华书局,1962.
  [7](明)张邦奇.张邦奇集[M].明刻本.
  [8](明)林俊.见素集[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南北朝)庾信.庾子山集[M].四部丛刊景明屠隆本.
  [10](清)曹寅.全唐诗[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明)焦竑.国朝献征录[M].明万历四十四年徐象橒曼山馆刻本.
其他文献
【摘要】:《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的代表作,也是“黑色幽默”小说的奠基作。小说主要描写二战中一支美国空军轰炸机部队的生活故事。小说围绕几个主要人物在看似荒诞的故事情节下表达了严肃的思想主题。将军们勾心斗角,校官们尔虞我诈,所有上级人物逐名逐利,而小人物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中心人物尤索林不堪忍受现状,渴望离开战场平安地生活下去。  【关键词】:黑色幽默;存
期刊
【摘要】:作为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因其在叙事技巧和艺术手法上的突破与创新被称为“小说中的小说”。而阎连科聚焦现实的小说《风雅颂》与之在艺术上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本文主要从两部作品共同选取的的第一人称内聚焦叙述视角,分析这一手法为小说主题的深化和艺术的成功起到的重要作用。其次,聚焦两部作品中叙述环境,阐释其中的象征意味。  【关键词】:不可靠的叙述者;叙述环境;象征性  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
期刊
【摘要】: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通过症候式分析法分为显层结构和潜在结构,潜在结构并没有加深显在结构的意义, 而是颠覆和瓦解了它。在显性与隐性的结构下,也埋藏着柔石的双重人格特征。在深入理解蓝棣之先生对文本的症候式分析之下,也对其合理性提出质疑。  【关键词】:症候式分析;显层结构;潜在结构;双重性  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通过聚焦一个封建社会下典妻的生活状况,刻画了一个饱受压迫的底层妇女形象。作者
期刊
【摘要】:“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中的“故”是表结果的关联词;“扁善之度,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禹。”中的“后”是“继其后”的意思。  【关键词】:“故”;“后”;训诂  一  《季氏将伐颛臾》有云:“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该句中的“故”究竟该如何理解,一直颇有争议。  唐遇春(1996)认为,“故”当训为“则”;曾平东(1998)认为“故”当训为“
期刊
【摘要】:《燕台四首》的创作动机和命题原因历年来一直众说纷纭,许多学者考证此组诗的创作源于李商隐年少的风流轶事,或是拖喻之作。詩中春夏秋冬的时序交错的设定,也是考证不断。读《燕台四首》,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文字中,又蕴藏着李商隐典型的深幽冶艳的光彩。笔者不认为义山风格严重的《燕台四首》是单纯的爱情诗歌或对于政治的托喻之作。这是一个青年诗人的心电感应图画,他通过意象的堆积、地域的转化,幽微窈渺的情
期刊
【摘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不仅具有普通语言的指义性,更具有超越语言本身的审美价值,所谓文学的审美特性包括:文学语言的内指性、文学语言的含蓄性、文学语言的音乐性。以此探析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关键词】:文学语言;审美;特性  引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同时,文学语言是艺术的语言,也是一种审美的语言,所谓审美,指的是文学语言的情感性。文学语言是指作家按照艺术世界的诗意逻辑创造的特殊话语。文学语言
期刊
【摘要】:我们常用"刘姥姥进大观园"来形容“没见过世面的人在大的场合出丑”刘姥姥在《红楼梦》前80回里共上回目三次,分别是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第三十九回《村老妪是信口开河 痴情子偏寻根究底》,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老妪醉卧怡红院》。曹雪芹将贾宝玉和刘姥姥每每安排在一起,大有深意。本文将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曹雪芹的生平经历和写作手法,从曹雪芹的两个“影子”,大观园中
期刊
【摘要】:范围副词是汉语副词的一个重要类别,对范围副词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运用情况考察研究的不多,因此专书研究对汉语史中范围副词发展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范围副词是位于主谓之间,对范围、数量表示总括或限定以及表示动作行为是若干行为主体共同发出或是同时施及若干受事者等的副词。范围副词分为四类:表总括、表协同、表限定和表类同。本文将对《续高僧传》范围副词中表限定的这类副词进行考察研究。  【关键词
期刊
周裕锴在《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中认为,孟子“以意逆志”以“诗言志”为基础。“诗言志”是名实之辨“言以足志”方在诗歌领域的体现,故“诗言志”成立的前提是承认语言对现实存在的反映功能,并进一步肯定语言表达思维的能力。诗歌利用语言表达诗人意志,按传统逻辑可推出:通过对诗歌语言的理解可知诗人意志。然而,这一过程有逻辑上的错误——“诗言志”将诗人之志寄托在诗中,其逻辑关系是:志→诗;以诗歌语言理解诗人之意的
期刊
【摘要】:应璩,字休琏,建安七子应瑒之弟,与其兄应瑒一度活跃于建安文坛,是建安时期向正始之音过渡的重要人物。由裴松之注引的《文章序录》中对其有所介绍:“璩字休琏,博学好属文,善为书记。”应璩生活在曹魏前后期之间,早期亦有经世治国之志,并在正始时期因政治讽谏组诗《百一诗》闻名文坛,后来因为曹魏宗室与司马氏矛盾全面爆发而酿成高平陵兵变而脱离政治舞台,退居山林之间,生活极度困窘,于嘉平四年卒。应璩一生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