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和有效载体。
要使学生能充分地、自主地参与活动,选择恰当的问题是关键。本节课选择“体积测量”为问题载体,是基于以下现实:
1.在小学六年级,学生先后学习了几种常见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它们的体积。然而,这样的学习更多的是“纸上谈兵”,学生的实践活动经验相对比较缺乏。
2.在生活中,学生还会经常接触到如土豆、铁钉、鸡蛋等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无法直接计算它们的体积,这就需要寻找其他比较方便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设计中,我积极创设基于学生数学学习需要的活动情境,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从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话题——“你想了解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入手,通过层层设疑,由浅入深,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实践探究中,学生寻找到了多种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并能在应用中灵活选择不同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体积,其创新意识、综合应用能力得以加强,并深刻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的基础上获得的经验。因而,我特别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完整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从测量方案的设计、测量工具的选择、同伴的合作分工到测量结果的汇报和展示,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获得不同活动阶段的经验内容,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从“经历”走向“经验”。
在教学设计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反思过程,及时交流体会、收获。实验前的讨论交流(如“你觉得操作中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意在激发学生的原有经验。活动操作后的回顾、总结(如:“你们当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后来怎么解决的?”“你觉得在以后的实验中要注意改进哪些问题?”等)环节是回味、领悟和提升,或丰富已有经验,或修正原有错误经验。此时,不管成功还是失败,经历后的经验都是收获。
设计中,我还注意兼顾数学学科视角和儿童视角的融合,困顿中借故事启智,明晰思考方向;交流中配动画演示,展现思考过程;实践中有多种材料,实现自由选择。学生在“如何测量这个物体的体积”这一问题的引领下,全程参与相对完整的实践过程,展现思考过程,交流收获体会,积累活动经验,激发创造潜能。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探索测量一些无法直接计算的物体体积的方法,体会测量物体体积方法的多样性,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魅力。
【教学过程与意图】
课前谈话:播放南通师范二附小开展的《大树有多高》、《巧手合测园博园》等数学实践活动的镜头,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参加过的综合实践活动。
一、与生活“对接”,测量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1.谈话交流:研究了立体图形的体积,你想了解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
出示:请看屏幕,这些物体(桔子、苹果、石块、鸡蛋、铁块、铁钉等)中,你能很快测量计算出哪几个的体积?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铁块。)
怎样才能算出它们的体积?(交流:量出长、宽、高,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2.动手测量:请组长从1号信封里拿出铁块,在小组里测算出它的体积。
各组提供的铁块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
3.学生汇报测量过程、数据和计算的结果。
4.同学们测量后,能应用公式直接计算出这些物体的体积。
【上课伊始,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生活世界,激发起学生测量身边各种形状物体体积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学生自己从桔子、苹果、石块、鸡蛋、铁块、铁钉等熟悉的事物中首先选择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铁块进行测量,既是学以致用的直接体现,复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同时也在相对简单的动手测量中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为后面更深层次的探究打下了基础。由规则物体到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还考虑到数学问题的探究需要由浅入深,遵循了学生解决问题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心理规律。】
二、设疑激思,探究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探究活动一:测量不规则铁螺丝的体积。
1.设疑导入:这个铁螺丝,你还能用刚才的方法直接计算出它的体积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如何测量物体的体积。(出示课题:巧测体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谁来说一说,你想怎么测?比较学生提出的不同方法。
介绍:阿基米德的故事(第一段)。
2.讨论,明确活动方案。
(1)动手之前,小组里先讨论一下:测量中需要哪些工具?怎么测?
(2)交流:哪一组简单介绍一下,你们准备选用什么容器?怎样测?
介绍:用量筒测量,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铁螺丝的体积;用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测量,测量出上升的水的体积;结合用量筒和长方体容器测量,用溢出法。
(3)为了尽可能地保证数据准确,你觉得操作中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各小组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
结合同学们的意见,老师也给大家几点提示:①理清步骤,明确分工;②数据要科学准确;③及时将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④保持桌面的卫生。
3.合作测量。
现在,请组长打开器材箱,拿出铁螺丝和测量工具,开始实验吧。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
根据学生选择的不同测量工具,相机利用课件演示利用量筒、长方体容器测量的方法。
【独立思考后,引入著名数学家阿基米德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也让暂时还没有想到方法的学生从故事中得到启发,寻找解决问题的灵感。动手之前,在小组中先讨论如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再动手实验,保证了合作学习、实验操作的有效性。】 5.深化:同学们真是太棒了!用不同的方法测出了不规则的铁螺丝的体积。尽管方法不一样,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都是把铁螺丝的体积转化为上升或溢出的水的体积。(板书:转化)
6.回顾、反思实验过程。
刚才的实验中,我发现有些组好像慢了一些,你们当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后来怎么解决的?通过刚才的操作,你觉得我们在以后的实验中要注意改进哪些问题?(方法的选择、测量和读数的准确。)
相机介绍溢流杯的使用:到中学,我们在实验室会见到这样的器材——溢流杯。(课件播放水从中溢出的画面。)
【因为数学活动经验的内隐性和个体性,在动手实验前,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原始经验”;在动手实验后,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反思过程,通过反思及时提升刚才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形成的数学活动经验,在交流中不断积累、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探究活动二:根据物体的密度和质量求体积。
1.引入:刚才我们借助水,巧妙地测量出了螺丝的体积。
有一位同学在健身房锻炼时,想测一测这块铁哑铃的体积,可是身边又没有我们刚才用的这些工具,他灵机一动,竟然用秤作工具,来求出体积,你相信吗?说说你的想法。
的确有些奇怪,秤测量的是铁哑铃的质量,要求的是铁哑铃的体积,铁的质量和体积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想一想,我们可以怎么来研究这个问题?
活动要求:①把刚才测量的铁块和铁螺丝的体积记录下来;②拿出电子秤,开机后显示屏上出现0时,再分别称出铁块和铁螺丝的质量;③用计算器分别算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结果保留一位小数;④比较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在小组里交流你的发现。
2.测量。
3.汇报。
观察这一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比值差不多。)
科学家们经过严格的测算发现:同一种材料,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这就是我们以后在中学里要学到的密度。
出示几种常见物质的密度。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再去了解其他物质的密度。
4.知道了铁的密度、铁哑铃的质量,你也能很快算出它的体积吗?
学生计算,汇报。
对一种材料,当我们不方便测体积时,也可以把求体积的问题转化成测质量,再根据这种物质的密度算出它的体积。
5.听阿基米德故事的第二段。(课件播放)
皇冠和金块放下去,比较他们的体积可能会有几种情况出现?(一种是体积相等,说明皇冠没有掺假;一种体积不相等,说明皇冠掺假了。)
根据画面比较现在它们的体积,学生说明结果。(说明掺了假。)
【通过生活中一个熟悉却让人费解的“用秤得出哑铃体积”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在猜想——验证中解开了心中的疑团,发现了一种新的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此时,继续听阿基米德的故事,学生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从体积、质量、密度的角度去重新解读,读出了故事背后的深意。】
三、回顾提升
同学们,刚才我们测量了3块铁块的体积,回顾一下,这样的铁块(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我们是怎样得到它们的体积的?直接应用公式计算出体积。(应用公式)
对于铁螺丝的体积,我们又是怎样知道的?以水为媒质,巧妙地把螺丝的体积转化为水的体积。(利用媒质)
而这个铁哑铃的体积我们又是怎样得出的?利用铁的密度,测体积的问题通过测质量解决了。(巧用密度)
在测量这些物体的体积时,运用了转化的思想。
【组织学生回头看,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解决问题的,既是对活动经验的及时提炼、分类整理,让学生体验测量物体体积方法的多样性,也促使学生进一步领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四、巩固应用
1.如何测心脏的体积。
心脏是我们人体最为重要的器官之一,怎样才能知道自己心脏的大小呢?(生物学研究表明,人体的心脏大约和自己的右拳差不多大。)
把心脏的体积转化为可以测量的拳头的体积,真会活学活用。
2.测量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体积。
(1)实验袋里有这样一些物体(出示图片:鹅卵石、铁钉、桔子、鸡蛋、U形铁)。下面,请组长带领组员选择你们感兴趣的物体开始测量。注意先讨论好再实验。
(2)学生测量、汇报。
3.面对具体的问题要灵活选择测量方法。
讨论上浮物体体积的测量:刚才,他们一组用水测桔子的体积时,发现这时桔子怎样?(没有完全沉下去。)怎么办呢?
【呼应上课一开始学生想要了解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物体的体积,活动中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对象,灵活选择测量方法,综合应用本课的活动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走向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和数学探究、实践的乐趣。】
五、总结拓展
1.今天这节课,我们动脑、动手探寻如何巧测物体的体积。在今天的探究实践中,你一定有许多感受吧,谁先来说一说?
2.课后作业单:
(1)请你再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物体,测算它的体积。
(2)亲自动手,测一测上浮的乒乓球的体积。
(3)想一想,如何比较准确地测量出较小物体(如一粒黄豆)的体积呢?如何测算超大物体(如地球)的体积?
除了我们课上用的水测法,还有一种测量的方法——沙测法。为了拓宽大家的视野,老师还为大家设计了一份阅读作业,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
【课堂通过课外作业有效地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继续实践,发现、解决新的问题。课已毕,思犹在!】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和有效载体。
要使学生能充分地、自主地参与活动,选择恰当的问题是关键。本节课选择“体积测量”为问题载体,是基于以下现实:
1.在小学六年级,学生先后学习了几种常见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它们的体积。然而,这样的学习更多的是“纸上谈兵”,学生的实践活动经验相对比较缺乏。
2.在生活中,学生还会经常接触到如土豆、铁钉、鸡蛋等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无法直接计算它们的体积,这就需要寻找其他比较方便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设计中,我积极创设基于学生数学学习需要的活动情境,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从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话题——“你想了解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入手,通过层层设疑,由浅入深,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实践探究中,学生寻找到了多种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并能在应用中灵活选择不同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体积,其创新意识、综合应用能力得以加强,并深刻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的基础上获得的经验。因而,我特别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完整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从测量方案的设计、测量工具的选择、同伴的合作分工到测量结果的汇报和展示,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获得不同活动阶段的经验内容,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从“经历”走向“经验”。
在教学设计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反思过程,及时交流体会、收获。实验前的讨论交流(如“你觉得操作中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意在激发学生的原有经验。活动操作后的回顾、总结(如:“你们当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后来怎么解决的?”“你觉得在以后的实验中要注意改进哪些问题?”等)环节是回味、领悟和提升,或丰富已有经验,或修正原有错误经验。此时,不管成功还是失败,经历后的经验都是收获。
设计中,我还注意兼顾数学学科视角和儿童视角的融合,困顿中借故事启智,明晰思考方向;交流中配动画演示,展现思考过程;实践中有多种材料,实现自由选择。学生在“如何测量这个物体的体积”这一问题的引领下,全程参与相对完整的实践过程,展现思考过程,交流收获体会,积累活动经验,激发创造潜能。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探索测量一些无法直接计算的物体体积的方法,体会测量物体体积方法的多样性,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魅力。
【教学过程与意图】
课前谈话:播放南通师范二附小开展的《大树有多高》、《巧手合测园博园》等数学实践活动的镜头,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参加过的综合实践活动。
一、与生活“对接”,测量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1.谈话交流:研究了立体图形的体积,你想了解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
出示:请看屏幕,这些物体(桔子、苹果、石块、鸡蛋、铁块、铁钉等)中,你能很快测量计算出哪几个的体积?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铁块。)
怎样才能算出它们的体积?(交流:量出长、宽、高,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2.动手测量:请组长从1号信封里拿出铁块,在小组里测算出它的体积。
各组提供的铁块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
3.学生汇报测量过程、数据和计算的结果。
4.同学们测量后,能应用公式直接计算出这些物体的体积。
【上课伊始,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生活世界,激发起学生测量身边各种形状物体体积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学生自己从桔子、苹果、石块、鸡蛋、铁块、铁钉等熟悉的事物中首先选择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铁块进行测量,既是学以致用的直接体现,复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同时也在相对简单的动手测量中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为后面更深层次的探究打下了基础。由规则物体到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还考虑到数学问题的探究需要由浅入深,遵循了学生解决问题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心理规律。】
二、设疑激思,探究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探究活动一:测量不规则铁螺丝的体积。
1.设疑导入:这个铁螺丝,你还能用刚才的方法直接计算出它的体积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如何测量物体的体积。(出示课题:巧测体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谁来说一说,你想怎么测?比较学生提出的不同方法。
介绍:阿基米德的故事(第一段)。
2.讨论,明确活动方案。
(1)动手之前,小组里先讨论一下:测量中需要哪些工具?怎么测?
(2)交流:哪一组简单介绍一下,你们准备选用什么容器?怎样测?
介绍:用量筒测量,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铁螺丝的体积;用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测量,测量出上升的水的体积;结合用量筒和长方体容器测量,用溢出法。
(3)为了尽可能地保证数据准确,你觉得操作中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各小组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
结合同学们的意见,老师也给大家几点提示:①理清步骤,明确分工;②数据要科学准确;③及时将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④保持桌面的卫生。
3.合作测量。
现在,请组长打开器材箱,拿出铁螺丝和测量工具,开始实验吧。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
根据学生选择的不同测量工具,相机利用课件演示利用量筒、长方体容器测量的方法。
【独立思考后,引入著名数学家阿基米德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也让暂时还没有想到方法的学生从故事中得到启发,寻找解决问题的灵感。动手之前,在小组中先讨论如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再动手实验,保证了合作学习、实验操作的有效性。】 5.深化:同学们真是太棒了!用不同的方法测出了不规则的铁螺丝的体积。尽管方法不一样,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都是把铁螺丝的体积转化为上升或溢出的水的体积。(板书:转化)
6.回顾、反思实验过程。
刚才的实验中,我发现有些组好像慢了一些,你们当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后来怎么解决的?通过刚才的操作,你觉得我们在以后的实验中要注意改进哪些问题?(方法的选择、测量和读数的准确。)
相机介绍溢流杯的使用:到中学,我们在实验室会见到这样的器材——溢流杯。(课件播放水从中溢出的画面。)
【因为数学活动经验的内隐性和个体性,在动手实验前,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原始经验”;在动手实验后,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反思过程,通过反思及时提升刚才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形成的数学活动经验,在交流中不断积累、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探究活动二:根据物体的密度和质量求体积。
1.引入:刚才我们借助水,巧妙地测量出了螺丝的体积。
有一位同学在健身房锻炼时,想测一测这块铁哑铃的体积,可是身边又没有我们刚才用的这些工具,他灵机一动,竟然用秤作工具,来求出体积,你相信吗?说说你的想法。
的确有些奇怪,秤测量的是铁哑铃的质量,要求的是铁哑铃的体积,铁的质量和体积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想一想,我们可以怎么来研究这个问题?
活动要求:①把刚才测量的铁块和铁螺丝的体积记录下来;②拿出电子秤,开机后显示屏上出现0时,再分别称出铁块和铁螺丝的质量;③用计算器分别算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结果保留一位小数;④比较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在小组里交流你的发现。
2.测量。
3.汇报。
观察这一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比值差不多。)
科学家们经过严格的测算发现:同一种材料,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这就是我们以后在中学里要学到的密度。
出示几种常见物质的密度。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再去了解其他物质的密度。
4.知道了铁的密度、铁哑铃的质量,你也能很快算出它的体积吗?
学生计算,汇报。
对一种材料,当我们不方便测体积时,也可以把求体积的问题转化成测质量,再根据这种物质的密度算出它的体积。
5.听阿基米德故事的第二段。(课件播放)
皇冠和金块放下去,比较他们的体积可能会有几种情况出现?(一种是体积相等,说明皇冠没有掺假;一种体积不相等,说明皇冠掺假了。)
根据画面比较现在它们的体积,学生说明结果。(说明掺了假。)
【通过生活中一个熟悉却让人费解的“用秤得出哑铃体积”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在猜想——验证中解开了心中的疑团,发现了一种新的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此时,继续听阿基米德的故事,学生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从体积、质量、密度的角度去重新解读,读出了故事背后的深意。】
三、回顾提升
同学们,刚才我们测量了3块铁块的体积,回顾一下,这样的铁块(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我们是怎样得到它们的体积的?直接应用公式计算出体积。(应用公式)
对于铁螺丝的体积,我们又是怎样知道的?以水为媒质,巧妙地把螺丝的体积转化为水的体积。(利用媒质)
而这个铁哑铃的体积我们又是怎样得出的?利用铁的密度,测体积的问题通过测质量解决了。(巧用密度)
在测量这些物体的体积时,运用了转化的思想。
【组织学生回头看,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解决问题的,既是对活动经验的及时提炼、分类整理,让学生体验测量物体体积方法的多样性,也促使学生进一步领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四、巩固应用
1.如何测心脏的体积。
心脏是我们人体最为重要的器官之一,怎样才能知道自己心脏的大小呢?(生物学研究表明,人体的心脏大约和自己的右拳差不多大。)
把心脏的体积转化为可以测量的拳头的体积,真会活学活用。
2.测量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体积。
(1)实验袋里有这样一些物体(出示图片:鹅卵石、铁钉、桔子、鸡蛋、U形铁)。下面,请组长带领组员选择你们感兴趣的物体开始测量。注意先讨论好再实验。
(2)学生测量、汇报。
3.面对具体的问题要灵活选择测量方法。
讨论上浮物体体积的测量:刚才,他们一组用水测桔子的体积时,发现这时桔子怎样?(没有完全沉下去。)怎么办呢?
【呼应上课一开始学生想要了解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物体的体积,活动中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对象,灵活选择测量方法,综合应用本课的活动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走向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和数学探究、实践的乐趣。】
五、总结拓展
1.今天这节课,我们动脑、动手探寻如何巧测物体的体积。在今天的探究实践中,你一定有许多感受吧,谁先来说一说?
2.课后作业单:
(1)请你再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物体,测算它的体积。
(2)亲自动手,测一测上浮的乒乓球的体积。
(3)想一想,如何比较准确地测量出较小物体(如一粒黄豆)的体积呢?如何测算超大物体(如地球)的体积?
除了我们课上用的水测法,还有一种测量的方法——沙测法。为了拓宽大家的视野,老师还为大家设计了一份阅读作业,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
【课堂通过课外作业有效地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继续实践,发现、解决新的问题。课已毕,思犹在!】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