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善致善”是儒家的哲学思想,蒋庆在《以善致善—— 蒋庆与盛洪的对话》一书中指出,“以善致善”就是实现善的目的必须用善的手段,也叫“以正治正”。如果将这一思想运用在德育中,就是要求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既要持有正义的教育目的,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公民,又要采用正义的德育手段,即采用合情、合理、合法的办法,遵循教育原则,对学生进行精神育化。
那么,教育者究竟如何才能“以善致善”,让德育焕发生命活力?
一、提高道德修养
作家解思忠认为,教师就像扮演正面角色的演员——面对一双双天真的眼睛,既言传,又身教,一言一行都应为学生做出表率。尤其在个人品德上,应以正直、善良、诚实、谦虚的高尚品德去影响学生,以人格力量去引导学生。
曾经带过一个班级,不论是成绩还是行为习惯,都与其他班级相差甚远。但我一直坚持“不放弃,不抛弃”的育人宗旨,从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各个方面去关心、帮助他们。
相信只要我们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以平等的姿态“以善至善”,学生也会以真心回报我们。
二、铸就豁达心胸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难免要走些弯路,难免要犯一些错误。作为教师,面对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时,我们要记住:孩子有他评价的标准,不要迁怒于孩子,而应一如既往的爱孩子。
曾经有个男生小吴,父亲去世了,和母亲相依为命。小吴很聪明,但是自制力非常差,学习生活习惯也不好。对他而言,提醒与谈话那是家常便饭,可是效果一直不理想,属于典型的“勇于认错,死不悔改”。一次,他在课堂上破坏了纪律,还与我顶嘴,我非常生气。事后,我反思了良久:学生犯错误很正常呀,要不我们还教育什么?
我单独找到小吴,平静地与他进行了一次彻底的交流。起初,他对于我态度的转变表现出了吃惊,而后他慢慢意识到了自己在课堂上的所犯的错误。在之后的教育中,我对他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宽容,对他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而他也由之前的“死不悔改”的状态中慢慢走了出来。
我们总是用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来看待学生,如果能够改变自己的参照系,用一种更为包容的态度来面对每一个犯错的孩子,“以善至善”,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走入他们的心,去理解他们的想法。
三、学会教育智慧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在教育过程中,如果将学生比作地球,那么“爱”就是那个有力的支点,如何巧妙地利用那个支点从而撬动整根教育的杠杆——那便是“智慧”。
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小周,脾气火爆,意气用事。一次,我经过教室门口,看到小周怒气冲冲地从教室冲了出来,赶紧将其拦下,并将其与另一个当事人小刚,以及目击者小吴领到了办公室。还没等我问话,小周已对小刚恶语相向,还哭了起来。经过调查,事情水落石出:课间一支粉笔砸在了小周身上,他误以为是小刚所为,二话没说就将粉笔狠狠砸了回去,并满脸怒气地往教室外走。事实上,粉笔是由另一个同学无意间砸到了小周身上,并非小刚所为。可小周并不买账,坚持认为是小刚故意找茬。
矛盾双方都认为自己没有错误,事情显得有些棘手。该如何做好思想工作呢?我忽然想到了古代“六尺巷”的故事,于是在网上搜索到这个故事。当小周看了“千里传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打油诗时,我问他读出了什么内容,他说,对他人要宽容。小周同学有了这样的认识,接下来的思想工作就很好做了,最后双方在和谐的气氛中圆满地解决了矛盾。这件事,对小周的触动也很大,在后来与同学、老师的交往中,他努力地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单纯的说教并不是有效的育人方式,学会用智慧撬动爱的杠杆,让学生自己发现不足,勇敢地面对与解决问题,这才是育人的艺术。
那么,教育者究竟如何才能“以善致善”,让德育焕发生命活力?
一、提高道德修养
作家解思忠认为,教师就像扮演正面角色的演员——面对一双双天真的眼睛,既言传,又身教,一言一行都应为学生做出表率。尤其在个人品德上,应以正直、善良、诚实、谦虚的高尚品德去影响学生,以人格力量去引导学生。
曾经带过一个班级,不论是成绩还是行为习惯,都与其他班级相差甚远。但我一直坚持“不放弃,不抛弃”的育人宗旨,从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各个方面去关心、帮助他们。
相信只要我们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以平等的姿态“以善至善”,学生也会以真心回报我们。
二、铸就豁达心胸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难免要走些弯路,难免要犯一些错误。作为教师,面对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时,我们要记住:孩子有他评价的标准,不要迁怒于孩子,而应一如既往的爱孩子。
曾经有个男生小吴,父亲去世了,和母亲相依为命。小吴很聪明,但是自制力非常差,学习生活习惯也不好。对他而言,提醒与谈话那是家常便饭,可是效果一直不理想,属于典型的“勇于认错,死不悔改”。一次,他在课堂上破坏了纪律,还与我顶嘴,我非常生气。事后,我反思了良久:学生犯错误很正常呀,要不我们还教育什么?
我单独找到小吴,平静地与他进行了一次彻底的交流。起初,他对于我态度的转变表现出了吃惊,而后他慢慢意识到了自己在课堂上的所犯的错误。在之后的教育中,我对他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宽容,对他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而他也由之前的“死不悔改”的状态中慢慢走了出来。
我们总是用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来看待学生,如果能够改变自己的参照系,用一种更为包容的态度来面对每一个犯错的孩子,“以善至善”,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走入他们的心,去理解他们的想法。
三、学会教育智慧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在教育过程中,如果将学生比作地球,那么“爱”就是那个有力的支点,如何巧妙地利用那个支点从而撬动整根教育的杠杆——那便是“智慧”。
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小周,脾气火爆,意气用事。一次,我经过教室门口,看到小周怒气冲冲地从教室冲了出来,赶紧将其拦下,并将其与另一个当事人小刚,以及目击者小吴领到了办公室。还没等我问话,小周已对小刚恶语相向,还哭了起来。经过调查,事情水落石出:课间一支粉笔砸在了小周身上,他误以为是小刚所为,二话没说就将粉笔狠狠砸了回去,并满脸怒气地往教室外走。事实上,粉笔是由另一个同学无意间砸到了小周身上,并非小刚所为。可小周并不买账,坚持认为是小刚故意找茬。
矛盾双方都认为自己没有错误,事情显得有些棘手。该如何做好思想工作呢?我忽然想到了古代“六尺巷”的故事,于是在网上搜索到这个故事。当小周看了“千里传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打油诗时,我问他读出了什么内容,他说,对他人要宽容。小周同学有了这样的认识,接下来的思想工作就很好做了,最后双方在和谐的气氛中圆满地解决了矛盾。这件事,对小周的触动也很大,在后来与同学、老师的交往中,他努力地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单纯的说教并不是有效的育人方式,学会用智慧撬动爱的杠杆,让学生自己发现不足,勇敢地面对与解决问题,这才是育人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