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so579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不仅可以改善了教学、教研方式,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传统教学与研究观念的转变,促进了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推动了教研方法的更新,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活灵活现,从而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优化语文教学,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再现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而生动可感的多媒体具有展示直观形象的优势,它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直观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也能把学生的非注意力因素集中起来,更能使学生从听觉、视觉上去领略语言文字描绘“美”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如在讲授教材第11册《鸟的天堂》课文时,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是描写榕树的静态美,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热爱大自然。然而 ,对于“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作为我们北方人却没有亲眼见过,老师在课堂无论用多么优美的语言来形容、讲述也难以收到预期效果。但是如果用多媒体出示一幅生命力旺盛的大榕树的全景图,加上教师适时适度地点拨,始终抓住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处于情绪愉悦的状态之中,效果就大大不同了。学生自然而然从心里领会“树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似乎每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等语句,同作者一起发出感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而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是描写鸟的天堂的动态美,作者尽管通过“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等语言赞美鸟的天堂,但是语言文字描述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而通过多媒体展示鸟群飞的画面,就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愉快地学习了知识,完成了学习任务。
  因此,在 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适当、适时和灵活应用现代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运用多媒体激发思维,优化课堂效果
  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走入课堂,的确具有其他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可以要使学生在有限的空间(课间)、时间(课时)打破地域界限去认识教材中的事物,达成知识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目标,在语文教学中,这种优越性表现得尤为突出。语文课,重视字、词、句的训练,如字的写法、词语的运用、句子的理解,这些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具有直观、有趣、易于接受的效果。例如,我们在讲《长城》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长城有关的图片、历史知识、与长城有关的音乐、课文朗读、以及课本中重点的字、词、句整合到课件中,教师和学生既可以从课件中领略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又可以从历史的源源长河中领略到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我们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使学生在欢快的背景音乐中深刻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而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启而不发”时,当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或关键处需要学生理解掌握,而学生难以掌握时,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手段。因为多媒体具有对事物与现象过程的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进行扩大与缩小的表现力。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再现了教学内容的全貌,从而优化了课堂结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反馈练习,调动学生实践
  多媒体作为当今课堂教学最先进的媒体,其操作上的方便快捷是其他任何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以往课堂练习是小黑板形式和投影方式,需要很多教具,而交互性又太差。运用多媒体进行练习反馈,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既方便,也增强了学生与教师的交互性。思维也会随之展开。例如在讲授《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我准备了一个练习,概括课文内容,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对志愿军作出的牺牲和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深情。我用多媒体出示这一部分的填空,学生口头填空时,填一处,我按鼠标,屏幕上即显示出用红色填好的正确答案。这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有明显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自觉参与到反馈练习中,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学生的热情,巩固了课文内容,增进了学生对全文的理解,效果非常好。
其他文献
这段时间浸润在李政涛老师的《教育常识》中,读着常感叹能把枯燥的理论写得生动形象的书真是一本好书,一本适合大多数一线教育者的好书。读过每个章节都有醍醐灌顶的感受,一句句概念让我深受启发,“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教育眼光即生长的眼光”,“教育在表演和观看中展开”……  其中让我最有感触的一个章节在此:儿童的生长需要自有节律。是的,儿童的生长需要有他的阶段特征,拔苗助长或亡羊补牢的教育收到的效果显
期刊
个性是一种重要的素质,是形成其他各种素质的心理素质。个性发展的程度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个性的充分发展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标志。为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初中教学的个性教育,理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语文教学进行个性教育有这个大优势。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优良个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强化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备课要备学生,因材施教,精心设计教学思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给学生学习
期刊
目前,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一般是:老师在课堂上指定一个题目,然后指导学生如何写作文,而后学生把完成的作文交给老师,接下来由老师评改、打分,最后把作文发给学生。如此周而复始。其实作文是反映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水平的一项重要环节。而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长期以来所有语文老师面临的一个难题。  每次作文课在黑板上写下题目后,就会听见大部分学生“唉”的一声长叹,接着就是同学们抓耳挠腮,东
期刊
“陌生化”原本是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它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是西方“陌生化”诗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西方“陌生化”诗学的成熟标志。这个理论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陌生化的基本构成原则是表面互不相关而内里存在联系的诸种因素的对立和冲突,正是这种对立和冲突造成了“陌生化”的表象,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  将这一理论运用到
期刊
就中学语文学科而言,不少学校和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实践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有许多成功的做法,但在面上,语文课堂在实施新课程中催生出来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还是不多,因为新课程理念要转化为课堂教学有效高效的行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质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一片赞歌和热闹背后,我们不得不清醒的看到:由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错误解读,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已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目前语文课改中
期刊
学生不喜欢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这是目前摆在我们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事实。这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把作文批改只作为我们老师的单边活动,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这不能不说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这种做法,会使学生失去写作的激情。如此怎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针对这种状况,笔者从初二第一学期开始,进行指导学生“互评自改”作文训练的尝试。  “互评自改”作文训练的核心是:充分发
期刊
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曾经说过:“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学校;一个不重视读书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可见,读书已不仅仅是摆脱平庸、增长智慧、陶冶情操的个人行为,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爱上课外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兴趣,一个习惯呢?  一、营造读书氛围,让孩子走进书的世
期刊
不少教师这么说:“《新课标》想说爱你不容易”。其实,要说爱你也很容易,那就是必须“洗心革面”。洗心,就是要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即以新的面貌,塑造自我,继而以新的面貌实现自我角色的根本转变。  一、做平等谦虚的知心姐姐  重建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要想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教师不仅身体要走下来,走近学生,更为关键的是心要走下来
期刊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经常惊叹于古诗词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可是如何引领学生进入诗海幽境,品味古韵诗情,真正培养起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呢?结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生活阅历、情感价值观,我尝试了以下方法,以获取教学上的突破。  一、从背景资料的介绍入手,引领学生理解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  课文入选的古诗词远的距今两千多年,近的也有一百多年,其思想内容都打着时代的烙印。这一烙印往往是横
期刊
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教研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教研活动——片段教学。片段教学作为一种考评的形式在教师招聘、职称评审以及课堂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片段教学已经成为“热点”,被人所接受。前几天,笔者参加了市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其中采用的考评方式就是片段教学。为此,有了一些了解,下面就片段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片段教学的含义  所谓片段(片断)教学,是相对于一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