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内文本成为“历练方法”的凭借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umest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文阅读,中考不考课内文段,似乎天经地义,每学期的期末测试,不考课内文段,已成惯例;本学期期中测试初二的语文试题也不见课内文段阅读的踪影。学生高兴了,“课文课有什么好听的?不听课照样考百把分!”老师迷惑了,课内现代文还要不要讲?今后的语文课该怎样上?放下课内文本,去专攻课外文段?
  叶老主张语文教学内容应该是怎样阅读,怎样写作的“方法”,而选文主要是“历练方法”的凭借。对呀,把课内文本当作怎样阅读,怎样写作方法的凭借,用教材教阅读,写作的方法,既有效地利用了文本,又有效地对付了考试,不是一举两得吗?
  期中考试以后,就尝试着用上述方法上第三单元,下面以《食物从何处来》为例,谈谈教学设计。
  一、初读,要求正音释词,提取文章要点
  1、在文中划出“预习提示”中的词语,给加点字注意,解释这些词语。
  参天 消耗 根系 贮藏 供给 吃荤 糠麸 赫赫有名
  (设计说明: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应该是教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学,识字,积累语言不可少。)
  2、用文中的原话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食物?
  (2)一切生物都离不开食物,它们如何获得食物?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3)什么是自养?哪些生物属于自养?
  (4)什么是异养“哪此生物属于异养?
  (5)人属于自养还是异养?为什么?
  (6)食物从哪里来?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回答?
  (设计说明: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考对说明文的阅读重点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把握)
  二、细读,体会层次清楚,内容具体地说明事理的写法
  1、只将上述六个问题的答案连缀成文,行吗?为什么?(不行,说明内容不具体)
  2、默看第2自然段,怎样把“食物“这个概念说明白的?
  3、指名读4——8自然段,怎样把绿色植物的自养过程说具体的?
  4、默读10——11自然段,怎样把异养过程说具体的?
  5、齐读第12自然段,这段除了介绍人属于异养型外,还介绍了什么?
  (设计说明:设计上述五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写文章内容要具体,以及运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才能使文章内容具体,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不同说明方法的作用。)
  6、浏览全文,按作者的思路给文章分段。
  7、讨论。
  (1)第一自然段能删吗?能和第二自然段调换位置吗?
  (2)课文在说明食物来源时,为什么先说“自养”,后说“异养”?
  (3)人和其他动物一样都属于异养型,为什么文章先介绍一般动物的取食方法,后介绍人呢?
  (设计说明:组织学生讨论上述三个问题,目的在于明确本篇文章层层深入,主次分明地说明事理的写法,告诫学生写作文时也要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
  三、品读,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有趣
  认真读下列句子(打出字幕),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一切生物都离不开食物。(“一切”和“都”在句中有什么作用?)
  2、每一个根毛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原料采集站。(“最基层”能否去掉?为什么)
  3、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工厂。(这句话使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设计说明: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是阅读说明文,也是写作说明文要注意的问题,因而说明文的考查总不忘对语言进行品析。上述题型常见,课堂上进行训练,何愁不会做题?)
  四、拓展练习
  学了这篇文章,你一定更加真切地体会在到“万物生长靠太阳”的道理,试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谈谈你的感想。
  (说明:这是课后练习题,几乎每篇课文都有类似的拓展、延伸题。过去这类题常被搁置一边。只是近年来,这类试题的频繁出现,才引起我们的老师、学生的重视。)
  我们每学期要教二十来篇现代文,但从体裁上看,不外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每种体裁的文章虽写法各异,但本质特征是基本不变;阅读考查的题型虽千变万化,但涉及的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因此,把课内文本当作写作的范文来教,阅读的例文来做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个性是一种重要的素质,是形成其他各种素质的心理素质。个性发展的程度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个性的充分发展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标志。为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初中教学的个性教育,理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语文教学进行个性教育有这个大优势。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优良个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强化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备课要备学生,因材施教,精心设计教学思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给学生学习
期刊
目前,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一般是:老师在课堂上指定一个题目,然后指导学生如何写作文,而后学生把完成的作文交给老师,接下来由老师评改、打分,最后把作文发给学生。如此周而复始。其实作文是反映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水平的一项重要环节。而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长期以来所有语文老师面临的一个难题。  每次作文课在黑板上写下题目后,就会听见大部分学生“唉”的一声长叹,接着就是同学们抓耳挠腮,东
期刊
“陌生化”原本是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它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是西方“陌生化”诗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西方“陌生化”诗学的成熟标志。这个理论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陌生化的基本构成原则是表面互不相关而内里存在联系的诸种因素的对立和冲突,正是这种对立和冲突造成了“陌生化”的表象,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  将这一理论运用到
期刊
就中学语文学科而言,不少学校和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实践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有许多成功的做法,但在面上,语文课堂在实施新课程中催生出来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还是不多,因为新课程理念要转化为课堂教学有效高效的行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质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一片赞歌和热闹背后,我们不得不清醒的看到:由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错误解读,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已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目前语文课改中
期刊
学生不喜欢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这是目前摆在我们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事实。这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把作文批改只作为我们老师的单边活动,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这不能不说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这种做法,会使学生失去写作的激情。如此怎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针对这种状况,笔者从初二第一学期开始,进行指导学生“互评自改”作文训练的尝试。  “互评自改”作文训练的核心是:充分发
期刊
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曾经说过:“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学校;一个不重视读书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可见,读书已不仅仅是摆脱平庸、增长智慧、陶冶情操的个人行为,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爱上课外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兴趣,一个习惯呢?  一、营造读书氛围,让孩子走进书的世
期刊
不少教师这么说:“《新课标》想说爱你不容易”。其实,要说爱你也很容易,那就是必须“洗心革面”。洗心,就是要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即以新的面貌,塑造自我,继而以新的面貌实现自我角色的根本转变。  一、做平等谦虚的知心姐姐  重建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要想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教师不仅身体要走下来,走近学生,更为关键的是心要走下来
期刊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经常惊叹于古诗词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可是如何引领学生进入诗海幽境,品味古韵诗情,真正培养起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呢?结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生活阅历、情感价值观,我尝试了以下方法,以获取教学上的突破。  一、从背景资料的介绍入手,引领学生理解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  课文入选的古诗词远的距今两千多年,近的也有一百多年,其思想内容都打着时代的烙印。这一烙印往往是横
期刊
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教研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教研活动——片段教学。片段教学作为一种考评的形式在教师招聘、职称评审以及课堂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片段教学已经成为“热点”,被人所接受。前几天,笔者参加了市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其中采用的考评方式就是片段教学。为此,有了一些了解,下面就片段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片段教学的含义  所谓片段(片断)教学,是相对于一节
期刊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不仅可以改善了教学、教研方式,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传统教学与研究观念的转变,促进了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推动了教研方法的更新,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活灵活现,从而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优化语文教学,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再现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而生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