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文阅读,中考不考课内文段,似乎天经地义,每学期的期末测试,不考课内文段,已成惯例;本学期期中测试初二的语文试题也不见课内文段阅读的踪影。学生高兴了,“课文课有什么好听的?不听课照样考百把分!”老师迷惑了,课内现代文还要不要讲?今后的语文课该怎样上?放下课内文本,去专攻课外文段?
叶老主张语文教学内容应该是怎样阅读,怎样写作的“方法”,而选文主要是“历练方法”的凭借。对呀,把课内文本当作怎样阅读,怎样写作方法的凭借,用教材教阅读,写作的方法,既有效地利用了文本,又有效地对付了考试,不是一举两得吗?
期中考试以后,就尝试着用上述方法上第三单元,下面以《食物从何处来》为例,谈谈教学设计。
一、初读,要求正音释词,提取文章要点
1、在文中划出“预习提示”中的词语,给加点字注意,解释这些词语。
参天 消耗 根系 贮藏 供给 吃荤 糠麸 赫赫有名
(设计说明: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应该是教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学,识字,积累语言不可少。)
2、用文中的原话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食物?
(2)一切生物都离不开食物,它们如何获得食物?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3)什么是自养?哪些生物属于自养?
(4)什么是异养“哪此生物属于异养?
(5)人属于自养还是异养?为什么?
(6)食物从哪里来?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回答?
(设计说明: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考对说明文的阅读重点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把握)
二、细读,体会层次清楚,内容具体地说明事理的写法
1、只将上述六个问题的答案连缀成文,行吗?为什么?(不行,说明内容不具体)
2、默看第2自然段,怎样把“食物“这个概念说明白的?
3、指名读4——8自然段,怎样把绿色植物的自养过程说具体的?
4、默读10——11自然段,怎样把异养过程说具体的?
5、齐读第12自然段,这段除了介绍人属于异养型外,还介绍了什么?
(设计说明:设计上述五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写文章内容要具体,以及运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才能使文章内容具体,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不同说明方法的作用。)
6、浏览全文,按作者的思路给文章分段。
7、讨论。
(1)第一自然段能删吗?能和第二自然段调换位置吗?
(2)课文在说明食物来源时,为什么先说“自养”,后说“异养”?
(3)人和其他动物一样都属于异养型,为什么文章先介绍一般动物的取食方法,后介绍人呢?
(设计说明:组织学生讨论上述三个问题,目的在于明确本篇文章层层深入,主次分明地说明事理的写法,告诫学生写作文时也要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
三、品读,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有趣
认真读下列句子(打出字幕),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一切生物都离不开食物。(“一切”和“都”在句中有什么作用?)
2、每一个根毛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原料采集站。(“最基层”能否去掉?为什么)
3、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工厂。(这句话使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设计说明: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是阅读说明文,也是写作说明文要注意的问题,因而说明文的考查总不忘对语言进行品析。上述题型常见,课堂上进行训练,何愁不会做题?)
四、拓展练习
学了这篇文章,你一定更加真切地体会在到“万物生长靠太阳”的道理,试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谈谈你的感想。
(说明:这是课后练习题,几乎每篇课文都有类似的拓展、延伸题。过去这类题常被搁置一边。只是近年来,这类试题的频繁出现,才引起我们的老师、学生的重视。)
我们每学期要教二十来篇现代文,但从体裁上看,不外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每种体裁的文章虽写法各异,但本质特征是基本不变;阅读考查的题型虽千变万化,但涉及的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因此,把课内文本当作写作的范文来教,阅读的例文来做是可行的。
叶老主张语文教学内容应该是怎样阅读,怎样写作的“方法”,而选文主要是“历练方法”的凭借。对呀,把课内文本当作怎样阅读,怎样写作方法的凭借,用教材教阅读,写作的方法,既有效地利用了文本,又有效地对付了考试,不是一举两得吗?
期中考试以后,就尝试着用上述方法上第三单元,下面以《食物从何处来》为例,谈谈教学设计。
一、初读,要求正音释词,提取文章要点
1、在文中划出“预习提示”中的词语,给加点字注意,解释这些词语。
参天 消耗 根系 贮藏 供给 吃荤 糠麸 赫赫有名
(设计说明: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应该是教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学,识字,积累语言不可少。)
2、用文中的原话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食物?
(2)一切生物都离不开食物,它们如何获得食物?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3)什么是自养?哪些生物属于自养?
(4)什么是异养“哪此生物属于异养?
(5)人属于自养还是异养?为什么?
(6)食物从哪里来?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回答?
(设计说明: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考对说明文的阅读重点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把握)
二、细读,体会层次清楚,内容具体地说明事理的写法
1、只将上述六个问题的答案连缀成文,行吗?为什么?(不行,说明内容不具体)
2、默看第2自然段,怎样把“食物“这个概念说明白的?
3、指名读4——8自然段,怎样把绿色植物的自养过程说具体的?
4、默读10——11自然段,怎样把异养过程说具体的?
5、齐读第12自然段,这段除了介绍人属于异养型外,还介绍了什么?
(设计说明:设计上述五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写文章内容要具体,以及运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才能使文章内容具体,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不同说明方法的作用。)
6、浏览全文,按作者的思路给文章分段。
7、讨论。
(1)第一自然段能删吗?能和第二自然段调换位置吗?
(2)课文在说明食物来源时,为什么先说“自养”,后说“异养”?
(3)人和其他动物一样都属于异养型,为什么文章先介绍一般动物的取食方法,后介绍人呢?
(设计说明:组织学生讨论上述三个问题,目的在于明确本篇文章层层深入,主次分明地说明事理的写法,告诫学生写作文时也要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
三、品读,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有趣
认真读下列句子(打出字幕),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一切生物都离不开食物。(“一切”和“都”在句中有什么作用?)
2、每一个根毛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原料采集站。(“最基层”能否去掉?为什么)
3、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工厂。(这句话使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设计说明: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是阅读说明文,也是写作说明文要注意的问题,因而说明文的考查总不忘对语言进行品析。上述题型常见,课堂上进行训练,何愁不会做题?)
四、拓展练习
学了这篇文章,你一定更加真切地体会在到“万物生长靠太阳”的道理,试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谈谈你的感想。
(说明:这是课后练习题,几乎每篇课文都有类似的拓展、延伸题。过去这类题常被搁置一边。只是近年来,这类试题的频繁出现,才引起我们的老师、学生的重视。)
我们每学期要教二十来篇现代文,但从体裁上看,不外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每种体裁的文章虽写法各异,但本质特征是基本不变;阅读考查的题型虽千变万化,但涉及的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因此,把课内文本当作写作的范文来教,阅读的例文来做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