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校数量的增加,大学的扩招,人口低谷的到来,诸多因素的叠加,使得本来就不景气的职业教育更加的步履维艰:三职高的转型、二职高的倒闭、五职高的倾颓、一职高和四职高的衰落,不能不引起我们职专人的思考和警醒。
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进行坚决的改革,彻底地改掉影响学校发展的一切不利因素。
我们的学校为了发展,进行了专业部的改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又大力拓展联合办学、层次办学和校企合作,这些都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希望。但,我们不能否认,学校的教学及管理,仍然存在着改革的空间。特别是学校的文化基础课教学,正面临着新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下面,我就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改革,谈一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中等职业学校要不要开文化课
1.过去曾有这样的言论
社会上有许多各种各样的职业培训学校,比如烹饪、服装、电子维修、汽车维修、计算机培训,等等。这些学校学制短、效率高,可能根本就不开什么文化基础课。于是,曾几何时,就有不少人对公办的职业教育是否开设文化基础课产生了怀疑:数学学不学都行,鲁迅知不知道有啥,继而谈开去,懂不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啥,甩几下篮球也成不了姚明,唱几支歌曲也成不了超女,等等。中国人就喜欢矫枉过正,多年来被人讳莫如深的“职业”两个字,一下子成了“香饽饽”,这并不是什么坏事情,可是,与中小学共有的文化基础课好像成了职业学校发展的罪魁祸首、孽根祸胎,这是正常的现象吗?不,这只能是急躁、惶惑、无知和不理智的综合反映。
2.文化课不可或缺
我认为,文化基础课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不可或缺。它应该与专业课一样,在教育中,发挥它们独特的作用。
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应当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担负起教育学生和培养学生的责任。如果说专业课重在技术,文化课则重在人文;专业课重在实践就业,文化课则重在人生体验;专业课重在成才,文化课则重在成人;专业课重在效益与物质,文化课则重在体魄与精神。对学生来说,近期的就业更需要有限的专业技能,而人生的长足发展,离开了文化基础课就绝对不行。
3.在一定的条件下,文化基础课也可以转化成为“专业课”
如果文化基础课教学办出了特色,取得了学生和社会的认可,也同样会成为学校的亮点,甚至可以成为与所谓的“专业课”相媲美的拳头专业。
新东方外语培训、登封的塔沟武校不都证明了这一点吗?语文专业如果能够分出一个书法培训机构,普通话培训机构,英语专业如果能够开一个外语口语培训机构,政治专业如果能够办一个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创业服务中心,音乐专业开一个青少年歌唱技艺中心、体育专业班一个乒乓球、篮球、足球、武术、游泳、健身等俱乐部。文化课对于职业教育则是一块有待开拓的新领域。
4.强调文化基础课教学,并不是恢复传统的中小学文化基础课教学,相反,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学,应该打破传统,探索出一条适合职业教育的文化基础课教学之路。
二、文化基础课应当如何改革
要谈改革,我认为,首先应该是思想上的改革,这是改革的前提。
1.认清形势
这个形势,是指学生的素质与需求、社会的发展与倡导、职业教育的独特需要。
2.弄清所担负的责任
文化基础课的每一门,都应在二至三年的教学中,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确切的教学内容。学生毕业后面,提起哪门课,都会说出个一二三,而不是惘然若失,既之以一句“啥也没学”。
3.认清你自己
作为文化基础课的每一位教师,都不可妄自菲薄,即使别人如何轻视我们的工作,我们自己切不可小觑了自己。人生苦短,我们应该在有限的生命中,尽可能多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其次,文化基础课的改革标准,应该是“乐教、乐学”。
老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师与生,其乐融融——这应是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
第三,物质上的准备
理想无论描绘得多么诱人,都是空的,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为后盾,文化基础课教学要改革,首当其冲的便是
1.课程的改革
文化基础课在二年中都开什么课、什么时候开、开多长时间等,必须进行科学的优化和评估。从而节省教学时间,优化教学资源,减轻教师内耗,提高教学质量。
2.教材的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的教材,不符合教学实践的居多,或者说是不科学的,甚至可以说是粗制滥造,这是不正的事实。这就严重制约着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比如,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中职语文教材,就极不适合语文教学。有些文章,无论其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实用性,都不值得学习,老师看了发愁,学生看了更是无动于衷。这还怎么得了?
郑州教研室在郑州的几个重点中专搞语文的改革试点,提出了“5+1”职业技能考核,与我们的语文教材规划基本暗合。在我的心目中,语文的教学应该包括文学、写作、普通话、书法等,好多中等职业学校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列。我们实在应该迎头赶上。在也不能坐失良机了。
3.教学模式的探究与改革
在教学模式上,我认为,自然要遵循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具体的不展开论述。
三、改革最好要有组织上的保证
既然要改革,就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特别是组织上保障。鉴于此,我认为,首先应该成立文化基础部。下面,我想分析一下原因。成立文化基础部有以下几点好处:
1.能够整合有限的教育资源,提高效率。每当我们的电脑运行速度迟缓之时,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整理系统“碎片”;每当我们的屋子凌乱不堪时,我们一定会分门别类地把所有的东西归类,数学上叫做合并同类项。文化基础课的老师也需要整合。
2.成立文化基础部,利于文化基础课的教研和改革,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利于使文化基础课教学提高到一个新台阶,利于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成为品牌,为学校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同时,也为专业部的发展起到配合、补充、支持、促进等作用。文化基础课教师被分到各专业部,理论上也可以进行教研,但,由于各部教学内容上的冲突、时间上的矛盾、要求上的差异、理念上的不同,实际上,教研起来很困难,甚至无法真正实现。现在有这样一种情况,一个人属于两个部或三个部,一个人有几个课头,排课时尚且矛盾重重,又如何搞教研?另外,一个人教几门课,一个人未必都擅长,又怎么能提高教学质量?
生存是我们全体中专人的想望,发展是我们全体中专人的向往,改革是实现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期待着。
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进行坚决的改革,彻底地改掉影响学校发展的一切不利因素。
我们的学校为了发展,进行了专业部的改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又大力拓展联合办学、层次办学和校企合作,这些都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希望。但,我们不能否认,学校的教学及管理,仍然存在着改革的空间。特别是学校的文化基础课教学,正面临着新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下面,我就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改革,谈一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中等职业学校要不要开文化课
1.过去曾有这样的言论
社会上有许多各种各样的职业培训学校,比如烹饪、服装、电子维修、汽车维修、计算机培训,等等。这些学校学制短、效率高,可能根本就不开什么文化基础课。于是,曾几何时,就有不少人对公办的职业教育是否开设文化基础课产生了怀疑:数学学不学都行,鲁迅知不知道有啥,继而谈开去,懂不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啥,甩几下篮球也成不了姚明,唱几支歌曲也成不了超女,等等。中国人就喜欢矫枉过正,多年来被人讳莫如深的“职业”两个字,一下子成了“香饽饽”,这并不是什么坏事情,可是,与中小学共有的文化基础课好像成了职业学校发展的罪魁祸首、孽根祸胎,这是正常的现象吗?不,这只能是急躁、惶惑、无知和不理智的综合反映。
2.文化课不可或缺
我认为,文化基础课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不可或缺。它应该与专业课一样,在教育中,发挥它们独特的作用。
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应当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担负起教育学生和培养学生的责任。如果说专业课重在技术,文化课则重在人文;专业课重在实践就业,文化课则重在人生体验;专业课重在成才,文化课则重在成人;专业课重在效益与物质,文化课则重在体魄与精神。对学生来说,近期的就业更需要有限的专业技能,而人生的长足发展,离开了文化基础课就绝对不行。
3.在一定的条件下,文化基础课也可以转化成为“专业课”
如果文化基础课教学办出了特色,取得了学生和社会的认可,也同样会成为学校的亮点,甚至可以成为与所谓的“专业课”相媲美的拳头专业。
新东方外语培训、登封的塔沟武校不都证明了这一点吗?语文专业如果能够分出一个书法培训机构,普通话培训机构,英语专业如果能够开一个外语口语培训机构,政治专业如果能够办一个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创业服务中心,音乐专业开一个青少年歌唱技艺中心、体育专业班一个乒乓球、篮球、足球、武术、游泳、健身等俱乐部。文化课对于职业教育则是一块有待开拓的新领域。
4.强调文化基础课教学,并不是恢复传统的中小学文化基础课教学,相反,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学,应该打破传统,探索出一条适合职业教育的文化基础课教学之路。
二、文化基础课应当如何改革
要谈改革,我认为,首先应该是思想上的改革,这是改革的前提。
1.认清形势
这个形势,是指学生的素质与需求、社会的发展与倡导、职业教育的独特需要。
2.弄清所担负的责任
文化基础课的每一门,都应在二至三年的教学中,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确切的教学内容。学生毕业后面,提起哪门课,都会说出个一二三,而不是惘然若失,既之以一句“啥也没学”。
3.认清你自己
作为文化基础课的每一位教师,都不可妄自菲薄,即使别人如何轻视我们的工作,我们自己切不可小觑了自己。人生苦短,我们应该在有限的生命中,尽可能多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其次,文化基础课的改革标准,应该是“乐教、乐学”。
老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师与生,其乐融融——这应是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
第三,物质上的准备
理想无论描绘得多么诱人,都是空的,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为后盾,文化基础课教学要改革,首当其冲的便是
1.课程的改革
文化基础课在二年中都开什么课、什么时候开、开多长时间等,必须进行科学的优化和评估。从而节省教学时间,优化教学资源,减轻教师内耗,提高教学质量。
2.教材的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的教材,不符合教学实践的居多,或者说是不科学的,甚至可以说是粗制滥造,这是不正的事实。这就严重制约着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比如,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中职语文教材,就极不适合语文教学。有些文章,无论其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实用性,都不值得学习,老师看了发愁,学生看了更是无动于衷。这还怎么得了?
郑州教研室在郑州的几个重点中专搞语文的改革试点,提出了“5+1”职业技能考核,与我们的语文教材规划基本暗合。在我的心目中,语文的教学应该包括文学、写作、普通话、书法等,好多中等职业学校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列。我们实在应该迎头赶上。在也不能坐失良机了。
3.教学模式的探究与改革
在教学模式上,我认为,自然要遵循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具体的不展开论述。
三、改革最好要有组织上的保证
既然要改革,就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特别是组织上保障。鉴于此,我认为,首先应该成立文化基础部。下面,我想分析一下原因。成立文化基础部有以下几点好处:
1.能够整合有限的教育资源,提高效率。每当我们的电脑运行速度迟缓之时,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整理系统“碎片”;每当我们的屋子凌乱不堪时,我们一定会分门别类地把所有的东西归类,数学上叫做合并同类项。文化基础课的老师也需要整合。
2.成立文化基础部,利于文化基础课的教研和改革,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利于使文化基础课教学提高到一个新台阶,利于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成为品牌,为学校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同时,也为专业部的发展起到配合、补充、支持、促进等作用。文化基础课教师被分到各专业部,理论上也可以进行教研,但,由于各部教学内容上的冲突、时间上的矛盾、要求上的差异、理念上的不同,实际上,教研起来很困难,甚至无法真正实现。现在有这样一种情况,一个人属于两个部或三个部,一个人有几个课头,排课时尚且矛盾重重,又如何搞教研?另外,一个人教几门课,一个人未必都擅长,又怎么能提高教学质量?
生存是我们全体中专人的想望,发展是我们全体中专人的向往,改革是实现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