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外文言文是初中语文的一个重难点内容,很多学生都觉得课外文言文很难,对课外文言文的考查常常处于蒙圈状态,读不懂,更别说做题了。要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我认为应该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准教学课内文言文,扎实学生的文言基础;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课内课外文言知识灵活迁移运用,综合提高学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课外文言文;畏难情绪;文言基础;知识迁移;阅读能力
文言文阅读是初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點内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内容。很多学生都觉得文言文很难,尤其是课外文言文。课内文言文在经过老师讲解后,学生基本上都能够听懂,做题方面问题也不大。但是对于课外文言文的考查,很多学生都是蒙圈的状态,读不懂,就更别说做题了。面对此种情况,要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化解畏难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要想提高学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我认为必须先从学生的心态入手。只有学生不害怕阅读课外文言文,才有可能提高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都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能让学生对课外文言文产生兴趣,那么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第一次做课外文言文之前,我就给学生传达了一个很重要的思想:虽然课外文言文的内容文本是课外的,但考查的知识点都是我们课内学习过的;只要认真学习了课内文言文,课外文言文做起来就很简单。这样一来,学生心里就有底了,畏难情绪也大大减轻了。
在进行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的时候,我还十分注重练习文本的选择。一开始,我都选择一些非常贴近课内文言知识点,且篇幅较短、文意浅显、故事性强的课外文言文给学生进行练习。知识点贴近课内,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课外文言文与课内文言文的一致性,化解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畏难情绪。简单易懂的课外文言文,对初学者来说,更能增强自信心。故事性强的课外文言文,往往能让学生更有兴趣读下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内精准教学,扎实文言基础
课内文言文是课外文言文的基础,要想提高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课内文言文就必须学扎实了。因此,我十分注重课内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在课内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归纳总结。课前预习环节,我会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进行自主书面翻译,并且将解决不了的字词做上记号。这样一来,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课堂上,学生先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老师再对学生存在疑难的地方进行点拨讲解。自主学习、展示成果,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而老师重点讲解的疑难点则可以让学生理解记忆得更加深刻。
课后归纳总结环节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后对学过的文言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巩固,这是一定的。然而还不够,还必须定期对学过的文言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每学完一篇文言课文,我就会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文言知识按照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的分类进行归纳总结。学完一个单元后,再次进行补充归纳和总结,尤其是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和意义。这样一来,学生就能不断进行知识的内化,从而形成系统的文言知识体系,为提高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内外知识迁移,综合提高能力
课内文言文学扎实了,课外文言文就是对文言知识的提取和运用了。在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进行文本的理解。比如,在阅读课外文言文《桃花涧修禊诗序》时,其中有一句“北行二十六里”,这时就可以联想到课内文言文《小石潭记》中的“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甚至直接提取我们之前归纳过的方位名词作状语的用法。《桃花涧修禊诗序》中还有一句“高可十尺余”,这时就可以联想到《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两个“可”都表约数。再比如,在阅读课外文言文《钴鉧潭记》时,里面有一句“啮其涯”,“啮”应该如何理解?这时就要联系课内文言文《河中石兽》中的“如是再啮”,两个“啮”的意思一样,都是“侵蚀、冲刷”的意思。而课外文言文《木假山记》“而其激射啮食之余啮”中的“啮”是什么意思呢?显然不是“侵蚀、冲刷”的意思。这时就要想到,在学习《河中石兽》时总结过,“啮”的本义是“咬”,在文中是“侵蚀、冲刷”的意思。那么,《木假山记》“而其激射啮食之余啮”中“啮”就是“咬”的意思。
虽然不可能课外文言文中的每一个字词都是课内学习过的,但大部分都是,理解起来已经容易很多了。再加上语言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文本的理解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已经读懂的信息去“猜”到未读懂的信息。这样一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掌握就更容易了。而且对于这些“猜”到的信息知识,在老师讲解后又可以进行归纳总结和内化,成为后面学习的重要知识储备。课内到课外,课外到课外,课外到新的课内,课内外知识灵活迁移运用,举一反三,综合提高学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课外文言文;畏难情绪;文言基础;知识迁移;阅读能力
文言文阅读是初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點内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内容。很多学生都觉得文言文很难,尤其是课外文言文。课内文言文在经过老师讲解后,学生基本上都能够听懂,做题方面问题也不大。但是对于课外文言文的考查,很多学生都是蒙圈的状态,读不懂,就更别说做题了。面对此种情况,要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化解畏难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要想提高学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我认为必须先从学生的心态入手。只有学生不害怕阅读课外文言文,才有可能提高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都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能让学生对课外文言文产生兴趣,那么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第一次做课外文言文之前,我就给学生传达了一个很重要的思想:虽然课外文言文的内容文本是课外的,但考查的知识点都是我们课内学习过的;只要认真学习了课内文言文,课外文言文做起来就很简单。这样一来,学生心里就有底了,畏难情绪也大大减轻了。
在进行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的时候,我还十分注重练习文本的选择。一开始,我都选择一些非常贴近课内文言知识点,且篇幅较短、文意浅显、故事性强的课外文言文给学生进行练习。知识点贴近课内,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课外文言文与课内文言文的一致性,化解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畏难情绪。简单易懂的课外文言文,对初学者来说,更能增强自信心。故事性强的课外文言文,往往能让学生更有兴趣读下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内精准教学,扎实文言基础
课内文言文是课外文言文的基础,要想提高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课内文言文就必须学扎实了。因此,我十分注重课内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在课内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归纳总结。课前预习环节,我会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进行自主书面翻译,并且将解决不了的字词做上记号。这样一来,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课堂上,学生先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老师再对学生存在疑难的地方进行点拨讲解。自主学习、展示成果,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而老师重点讲解的疑难点则可以让学生理解记忆得更加深刻。
课后归纳总结环节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后对学过的文言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巩固,这是一定的。然而还不够,还必须定期对学过的文言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每学完一篇文言课文,我就会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文言知识按照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的分类进行归纳总结。学完一个单元后,再次进行补充归纳和总结,尤其是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和意义。这样一来,学生就能不断进行知识的内化,从而形成系统的文言知识体系,为提高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内外知识迁移,综合提高能力
课内文言文学扎实了,课外文言文就是对文言知识的提取和运用了。在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进行文本的理解。比如,在阅读课外文言文《桃花涧修禊诗序》时,其中有一句“北行二十六里”,这时就可以联想到课内文言文《小石潭记》中的“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甚至直接提取我们之前归纳过的方位名词作状语的用法。《桃花涧修禊诗序》中还有一句“高可十尺余”,这时就可以联想到《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两个“可”都表约数。再比如,在阅读课外文言文《钴鉧潭记》时,里面有一句“啮其涯”,“啮”应该如何理解?这时就要联系课内文言文《河中石兽》中的“如是再啮”,两个“啮”的意思一样,都是“侵蚀、冲刷”的意思。而课外文言文《木假山记》“而其激射啮食之余啮”中的“啮”是什么意思呢?显然不是“侵蚀、冲刷”的意思。这时就要想到,在学习《河中石兽》时总结过,“啮”的本义是“咬”,在文中是“侵蚀、冲刷”的意思。那么,《木假山记》“而其激射啮食之余啮”中“啮”就是“咬”的意思。
虽然不可能课外文言文中的每一个字词都是课内学习过的,但大部分都是,理解起来已经容易很多了。再加上语言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文本的理解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已经读懂的信息去“猜”到未读懂的信息。这样一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掌握就更容易了。而且对于这些“猜”到的信息知识,在老师讲解后又可以进行归纳总结和内化,成为后面学习的重要知识储备。课内到课外,课外到课外,课外到新的课内,课内外知识灵活迁移运用,举一反三,综合提高学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