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探析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tscotscotsc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困难重重的原因在于农村这一受众群体自身以及他们所处环境的局限性所决定的。因此,要在了解农村情况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探寻出适合于农村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
  【关键词】 农村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受众群体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这一思想的提出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提供了契机。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首先是一种研究取向,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大众所关心的各种问题,如此所研究的成果就是大众化的。其次是一种通俗化的表述形式,即用大众化的语言来把深刻的道理表达出来[2]。
  当前我过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诸多困难:受众群体缺失导致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缺乏对象;受众群体文化程度偏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较为匮乏;农村的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不足;农村基层党组织缺乏高素质的理论人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农民群体的利益联系不够紧密。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农村所遭遇的困境既有受众群体自身的局限也有理论宣传工作者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1 增强受众对象的可变性
  趋于当前农村中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出现“空巢”,村民的组织相对比较涣散这一状况,理论宣传者要注意受众群体的可变性。理论工作者应抓紧时机,抓关键人物,抓典型示范性的事件进行宣传。比如,可以向农村中的老一辈党员干部等以慰问,聊天谈话等方式进行宣传。老党员,老干部及村里德高望重者算是比较有“话语权”的人物。他们在村里号召力和威望较高,向这一群体宣传后有利于他们去影响他人和下一代。他们有些经历过中国革命战争,对于共产党有着比较深厚的情感,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较高的认同感。因此,把他们亲身经历的历史和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起来去影响,教育下一代。
  此外,理论宣传工作者可以利用村民外出务工经商返乡比较集中的时候进行走访:进行田野调查,或是寒冬腊月,围炉夜话时,炎炎夏热,院子纳凉时,村民会议等,尽量避免占用受众群体的时间和影响他们工作。利用外出务工,经商的群体见多识广,思想比较开放,对国家相关惠农政策相对了解等这些优势达到理论的宣传。
  2 突出宣传形式的灵活性
  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方式关系到理论的宣传和普及效果。因此,在内容选取上要符合实际,要有针对性。要考虑农民的实际需求及理论接受能力,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农民切身利益的内容作为宣传的重点,把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当做重点来宣传,使广大农民切身体会到党和国家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其次,在宣传载体和方式上要变通,讲究灵活,使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本土化。在传播手段上,避免传统的理论灌输和说服教育法,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运用现代化传播手段。比如可以采用手机短信,在受众群体喜欢的电视节目中以简单有趣的形式宣传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利用“送技术服务下乡”的机会向村民宣传政府的惠农,支农政策等。
  3 加快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当前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状况,需要投入建设经费,建造满足村民的基本活动需要的设施,并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载体。
  马克思指出:人类的物质生产,精神(知识,思想,理论,观念等)生产,个人生命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形式,普遍形式。从历史的最初时期起,从第一批人出现时,这三个方面就同时存在,而且现在也在历史上起作用。[3]由此可见,精神生产同样重要。当农村的物质生产得到一定发展的基础上要注重农村的文化建设,推进农村精神文明的发展,把马克思主义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依托大众文化,民间文化和乡土文化的力量来推动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如利用乡土文艺人才开展具有本土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把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群众的文化需求相结合,以欢快,轻松,娱乐的方式来达到理论宣传的目的。
  4 培养农村的理论人才,发挥村干部的作用
  在农村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要有一部分较高水平的理论人才作依托,只有了解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容,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有关政策和方针才能向受众群体宣传。因此各基层党组织干部要注重对理论的学习,做理论学习的表率,构建学习型党组织。不仅在促进物质生产上为民服务,还要逐步建设精神文明,引领农村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努力成为问计于民,问情于民,问政于民,为民办实事工程的党组织。此外,对一些优秀青年要做好思想动员工作,促进干部队伍年轻化,把农村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一支有理论素养,年富力强,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组织。
  5 推进新农村建设,彰显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
  当下,我国的新农村建设逐步进行着,在建设中取得了一些骄人可喜的成绩,这为在农村中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契机。用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新农村建设这一实践,真正关心解决民生问题,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关心农村的弱势群体,让他们感受到党“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如农村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完善问题,农村教育问题等。
  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大众化是一项艰巨,伟大,长期的工程,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需要注入更多的耐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和农村建设相结合才能促进农村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
  2 李玉华等.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意
  义[J].理论参考,2009(11)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80
其他文献
叶圣陶老先生说:“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已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改进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结合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在我的阅读教学中,我经常为学生安排“读、思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有效教学的角度出发,深入阐述中职计算机教学应如何应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分层教学和目标激励等几种常见的有效教学方法,以便于我们在实际中正确地运用这些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有效教学 任务驱动 项目教学 分层教学 目标激励  曾经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有两男孩和一只名叫瑞德的狗一起走在路上。一个男孩说:“我教瑞德说话了。”另一个男孩惊呼:“哦,
期刊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目前中职学校基本上沿用着普教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效果马马虎虎。我们要改变“重教法,轻学法”、“重演绎,轻归纳”、“重讲授,轻操作”、“重描述,轻直观”、“重知识,轻实践”等倾向。要面向全体学生,建立一种双向的、交互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要多样化,要考虑中职学校的
期刊
【摘 要】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积极采用激励式阶梯教学法,有利于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进步。基本做法是:定好起跑线,备课设阶梯,讲课设阶梯,分梯级评估,激励跨梯。  【关键词】 激励式 阶梯教学法 定好起点 分阶梯授课 学习评价  新教材在适应学生差异性方面很有特色:教材正文理论要求有所降低,删去了繁琐的计算题及多步推理的论证题,使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同时拓广了知识面,选入
期刊
【摘 要】 人际关系好坏,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消除学生孤独感,缓解心理压力,振奋精神,培养其自信心,提高社会价值感,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形成乐观豁达的人生观,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农村中学生,人际关系紧张是一大心理障碍,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和谐师生关系  毛泽东同志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根据《课标》精神,就对我们语文教学提出了要求: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不能忽视口语交际、日常写作等为主要内容的实际语文运用能力的发展,语文能力的发展不能脱离语文的实践活动,换句话说,学生对字词句篇知识的掌握与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读写结
期刊
作文批改,是小学语文教师最繁重的劳动,也是令所有语文教师都感到痛苦的事,又是小学作文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效果和教师获得作文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把握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争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文批改方法,及时有效地对学生习作进行批改,促进小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  1 正确认识小
期刊
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正如搞音乐的人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要学好用好英语,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人们在语言运用中有时感到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但又说不清其
期刊
1 教学目标的设计策略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效果。作为规定教学活动中方向的重要指标体系,他对教学活动发挥着导向、激励、检测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确立合适、良好的教学目标,要体现具体、明确,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这就要求教师用最精炼的语言,用最恰当的行为动词来恰当地描述教学目标,如在讲授大气压强时,笔者拟定了下面几个教学目标:①了解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②感受大气压强的
期刊
为了完成教学目的中的“基本阅读能力和基本写作能力”的培养目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注重指导学生自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掌握索取知识的方法。为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1 导读示范,揭示规律和方法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不在于教给学生知识的多少,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让学生达到“展卷而自然通解”的境界,靠全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