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老先生说:“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已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改进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结合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在我的阅读教学中,我经常为学生安排“读、思、议、说”这四个环节,以此来发挥学生这个主体的作用,从而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那麽,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他们的主体进取精神呢?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能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想培养出有主体意识的学生,使他们积极进取、主动求知,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作用,作为我们教师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苏联教育学家休金娜说:“学生的认识活动不应当是枯燥的,毫无热情和纯理性的,因为认识不仅是对现实的反映,而且也是对待现实的态度,这些态度中包含着个性情感的表现,内心感受以及带有深刻个性的意向。”这就指明了教学过程中“情”的问题,其本质也就是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使自己的学习处于自觉能动的积极状态。就是说,要使学生“乐”学。由此可见“情”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比如:在讲《海底世界》一课时,一上课教师放了一段录像:一望无际的大海碧波荡漾,各种帆船来来往往,海鸥展翅飞翔,加上美妙的音乐,学生被这美妙的情境深深吸引住了。看后教师问:你们觉得海上怎样呢?学生回答:海上真美丽,真想去看看。教师接着说:海面确实很美,可海底世界更奇妙,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学生的情绪激动齐声回答:想看。教师这时出示课题《海底世界》。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参与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些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他的话充分说明了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因而,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认真读书,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讲读课文的第一课时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自读质疑,不理解的地方标上记号,并在四人小组展开讨论互助解答的基础上,再向老师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互助学习不仅弄懂了一些问题,还提出了不懂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我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去调整教学,组织教学。所以要培养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3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参与
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材要求等设计各种教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而且学生参与的面要广。比如了解课文大意时让全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某句、段、篇时,让全班学生自由练读;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时,让全班学生自由练讲;对于教师提出解决课文重、难点的问题时,组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同位讨论等等。同时又要让学生全感官参与,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动口、动手、动脑。教师采用各种教法,千方百计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学活动,如我教《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我先设计好表格,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学法,边学习边参与板书这一教学活动,创造机会给学生大面积参与板书,并把学生多种感官调动起来参与训练,就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 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许多教育家都论述过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让学生感到“安宁和自由”时,他们才能真正学到新的知识。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不仅教师可问学生,学生也可问教师。同时,要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互相问答,正是在这种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学生才能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前不久我教《麻雀》一课作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我听后笑着说;“你读得真认真,看来老师的概括不准确。那么怎样说才确切呢?”学生又一次活跃了,最后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
总之,能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虽然涉及众多方面,但教师的教育观如何却是前提。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营造出开放的、适合主体发展需要的教学氛围,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施好主体性教学。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苏联教育学家休金娜说:“学生的认识活动不应当是枯燥的,毫无热情和纯理性的,因为认识不仅是对现实的反映,而且也是对待现实的态度,这些态度中包含着个性情感的表现,内心感受以及带有深刻个性的意向。”这就指明了教学过程中“情”的问题,其本质也就是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使自己的学习处于自觉能动的积极状态。就是说,要使学生“乐”学。由此可见“情”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比如:在讲《海底世界》一课时,一上课教师放了一段录像:一望无际的大海碧波荡漾,各种帆船来来往往,海鸥展翅飞翔,加上美妙的音乐,学生被这美妙的情境深深吸引住了。看后教师问:你们觉得海上怎样呢?学生回答:海上真美丽,真想去看看。教师接着说:海面确实很美,可海底世界更奇妙,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学生的情绪激动齐声回答:想看。教师这时出示课题《海底世界》。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参与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些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他的话充分说明了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因而,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认真读书,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讲读课文的第一课时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自读质疑,不理解的地方标上记号,并在四人小组展开讨论互助解答的基础上,再向老师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互助学习不仅弄懂了一些问题,还提出了不懂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我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去调整教学,组织教学。所以要培养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3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参与
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材要求等设计各种教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而且学生参与的面要广。比如了解课文大意时让全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某句、段、篇时,让全班学生自由练读;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时,让全班学生自由练讲;对于教师提出解决课文重、难点的问题时,组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同位讨论等等。同时又要让学生全感官参与,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动口、动手、动脑。教师采用各种教法,千方百计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学活动,如我教《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我先设计好表格,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学法,边学习边参与板书这一教学活动,创造机会给学生大面积参与板书,并把学生多种感官调动起来参与训练,就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 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许多教育家都论述过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让学生感到“安宁和自由”时,他们才能真正学到新的知识。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不仅教师可问学生,学生也可问教师。同时,要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互相问答,正是在这种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学生才能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前不久我教《麻雀》一课作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我听后笑着说;“你读得真认真,看来老师的概括不准确。那么怎样说才确切呢?”学生又一次活跃了,最后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
总之,能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虽然涉及众多方面,但教师的教育观如何却是前提。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营造出开放的、适合主体发展需要的教学氛围,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施好主体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