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了器乐教学的地位,在指导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合理应用器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提升初中英语课程指导水平的过程中,将器乐引进课堂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本文重点分析初中音乐课堂中引入器乐的方法,希望下文观点可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
引言:
器乐在作为表现音乐艺术的重要形式,将器乐引进音乐课堂对夯实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具有重要作用。初中音乐课堂上应用器乐,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做出调整,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推动初中音乐教育改革,构建新型课堂,加速落实初中音乐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接触器乐的兴趣
借助器乐演奏音乐可以带给学生直观的审美体验,同时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欲望,但是实现上述教学效果的前提是学生对于器乐有了解和基础的兴趣,然后教师结合教学需求选择需要的器乐应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课前教师演奏一曲《赛马》让学生聆听,并让学生思考是在表现什么场景、表达什么感情、如何用音乐表达情感等问题,演奏结束后大家讨论结果,从而培养学生兴趣。
不同的器乐有不同的特色和使用技巧,如七孔竖笛;有的技术要求较高,如口琴;也有一些学校有自己的特色乐器,例如当地的民族乐器琵琶、丝竹、鼓等。在乐器的选择上,挑选口风琴、口琴、竖笛等常见的乐器,先打基础,培养兴趣,掌握基本的音乐乐理,然后在逐步的拔高。其次,器乐学习中以鼓励为主,不能一味地抓技术、求难度,在学习中要以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树立他们的演奏信心。在器乐学习中,一些乐器本身的学习难度就比较大,教师要给予针对性地指导,想些吸引学生的好方法、好点子,让学生建立学习的兴趣。如教师可将乐曲的吹奏学习同欣赏、模唱、节奏、形体结合起来,通过音乐鉴赏来感知音乐乐器的音色特征;用模唱来熟悉旋律,掌握乐器的演奏规律;音乐节奏和形体则辅助加深理解和乐器的表现。最后给学生充分的演奏表现机会,如文艺节、音乐会、外事接待、校内外艺术比赛,举办课堂乐器展演、课堂乐器演奏比赛、或者组织一个课堂乐器的音乐团队,巩固乐器的演奏,又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全面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2.丰富课堂乐器学习方式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器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以优化学生的参与学习体验。首先,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在配合、讨论、合奏中共同参与器乐学习,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1]。首先要指导学生了解小组成员,谁善于运用音高乐器,谁善于使用节奏乐器。有效的合作分工,使学生都能积极投身到乐器演奏中去。进行小组汇报演奏表演,就共同表演的问题给予学生指导,声部的安排,前奏和尾声处理等,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二是鼓励创作实践学习,音乐创作是学生音乐综合能力与艺术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要培养学生的创作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创作音乐、表现音乐。常见的器乐教学课中,学生演奏形式比较单一,一般都是齐奏训练。教师应采取多元化的演奏形式,奏整齐划一、重奏清晰悦耳、轮奏层层递进、合奏和谐美妙。在器乐教学之余,适当地教一些乐曲创作基本知识,让学生在学会乐曲的基础上,通过创作尝试提高音乐创作能力和乐器演奏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形式来表现乐曲,融入乐器、歌唱、舞蹈、节奏,丰富器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3.注重器乐与各种课型的有机结合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教学要涵盖“表现、感受与鉴赏、音乐与相关文化以及创造等四个领域”,这四个领域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2]。器乐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占有一定比例,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演唱课和欣赏课的学习效果。把器乐融入到唱歌课中,可提高学生准确把握唱歌音准;把器乐融入到欣赏课中,能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演奏获得思想情感的升华,在肢体的协调律动中体验乐曲内在的情感。例如,在学习《百鸟朝凤》时,模仿鸟叫的乐器是唢呐;《荫中鸟》以笛子独奏;《苗岭的早晨》中用口笛与小提琴表现鸟叫声等,多种乐器的运用营造出生动、活泼的音乐意境,增强器乐教学的有效性。
4.分层训练和分类考核
学生虽然具有乐器演奏上的差异,但是如果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都一样会取得演奏技术上的进步。音乐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演奏技术好坏的基础上,着手进行班级内分层教学很有必要。由于学校的音乐教师有限,并且器乐课的授课形式与其他类型的音乐课相同。所以分层教学主要以班内分层教学模式为主。
器乐课堂分层教学的内容包括:曲目内容、演奏难度、音乐处理、表现表演等方面。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要求,避免“一刀切”的统一教学[3]。在器乐课堂上,分层技术训练的依据主要在于:基本技术、演奏技巧、音乐处理、综合表现等几方面综合来考虑。教师依据这几方面对学生的演奏技术做出大体的评价和分类。随后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演奏水平相近的小组分别进行教学。在定期的考核时,教师需要采用分类考核的办法。根据分层小组,对学生的演奏内容、演奏难度、基本技能、技巧要求等方面分别给予不同的标准和尺度。这样的分层教学能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共同的课堂上,同樣获得进步和积累,有助于器乐教学的有效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器乐教学占据一定的课时比例,但是部分教师确实对器乐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立足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角度去展开创新教学活动,学生接触器乐的兴趣不足,相互之间缺乏精准配合,在评价环节也没有完善的评价机制,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基于初中音乐器乐教学现状,本文分析了几点教学指导方法,以期完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卢艳红.新课程理念下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15(07):58-59.
[2]陶红.基于学生经验的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北方音乐,2017,37(21):151-152.
[3]李佳.初中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的有效性思考[J].读写算(教师版),2017,3(45):279280.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
引言:
器乐在作为表现音乐艺术的重要形式,将器乐引进音乐课堂对夯实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具有重要作用。初中音乐课堂上应用器乐,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做出调整,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推动初中音乐教育改革,构建新型课堂,加速落实初中音乐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接触器乐的兴趣
借助器乐演奏音乐可以带给学生直观的审美体验,同时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欲望,但是实现上述教学效果的前提是学生对于器乐有了解和基础的兴趣,然后教师结合教学需求选择需要的器乐应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课前教师演奏一曲《赛马》让学生聆听,并让学生思考是在表现什么场景、表达什么感情、如何用音乐表达情感等问题,演奏结束后大家讨论结果,从而培养学生兴趣。
不同的器乐有不同的特色和使用技巧,如七孔竖笛;有的技术要求较高,如口琴;也有一些学校有自己的特色乐器,例如当地的民族乐器琵琶、丝竹、鼓等。在乐器的选择上,挑选口风琴、口琴、竖笛等常见的乐器,先打基础,培养兴趣,掌握基本的音乐乐理,然后在逐步的拔高。其次,器乐学习中以鼓励为主,不能一味地抓技术、求难度,在学习中要以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树立他们的演奏信心。在器乐学习中,一些乐器本身的学习难度就比较大,教师要给予针对性地指导,想些吸引学生的好方法、好点子,让学生建立学习的兴趣。如教师可将乐曲的吹奏学习同欣赏、模唱、节奏、形体结合起来,通过音乐鉴赏来感知音乐乐器的音色特征;用模唱来熟悉旋律,掌握乐器的演奏规律;音乐节奏和形体则辅助加深理解和乐器的表现。最后给学生充分的演奏表现机会,如文艺节、音乐会、外事接待、校内外艺术比赛,举办课堂乐器展演、课堂乐器演奏比赛、或者组织一个课堂乐器的音乐团队,巩固乐器的演奏,又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全面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2.丰富课堂乐器学习方式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器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以优化学生的参与学习体验。首先,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在配合、讨论、合奏中共同参与器乐学习,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1]。首先要指导学生了解小组成员,谁善于运用音高乐器,谁善于使用节奏乐器。有效的合作分工,使学生都能积极投身到乐器演奏中去。进行小组汇报演奏表演,就共同表演的问题给予学生指导,声部的安排,前奏和尾声处理等,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二是鼓励创作实践学习,音乐创作是学生音乐综合能力与艺术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要培养学生的创作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创作音乐、表现音乐。常见的器乐教学课中,学生演奏形式比较单一,一般都是齐奏训练。教师应采取多元化的演奏形式,奏整齐划一、重奏清晰悦耳、轮奏层层递进、合奏和谐美妙。在器乐教学之余,适当地教一些乐曲创作基本知识,让学生在学会乐曲的基础上,通过创作尝试提高音乐创作能力和乐器演奏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形式来表现乐曲,融入乐器、歌唱、舞蹈、节奏,丰富器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3.注重器乐与各种课型的有机结合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教学要涵盖“表现、感受与鉴赏、音乐与相关文化以及创造等四个领域”,这四个领域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2]。器乐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占有一定比例,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演唱课和欣赏课的学习效果。把器乐融入到唱歌课中,可提高学生准确把握唱歌音准;把器乐融入到欣赏课中,能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演奏获得思想情感的升华,在肢体的协调律动中体验乐曲内在的情感。例如,在学习《百鸟朝凤》时,模仿鸟叫的乐器是唢呐;《荫中鸟》以笛子独奏;《苗岭的早晨》中用口笛与小提琴表现鸟叫声等,多种乐器的运用营造出生动、活泼的音乐意境,增强器乐教学的有效性。
4.分层训练和分类考核
学生虽然具有乐器演奏上的差异,但是如果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都一样会取得演奏技术上的进步。音乐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演奏技术好坏的基础上,着手进行班级内分层教学很有必要。由于学校的音乐教师有限,并且器乐课的授课形式与其他类型的音乐课相同。所以分层教学主要以班内分层教学模式为主。
器乐课堂分层教学的内容包括:曲目内容、演奏难度、音乐处理、表现表演等方面。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要求,避免“一刀切”的统一教学[3]。在器乐课堂上,分层技术训练的依据主要在于:基本技术、演奏技巧、音乐处理、综合表现等几方面综合来考虑。教师依据这几方面对学生的演奏技术做出大体的评价和分类。随后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演奏水平相近的小组分别进行教学。在定期的考核时,教师需要采用分类考核的办法。根据分层小组,对学生的演奏内容、演奏难度、基本技能、技巧要求等方面分别给予不同的标准和尺度。这样的分层教学能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共同的课堂上,同樣获得进步和积累,有助于器乐教学的有效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器乐教学占据一定的课时比例,但是部分教师确实对器乐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立足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角度去展开创新教学活动,学生接触器乐的兴趣不足,相互之间缺乏精准配合,在评价环节也没有完善的评价机制,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基于初中音乐器乐教学现状,本文分析了几点教学指导方法,以期完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卢艳红.新课程理念下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15(07):58-59.
[2]陶红.基于学生经验的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北方音乐,2017,37(21):151-152.
[3]李佳.初中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的有效性思考[J].读写算(教师版),2017,3(45):27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