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民间童话中的冬季节日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gver454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童话是民间文学作品中最常见且最有趣的题材之一。童话反映了民族智慧、民族性格、民族世界观和民族的道德规范。在地处高纬的俄罗斯,人们一年中几乎有半年的时间在寒冬中度过。所以在有关冬天的俄罗斯童话中,凝聚着俄罗斯人对冬天的特殊情感。本文将以俄罗斯童话为基础,从节日的层面来说明冬天对俄罗斯人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俄罗斯童话;冬季;节日
  1.新年
  在俄罗斯,新年是俄罗斯人所庆祝的最大最隆重的节日。过去,俄罗斯人把这个节日定在每年的三月一日,也就是初春时分。在那一天会举行隆重的仪式——祭祀太阳,但是持续时间不长。到了15世纪末,受拜占庭影响的缘故,便把节期设在了每年的九月一日,后来为了一同庆祝新年和圣诞节,彼得大帝又把其定在了每年的一月一日,双节同庆,更添喜气洋洋。在新年那天,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各个公共场所也都“乔装打扮”,到处充满节日的欢乐气氛(李佳雨,2014:66)。比如在童话故事《叶尔米卡和森林道》中就写到:一天,叶尔米卡躺在炉子上,听到除夕夜响起愉快的钟声,开心地欢呼起来。他来到院子里,看到男孩们都盛装打扮,聚集在一起唱庆祝节日的颂歌。他们的歌声吸引了所有的男孩,也吸引了叶尔米卡和他们一起唱颂歌。
  新年对俄罗斯人来说象征着希望,象征着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希望可以在新的一年里实现自己过去尚未完成的心愿,希望未来的一年里可以事事顺利。中国有句俗话:瑞雪兆丰年。俄罗斯也是一样,农民们对新年格外重视。因为通过新年,他们可以预测未来一年的生活是否顺利,收成如何,这关乎他们和亲人的命运。而《叶尔米卡和森林道》中的一个片段也证实了这一点:农民们已经连续几天在欢快、热闹的氛围里庆祝新年。在这期间,人们带着熊、山羊和鹤的面具表演,唱歌,占卜命运和未来的收成,燃烧篝火,组织各种游戏。人们还会唱着特别的节日颂歌绕着屋子转,这些颂歌表达了房子的主人们希望新的一年庄稼丰收、六畜兴旺、身体健康的愿望。
  2.谢肉节
  谢肉节是俄罗斯民间童话中另一个重要的冬季节日,他象征着冬去春来,所以又叫送冬节。谢肉节的前身是古斯拉夫人的春耕节。人们认为冬去春来是春神雅利洛战胜严寒和黑夜的结果,因此每年2月底3月初都要举行隆重的送冬迎春仪式。古斯拉夫人以此欢庆经过漫长的严冬,明亮的太阳又开始为大地送来温暖。(梁凤英,2012:46)
  东正教传入俄罗斯后,把春耕节改称谢肉节,节期安排在春季大斋前一周(即每年东正教复活节前的第八周)。这一周过后,进入40天的大斋期, 期间人们禁止娱乐、吃肉, 故称谢肉节。由于此后整整八个星期不能吃荤,人们便在这一周内随心所欲地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尽情享受歌舞娱乐和户外活动。对于谢肉节的纵情撒欢,有一组描写非常到位:美食要饱撑到打嗝,纵酒要醉到喉头,放歌要唱至断肠,起舞就要跳到倒地。
  谢肉节的象征物是油煎薄饼。人们为了迎接春天,告别冬天,往往整个星期薄饼烙个不停。圆圆的、热热的薄饼,是春天太阳的象征。俄罗斯人认为,谁吃了薄饼,他就可以获得太阳公公的青睐,好运会降临在他身上。这可以在俄罗斯童话《太阳和薄饼》中得到印证:
  谢肉节期间,一位农妇烤了5大铁罐薄饼,并将其放到桌子上。太阳公公透过窗户看到了桌子上摆放着成山堆的薄饼,便说:
  —老婆婆,请给我那个圆圆的,黄黄的东西尝尝!
  农妇回答道:
  —太阳公公,请等一等!薄饼还没抹上油呢。一个小时之后您再过来...
  稻草人也是谢肉节一个重要的象征,他是用干草和破旧的梯子做成的。在古斯拉夫的传说中,谢肉节象征着大自然的繁衍生息,也代表着冬天和死亡。比如在童话《稻草人“马斯列尼茨”》(马斯列尼茨是谢肉节的音译,这里暗指谢肉节)中有这样的描写:一位老人做了一个稻草人“马斯列尼茨”,并编织了一双草鞋绑在她的脚上。老人的老伴给她披上麻袋,编了一个三俄尺长的辫子,并在其头上系了一个头巾。他们用提篮当作稻草人小小的、高高的脑袋,薄木板当作他的眼睛,土豆当作他的鼻子,这样稻草人“马斯列尼茨”就做成了。   通常,在谢肉节的最后一天,人们把稻草人烧掉,以示告别寒冷的冬天,迎接温暖的春天。如:马斯列尼茨爬进火炉里,袖子上沾上了火星,一根稻草掉了下来,瞬间着了。这代表了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将会取而代之。
  当然,在俄罗斯冬季还有其他的节日,这里我们只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在新年和谢肉节期间人们不仅会举行以上的活动和仪式,新年里人们还会在自家的客廳中摆上挂着各种礼物的枞树,枞树呈现出塔状,象征着生命常青。在新年那天,自然也少不了严寒老人 (也叫圣诞老人)和雪姑娘,他们给人们赠送礼物,祝贺新年。很显然, 枞树已经成为了俄罗斯圣诞节和新年的标志。而在谢肉节期间,人们还会跳圆圈舞,男人们脱掉衣服在冰冷的上搏斗。在谢肉节最后一天人们会互相请求对方原谅宽恕自己,不计前嫌重归于好。
  结语
  高纬度的地理环境和寒冷的气候条件造就了俄罗斯浓厚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沉淀,孕育了一个伟大民族的灿烂文化。冬天及其所带来一切为俄罗斯民族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俄罗斯民族粗犷豪放、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特征及心态特点在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中得到最完美的体现。俄罗斯人民继承并发扬了本民族几千年来在与自然界及其它对抗势力的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规范和审美情趣,以先人热爱劳动,热爱世代生息繁衍的大地,勇猛诚实的品德为荣,尊重老一辈人的优良传统和风俗习惯,并为了民族文化的进一步繁荣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丁淑琴,1998:34)
  冬天在俄罗斯的民族传统文化中留下了诸多痕迹,具有多重形象。俄罗斯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民族心理、民族精神和民族个性的形成也受到冬天一定程度的影响,体现了其独特的民族审美观和价值观。与“俄罗斯冬天”相联系的童话凝聚着俄罗斯人对冬天的特殊情感,寄寓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马瑞明,2006:4)
  参考文献
  [1]丁淑琴. 冬天里的故事——俄罗斯冬季的几个重要节日[J]. 发展, 1998, (11):34-35.
  [2]梁凤英. 谢肉节——俄罗斯人民迎接春天的节日[J]. 文史月刊, 2012, (2):46-47.
  [3]李佳雨. 浅谈俄罗斯民族传统文化[J]. 世纪桥, 2014, (2):66-67.
  [4]马瑞明. “俄罗斯冬天”概念的语言文化学阐释[D]. 洛阳: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2006.
  作者简介:于小禄,(1996-),女,汉族,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人,硕士研究生,单位:河南大学,研究方向:俄罗斯语言文学
其他文献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属于戏剧的一种,也是由演员扮演角色故事的艺术。只是在扮演角色的时候所使用的媒介和西方话剧有所不同,戏曲表演的媒介包含了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  通过一段时间的对戏曲历史的学习,对于四大徽班与京剧的关系产生浓郁的兴趣,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期刊
一、创作背景  《海风阵阵愁煞人》是一首旋律丰富、情感饱满的抒情咏叹调,歌剧中的音乐取材大多采用民族戏曲音乐,加入了河南的地方戏曲元素,并借鉴和吸收西方音乐手法进行创作的,期间还融合了沿海渔船号子,最终创作出一部独具特色的声乐作品。  原著故事发生在东南沿海的珊瑚岛上,该剧讲述了《海风阵阵愁煞人》的故事女主人公珊妹,从小生活于贫苦家庭,幼时母亲离她而去,与父亲相依为命,年老的父亲靠打渔度日,但还是
期刊
摘要:我国历史文化渊源流长,在漫长的发展创新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华丽的瑰宝,其中戏曲文化是我国所独有的,深受中外人民喜爱的文化之一。淮剧是发源于江苏建湖一带的传统剧种之一,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其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吸引着很多人。但当前时代很多传统的艺术形式逐渐被时代所淘汰,传统的淮剧也因为地域语言等原因,发展受到局限,但新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出现使传统淮剧迎来了新的发展活力。  关键词:传统淮剧;云直播
期刊
摘要:生活本身是对环境的一种参与,这种实践活动的较高层次是通过对环境艺术性的改造来实现的。环境艺术影响了人的精神生活层面,影响了人的审美意识。在环境艺术中探讨生活诗学的存在方式,其理想结果即“诗意的栖居”。文章试图在两者的关联性上尝试做出探讨。  关键词:生活诗学;环境艺术;诗意地栖居  一、生活与环境艺术的关联性  自工业文明起,人们对于生活环境孜孜不倦探索的理想境界就是“诗意的栖居”。“诗意的
期刊
摘要:歌曲完美的演唱需要组成的部分很多,本文通过高位置演唱、气息与感情三个方面与咬字的关系,浅析了咬字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歌曲演唱;咬字;气息  咬字是歌唱的灵魂,60年代是中国本土民歌的盛行时代,那个时代没有科学的发声技术,歌唱中气息的运用没有被重视。歌唱家更注重咬字吐字。但是因为没有气息的功底,咬字过于生活化,没有基础的通道。70年代后,在传统的声乐发声基础之上引入了意大利等西方国家
期刊
摘要:纵观明清小说,中秋描写的出现频率较高,关于中秋佳节的诸多习俗均有十分生动形象地刻画,例如赏月、食月饼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民俗文化史价值。除此之外,明清小说中秋描写,还成为小说人物命运转折点、小说人物关系变化节点、怪异妖魅出现的背景,能够更加清晰地呈现人物性格,剖析人物关系,渲染故事背景,其文学功能不可替代。本文研究过程中,从明清小说中秋描写入手,通过解读不同小说作品对中秋的描写,来揭示中秋的传
期刊
戊戌之年,暮春之际。进学修身于黄海之滨、玛伽丘山之下,其校景引人亲至,静美而素雅,娇丽而和明,故作小文以颂记之。  山大威海之居,胶东半岛之尽。临海而建,依山而起,乃物华天宝之地,其有树人立业之功,储才建国之绩。故天鉴国识,起秀丽如画之景,立别具一格之致。众人谓之“九州花园之校”,实不假矣!  此地有苍松古柏,碧海青山。画之峨眉,歌之凤鸾,赏心而悦目,动悦而安然。其劲风酣畅,舒云漫转,引浮光无尘,
期刊
摘要:音乐话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由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汪克敏教授所导演,该剧改编自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创作的同名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通过采用音乐话剧的形式,开创性地将话剧、音乐和芭蕾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作为剧中演员之一,以下我来结合演出经历谈谈关于剧本的二度创作。  关键词:爱情;二度创作;信念感;感情层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创作的中篇小说,其灵感来源于他在生
期刊
摘要:从巴赞提出照相本体论、提倡“纪实主义”以来,长镜头纪实美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甚至在二战后诞生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等一批以长镜头为主要拍摄手法的电影流派。而导演毕赣则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将超现实主义,非线性叙事等元素与长镜头相结合,对长镜头的可能进行了无限探索,最终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诗意之美。  关键词:毕赣;长镜头;场面调度;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一、打破长镜头的纪实局限  从巴赞提出长镜头理论及段
期刊
摘要: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再次将人类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共党中央领导长期坚持的核心外交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又一次在实践中得到了体现。但是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并非第一次诞生于当代,从古至今,命运共同体始终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其他民族的文化中也有体现。曾获列宁奖和苏联国家奖的艾特玛托夫长篇小说《一日长于百年》,也以自己的时代为背景,以自己的文化为载体传达着时至今日更为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