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牙周炎患者拔牙后行种植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34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牙周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个月后行二期修复。根据临床、X线片和患者主诉评价修复效果。
结果:共植入种植体158枚,上颌94枚,下颌64枚,其中30枚为即刻植入新鲜拔牙窝。4例(6枚)种植体因出现种植体周围炎而失败,其余种植体间围的骨吸收高度均为(1.32±0.11)mm;158枚种植体的存留率为96.4%,其中上颌为95.7%(90/94),下颌为96.9%(62/64);30枚即刻种植体的存留率为96.7%(29/30)。所有的种植失败均发生于术后6个月内。
结论:对于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牙周治疗,应采用正确的种植方式及修复方法,同时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口腔护理,进而减少牙槽骨的吸收,以达到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牙种植体种植修复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243-01
目前牙周炎是导致中国成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易引起患者的牙齿松动和牙槽骨吸收等症状,因此种植治疗已广泛应用于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但因牙周炎患者牙槽嵴地平导致种植可用骨量不足,再加上患者口中的牙周致病菌也会导致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率增加,进而导致种植失败。本文就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34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种植修复的临床资料进行探讨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近3年慢性牙周炎患者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46.5岁,均有不同程度的牙列缺损,无全身性系统性疾病,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共植入种植体158枚,二期行种植单冠、联冠或种植桥修复。
1.2种植体植入前准备。术前行完善的牙周治疗,包括口腔卫生指导、洁治刮治术和根面平整术。拔出无保留价值的患牙,并拆除不良修复体,排出手术禁忌。取制研究模型,拍摄全口根尖X线片和曲面体层X线片,以确定终止手术和修复治疗方案。
1.3手术方法。常规消毒,阿替卡因加肾上腺素(1∶100000)局部浸润麻醉后,沿牙槽嵴顶正中切口,翻瓣、暴露牙槽嵴顶,清除肉芽阻止及其残留的软组织。修整并磨除拔牙刨边缘的牙槽嵴顶骨组织后,予以0.12%氯已定大量冲洗。常规制备种植体洞形,于正常牙槽骨或新鲜拔牙创植入种植体。术后,种植体封闭螺丝周围置派丽奥软膏,常规口服抗生素3天,5个月后制作义齿上部结构,行种植单冠、联冠或种植桥修复。
1.4临床观察。种植体植入后10d、1、3、6、12和24个月进行复诊,检查种植体的稳定性、修复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以及周围软组织的健康状况,并用X线牙片和数字全景X线片观察种植体、骨界面结合情况及种植体冠方骨嵴顶的吸收情况。
2结果
34例患者中共植入种植体158枚,上颌植入94枚,失败4枚,存留率为95.7%;下颌植入64枚,失败2枚,存留率为96.9%;其中30枚为即刻植入新鲜拔牙窝,失败1枚,存留率为96.7%,128枚植入正常牙槽骨,失败5枚,存留率为96.1%;总计4例(6枚)种植体因出现种植体周围炎而失败,158枚种植体的存留率为96.4%。
3讨论
随着种植材料的改进和种植技术的进步,种植修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诊治中,据统计,临床中50%以上的牙齿缺失或缺损由慢性牙周炎引起。本研究中所有的种植体失败均发生于术后6个月之内,在后期随访中再未出现种植体失败,但当骨整合形成、永久修复体载入后,种植体可获得远期存留率。在本组中,上颌种植体的存留率(95.7%)低于下颌种植体的存留率(96.9%),可能与上颌骨质密度较低及皮质骨板较薄有关,易导致植入扭矩降低,使得种植体对机械力的抵抗力下降。研究中初步认为影响牙周炎患者种植的因素有:不良口腔卫生状况、吸烟行为、骨质差、咬合紊乱以及即刻种植等。由于牙周炎患者的种植位点常位于牙周感染区,种植区域可能存在多种不利因素,导致医生在诊治时无法对患者做出准确的植入点判断。笔者认为,对不同的患者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的种植修复方案,包括感染控制及完善牙周治疗、余留松动牙保留或拔出的时间及顺序、软组织愈合周期的评估、种植体的数量及分布、过渡义齿的选择及制作和患者的个人意愿与经济条件等,掌握正确的种植体植入时机,注意在种植体植入前行牙周治疗,这样才能控制口腔炎症,保证手术成功率。本组中对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了有效的牙周病基础治疗,拔除了重度牙周病患牙和可能导致菌斑滞留的不良修复体。经分析本组中的4例失败病例,种植前虽然邻牙的牙周得到了较好的控制:PD<3mm、PLI=1、BOP(-)、松动度Ⅰ度,但二期手术前发现,邻牙的远中面PD=6±1mm、PLI=3±1、BOP(+)、松动度Ⅰ度。后经X线比对发现,有3例患者的牙槽嵴顶下约3mm处与种植体之间有索状阴影,术后较术前清晰,术后不易察觉。数据表明种植体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此条索中的炎性肉芽组织引起的。
综上所述,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口腔修复早期临床效果较为满意。种植体周围炎可引起种植体周围支持骨吸收,最终导致种植体失败,是晚期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牙周炎患者经治疗后,应终生自我维护牙周健康,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并定期进行专业维护,以防止牙周炎的复发。因此,种植体的长期稳定性和成功率仍需加大样本量并作进一步的相关探讨。
参考文献
[1]周宏志.慢性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应用种植修复的临床评价[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9,02:74-75
[2]李宁,闫立军.慢性牙周炎患者牙种植修复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2,16:86
[3]康博,郭吕华,陈健钊,林丽娥.慢性局限型牙周炎患者牙种植修复的早期临床观察[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9,01:92-95
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34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牙周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个月后行二期修复。根据临床、X线片和患者主诉评价修复效果。
结果:共植入种植体158枚,上颌94枚,下颌64枚,其中30枚为即刻植入新鲜拔牙窝。4例(6枚)种植体因出现种植体周围炎而失败,其余种植体间围的骨吸收高度均为(1.32±0.11)mm;158枚种植体的存留率为96.4%,其中上颌为95.7%(90/94),下颌为96.9%(62/64);30枚即刻种植体的存留率为96.7%(29/30)。所有的种植失败均发生于术后6个月内。
结论:对于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牙周治疗,应采用正确的种植方式及修复方法,同时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口腔护理,进而减少牙槽骨的吸收,以达到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牙种植体种植修复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243-01
目前牙周炎是导致中国成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易引起患者的牙齿松动和牙槽骨吸收等症状,因此种植治疗已广泛应用于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但因牙周炎患者牙槽嵴地平导致种植可用骨量不足,再加上患者口中的牙周致病菌也会导致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率增加,进而导致种植失败。本文就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34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种植修复的临床资料进行探讨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近3年慢性牙周炎患者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46.5岁,均有不同程度的牙列缺损,无全身性系统性疾病,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共植入种植体158枚,二期行种植单冠、联冠或种植桥修复。
1.2种植体植入前准备。术前行完善的牙周治疗,包括口腔卫生指导、洁治刮治术和根面平整术。拔出无保留价值的患牙,并拆除不良修复体,排出手术禁忌。取制研究模型,拍摄全口根尖X线片和曲面体层X线片,以确定终止手术和修复治疗方案。
1.3手术方法。常规消毒,阿替卡因加肾上腺素(1∶100000)局部浸润麻醉后,沿牙槽嵴顶正中切口,翻瓣、暴露牙槽嵴顶,清除肉芽阻止及其残留的软组织。修整并磨除拔牙刨边缘的牙槽嵴顶骨组织后,予以0.12%氯已定大量冲洗。常规制备种植体洞形,于正常牙槽骨或新鲜拔牙创植入种植体。术后,种植体封闭螺丝周围置派丽奥软膏,常规口服抗生素3天,5个月后制作义齿上部结构,行种植单冠、联冠或种植桥修复。
1.4临床观察。种植体植入后10d、1、3、6、12和24个月进行复诊,检查种植体的稳定性、修复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以及周围软组织的健康状况,并用X线牙片和数字全景X线片观察种植体、骨界面结合情况及种植体冠方骨嵴顶的吸收情况。
2结果
34例患者中共植入种植体158枚,上颌植入94枚,失败4枚,存留率为95.7%;下颌植入64枚,失败2枚,存留率为96.9%;其中30枚为即刻植入新鲜拔牙窝,失败1枚,存留率为96.7%,128枚植入正常牙槽骨,失败5枚,存留率为96.1%;总计4例(6枚)种植体因出现种植体周围炎而失败,158枚种植体的存留率为96.4%。
3讨论
随着种植材料的改进和种植技术的进步,种植修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诊治中,据统计,临床中50%以上的牙齿缺失或缺损由慢性牙周炎引起。本研究中所有的种植体失败均发生于术后6个月之内,在后期随访中再未出现种植体失败,但当骨整合形成、永久修复体载入后,种植体可获得远期存留率。在本组中,上颌种植体的存留率(95.7%)低于下颌种植体的存留率(96.9%),可能与上颌骨质密度较低及皮质骨板较薄有关,易导致植入扭矩降低,使得种植体对机械力的抵抗力下降。研究中初步认为影响牙周炎患者种植的因素有:不良口腔卫生状况、吸烟行为、骨质差、咬合紊乱以及即刻种植等。由于牙周炎患者的种植位点常位于牙周感染区,种植区域可能存在多种不利因素,导致医生在诊治时无法对患者做出准确的植入点判断。笔者认为,对不同的患者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的种植修复方案,包括感染控制及完善牙周治疗、余留松动牙保留或拔出的时间及顺序、软组织愈合周期的评估、种植体的数量及分布、过渡义齿的选择及制作和患者的个人意愿与经济条件等,掌握正确的种植体植入时机,注意在种植体植入前行牙周治疗,这样才能控制口腔炎症,保证手术成功率。本组中对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了有效的牙周病基础治疗,拔除了重度牙周病患牙和可能导致菌斑滞留的不良修复体。经分析本组中的4例失败病例,种植前虽然邻牙的牙周得到了较好的控制:PD<3mm、PLI=1、BOP(-)、松动度Ⅰ度,但二期手术前发现,邻牙的远中面PD=6±1mm、PLI=3±1、BOP(+)、松动度Ⅰ度。后经X线比对发现,有3例患者的牙槽嵴顶下约3mm处与种植体之间有索状阴影,术后较术前清晰,术后不易察觉。数据表明种植体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此条索中的炎性肉芽组织引起的。
综上所述,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口腔修复早期临床效果较为满意。种植体周围炎可引起种植体周围支持骨吸收,最终导致种植体失败,是晚期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牙周炎患者经治疗后,应终生自我维护牙周健康,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并定期进行专业维护,以防止牙周炎的复发。因此,种植体的长期稳定性和成功率仍需加大样本量并作进一步的相关探讨。
参考文献
[1]周宏志.慢性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应用种植修复的临床评价[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9,02:74-75
[2]李宁,闫立军.慢性牙周炎患者牙种植修复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2,16:86
[3]康博,郭吕华,陈健钊,林丽娥.慢性局限型牙周炎患者牙种植修复的早期临床观察[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9,01: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