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4-0038-01
教学回顾:
今天早上刚到办公室,就发现桌上有一袋奇形怪状的东西,正纳闷是什么时,班上一个可爱的女生跑来,指着我正在观察的东西说:“老师,这是妈妈让我带给您的拐枣。”
“拐枣?”我从来没见过。
我想:既然我没见过,孩子们肯定也少见。我何不调整一下教学计划,让孩子们认识认识这怪异的东西。于是,我马上上网查有关“拐枣”的知识。了解到拐枣树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果树之一,它的药用价值很多,是糖尿病人理想的水果!
上课时间到了,我神秘地带上洗净的“拐枣”走上讲台。当着全班孩子的面吃起来。孩子们问:老师,你吃的什么?吃得津津有味?我顺势在黑板上写出“拐枣”:津津有味。
“猜猜,这怪东西是什么味?”
“脆生生”、“甜滋滋”、“香甜可口”、“甘甜如怡”、“酸中带甜”……孩子们七嘴八舌,议论不休,我也把这些从孩子口中说出的“味”书写在黑板上。我回头问:“想尝尝吗?”“想!”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想到什么程度?”“垂涎三尺”,又一次异口同声。我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为什么要‘垂涎三尺’?是饥饿吗?”“不是,我们是好奇。”“我也想知道拐枣到底是什么味道”……又一次议论纷纷。
我这时把拐枣捧在手中在教室里来回踱步,让其香味在教室里弥漫,教室里慢慢静下来了。我相机向孩子们介绍了拐枣的知识。最后,我要求大家去卫生间洗手,待大家回到教室,把拐枣分发给每个孩子。孩子们无一不是双手捧着我给的拐枣,仿佛捧着心爱的珍宝,看看,闻闻,有的一点一点的用舌尖在品尝,有的舍不得尝,干脆用纸巾包起来。
这一次轮到我好奇了:孩子们那么想吃,为什么拿到拐枣没有狼吞虎咽状呢?我走到那些用纸巾包拐枣的学生身边,俯身问:“为什么不吃呢?”“老师,我要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因为他们都没见过拐枣。”“老师,我要带给爷爷奶奶,你不是说它是长寿果吗?我要让爷爷奶奶吃了长寿。”“老师,我家姑婆有糖尿病,我要拿给她吃。”……
多好的孩子啊!面对几十个六、七岁的孩子。我震撼了。我说:“孩子们,你们吃吧,老师这还有,我再送你们一点带回家。”孩子们开心地笑了……
最后,我让同学们课下查找“拐枣”的相关资料,并结合课堂情境,写一写“拐枣的故事”,先讲给家长听,然后小组交流,派代表在下节课讲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堂即兴的作文课就在孩子们欢快的笑声中结束了。
方法分析:
这一节教师临时调整的语文课由于运用了恰当的教学方法,形成了一堂生动有趣的作文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1、“上课时间到了,我神秘地带上洗净的‘拐枣’走上讲台。当着全班孩子的面吃起来。”这里运用到了演示法和情境教学法。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通過展示实物——拐枣,让学生通过直接观察获得感性认识,从直观上明确了拐枣是什么东西;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神秘地”、“当着全班孩子的面吃起来”),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拐枣,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想着亲人。
2、“猜猜,这怪东西是什么味?”这里运用了启发教学法。
老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采用设问的方式、启发诱导的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案例中老师通过提问,同学们的反响是非常激烈的,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借此机会让学生锻炼了对“味道”的形容表达。
值得一提的是,启发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当代世界各国教学改革无一不是围绕着启发式或和启发式相联系。
3、“我相机向孩子们介绍了拐枣的知识。”这里运用了讲授法。
老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案例中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学生们讲什么是拐枣,有什么功效等等,而是“相机”而行,在学生对这个东西充满了好奇,迫不及待想要了解它的时候,用生动形象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清晰、准确地向学生们介绍了拐枣,从而帮助学生清晰准确地认识了拐枣。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讲授法易于教师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是如果运用不好,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4、“最后,我让同学们课下查找‘拐枣’的相关资料,并结合课堂情境,写一写‘拐枣的故事’,先讲给家长听,然后小组交流,派代表在下节课讲给老师和同学们听。”这里运用了自主学习法和任务驱动法。
首先,老师要求同学们课下查找“拐枣”资料,这样做是为了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上课老师通过讲授法向大家介绍的拐枣的知识不一定全面,也有可能因为时间关系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大家收集资料,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对于拐枣能够有更好的认识。
另外,老师要求同学们找资料、写故事并讲故事,这种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找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并进行讲解,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的方法就是任务驱动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和合作精神。
总之,要有成效的调动教师与学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优质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创造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必须正确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在本教学案例中,教师没有拘泥于课本上的死知识,在深入理解教学方法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将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于作文教学当中,在激发学生真实情感,增强其学习动机的同时,为促进小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88-201.
[2]王维东.浅析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攻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2(28):65.
[3]台艳丽.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J].学周刊,2014(33):172.
教学回顾:
今天早上刚到办公室,就发现桌上有一袋奇形怪状的东西,正纳闷是什么时,班上一个可爱的女生跑来,指着我正在观察的东西说:“老师,这是妈妈让我带给您的拐枣。”
“拐枣?”我从来没见过。
我想:既然我没见过,孩子们肯定也少见。我何不调整一下教学计划,让孩子们认识认识这怪异的东西。于是,我马上上网查有关“拐枣”的知识。了解到拐枣树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果树之一,它的药用价值很多,是糖尿病人理想的水果!
上课时间到了,我神秘地带上洗净的“拐枣”走上讲台。当着全班孩子的面吃起来。孩子们问:老师,你吃的什么?吃得津津有味?我顺势在黑板上写出“拐枣”:津津有味。
“猜猜,这怪东西是什么味?”
“脆生生”、“甜滋滋”、“香甜可口”、“甘甜如怡”、“酸中带甜”……孩子们七嘴八舌,议论不休,我也把这些从孩子口中说出的“味”书写在黑板上。我回头问:“想尝尝吗?”“想!”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想到什么程度?”“垂涎三尺”,又一次异口同声。我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为什么要‘垂涎三尺’?是饥饿吗?”“不是,我们是好奇。”“我也想知道拐枣到底是什么味道”……又一次议论纷纷。
我这时把拐枣捧在手中在教室里来回踱步,让其香味在教室里弥漫,教室里慢慢静下来了。我相机向孩子们介绍了拐枣的知识。最后,我要求大家去卫生间洗手,待大家回到教室,把拐枣分发给每个孩子。孩子们无一不是双手捧着我给的拐枣,仿佛捧着心爱的珍宝,看看,闻闻,有的一点一点的用舌尖在品尝,有的舍不得尝,干脆用纸巾包起来。
这一次轮到我好奇了:孩子们那么想吃,为什么拿到拐枣没有狼吞虎咽状呢?我走到那些用纸巾包拐枣的学生身边,俯身问:“为什么不吃呢?”“老师,我要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因为他们都没见过拐枣。”“老师,我要带给爷爷奶奶,你不是说它是长寿果吗?我要让爷爷奶奶吃了长寿。”“老师,我家姑婆有糖尿病,我要拿给她吃。”……
多好的孩子啊!面对几十个六、七岁的孩子。我震撼了。我说:“孩子们,你们吃吧,老师这还有,我再送你们一点带回家。”孩子们开心地笑了……
最后,我让同学们课下查找“拐枣”的相关资料,并结合课堂情境,写一写“拐枣的故事”,先讲给家长听,然后小组交流,派代表在下节课讲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堂即兴的作文课就在孩子们欢快的笑声中结束了。
方法分析:
这一节教师临时调整的语文课由于运用了恰当的教学方法,形成了一堂生动有趣的作文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1、“上课时间到了,我神秘地带上洗净的‘拐枣’走上讲台。当着全班孩子的面吃起来。”这里运用到了演示法和情境教学法。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通過展示实物——拐枣,让学生通过直接观察获得感性认识,从直观上明确了拐枣是什么东西;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神秘地”、“当着全班孩子的面吃起来”),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拐枣,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想着亲人。
2、“猜猜,这怪东西是什么味?”这里运用了启发教学法。
老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采用设问的方式、启发诱导的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案例中老师通过提问,同学们的反响是非常激烈的,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借此机会让学生锻炼了对“味道”的形容表达。
值得一提的是,启发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当代世界各国教学改革无一不是围绕着启发式或和启发式相联系。
3、“我相机向孩子们介绍了拐枣的知识。”这里运用了讲授法。
老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案例中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学生们讲什么是拐枣,有什么功效等等,而是“相机”而行,在学生对这个东西充满了好奇,迫不及待想要了解它的时候,用生动形象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清晰、准确地向学生们介绍了拐枣,从而帮助学生清晰准确地认识了拐枣。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讲授法易于教师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是如果运用不好,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4、“最后,我让同学们课下查找‘拐枣’的相关资料,并结合课堂情境,写一写‘拐枣的故事’,先讲给家长听,然后小组交流,派代表在下节课讲给老师和同学们听。”这里运用了自主学习法和任务驱动法。
首先,老师要求同学们课下查找“拐枣”资料,这样做是为了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上课老师通过讲授法向大家介绍的拐枣的知识不一定全面,也有可能因为时间关系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大家收集资料,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对于拐枣能够有更好的认识。
另外,老师要求同学们找资料、写故事并讲故事,这种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找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并进行讲解,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的方法就是任务驱动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和合作精神。
总之,要有成效的调动教师与学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优质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创造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必须正确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在本教学案例中,教师没有拘泥于课本上的死知识,在深入理解教学方法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将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于作文教学当中,在激发学生真实情感,增强其学习动机的同时,为促进小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88-201.
[2]王维东.浅析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攻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2(28):65.
[3]台艳丽.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J].学周刊,2014(33):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