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许您没有接待过上访的群众,但一定看到过上访的人:他们大都情绪激动,用他们认为最有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望着那些向您投过来的企盼的眼神,您在想些什么?假如让您接待上访的人,您能够把他们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办,解决合理诉求、维护合法权益,以为他们办成事为荣,并且千方百计化解可能引发上访的问题吗?昌平区信访办的同志对此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请随我们走近这些带着感情和责任,为最需要我们关注、关爱的群体排忧解难,送去温暖的人。
一
走进昌平区信访办主任梁士强的办公室,茶几上摆放的茶海格外醒目,梁士强一边寒暄,一边做起他的“茶道”,顿时,房间里茶香四溢。“到我们这儿来的人,大部分火气都旺。”他说,“端起茶杯,给对方以尊重,就有个好氛围,就舒缓了情绪。”
年近五十的梁士强当过教师,负责过区计划生育、610办公室工作,具有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从谈茶开始,梁士强打开了话匣子:“我敢说,上访的人大多数有委屈,无理取闹的是少数。他能来找我们,说明他相信党和政府,其实要说这是好事呀!必须得让他进了信访门儿,觉得温暖。干信访第一条是感情,有感情才不会糊弄人家。我常说,要真正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为群众做些力所能及的善事。” 他对工作的热爱,对上访人的关爱之情,令人为之心动。
带着感情做工作,梁士强身体力行。他要求信访办干部要对来访者面带真诚的微笑,哪怕面对对方无端的谩骂。他树立了微笑的典型——来访接待科的郭红江,称郭红江是沟通政府与群众的“微笑大使”。一抹微笑就是一道阳光,有着神奇的力量。一位曾写下遗书准备自焚的上访人致信信访办:“是你们的微笑和劝说给了我勇气,我不再轻生,一定会努力工作。”
昌平区信访办最大程度地尊重群众的合理利益,甚至要为少数特殊的群众做出个别适当的安排。
一位十来岁的孩子反映,她由于极特殊的原因没有户口。按照领导批示精神,区信访办的工作人员怀着“父母无情、人间有爱”的仁爱之心,协调区有关部门多次召开协调会,最终解决了问题。直接负责此事的办信科主任科员宋军卫为此尽心竭力,一直从生活上关心帮助这个小姑娘,现在她还亲切地称呼宋军卫“宋妈妈”。
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因为工作途中遭遇车祸变成了植物人。他所在的单位坚持先办理工伤再谈赔偿,而家属却想先拿到单位的赔偿再去办理工伤,双方坚持不下,但是工伤的认定和办理是有时限要求的。区信访办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双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复做工作,终于在办理期限截止前15分钟,办理了工伤认定手续,解决了他下半辈子的后顾之忧。
一位信访人反映家中房屋危旧无力修缮、承包地界有纠纷、附近的林场过界种植、有关部门施工经过自家承包地未给补偿等问题,对她这“一揽子”诉求,信访部门和她所在的属地政府多次深入实地调查,积极取证,从最大程度保障群众利益的角度,积极和责任单位会商研究,最终圆满解决了其所有的合理诉求。这位普通农民对处理结果十分满意。现在,她成了信访办的义务宣传员,帮助信访办做通了多名上访户的思想工作。
一些来访者的诉求,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根本无法解决,来访者又心有不甘。区信访办主动向市信访办汇报,然后带领上访者来到市信访办。去年共代理了17批,每批都有两名干部陪同。绝大多数上访者对此深为感动:哪有区里干部陪着我们上访的呢?我们的事没办成,也念区里的好儿!有的就此息诉罢访。
……
怎样带着感情做工作,昌平区信访办总结了信访工作“三字经”:
信访办,政府立,晴雨表,汇民意;百姓来,诉苦衷,有冤屈,求公理;民最大,笑脸迎,真倾听,知根底;听党话,懂政策,赤诚心,解难题;不惹事,不怕事,干累活,会歇息;敢碰硬,不硬碰,善协调,讲和气;走直道,拐活弯,办事情,分缓急;真着急,假生气,热问题,冷处理;民为本,情所系,化矛盾,尽人力;民疾苦,寄深情,下基层,访民意;汇民情,提建议,善宣教,新风立;振中华,民安康,创和谐,齐努力!
二
翻阅昌平区信访办的卷宗,一张印有南店村几十人鲜红手印的白纸引起我们的注意。信访办的同志告诉我们,当时,村民们簇拥着35名代表,带着这张纸到区政府上访,状告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作为,必须罢免。区信访办的录像,真实地记录了村民们上访时激动的情绪,看了让人惊心动魄。
三月的北京,春寒料峭。我们来到已经停业的鑫泰百源市场大楼前,听区信访办的同志和村民们述说往事:由于承租人以各种理由不给租金,前年秋天,愤怒的村民围了大楼18天,拦住购物的顾客,险些酿成恶性群体性事件。随后又到区里上访。
商厦所在的南店村,原有3000亩土地,由于城市建设用地,现在只有400亩了,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这幢7500平方米商业楼。可出租后的几年,收不上合同规定的租金。对此,虽然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信访办几经协调也没结果。信访办主任梁士强急了:“我来碰硬,替你们上访!”
梁士强说到做到,带着村干部多方协调。一时间,“我代表南店人问你,租你家房,不给租金,你干不干?这事儿南店有理为什么还这么难?”成了他的口头禅。去年11月3日,市一中院的判决书,还了村民一个公道:解除租赁合同,承租人归还大楼,支付所欠租金和违约金。可是,一纸判决书,变成现实还不那么容易。
今年4月12日,南店人欣喜若狂,他们以最传统的“喜报”方式,向信访办报喜:法院强制执行判决结果!次日,他们又向昌平区信访办送去了一面写有“为人民真诚服务,解忧困构筑和谐”的锦旗。
南店的盛主任向我们谈起几年来为这座楼的前前后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当时,面对村民上访的压力,他们没有抱怨,在区信访办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积极代理、组织、引导村民依法维权,树立了威信,以前的“恶人”成了“好人”。前不久结束的换届选举,村两委领导以高票当选。盛主任说,“这大楼,我们要重新命名开张,到时候请区委侯书记,请梁主任参加典礼,也请你们啊!”
梁士强一字一句读着“喜报”,他告诉我们,“我当了6年的信访办主任,接了不少锦旗,接‘喜报’还是头一回,现在不大时兴‘喜报’了,为什么送?他们一年几百万的收入有着落啊。其实群众的笑脸不都是我们的政绩,信访办干的只是督促、协调的活儿!”
清明已过,谷雨将至。我们仰望那座矗立在明媚春光中的大楼,她似乎在讲述着是信访干部的感情和责任使她重生的故事。
三
在城北街道八街灰厂路社区居委会,我们实地考察了昌平区在信访工作中推广的“一单式”工作法。
走进居委会,群众工作站、恳谈室、法律援助站一应俱全。工作人员统一服装、挂牌上岗,谦和中又透着自信。走廊上,挂着一面写有“辛苦啦”三个大字的锦旗:上款是“敬赠灰厂路居委会”,落款是“西环里35号院6号楼第6层全体居民。2010年9月。”赠旗人卜东林告诉我们,“家里楼顶漏水,可小区属于老旧小区,没有物业,到哪去解决这个问题呢?想来想去,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居委会,没想到社区不但帮自家楼顶重新做了防水,也帮助其他存在同样问题的两栋楼一起做了防水。于是,我赠旗表达感激之情。”居民陈锁大爷说,“由居委会出面替我们反映问题,比我们自己反映有分量,不一样。这事儿办得好!”居委会的同志拿着一本淡绿色的《信访诉求单》说,解决这个问题用的就是“一单式”工作法。
区信访办的同志介绍说,所谓“一单式”工作法,是指通过《信访诉求单》客观反映群众诉求和受理、办理、终结全过程的工作方法。这个工作法,能够把群众的诉求一事一议地表达清楚,一事一决,避免因不同场合的不同表述使简单问题复杂化。问题解决以后,当事人才会签字认可,这样就解决了无序重复访等问题。同时,如果有部门不作为,该解决的问题不给解决,就会被追责,受到相应处罚。实行“一单式”工作法以来,需要上报到区信访办的《信访诉求单》少了近六成,绝大部分矛盾纠纷化解在了基层。
和“一单式”工作法相配套的是“5+2”工作模式。“5+2”工作模式,就是“五访”(各单位接访、信访部门下访、区领导定期约访、重点问题专访、跟踪督查回访)加“连民心恳谈室”和“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这种工作模式实现了上下紧密联动,有效促进了“事要解决”。目前,“五访”成为昌平区化解重点矛盾的有力保障,既体现了政府高效、亲民的群众工作作风,又能促进科学决策,推动了信访问题及时妥善解决。“恳谈室”已经成为昌平区协调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重要平台,成功地将一般性矛盾纠纷吸附在基层解决,切实成为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道防线。“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也成为农民工维权的依靠。2011年,全区通过“五访”顺利化解矛盾纠纷138件。通过“恳谈室”化解1300余件矛盾隐患及群众纠纷,占全区矛盾纠纷总量的一半以上。
去年6月以来,区信访办在4个重点功能区相继建立了信访接待中心,专门向群众提供政策答疑、信访代理、信息反馈等全程服务,既畅通了信访渠道,又减少了群众信访成本,还把问题化解在了基层。在重点工程拆迁过程中未发生到区以上大规模集体访。据统计,昌平全区的信访总量已经6年持续下降,到区级上访从2006年的1315批次下降到了2011年的448批次。
四
“信访干部要像扁鹊的哥哥,会治未病,铲除病因。”梁士强说,古代名医扁鹊医术高明,名气很大。可是,扁鹊认为他的哥哥会治未病,比他更精于医术。信访工作也要“治未病”,想办法协调化解小矛盾,防患于未然。
区信访办“治未病”的故事很多,而且“医术”不凡。
今年4月中旬,位于昌平区的未来科技城工地,隆重举行了农民工服务管理中心成立大会。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与会。随后,这家中心正式挂牌办公。按照区委的部署,区人力社保局、住建委、司法局、工会等多个部门派人进驻,现场办公,切实保护农民工的薪酬等合法权益。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杜绝农民工年底集体讨薪的上访事件。我们翻阅中心的工作记录,几乎每天都有农民工上门儿。截至4月28日,已解决11批30余次劳务、劳资纠纷。而这一天,进驻工地的建筑队伍已有1.2万人。到今年6月,农民工将有5万多人。农民工服务管理中心的牵头单位是区信访办。成立这个中心,缘自一次上访。
今年元旦过后刚一上班,昌平区委的干部就被50多位外地农民工堵在办公楼外。一句“我们要工钱”,让人摸不着头脑儿。上前一问,方知他们在昌平打工,所属的企业根本不归昌平,更谈不上和区有关部门有什么协议。为什么找区政府要工钱啊?农民工回答,“我们在昌平干活儿,老板没给钱,不找人民政府,你说找谁呀?!”区信访办的同志们经过苦口婆心地劝说和多方协调,总算化解了这批农民工的讨薪问题。送走了这批农民工,梁士强联想到了今年大规模建设的未来科技城,将有15家央企入驻,几万名农民工,总是这样被动地疲于应付也不是长久之计,必须马上想“招儿”。于是,他赶紧开会研究对策。会后,他找到区委领导,提出成立农民工服务管理中心的设想,区委主要领导很快拍了板儿。现在,通过这个中心,农民工当天的动态、需要解决的问题,每天都会出现在区领导的办公桌上。
昌平区信访办还操持了另外一件似乎有点“不沾边儿”的事:今年刚过完春节,义务人民建议征集员的遴选工作就在全区全面铺开了。这支有300人的队伍由农村、社区的退休干部和热心公益事业的人组成,他们将随时反映所发现的公益事业出现的问题,信访办有专门科室受理。梁士强告诉我们,“今年5月,将向义务人民建议征集员颁发聘书,欢迎你们来看看,亲身感受征集员的工作热情。”梁士强看出了我们的不解,他说,“别以为到我们这儿来的都为个人事儿,很多事涉及公益事业,你比如说,曾经就有人反映公交车站离居民区太远,经过区信访办的协调,不但增加了车站,还扩大了站台面积。看似事小,弄不好就出现你料想不到的矛盾,小事变成大事。再者,涉及群体利益的事,我们也能及时了解,防止演变成群体性事件。”
五
刚到昌平,我们就发现梁士强的名片上有三个职务:一个是区信访办主任,还有两个,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区委群众工作部部长,一身三职。区信访办和区委群众工作部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区委对信访工作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梁士强告诉我们,现在区信访部门履行职责很顺畅。处理问题需要召开各种协调会。无论涉及哪个部门,都很支持。区委、区政府对信访部门在采纳建议、经费保障、解决困难方面大力支持,真正把信访作为重要的群众工作来抓,为信访干部履行职责撑了腰。
在昌平区看信访,感觉信访部门,更像一个情报、信息平台和集散地。在区委、区政府的指挥下,各部门联动作战,信访工作从源头做、全过程做、靠大家做,实现群众问题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信访工作与群众工作、社会管理正在有机地融为一体。
昌平区委为什么如此重视信访?区委负责同志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说:“我们切身体会到,信访确实是党的群众工作。它既是我们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也是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是党委政府和群众联系的桥梁。这绝不是套话,我们尝到了通过信访促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甜头儿。你比如,多年来区领导接访,都由信访办组织对上访问题调研,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供领导决策,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按照市委要求,成立了群众工作部,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这就赋予了信访办更多的职责,信访办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这样信访部门在处理化解信访矛盾时,协调起来更便利,解决问题也更有权威。”昌平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专题研究重大信访问题制度、区级领导接访下访长效机制、区处级党政领导包案制度、化解特殊疑难信访问题专项保障制度。全区正在形成以区群众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区委群众部综合协调、以各镇(街道)群众工作服务中心为纽带,各村(社区)群众工作站为基础、广大群众工作者为前哨的五级群众工作网络,在全区群众工作大局中积极构建和完善群众权益保障体系。
请随我们走近这些带着感情和责任,为最需要我们关注、关爱的群体排忧解难,送去温暖的人。
一
走进昌平区信访办主任梁士强的办公室,茶几上摆放的茶海格外醒目,梁士强一边寒暄,一边做起他的“茶道”,顿时,房间里茶香四溢。“到我们这儿来的人,大部分火气都旺。”他说,“端起茶杯,给对方以尊重,就有个好氛围,就舒缓了情绪。”
年近五十的梁士强当过教师,负责过区计划生育、610办公室工作,具有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从谈茶开始,梁士强打开了话匣子:“我敢说,上访的人大多数有委屈,无理取闹的是少数。他能来找我们,说明他相信党和政府,其实要说这是好事呀!必须得让他进了信访门儿,觉得温暖。干信访第一条是感情,有感情才不会糊弄人家。我常说,要真正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为群众做些力所能及的善事。” 他对工作的热爱,对上访人的关爱之情,令人为之心动。
带着感情做工作,梁士强身体力行。他要求信访办干部要对来访者面带真诚的微笑,哪怕面对对方无端的谩骂。他树立了微笑的典型——来访接待科的郭红江,称郭红江是沟通政府与群众的“微笑大使”。一抹微笑就是一道阳光,有着神奇的力量。一位曾写下遗书准备自焚的上访人致信信访办:“是你们的微笑和劝说给了我勇气,我不再轻生,一定会努力工作。”
昌平区信访办最大程度地尊重群众的合理利益,甚至要为少数特殊的群众做出个别适当的安排。
一位十来岁的孩子反映,她由于极特殊的原因没有户口。按照领导批示精神,区信访办的工作人员怀着“父母无情、人间有爱”的仁爱之心,协调区有关部门多次召开协调会,最终解决了问题。直接负责此事的办信科主任科员宋军卫为此尽心竭力,一直从生活上关心帮助这个小姑娘,现在她还亲切地称呼宋军卫“宋妈妈”。
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因为工作途中遭遇车祸变成了植物人。他所在的单位坚持先办理工伤再谈赔偿,而家属却想先拿到单位的赔偿再去办理工伤,双方坚持不下,但是工伤的认定和办理是有时限要求的。区信访办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双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复做工作,终于在办理期限截止前15分钟,办理了工伤认定手续,解决了他下半辈子的后顾之忧。
一位信访人反映家中房屋危旧无力修缮、承包地界有纠纷、附近的林场过界种植、有关部门施工经过自家承包地未给补偿等问题,对她这“一揽子”诉求,信访部门和她所在的属地政府多次深入实地调查,积极取证,从最大程度保障群众利益的角度,积极和责任单位会商研究,最终圆满解决了其所有的合理诉求。这位普通农民对处理结果十分满意。现在,她成了信访办的义务宣传员,帮助信访办做通了多名上访户的思想工作。
一些来访者的诉求,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根本无法解决,来访者又心有不甘。区信访办主动向市信访办汇报,然后带领上访者来到市信访办。去年共代理了17批,每批都有两名干部陪同。绝大多数上访者对此深为感动:哪有区里干部陪着我们上访的呢?我们的事没办成,也念区里的好儿!有的就此息诉罢访。
……
怎样带着感情做工作,昌平区信访办总结了信访工作“三字经”:
信访办,政府立,晴雨表,汇民意;百姓来,诉苦衷,有冤屈,求公理;民最大,笑脸迎,真倾听,知根底;听党话,懂政策,赤诚心,解难题;不惹事,不怕事,干累活,会歇息;敢碰硬,不硬碰,善协调,讲和气;走直道,拐活弯,办事情,分缓急;真着急,假生气,热问题,冷处理;民为本,情所系,化矛盾,尽人力;民疾苦,寄深情,下基层,访民意;汇民情,提建议,善宣教,新风立;振中华,民安康,创和谐,齐努力!
二
翻阅昌平区信访办的卷宗,一张印有南店村几十人鲜红手印的白纸引起我们的注意。信访办的同志告诉我们,当时,村民们簇拥着35名代表,带着这张纸到区政府上访,状告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作为,必须罢免。区信访办的录像,真实地记录了村民们上访时激动的情绪,看了让人惊心动魄。
三月的北京,春寒料峭。我们来到已经停业的鑫泰百源市场大楼前,听区信访办的同志和村民们述说往事:由于承租人以各种理由不给租金,前年秋天,愤怒的村民围了大楼18天,拦住购物的顾客,险些酿成恶性群体性事件。随后又到区里上访。
商厦所在的南店村,原有3000亩土地,由于城市建设用地,现在只有400亩了,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这幢7500平方米商业楼。可出租后的几年,收不上合同规定的租金。对此,虽然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信访办几经协调也没结果。信访办主任梁士强急了:“我来碰硬,替你们上访!”
梁士强说到做到,带着村干部多方协调。一时间,“我代表南店人问你,租你家房,不给租金,你干不干?这事儿南店有理为什么还这么难?”成了他的口头禅。去年11月3日,市一中院的判决书,还了村民一个公道:解除租赁合同,承租人归还大楼,支付所欠租金和违约金。可是,一纸判决书,变成现实还不那么容易。
今年4月12日,南店人欣喜若狂,他们以最传统的“喜报”方式,向信访办报喜:法院强制执行判决结果!次日,他们又向昌平区信访办送去了一面写有“为人民真诚服务,解忧困构筑和谐”的锦旗。
南店的盛主任向我们谈起几年来为这座楼的前前后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当时,面对村民上访的压力,他们没有抱怨,在区信访办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积极代理、组织、引导村民依法维权,树立了威信,以前的“恶人”成了“好人”。前不久结束的换届选举,村两委领导以高票当选。盛主任说,“这大楼,我们要重新命名开张,到时候请区委侯书记,请梁主任参加典礼,也请你们啊!”
梁士强一字一句读着“喜报”,他告诉我们,“我当了6年的信访办主任,接了不少锦旗,接‘喜报’还是头一回,现在不大时兴‘喜报’了,为什么送?他们一年几百万的收入有着落啊。其实群众的笑脸不都是我们的政绩,信访办干的只是督促、协调的活儿!”
清明已过,谷雨将至。我们仰望那座矗立在明媚春光中的大楼,她似乎在讲述着是信访干部的感情和责任使她重生的故事。
三
在城北街道八街灰厂路社区居委会,我们实地考察了昌平区在信访工作中推广的“一单式”工作法。
走进居委会,群众工作站、恳谈室、法律援助站一应俱全。工作人员统一服装、挂牌上岗,谦和中又透着自信。走廊上,挂着一面写有“辛苦啦”三个大字的锦旗:上款是“敬赠灰厂路居委会”,落款是“西环里35号院6号楼第6层全体居民。2010年9月。”赠旗人卜东林告诉我们,“家里楼顶漏水,可小区属于老旧小区,没有物业,到哪去解决这个问题呢?想来想去,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居委会,没想到社区不但帮自家楼顶重新做了防水,也帮助其他存在同样问题的两栋楼一起做了防水。于是,我赠旗表达感激之情。”居民陈锁大爷说,“由居委会出面替我们反映问题,比我们自己反映有分量,不一样。这事儿办得好!”居委会的同志拿着一本淡绿色的《信访诉求单》说,解决这个问题用的就是“一单式”工作法。
区信访办的同志介绍说,所谓“一单式”工作法,是指通过《信访诉求单》客观反映群众诉求和受理、办理、终结全过程的工作方法。这个工作法,能够把群众的诉求一事一议地表达清楚,一事一决,避免因不同场合的不同表述使简单问题复杂化。问题解决以后,当事人才会签字认可,这样就解决了无序重复访等问题。同时,如果有部门不作为,该解决的问题不给解决,就会被追责,受到相应处罚。实行“一单式”工作法以来,需要上报到区信访办的《信访诉求单》少了近六成,绝大部分矛盾纠纷化解在了基层。
和“一单式”工作法相配套的是“5+2”工作模式。“5+2”工作模式,就是“五访”(各单位接访、信访部门下访、区领导定期约访、重点问题专访、跟踪督查回访)加“连民心恳谈室”和“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这种工作模式实现了上下紧密联动,有效促进了“事要解决”。目前,“五访”成为昌平区化解重点矛盾的有力保障,既体现了政府高效、亲民的群众工作作风,又能促进科学决策,推动了信访问题及时妥善解决。“恳谈室”已经成为昌平区协调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重要平台,成功地将一般性矛盾纠纷吸附在基层解决,切实成为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道防线。“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也成为农民工维权的依靠。2011年,全区通过“五访”顺利化解矛盾纠纷138件。通过“恳谈室”化解1300余件矛盾隐患及群众纠纷,占全区矛盾纠纷总量的一半以上。
去年6月以来,区信访办在4个重点功能区相继建立了信访接待中心,专门向群众提供政策答疑、信访代理、信息反馈等全程服务,既畅通了信访渠道,又减少了群众信访成本,还把问题化解在了基层。在重点工程拆迁过程中未发生到区以上大规模集体访。据统计,昌平全区的信访总量已经6年持续下降,到区级上访从2006年的1315批次下降到了2011年的448批次。
四
“信访干部要像扁鹊的哥哥,会治未病,铲除病因。”梁士强说,古代名医扁鹊医术高明,名气很大。可是,扁鹊认为他的哥哥会治未病,比他更精于医术。信访工作也要“治未病”,想办法协调化解小矛盾,防患于未然。
区信访办“治未病”的故事很多,而且“医术”不凡。
今年4月中旬,位于昌平区的未来科技城工地,隆重举行了农民工服务管理中心成立大会。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与会。随后,这家中心正式挂牌办公。按照区委的部署,区人力社保局、住建委、司法局、工会等多个部门派人进驻,现场办公,切实保护农民工的薪酬等合法权益。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杜绝农民工年底集体讨薪的上访事件。我们翻阅中心的工作记录,几乎每天都有农民工上门儿。截至4月28日,已解决11批30余次劳务、劳资纠纷。而这一天,进驻工地的建筑队伍已有1.2万人。到今年6月,农民工将有5万多人。农民工服务管理中心的牵头单位是区信访办。成立这个中心,缘自一次上访。
今年元旦过后刚一上班,昌平区委的干部就被50多位外地农民工堵在办公楼外。一句“我们要工钱”,让人摸不着头脑儿。上前一问,方知他们在昌平打工,所属的企业根本不归昌平,更谈不上和区有关部门有什么协议。为什么找区政府要工钱啊?农民工回答,“我们在昌平干活儿,老板没给钱,不找人民政府,你说找谁呀?!”区信访办的同志们经过苦口婆心地劝说和多方协调,总算化解了这批农民工的讨薪问题。送走了这批农民工,梁士强联想到了今年大规模建设的未来科技城,将有15家央企入驻,几万名农民工,总是这样被动地疲于应付也不是长久之计,必须马上想“招儿”。于是,他赶紧开会研究对策。会后,他找到区委领导,提出成立农民工服务管理中心的设想,区委主要领导很快拍了板儿。现在,通过这个中心,农民工当天的动态、需要解决的问题,每天都会出现在区领导的办公桌上。
昌平区信访办还操持了另外一件似乎有点“不沾边儿”的事:今年刚过完春节,义务人民建议征集员的遴选工作就在全区全面铺开了。这支有300人的队伍由农村、社区的退休干部和热心公益事业的人组成,他们将随时反映所发现的公益事业出现的问题,信访办有专门科室受理。梁士强告诉我们,“今年5月,将向义务人民建议征集员颁发聘书,欢迎你们来看看,亲身感受征集员的工作热情。”梁士强看出了我们的不解,他说,“别以为到我们这儿来的都为个人事儿,很多事涉及公益事业,你比如说,曾经就有人反映公交车站离居民区太远,经过区信访办的协调,不但增加了车站,还扩大了站台面积。看似事小,弄不好就出现你料想不到的矛盾,小事变成大事。再者,涉及群体利益的事,我们也能及时了解,防止演变成群体性事件。”
五
刚到昌平,我们就发现梁士强的名片上有三个职务:一个是区信访办主任,还有两个,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区委群众工作部部长,一身三职。区信访办和区委群众工作部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区委对信访工作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梁士强告诉我们,现在区信访部门履行职责很顺畅。处理问题需要召开各种协调会。无论涉及哪个部门,都很支持。区委、区政府对信访部门在采纳建议、经费保障、解决困难方面大力支持,真正把信访作为重要的群众工作来抓,为信访干部履行职责撑了腰。
在昌平区看信访,感觉信访部门,更像一个情报、信息平台和集散地。在区委、区政府的指挥下,各部门联动作战,信访工作从源头做、全过程做、靠大家做,实现群众问题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信访工作与群众工作、社会管理正在有机地融为一体。
昌平区委为什么如此重视信访?区委负责同志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说:“我们切身体会到,信访确实是党的群众工作。它既是我们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也是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是党委政府和群众联系的桥梁。这绝不是套话,我们尝到了通过信访促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甜头儿。你比如,多年来区领导接访,都由信访办组织对上访问题调研,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供领导决策,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按照市委要求,成立了群众工作部,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这就赋予了信访办更多的职责,信访办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这样信访部门在处理化解信访矛盾时,协调起来更便利,解决问题也更有权威。”昌平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专题研究重大信访问题制度、区级领导接访下访长效机制、区处级党政领导包案制度、化解特殊疑难信访问题专项保障制度。全区正在形成以区群众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区委群众部综合协调、以各镇(街道)群众工作服务中心为纽带,各村(社区)群众工作站为基础、广大群众工作者为前哨的五级群众工作网络,在全区群众工作大局中积极构建和完善群众权益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