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很多青少年经过紧张忙碌和艰苦努力的高中生活,走进了大学校园,在进入大学校园生活的转折中,学生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发生了全方位的改变,会面临自身心理调适和环境适应的要求,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来面对大学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障碍、影响因素
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的摇篮,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更多的青少年经过紧张忙碌的高中生活,通过艰苦的努力,走进了大学校园,成为一名大学生,他们的校园生活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校园生活的转变不仅仅是学生自身从一所学校到另一所学校的变化,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它是学生自身从依赖走向独立的开端,在进入大学校园生活的转折中,学生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发生了全方位的改变,带来了富有挑战意义的独立性要求,学生的社会角色发生了改变、所处的校园环境发生了改变、原有的社会关系等都发生了改变。因此,进入大学校园以后,学生会面临自身心理调适和环境适应的要求,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来面对大学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是对容易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几种现象的分析。
一、大学新生进入大学校园后的失望感造成的心理障碍
高中生在中学阶段都有很强的学习目标性,力争考上好的大学、理想的大学,他们把理想中追求的大学想象为完美无缺的模型,所接触的关于大学生活的文章又把大学生活描述得过于完满,所以他们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劲头十足,想象在越过超负荷运转下的高中生活阶段后,把大学主观认为是“炼狱”后的解脱。在他们进入大学以后,往往会发现现实中的大学生活与他们想象中的相差甚远,尤其对一些老的学校,其学习、生活环境较差,学生宿舍条件、试验教学条件等环境都比理想中的差很多。这更增加了大学新生的失望感。由于一些同学的心理适应能力差,加上考上大学以后,容易产生想歇一歇的想法,且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转换角色,这种失望感可能会伴随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以至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与生活。
二、大学生活的松弛带来的不良心理
大学新生在经过十年的寒窗苦读、紧张拼搏之后,一旦进入大学校门,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轻松感,高中阶段绷紧的弦一下子松弛下来,认为进入大学这个“象牙塔”里,该喘口气了,潜伏于内心深处的那种寻找快乐的欲念开始萌动。不用再像中学那样紧张,尽管辅导员和父母会不断提醒,但在一些大学生的感觉中,总认为大学四年时间很长,他们虽然会遵守学校的纪律和老师们的要求,但他们一旦脱离了老师的视线,就会自觉不自觉的寻找自己能够轻松的快乐。结果是玩过了大一玩大二,等到不知不觉中猛然发现,但是已经面临着毕业了,这时才发觉自己的大学生活平平庸庸一事无成,当看到同学中有的经过自身努力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有的同学找到了较好的工作单位时,他们的内心就会出现不平衡心理,这种情况下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心理障碍。
三、大学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引发的心理问题
高中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的十几年学习生活中,习惯了目标明确的教授式的教学,习惯了按照课本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新内容之后往往会有配套的练习题和考试来巩固所学的内容。在进入大学之后,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也会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传授给学生,这样可能会打乱和脱离课本章节的限制,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来进行教学,这对早已习惯按部就班进行学习的学生来说无疑会产生很大的不适,虽然有的教师会在课后给学生布置练习题,但大多数课程是没有相应练习题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大学里的考试远远没有高中阶段的多,甚至有的课程平时连一次小测验都没有,而由于大学教育教学管理的要求,课程的期末考试和结业考试却是相当的重要,很多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自学的习惯,到考试之前出现手忙脚乱不知该复习哪些内容的状态,结果考试成绩往往一团糟。结果有的学生会遭受留级甚至退学的处理,这对于考上大学的这些在中学时代的佼佼者们,无疑是一种很大的“心理创伤”。
四、新的人际关系引起的心理障碍问题
在高中时期,学生们习惯了班主任式的课堂管教,班主任老师从早跟到晚,学生们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在课堂上的交流,与老师的交流也大都体现在学业上。由于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如今在大学里,一位辅导员会面对二、三百名学生,此外还有许多其他日常工作要做,无暇对每个学生进行高中时班主任式的管理,作为刚入校的大学生,一学期中见辅导员的次数也寥寥无几。任课老师通常也是上课来,下课走,这对于新生来说,无疑会产生一种人际关系冷淡的感觉。大学中的同学关系较中学时代的同学关系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能够进入大学学习的同学大都是中学时代的佼佼者,整天生活在老师的赞誉和同学的羡慕的目光中,可是一旦考上大学,就会发现自己在这个新的群体中不过是普通一员,不会被高看,便会产生一种不为别人理解和重视的失落感。相对来讲,自理与自立能力强,性格外向的同学在大学校园中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与锻炼。而自立能力差,羞于表现自我的同学则会日益产生一种被冷落和不被重视的感觉,在他们的内心就会慢慢产生心理障碍。
五、家庭经济困难造成的心理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后,全国高校都实行了并轨招生,高额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使得高校中部分家庭贫困的学生非常容易产生自卑感,引发学生心理问题。对于来自边远山区、经济较为落后等地方的学生来说,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可为忧喜交加。一方面为考上大学而高兴,另一方面却又对那些高额的费用而一筹莫展。过去人们提到特困生往往想到农村中的学生,而现在由于城市中的下岗失业问题日益突出,城市中一些下岗失业家庭中的学生也步入了特困生的行列。目前,高校中的特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对于特困生来说他们的自卑感极重,经济上的困难在他们的心灵上投下很大的阴影,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交往,造成他们自我封闭的心态,容易产生极大的心理障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生活环境、专业学习、人际交往、经济条件等都会对学生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形成心理障碍。在对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就可以采取不同的办法,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心理的问题。而这些分析、解决的方法等也还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积累,加以提高。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大学生作为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力量,作为高校学生工作干部,我们必须正视大学校园里出现的种种导致学生心理障碍的现象,积极主动的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问题,努力疏导学生心理产生的各种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全面协调发展,最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莫雷.大学生心理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
[2] 朱宝荣.现代心理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世纪出版社,2002
[3] 段鑫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几个问题及对策探讨[J ].青年研究,1998
[4] 章志光,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障碍、影响因素
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的摇篮,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更多的青少年经过紧张忙碌的高中生活,通过艰苦的努力,走进了大学校园,成为一名大学生,他们的校园生活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校园生活的转变不仅仅是学生自身从一所学校到另一所学校的变化,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它是学生自身从依赖走向独立的开端,在进入大学校园生活的转折中,学生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发生了全方位的改变,带来了富有挑战意义的独立性要求,学生的社会角色发生了改变、所处的校园环境发生了改变、原有的社会关系等都发生了改变。因此,进入大学校园以后,学生会面临自身心理调适和环境适应的要求,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来面对大学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是对容易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几种现象的分析。
一、大学新生进入大学校园后的失望感造成的心理障碍
高中生在中学阶段都有很强的学习目标性,力争考上好的大学、理想的大学,他们把理想中追求的大学想象为完美无缺的模型,所接触的关于大学生活的文章又把大学生活描述得过于完满,所以他们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劲头十足,想象在越过超负荷运转下的高中生活阶段后,把大学主观认为是“炼狱”后的解脱。在他们进入大学以后,往往会发现现实中的大学生活与他们想象中的相差甚远,尤其对一些老的学校,其学习、生活环境较差,学生宿舍条件、试验教学条件等环境都比理想中的差很多。这更增加了大学新生的失望感。由于一些同学的心理适应能力差,加上考上大学以后,容易产生想歇一歇的想法,且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转换角色,这种失望感可能会伴随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以至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与生活。
二、大学生活的松弛带来的不良心理
大学新生在经过十年的寒窗苦读、紧张拼搏之后,一旦进入大学校门,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轻松感,高中阶段绷紧的弦一下子松弛下来,认为进入大学这个“象牙塔”里,该喘口气了,潜伏于内心深处的那种寻找快乐的欲念开始萌动。不用再像中学那样紧张,尽管辅导员和父母会不断提醒,但在一些大学生的感觉中,总认为大学四年时间很长,他们虽然会遵守学校的纪律和老师们的要求,但他们一旦脱离了老师的视线,就会自觉不自觉的寻找自己能够轻松的快乐。结果是玩过了大一玩大二,等到不知不觉中猛然发现,但是已经面临着毕业了,这时才发觉自己的大学生活平平庸庸一事无成,当看到同学中有的经过自身努力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有的同学找到了较好的工作单位时,他们的内心就会出现不平衡心理,这种情况下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心理障碍。
三、大学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引发的心理问题
高中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的十几年学习生活中,习惯了目标明确的教授式的教学,习惯了按照课本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新内容之后往往会有配套的练习题和考试来巩固所学的内容。在进入大学之后,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也会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传授给学生,这样可能会打乱和脱离课本章节的限制,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来进行教学,这对早已习惯按部就班进行学习的学生来说无疑会产生很大的不适,虽然有的教师会在课后给学生布置练习题,但大多数课程是没有相应练习题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大学里的考试远远没有高中阶段的多,甚至有的课程平时连一次小测验都没有,而由于大学教育教学管理的要求,课程的期末考试和结业考试却是相当的重要,很多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自学的习惯,到考试之前出现手忙脚乱不知该复习哪些内容的状态,结果考试成绩往往一团糟。结果有的学生会遭受留级甚至退学的处理,这对于考上大学的这些在中学时代的佼佼者们,无疑是一种很大的“心理创伤”。
四、新的人际关系引起的心理障碍问题
在高中时期,学生们习惯了班主任式的课堂管教,班主任老师从早跟到晚,学生们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在课堂上的交流,与老师的交流也大都体现在学业上。由于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如今在大学里,一位辅导员会面对二、三百名学生,此外还有许多其他日常工作要做,无暇对每个学生进行高中时班主任式的管理,作为刚入校的大学生,一学期中见辅导员的次数也寥寥无几。任课老师通常也是上课来,下课走,这对于新生来说,无疑会产生一种人际关系冷淡的感觉。大学中的同学关系较中学时代的同学关系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能够进入大学学习的同学大都是中学时代的佼佼者,整天生活在老师的赞誉和同学的羡慕的目光中,可是一旦考上大学,就会发现自己在这个新的群体中不过是普通一员,不会被高看,便会产生一种不为别人理解和重视的失落感。相对来讲,自理与自立能力强,性格外向的同学在大学校园中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与锻炼。而自立能力差,羞于表现自我的同学则会日益产生一种被冷落和不被重视的感觉,在他们的内心就会慢慢产生心理障碍。
五、家庭经济困难造成的心理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后,全国高校都实行了并轨招生,高额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使得高校中部分家庭贫困的学生非常容易产生自卑感,引发学生心理问题。对于来自边远山区、经济较为落后等地方的学生来说,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可为忧喜交加。一方面为考上大学而高兴,另一方面却又对那些高额的费用而一筹莫展。过去人们提到特困生往往想到农村中的学生,而现在由于城市中的下岗失业问题日益突出,城市中一些下岗失业家庭中的学生也步入了特困生的行列。目前,高校中的特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对于特困生来说他们的自卑感极重,经济上的困难在他们的心灵上投下很大的阴影,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交往,造成他们自我封闭的心态,容易产生极大的心理障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生活环境、专业学习、人际交往、经济条件等都会对学生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形成心理障碍。在对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就可以采取不同的办法,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心理的问题。而这些分析、解决的方法等也还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积累,加以提高。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大学生作为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力量,作为高校学生工作干部,我们必须正视大学校园里出现的种种导致学生心理障碍的现象,积极主动的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问题,努力疏导学生心理产生的各种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全面协调发展,最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莫雷.大学生心理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
[2] 朱宝荣.现代心理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世纪出版社,2002
[3] 段鑫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几个问题及对策探讨[J ].青年研究,1998
[4] 章志光,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