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绘画与摄影虽然属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两者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理性分析两者的相似之处与各自优势,才能更好进行艺术创作。本文通过分析比较绘画与摄影的时间性、透明性、表现性以及灵光,进而认识到两者的异同,创作出更优秀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绘画 摄影 比较
中图分类号:J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3-0059-02
摄影技术起源于1839年,由达盖尔发明创造出来的,距今已经发展了180多年。在这近二百年的历史变迁中,摄影技术迅猛发展,关于绘画与摄影两者之间的研究、对比、分析一直众说纷纭,本文就两者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对比、讨论。
一、与摄影概述
从技术层面来讲,绘画指的是将表面当作支撑面,在表面上添加色彩的艺术手段,表面材质一般来讲,多为布、纸张、墙面等,作图工具一般来说,是画笔、刷子、布条、海绵等,将颜料涂染在表面上。
传统上讲,摄影就是光线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的光线,通过镜头反射到镜头后暗箱中的感光材料,让感光材料感受到光线分布,进而通过暗房的显影、定影以及印放等技术手段得到影像。随着科技的发展,摄影技术进入到数字时代,传统摄影技术得到长足发展,数字影像科技时代已经来临。
绘画、摄影都是人们以此种技术手段来获取物、人的视觉影像。不管是摄影还是绘画,都是人们在追求永恒的时候,发明创造的艺术手段。绘画与摄影各有优势,各有不足,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满足各类人群的艺术需求。
摄影技术在发展初期,并不被人们认同,发展困难重重。摄影技术为能早日进入艺术殿堂,竭力靠拢绘画艺术,尽力契合绘画艺术,希望能被艺术殿堂所接受、容纳。摄影在发展初期,被广大画家排斥,甚至于一些画家还联名上书禁止摄影技术,然而摄影能够最大程度再现物体影像的能力,还是吸引了部分画家。即使一些画家联名上书禁止摄影发展,但是私下还是会将照片当作绘画的素材。法国著名画家德拉克罗瓦在看待摄影问题上,则保持积极的态度,甚至认为摄影技术过晚被发明出来,自己绘画技艺提升并未享受其带来的便利。
二、时间性
无论东方绘画还是西方绘画,都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才能描绘出画作。由于作画时间比较长,风景或者物体保持固定姿态还较容易,人物则难以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不仅影响画作的质量,还对被画对象要求过高。尤其西方绘画讲究架上绘画,画家在作画的过程中,只能从画架旁边来观察事物或者人物,角度受限。然而,摄影相较于绘画,只需要短短瞬间就能采集人物、风景的影像,且可选角度较多。摄影只需要观察好风景、人物,就能够在短时间内捕捉到物体的影像,以便人们仔细观察事物,对事物有深入的了解。
绘画需要画家经过长时间的创作,才能完成。绘画作品上的每个线条都需要画家经过细致观察,深思熟虑才能呈现出来,换言之,呈现在画布上的作品,都是画家观察、思考的结果,每个部分都凝结着画家智慧的光芒。摄影则与绘画不同,摄影作品并不需要过长的时间,仅是留下事物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瞬间,呈现出该时刻该事物的外表形象。时间是不断流动的,不断向前的,绘画凝结了较长时间事物表象,摄影则凝结了短短一瞬间事物表象,两者同为时间的凝结,只是凝结方式与长短略有差异。
三、透明性
当人们观看桂林山水画作的时候,通常会说:“这是某位大师的所画的作品,线条、色彩运用的如此细腻!”然而在观看桂林山水的照片时,则会谈到:“快看,这是桂林山水哦!”两种语言的表达,能够看出照片更能真实的反映出事物的真实表象。通过观看者的言语,能够品味其中细微的差异,人们在观赏画作的时候,因其物理特性,清晰的感知到这只是一个绘画作品,画面呈现的景象与现实中的景象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摄影作品呈现出的景象,则与现实景象基本一致,在摄影师的操作下,摄像机能捕捉到事物的细节表象。摄影作品能够在无形中拉近观察者与现实景物的距离。摄影作品的真实感是绘画作品难以启及的,摄影作品呈现的画面极为真实,观看者仿佛看到了实际景物。由此来看,摄影相较于绘画透明度更高,真实感更强。
通常情况下,作品的透明性与其清晰度、细腻度关系紧密。如若画面呈现物体边缘更为清晰,更為细腻,则真实感愈强。当绘画作品笔触痕迹过于明显,事物边缘过于粗糙,那么观看者则会感觉画作不够真实。在绘画的时候,模糊背景,清晰前景的手法,往往用于营造三维立体的视觉感受。一些人觉得摄影作品清晰度越高,真实性越强,然而这种理论被一些艺术鉴赏家否定。按照正常的逻辑推论,越是清晰的照片,应当真实度越高,然而一些清晰度极高的作品,却给人一种陌生感。例如,知名摄影师韦斯顿的摄影作品,其拍摄的静态物体(西红柿、黄瓜、白菜、青椒等),看上去清晰度极高,然而观赏者在观看这些照片的时候,却找不到熟悉的感觉。由此可见,清晰度极高的照片并未让人感觉到真实感、熟悉感,相反拉大了观察者与所画物体的距离,这是由于清晰度极高的照片展现的视觉效果,与人们日常观察的事物大相径庭,人们并未对日常事物进行过如此清晰的观察,因此在看到这么清晰照片的时候,并未找到熟悉感。然而并不是越模糊的照片,越让人感到亲亲切、熟悉。因此,摄影师必须掌握适当的模糊度,通过经验的积累,调整摄影作品的清晰程度,因所拍摄事物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一些适当模糊的作品能够拉近观看者与所摄物体的距离,例如,著名摄影师罗伯特·卡帕的摄影作品《诺曼底登陆》,就是最好的例子。其模糊的影像,能够恰当的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紧急,以及士兵们心里的紧张与不安。 四、表现性
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其记录了人类的变迁,亦是视觉记录的主要方式。西方绘画一直追求准确的再现所绘对象,让绘画更具真实性,拉近与观看者的距离,是西方画家的努力方向。西方画家通过长期的实践,运用透视法,通过画笔将三维立体效果呈现在二维画面上,使得观看者在观看画作的时候,如同见到真实物体一般,這种绘画方法也成为了西方绘画的精髓。运用这种绘画方法,能够最大程度的还原事物的真实度,使得画作更加逼真。然而,从画作形式来看,实物与画出的作品之间联系微妙,总是缺点感觉。当摄影技术出现的时候,这一疑惑得到解答,摄影技术能够将事物准确逼真地反映出来,最大程度的再现所摄对象。由此可知,摄影相较于绘画在准确再现事物方面,优势突出。摄影师利用摄影技术能够得到极为逼真、准确的影像。摄影技术相比绘画技术再现出的事物,更为精准、客观、真实,这正是摄影技术虽然被发明创造出来只有不足200年的历史,却迅猛发展的原因之一。近年来,摄影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数字摄影的出现,使得没有任何摄影功底的人,也能够拍摄出摄影作品,手机自带摄影功能,越来越多的人利用强大的摄影工具就能进行摄影,对肖像画市场造成巨大冲击,以至于诸多肖像画家改变创作方向。摄影技术的冲击,严重影响着绘画创作的方向,近代的绘画创作趋向于表达画家情感与思维,变得极为抽象,表现性已经成为绘画的源动力,代表性画家为梵高、莫奈等。
五、可复制性
本雅明在其著作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文里面提到:“艺术作品在复制过程中失去了那一抹灵光”。灵光是绘画作品区别于摄影作品,优于摄影作品之处,有灵光的作品,作品更有生命力。除此以外,灵光其珍贵之处,在于能够让作品有了灵魂,缓解事物与作品之间的距离冲突,让事物与作品显得更加独特,更具物质感受。摄影技术仅是通过复制,来还原事物的本身,在复制过程中事物的灵光被消解,丧失其艺术价值,让作品变得廉价,照相出来的照片不存在灵光一说。
总而言之,绘画和摄影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相互借鉴,都是人们在追求永恒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只有理性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与相近之处,才能够更好的进行艺术创作。了解到两者的异同,并合理运用,方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各自的作用。绘画与摄影虽然分属于不同的艺术体系,各自的特征决定其发展之路的不同,然而两者都是通过平面来反映现实事物,存在共通之处。现代社会,两种艺术形式难以真正区别开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两种艺术形式必然殊途同归,合二为一。
参考文献:
[1]谢宏声.摄影作为绘画与绘画作为摄影[J].文艺生活,2016,(02).
[2]张翼池.摄影艺术与写实绘画的关系[J].美术界,2013,(08).
关键词:绘画 摄影 比较
中图分类号:J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3-0059-02
摄影技术起源于1839年,由达盖尔发明创造出来的,距今已经发展了180多年。在这近二百年的历史变迁中,摄影技术迅猛发展,关于绘画与摄影两者之间的研究、对比、分析一直众说纷纭,本文就两者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对比、讨论。
一、与摄影概述
从技术层面来讲,绘画指的是将表面当作支撑面,在表面上添加色彩的艺术手段,表面材质一般来讲,多为布、纸张、墙面等,作图工具一般来说,是画笔、刷子、布条、海绵等,将颜料涂染在表面上。
传统上讲,摄影就是光线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的光线,通过镜头反射到镜头后暗箱中的感光材料,让感光材料感受到光线分布,进而通过暗房的显影、定影以及印放等技术手段得到影像。随着科技的发展,摄影技术进入到数字时代,传统摄影技术得到长足发展,数字影像科技时代已经来临。
绘画、摄影都是人们以此种技术手段来获取物、人的视觉影像。不管是摄影还是绘画,都是人们在追求永恒的时候,发明创造的艺术手段。绘画与摄影各有优势,各有不足,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满足各类人群的艺术需求。
摄影技术在发展初期,并不被人们认同,发展困难重重。摄影技术为能早日进入艺术殿堂,竭力靠拢绘画艺术,尽力契合绘画艺术,希望能被艺术殿堂所接受、容纳。摄影在发展初期,被广大画家排斥,甚至于一些画家还联名上书禁止摄影技术,然而摄影能够最大程度再现物体影像的能力,还是吸引了部分画家。即使一些画家联名上书禁止摄影发展,但是私下还是会将照片当作绘画的素材。法国著名画家德拉克罗瓦在看待摄影问题上,则保持积极的态度,甚至认为摄影技术过晚被发明出来,自己绘画技艺提升并未享受其带来的便利。
二、时间性
无论东方绘画还是西方绘画,都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才能描绘出画作。由于作画时间比较长,风景或者物体保持固定姿态还较容易,人物则难以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不仅影响画作的质量,还对被画对象要求过高。尤其西方绘画讲究架上绘画,画家在作画的过程中,只能从画架旁边来观察事物或者人物,角度受限。然而,摄影相较于绘画,只需要短短瞬间就能采集人物、风景的影像,且可选角度较多。摄影只需要观察好风景、人物,就能够在短时间内捕捉到物体的影像,以便人们仔细观察事物,对事物有深入的了解。
绘画需要画家经过长时间的创作,才能完成。绘画作品上的每个线条都需要画家经过细致观察,深思熟虑才能呈现出来,换言之,呈现在画布上的作品,都是画家观察、思考的结果,每个部分都凝结着画家智慧的光芒。摄影则与绘画不同,摄影作品并不需要过长的时间,仅是留下事物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瞬间,呈现出该时刻该事物的外表形象。时间是不断流动的,不断向前的,绘画凝结了较长时间事物表象,摄影则凝结了短短一瞬间事物表象,两者同为时间的凝结,只是凝结方式与长短略有差异。
三、透明性
当人们观看桂林山水画作的时候,通常会说:“这是某位大师的所画的作品,线条、色彩运用的如此细腻!”然而在观看桂林山水的照片时,则会谈到:“快看,这是桂林山水哦!”两种语言的表达,能够看出照片更能真实的反映出事物的真实表象。通过观看者的言语,能够品味其中细微的差异,人们在观赏画作的时候,因其物理特性,清晰的感知到这只是一个绘画作品,画面呈现的景象与现实中的景象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摄影作品呈现出的景象,则与现实景象基本一致,在摄影师的操作下,摄像机能捕捉到事物的细节表象。摄影作品能够在无形中拉近观察者与现实景物的距离。摄影作品的真实感是绘画作品难以启及的,摄影作品呈现的画面极为真实,观看者仿佛看到了实际景物。由此来看,摄影相较于绘画透明度更高,真实感更强。
通常情况下,作品的透明性与其清晰度、细腻度关系紧密。如若画面呈现物体边缘更为清晰,更為细腻,则真实感愈强。当绘画作品笔触痕迹过于明显,事物边缘过于粗糙,那么观看者则会感觉画作不够真实。在绘画的时候,模糊背景,清晰前景的手法,往往用于营造三维立体的视觉感受。一些人觉得摄影作品清晰度越高,真实性越强,然而这种理论被一些艺术鉴赏家否定。按照正常的逻辑推论,越是清晰的照片,应当真实度越高,然而一些清晰度极高的作品,却给人一种陌生感。例如,知名摄影师韦斯顿的摄影作品,其拍摄的静态物体(西红柿、黄瓜、白菜、青椒等),看上去清晰度极高,然而观赏者在观看这些照片的时候,却找不到熟悉的感觉。由此可见,清晰度极高的照片并未让人感觉到真实感、熟悉感,相反拉大了观察者与所画物体的距离,这是由于清晰度极高的照片展现的视觉效果,与人们日常观察的事物大相径庭,人们并未对日常事物进行过如此清晰的观察,因此在看到这么清晰照片的时候,并未找到熟悉感。然而并不是越模糊的照片,越让人感到亲亲切、熟悉。因此,摄影师必须掌握适当的模糊度,通过经验的积累,调整摄影作品的清晰程度,因所拍摄事物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一些适当模糊的作品能够拉近观看者与所摄物体的距离,例如,著名摄影师罗伯特·卡帕的摄影作品《诺曼底登陆》,就是最好的例子。其模糊的影像,能够恰当的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紧急,以及士兵们心里的紧张与不安。 四、表现性
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其记录了人类的变迁,亦是视觉记录的主要方式。西方绘画一直追求准确的再现所绘对象,让绘画更具真实性,拉近与观看者的距离,是西方画家的努力方向。西方画家通过长期的实践,运用透视法,通过画笔将三维立体效果呈现在二维画面上,使得观看者在观看画作的时候,如同见到真实物体一般,這种绘画方法也成为了西方绘画的精髓。运用这种绘画方法,能够最大程度的还原事物的真实度,使得画作更加逼真。然而,从画作形式来看,实物与画出的作品之间联系微妙,总是缺点感觉。当摄影技术出现的时候,这一疑惑得到解答,摄影技术能够将事物准确逼真地反映出来,最大程度的再现所摄对象。由此可知,摄影相较于绘画在准确再现事物方面,优势突出。摄影师利用摄影技术能够得到极为逼真、准确的影像。摄影技术相比绘画技术再现出的事物,更为精准、客观、真实,这正是摄影技术虽然被发明创造出来只有不足200年的历史,却迅猛发展的原因之一。近年来,摄影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数字摄影的出现,使得没有任何摄影功底的人,也能够拍摄出摄影作品,手机自带摄影功能,越来越多的人利用强大的摄影工具就能进行摄影,对肖像画市场造成巨大冲击,以至于诸多肖像画家改变创作方向。摄影技术的冲击,严重影响着绘画创作的方向,近代的绘画创作趋向于表达画家情感与思维,变得极为抽象,表现性已经成为绘画的源动力,代表性画家为梵高、莫奈等。
五、可复制性
本雅明在其著作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文里面提到:“艺术作品在复制过程中失去了那一抹灵光”。灵光是绘画作品区别于摄影作品,优于摄影作品之处,有灵光的作品,作品更有生命力。除此以外,灵光其珍贵之处,在于能够让作品有了灵魂,缓解事物与作品之间的距离冲突,让事物与作品显得更加独特,更具物质感受。摄影技术仅是通过复制,来还原事物的本身,在复制过程中事物的灵光被消解,丧失其艺术价值,让作品变得廉价,照相出来的照片不存在灵光一说。
总而言之,绘画和摄影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相互借鉴,都是人们在追求永恒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只有理性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与相近之处,才能够更好的进行艺术创作。了解到两者的异同,并合理运用,方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各自的作用。绘画与摄影虽然分属于不同的艺术体系,各自的特征决定其发展之路的不同,然而两者都是通过平面来反映现实事物,存在共通之处。现代社会,两种艺术形式难以真正区别开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两种艺术形式必然殊途同归,合二为一。
参考文献:
[1]谢宏声.摄影作为绘画与绘画作为摄影[J].文艺生活,2016,(02).
[2]张翼池.摄影艺术与写实绘画的关系[J].美术界,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