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给员工建树屋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kun72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是一个偏远的路段,附近是一些酒庄、马厩和农场,亚马逊正在秘密“播种”一个项目。然而,这却不是CEO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所谓的日后将成长为公司下一类重大业务的“微小种子”(tiny seeds)。
  不过,亚马逊确实是在播撒真实的植物“种子”。从亚马逊西雅图总部驱车,大约半小时就到了亚马逊这片面积达0.5公顷的温室,这里种植了3000多种植物,有食肉猪笼草(carnivorous pitcher plant)、喜林芋(philodendrons),还有来自厄瓜多尔的兰花—类似电影《绿魔先生》(Little Shop of Horrors)里一种吓人的植物。
  亚马逊公司负责温室的园艺师罗恩·加戈里阿多(Ron Gagliardo)评价一种学名为Anguloa virginalis的兰花的神秘香气为:“它有肉桂、耳屎糖(wax candy)和婴儿爽身粉的味道。”
  亚马逊在网络购物、电子书和云计算领域引领了时代潮流。现在已经进入成熟期的它,正在企业新落成的总部引进创造性元素。
  亚马逊在西雅图市中心建设了一幢幢高低错落的建筑物,环拱3组引人注目的建筑结构,这3组被亚马逊称为“星球”的结构晶莹透明,连为一体,未来将被用作高技术温室。而这种绚烂夺目的建筑项目,恰恰是亚马逊在过去22年里尽量避免的。


>> 亚马逊在西雅图“星球”项目外部的玻璃嵌板。

  亚马逊负责全球地产及设施的总监约翰·舒特勒(John Schoettler)说:“我们希望把它创造成标志性建筑,像太空针塔(Space Needle)那样,刚到西雅图的人一眼就能认出来。它将成为市中心这片地区的一座宝 藏。”
  而这3组“星球”真正要说明的是亚马逊想要通过内部设置自然景观来鼓励激发员工的灵感。“星球”将于2018年年初开放,到那时里面将会有各式各样的植物。这样,亚马逊的员工就可以在离地3层楼高的树冠下闲逛,与同事在满是葡萄藤的房间会面,或者坐在室内的小溪边吃着羽衣甘蓝凯撒沙拉。
  据亚马逊透露,大约10年前公司决定要扎根西雅图市中心时起,公司已经投资了超过40亿美元用于城市里办公楼的修建和开发,但他们并没有透露“星球”的预算是多少。“星球”只向亚马逊员工开放,不过公司可能允许公众游览。
  负责亚马逊“星球”项目的NBBJ公司曾经参与过三星、Google和腾讯的建筑项目。
  负责“星球”项目的首席建筑师戴尔·阿尔伯达(Dale Alberda)表示:“我们的整体概念是让公司员工能做出更有创意的思考,想出来的也许是他们在办公室里根本想不出的新点子。”
  技术公司一直在积极地尝试各种方式,好把办公室建设得更有利于创造力的发挥。有的公司里摆上了懒人座椅、海洋球池和乒乓球桌,把办公室改造成了成年人的游乐场。
  现在更流行更精细化的选择,这便是让自然景观唱主角。
  例如,苹果公司聘请树艺专家戴夫·穆夫利(Dave Muffly)管理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州库比蒂诺地区苹果新园区的树木,园区占地71公顷,栽种有8000棵树。将来,这些树木所围绕的是飞船形状的新办公楼,苹果员工将在这里办公。这些树大多是原生树种,栽种的目的也是为了恢复曾经覆盖硅谷的自然景观。
  亚马逊这个项目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选址—位于城市的中心,而不是大部分其他大型技术公司所偏好的郊区或可随意伸展的大学校园。作为西雅图最大的私人公司,亚马逊的2万多名员工在这个城市里的30多座写字楼里办公。它目前的建筑计划是要按照现有员工总数两倍的人数设计空间。
  贝索斯称,亚马逊坚持留在城市里的原因是它需要的员工都喜欢城市环境。但是亚马逊位于市中心的新地产全是钢筋混凝土建筑,没有大量的绿植。所以“星球”项目的背景,也是亚马逊雇佣加戈里阿多来填满绿植的原因。
  华盛顿大学的历史学副教授玛格丽特·奥玛拉(Margaret O’Mara)认为“星球”是玻璃罩下的“瓦尔登湖”(Walden Pond),“它是躲避城市喧嚣的好去处。”
  记者最近的一次造访发现,“星球”中噪声弥漫,因为工人正在这个半成品的建筑里忙于焊接钢管、拧紧螺栓、锯断混凝土一类的工作。“星球”穹顶上支撑玻璃嵌板的钢支架格外醒目。
  “星球”中的会议区将被称为“树屋”,高耸地面上的吊桥摇摇晃晃,会让从上面通过的员工感到非常刺激,“亚马逊说,‘要让这里变得有趣’。”建筑师阿尔伯达表示。
  亚马逊的建筑师想让“星球”既要给绿植提供良好的环境,也要让人们觉得宜居。这里虽然有很多温室,但却不会让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蒙上水雾,也不会让人们汗流浃背。
  白天,“星球”的温度会保持在22摄氏度,湿度维持在60%,夜晚的平均温度在12.7摄氏度,湿度为85%,加戈里阿多说这样适于这里云雾森林类的植物生长。
  “我打心底热爱照顾植物,”他说,“收集如此之多的植物种类,正是我疯狂想做的事情。”
其他文献
每一个初次创业的企业家都需要一个导师—很多人也知道这一点。分析师认为,90%的初创公司都失败了,要想扭转这个概率,就得在你努力创立自己的公司之时找到一个导师。但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往往意识不到一点:他们同样也迫切地需要一个能够聆听自己指教的人。  只有在同意当别人导师的时候,他们才会发现,原来自己带来的帮助能有那么多—事实上,当别人的导师是一种互惠关系,有经验的商人也能从经验欠缺的被辅导者身上学到同样
期刊
>> 创始人余农认为小豆苗的核心价值在于将线下分散的疾控中心系统信息整合对接。  7月下旬,35岁的廖英本该为3岁的儿子接种流脑疫苗,但她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奔赴社区疫苗中心,而是先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寻求大家的看法:“有谁告诉我,3岁儿童的A+C预防针,你们选的是一类还是二类疫苗?二类疫苗多防二种病毒,但之前的疫苗事件让人犹豫不决。”  今年3月的山东非法疫苗销售事件,让廖英这样的全职妈妈对二类
期刊
在2016年8月18日这天,来自美国华盛顿州的Jeremy Taiwo将代表美国队在里约参加奥运会十项全能的赛事。  但从他过去半年的经历看,他一点都不像个“国家队成员”。他缺少训练经费,不得不在2015年12月15日那天在众筹网站GoFoundMe上列举自己训练所需要的费用,以期望募集到1.5万美元。最后,他获得了344人捐赠的6.3万美元,并用这些费用支付了自己的生活费和日常训练开销。  在这
期刊
人们通常以为,人工智能就是人形机器人。这大概是因为之前许多年里,科幻小说和电影无一不在塑造人形机器人,比如《终结者》《我,机器人》《机械姬》等,它们中的人工智能都是有形的。很显然,人形机器人还要许多年才可能实现。但是,我们其实早已被人工智能包围很多年了,它们无形地存在于我们周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机器人”是传感器和执行器结合在一起的特例,而在更多数的情况下,传感器是散落在环境中的,比如
期刊
CBN=CBNweekly C=Bill Coleman  企业早已经习惯了把各种各样的数据搬到云上。随着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以及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的盛行,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云端作为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处理中心,这让它们可以更方便、更高效地管理数据。云存储的蓝海中迅速涌现出各种规模的公司,这些公司收入颇丰,同时这也意味着,企业在云存储上的投入日渐升高。不过实际上,企业在  云
期刊
Pinchas Gutter坐在屏幕中央,双手放在膝盖上,双眼直视着你,就像在等你开口说话一样。人们对着麦克风向他发问,他能准确理解你的问题并做出相应回答,就好像他在另外一个地方和你实时开着视频会议。  但远在美国的Gutter并不知道正在英国谢菲尔德千禧年画廊发生的这一切。这位二战时期的犹太生还者,是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Shoah Foundation基金会(USC Shoah Foundatio
期刊
孙梦颖拥有一份让朋友都很羡慕的工作,因为大约40%的工作时间,她都在各种高端餐饮店品尝美食。她是沃尔玛中国山姆会员店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生鲜产品开发经理,她的工作是记住每一款美食用到的原料,甚至猜出调味配方,并将它们转化成适合山姆零售模式的产品。“在餐厨房烹饪,和在零售条件下当成一个产品去运作,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后者需要考虑库存、物流、周转等问题。”  孙梦颖本科和研究生学的都是食品科学专业,临
期刊
妈妈的聊天邀请发过来,丁蓉蓉还没有吃完早餐,嘴里正塞着一块面包,披头散发对着视频里一个大头。她妈妈永远只会手持手机这一招,所以每次都要看到一张占满屏幕的脸。  “妈,你就不能把手机先搁在某个地方再开始?吓到我了。”那边传来呵呵应允的笑声。  亲生母女间就这点好,对话随便,不会被介意,也不会被当作没有教养。—当然,这针对的也是普通人家,特别富贵的,还是有点不一样,相对似乎客气一点。这也好理解,吃穿用
期刊
去年7月,徐志刚离开自己服务了20年的招商银行。作为该行信用卡中心作业部前总经理,他也许很快可以更进一步,成为信用卡中心的领导层之一。自2002年推出以来,招商银行信用卡已经成为中国最成功的信用卡品牌,这也进一步推动这家公司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商业银行。  徐志刚离开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太慢了,他等不起了。作为掌上生活App的负责人,徐志刚和团队将掌上生活搭成了一个“很有野心”的平台,
期刊
01 位于荷兰鹿特丹的“净化塔”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空气净化器。白色百叶窗结构的空气净化塔高6.5米,每小时能净化3万立方米空气,耗电量仅1.4度。  荷兰设计师兼工程师Daan Roosegaarde总爱对人讲述他第一次经历北京雾霾的故事:2012年,Roosegaarde来北京出差时,所住的酒店32楼的一个房间,正对着CCTV大楼。“上个星期六我还能清楚地看到眼前的建筑,甚至还有下面的人和车,到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