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如何选择较好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正成为摆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而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课堂的gi入方式一定不能马虎进行、一定得经过深思熟虑,因为一节课刚开始的几分钟对一堂课的发展方向和实际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在这里笔者积极探索和尝试通过创设情境来导入新课,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政治教学;情境导入
当今新课程改革中,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广大教师都在对课堂导入进行各自的探索与尝试,怎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那么,怎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呢?
一、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1、什么是情境?就是活动所需要的氛围,它是指进行某种兴趣活动所必需的,由一定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构成的外在环境。
2、设计教学情境的目的是什么?在于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引起共鸣,启发学生思索,以达到思想政治课的目标。
3、怎样设计教学的情境?教师可通过形象化语言描绘、探究性问题设置、具体教育活动的组织及电教手段的运用等创设最佳教学情境,营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达到体验、感受的目的。
4、提醒注意:情境的设置要围绕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合情合理,健康有益,不能只图“热闹”而游离教学目的。
二、情境设计的方法
1、事例——情境
实际上就是“举例”,这是启发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学生周围处处是活生生的思想教育好素材,以此为切入口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例1——九年级教材第3页第一课的引言
小方兴冲冲的走进家门,对爸爸说:“明天放假,同学邀我下午参加生日聚会,您看我买什么生日礼物好”?
爸爸说:“爷爷生病,明天我们得去看望他。”
小方说:“我们明天上午去爷爷家吧,上午我有空。”
爸爸提醒他:“明天上午你要参加培训班,那不是上星期报的名吗?”
小方为难了:“那怎么办?我已经和同学说好了。”
爸爸说:“这事你应该自己决定,而且你也应该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怎么办?引发学生对责任的思考:
小方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你认为应该由谁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如果你是小方,你会怎样决定?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将学生带人角色,切身感受什么是责任?引发对责任的思考。
例2 九年级教材第88页“感受身边的变化”
一个事例:通过杨妈妈和她的女儿所记的账本的比较
杨妈妈从1965年起,所记的都是柴米油盐,所花的钱有几分的,1元1角的,2元5角算是大额支出了。1980年,账本上出现了一笔天文数字:电视机456元2角。
杨妈妈的女儿所记的不是柴米油盐的流水账,而只记家里添置大件、儿子结婚的费用等。有大年初二晚上全家人花1200元吃饭的记录、用2000元请律师的费用等。
比较什么?
我国人民的经济生活越来越好:温饱小康
从账本记载的内容和方式来看:家庭消费支出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支出的数额大小明显发生了变化
感受改革开放前后我国人民生活所发生的变化
2、问题——情境
大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而提问情境的创设是调动学生学习自主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状态,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启发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索,然后发现“为什么”,最终找出问题的结果。提出问题,既丰富了知识,又长了智慧,利于学生思维活动铺开,让学生展开想象,开发学生智力。
例1——九年级教材第4页“我的角色我的责任”对设置的情境:支付赔款,提出三个问题,层层深入。1、这个少年应该赔钱给店主吗?2、爸爸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3、你赞成爸爸的决定吗?
第三个问题“你赞成爸爸的决定吗?”有一定讨论空间和思维力度。因为按照文化传统习惯,父母为孩子所付出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而孩子接受时则心安理得,不必为此承担责任。这个事例中,父亲要求孩子将来偿还垫付的赔款,学生可能会有赞成和不赞成两派意见。
教师要引导学生:父亲要求孩子将来偿还垫付的赔款,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会有帮助的。
例2——九年级教材第68页“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提问:你认为“中国的脊梁”是什么?请用具体人物或事件加以说明。可以用以下的提示——
有人说:“为保卫祖国的安全,无数远离自己的父母而守卫在祖国边陲的解放军战士,是民族的脊梁”
有人说:“为了振兴祖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是民族的脊梁”
有人说:“坚守自己的岗位,奋力拼搏的千百万工人,千千万万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父老乡亲们,是民族的脊梁”
有人说:……
3、对比——情境
例1:九年级教材第49页“坚持对外开放”
在国产汽车如何发展的问题上,一直有两种倾向:
观点一:应该坚持独立自主,自创品牌。
观点二:应该坚持对外开放,全面引进。
你是如何看待上述观点的?
引发学生对两种观点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引发思考,得出正确结论。
4、反思——情境
让学生通过反思,清思路,找问题,寻出路,从思想上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达到不断积累提高
例1——教材第101页“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四幅图——在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这样一些行为:
图1:上公交车你推我操,互不相让
图2:有人在公共场合因为一点小事大吵大闹
图3:遇到困难向人求助时,无人理睬
图4:个别人在网络聊天室里恶意谩骂他人
你是否遭遇过上述经历?当时的感受如何?
学生通过对于上述四幅图片所放映的行为进行反思,理清思绪,找寻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导入本课的教学,顺理成章,又为学生深入探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了很好的铺垫,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政治课的开场白的说服力,感召力,鼓舞力如何,将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效果,为一堂高质量的课创造条件。开头讲好了。学生的注意力一开始便被吸引住,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思想活跃了,他们就可能怀着期待的心理,兴趣盎然的进入新课的学习。而当前的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对世界万物充满好奇心,表现欲较强,因而“新课的导入”不能千篇一律。以上是我对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看法与做法,仅供大家参考,也可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任课教师的实际等确定导入方法。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还有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关键词】政治教学;情境导入
当今新课程改革中,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广大教师都在对课堂导入进行各自的探索与尝试,怎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那么,怎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呢?
一、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1、什么是情境?就是活动所需要的氛围,它是指进行某种兴趣活动所必需的,由一定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构成的外在环境。
2、设计教学情境的目的是什么?在于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引起共鸣,启发学生思索,以达到思想政治课的目标。
3、怎样设计教学的情境?教师可通过形象化语言描绘、探究性问题设置、具体教育活动的组织及电教手段的运用等创设最佳教学情境,营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达到体验、感受的目的。
4、提醒注意:情境的设置要围绕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合情合理,健康有益,不能只图“热闹”而游离教学目的。
二、情境设计的方法
1、事例——情境
实际上就是“举例”,这是启发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学生周围处处是活生生的思想教育好素材,以此为切入口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例1——九年级教材第3页第一课的引言
小方兴冲冲的走进家门,对爸爸说:“明天放假,同学邀我下午参加生日聚会,您看我买什么生日礼物好”?
爸爸说:“爷爷生病,明天我们得去看望他。”
小方说:“我们明天上午去爷爷家吧,上午我有空。”
爸爸提醒他:“明天上午你要参加培训班,那不是上星期报的名吗?”
小方为难了:“那怎么办?我已经和同学说好了。”
爸爸说:“这事你应该自己决定,而且你也应该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怎么办?引发学生对责任的思考:
小方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你认为应该由谁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如果你是小方,你会怎样决定?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将学生带人角色,切身感受什么是责任?引发对责任的思考。
例2 九年级教材第88页“感受身边的变化”
一个事例:通过杨妈妈和她的女儿所记的账本的比较
杨妈妈从1965年起,所记的都是柴米油盐,所花的钱有几分的,1元1角的,2元5角算是大额支出了。1980年,账本上出现了一笔天文数字:电视机456元2角。
杨妈妈的女儿所记的不是柴米油盐的流水账,而只记家里添置大件、儿子结婚的费用等。有大年初二晚上全家人花1200元吃饭的记录、用2000元请律师的费用等。
比较什么?
我国人民的经济生活越来越好:温饱小康
从账本记载的内容和方式来看:家庭消费支出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支出的数额大小明显发生了变化
感受改革开放前后我国人民生活所发生的变化
2、问题——情境
大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而提问情境的创设是调动学生学习自主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状态,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启发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索,然后发现“为什么”,最终找出问题的结果。提出问题,既丰富了知识,又长了智慧,利于学生思维活动铺开,让学生展开想象,开发学生智力。
例1——九年级教材第4页“我的角色我的责任”对设置的情境:支付赔款,提出三个问题,层层深入。1、这个少年应该赔钱给店主吗?2、爸爸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3、你赞成爸爸的决定吗?
第三个问题“你赞成爸爸的决定吗?”有一定讨论空间和思维力度。因为按照文化传统习惯,父母为孩子所付出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而孩子接受时则心安理得,不必为此承担责任。这个事例中,父亲要求孩子将来偿还垫付的赔款,学生可能会有赞成和不赞成两派意见。
教师要引导学生:父亲要求孩子将来偿还垫付的赔款,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会有帮助的。
例2——九年级教材第68页“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提问:你认为“中国的脊梁”是什么?请用具体人物或事件加以说明。可以用以下的提示——
有人说:“为保卫祖国的安全,无数远离自己的父母而守卫在祖国边陲的解放军战士,是民族的脊梁”
有人说:“为了振兴祖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是民族的脊梁”
有人说:“坚守自己的岗位,奋力拼搏的千百万工人,千千万万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父老乡亲们,是民族的脊梁”
有人说:……
3、对比——情境
例1:九年级教材第49页“坚持对外开放”
在国产汽车如何发展的问题上,一直有两种倾向:
观点一:应该坚持独立自主,自创品牌。
观点二:应该坚持对外开放,全面引进。
你是如何看待上述观点的?
引发学生对两种观点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引发思考,得出正确结论。
4、反思——情境
让学生通过反思,清思路,找问题,寻出路,从思想上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达到不断积累提高
例1——教材第101页“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四幅图——在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这样一些行为:
图1:上公交车你推我操,互不相让
图2:有人在公共场合因为一点小事大吵大闹
图3:遇到困难向人求助时,无人理睬
图4:个别人在网络聊天室里恶意谩骂他人
你是否遭遇过上述经历?当时的感受如何?
学生通过对于上述四幅图片所放映的行为进行反思,理清思绪,找寻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导入本课的教学,顺理成章,又为学生深入探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了很好的铺垫,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政治课的开场白的说服力,感召力,鼓舞力如何,将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效果,为一堂高质量的课创造条件。开头讲好了。学生的注意力一开始便被吸引住,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思想活跃了,他们就可能怀着期待的心理,兴趣盎然的进入新课的学习。而当前的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对世界万物充满好奇心,表现欲较强,因而“新课的导入”不能千篇一律。以上是我对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看法与做法,仅供大家参考,也可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任课教师的实际等确定导入方法。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还有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