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2008年7月在苏州举行的华东地区外语教学法研究会第十五届年会, 阐述了本届大会讨论的热点论题, 并对与会专家学者的一些主要学术观点和一线教师所提出的实际问题进行综述。
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第十五届华东地区外语教学法研究会于2008年7月16日-18日在“东方威尼斯”苏州大学东吴饭店举行, 这是继2006年成功举办第十四届华东地区外语教学法研究会后的又一次学术盛会。本届大会以“务实、求真、创新、开放、坚持”为宗旨, 旨在繁荣华东地区外语教育的学术研究,推动华东地区外语教学的交流与发展。大会的胜利召开对于加强华东地区各省的外语学术交流、繁荣我国的外语教育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届研究会的突出特点是:第一、与会代表的广泛性以及结构的新颖性和合理性,由博(硕)士生导师、大学本科院校教师、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在读博(硕)士、教研员、中小学教师(包括特级教师)、学术期刊主编、教材主编等共同组成。第二、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不空谈理论,理论紧密联系教学实践。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次大会的核心议题,并充分发挥其对我国其它地区的辐射作用, 笔者对大会的基本内容、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一线教师所提出的实际问题进行了综述, 期望它能对我国外语教育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研究会热点议题
1.大会主题发言
共有12位专家学者作了主题发言,他们是:章兼中(华东师大)、吴宗杰(浙大)、贾冠杰(苏大)、黄远振(福建师大)、谢萍(杭州师大)、欧阳俊林(安徽师大)、刘倩(山东师大)、裴栓保(北京师大)、杨越(上海浪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张英(上海控江中学)、何镃基(福州教育学院)和程林(上海《牛津英语》出版中心)。他们的发言涉及外语有效教学、多元文化转型、教师个人理论、师资培养和培训、学术研究素养、测试、信息技术、教案、新课程教学模式、教材等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当前外语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及主要趋势。
章兼中作了题为“积极有效是一堂好课的本质特征”的主题报告,阐述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包括:清晰、科学的教学理念;多元、适切和挑战性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的教学内容;互动动态和生成的教学过程;社会互动和情真意切的双主活动;根植于跨文化交际的情景;符合英语素质发展和认知规律的基本教学原则;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会学习方法和发展自学能力。
吴宗杰就“外语教学的多元文化转型”这一崭新论题作了精彩的演讲。他指出面对中国的崛起,外语教育已不再是单向性的为学习外语服务,它需要担负起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外语课堂教学将把学生看作是具有多样性的、有差异的文化个体,透过“批判性”和“探究式”的对话方式让这些不同文化的声音呈显出来。教育研究则打破实证主义禁锢,研究者与实践者间的疏离关系,用叙述方式探究对教育具有独特理解的情景化意义(situated meaning),从而形成教师个人化的实践知识。这就要求教育者具有重新审视中国古代文化的能力,能用批判和历史的眼光剖析一切课程话语的权力关系,特别是文化霸权关系。
贾冠杰的发言题目是“教师个人理论与外语教学的关系”。他指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人教学理论。个人理论是指储存于教师个人头脑中,为教师个人所享用的关于教育诸方面的理性认识成果,是引导教师的一套基于先前生活经验的系统信息,这些生活经验既有来自非教学活动,又有来自作为教学的课程设计、实施结果而发生的经验。外语教师必须发现和反思个人理论,学习公共外语教学理论,强化自我意识。
黄远振的报告为“英语高考分省命题:问题与对策”。指出我国高考命题的问题有:1)一些省份取消了英语听力测试,或仅把英语听力和口语成绩作为录取的参考,这对中学英语教学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2)过分拘泥于国家的考纲。有的省考试说明与全国大纲完全雷同;有的省盲目照搬国家试卷的题型;有的试题过分局限于知识点。这些不良倾向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考的权威性和公正性。3)英语高考命题研究冷清。宏观成果多,学科成果少。解决这些问题要实现“三个转向”:从考记忆转向考思维;从考知识转向考能力;从考知识转向考文化。“三个转向” 分三步走。第一,理解和分析课程理念,全面梳理课程目标要求。第二,设计与课程理念相匹配的题型和试题,并检测其效度。第三,培训命题人员,判断试题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论证“三个转向”的正反拨作用。
谢萍的发言题目是“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输出的个案研究”。她通过两个教学案例来说明学生的语言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有四个原因:“回避”策略的影响;教师的角色错位;读与写的关系脱节;评价过于程序化、模糊化。对策主要有:关注语言输出是否与目标相吻合以及鼓励、引导学生使用新的目的语等。发言的最终结论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增强对有效输出的监控意识;培养反思意识和行动研究能力。
欧阳俊林的报告为“新时期英语专业的师资培训和培养”。他指出教学论、教学法、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四个支点是师资培训的核心议题。并特别强调师范生的培养问题,强调实习生和准教师直接介入常态教学课堂以及在实践中进行反思的重要性。同时指出课堂的四个重要特征:堂内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堂内是有时间限制的,要关注时间与空间的匹配;堂内是内容和形式的匹配;堂内是学习者语言产生个别差异的形式反映,要重视个别差异。必须围绕这些中心议题开展师资培训和培养。
刘倩作了“对有效语法教学的几点思考”的报告。她首先通过对自己所教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语法错误分析说明:学生的语法知识有待加强;语言的准确性不容忽视。第一、要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第二、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语法练习,如:Repetition drills, Substitution drills, Transformation drills, Meaningful practice, Language use activities。第三、对学生的语法错误必须进行认真的分析。
裴栓保的演讲题目是:“学术研究的素养——中小学英语教师怎样开展教学研究”。指出外语教师必须有三个方面的学术素养:问题意识、学理意识和方法意识。问题是研究的动力,必须找准问题,问题必须具有创新性;学理意识就是要“以理服人”;方法意识就是要做到“规范与严谨”。同时,明确阐述了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的三个基础(教研、理论、表达)、撰写论文的注意点(论点、论据、论证三统一)和投稿要点。并且指出学术期刊欢迎的稿件的特点为:科学性、创新性、学术性、实用性和专业性。
杨越的报告题目为“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网络英语测试”。他分析了“人机对话”网络考试的优点:试题的多样性、考试流程严格控制、考试实施过程的高效性、评分更客观公正、减少考生心理压力、方便考试组织管理。同时还对《浪劲英语视听说综合测评系统》作了详细的介绍,概括了四大优点:1)课堂现场制作电子网络测验,实现无纸化教学。2)全面测试学生口语水平,做到“一个都不漏网”。3)实时成绩统计,教师点评“有的放矢”。4)TTS电脑语音合成,实现听力制作DIY。
张英作了“英语教案中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表述”的报告。她在平时的听课、评课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教案的教学目标定位和表述不够规范。主要问题有:1)目标表述用词指向面过广、涵盖面过大,目标空泛,如: To develop student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ies. 2)行为动词使用不当,分类不清、表述交叉杂乱,如: To try to understand things in nature and raise their awareness of animal protection.3)隐性目标表述无法观测。具体的对策有:明确教学目标行为主体;准确使用行为动词;突出教学重点;明确时间的限制;界定表现程度;缩小目标表述用词的指向面和涵盖面。
何镃基介绍了《英语周报》“导学——自悟”新课程教学模式推广实验方案、操作要领、教学课时安排和各种课型的教学设计(详情请阅读《英语教学通讯》2008专刊)。
最后,程林介绍了《牛津英语》(上海版)的基本特点(原版引进教材)和使用说明,并就老师们使用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困惑作了精辟的解答和指导。
2. 分组讨论和大组自由辩论
在专家报告过程中穿插了半天的分组讨论。与会代表被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均作了发言,把自己工作、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提出来,请小组的专家和同行们逐一解答,专家们的精彩解答往往使提问者心服口服,茅塞顿开。
分组讨论后再进行大组汇总交流。三个小组各派1-2名代表陈述、总结各组讨论的情况和结果。
紧接着,大会进入最为精彩热烈的自由辩论阶段。任何人都可以抛出自己的观点或困惑,然后与其他人进行辩论。此时,大家连续抛出当前外语教育教学中的热点、冰点问题,不同的思想火花相互碰撞和交融,掀起了大会的高潮。
分组讨论和自由辩论主要涉及如下热点问题(答为辩论后最终达成的共识):
要不要提倡公开课?答:假的公开课是假货,提倡真实的公开课。
如何对待西方文化?答:不能照搬,中西合璧。
如何申报课题?答:教、学、研相结合。
怎样加强小、中、大学英语的衔接?答:教师要加强与教材主编的交流;高一级教师应了解基础教学。
大学教师如何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答:应主动贴近一线教师;自我调试课程;也可利用行政力量的协助。
如何增强教师的幸福感?答:克服厌烦、疲惫的高原现象,从教学中获得成功。
如何解决教学目标和学生低达成之间的矛盾?答:调整教学目标,适当降低要求。
小学教材太难,如何使用?答:创造性地使用,变难为易。
背诵方法还管不管用?答:管用,但必须与其它方法综合运用。
大会交流论文及存在问题
本次研究会共收到交流论文58篇,其中参评论文达45篇,创历届年会的历史新高。论文的作者来源广泛,包括大学、中学和小学。论文议题的覆盖面宽,涉及课程、教材、学习方法、多媒体、测试、评价、教学的有效性等等。
当然,所交流的论文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如下:1.缺乏规范性。有些论文无摘要、关键词和参考文献。还有些论文的摘要冗长繁琐,缺乏提炼。2.选题过于宽泛,缺乏新意。3.文字表达欠妥。有些作者用口语式的“白话文”来表述学术论文显然不够妥当。4.教育研究方法单一。不能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式。
结束语
总之,本届华东地区外语教学法研究会第十五届年会的成功举办有力地推动了外语教育专家、学者、教师的学术研究,增强了来自于不同省份的与会代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必将对我国的外语教育教学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大会组委会决定:2010年华东地区外语教学法研究会第十六届年会将在厦门大学召开,并新增“硕士论坛”栏目。
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第十五届华东地区外语教学法研究会于2008年7月16日-18日在“东方威尼斯”苏州大学东吴饭店举行, 这是继2006年成功举办第十四届华东地区外语教学法研究会后的又一次学术盛会。本届大会以“务实、求真、创新、开放、坚持”为宗旨, 旨在繁荣华东地区外语教育的学术研究,推动华东地区外语教学的交流与发展。大会的胜利召开对于加强华东地区各省的外语学术交流、繁荣我国的外语教育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届研究会的突出特点是:第一、与会代表的广泛性以及结构的新颖性和合理性,由博(硕)士生导师、大学本科院校教师、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在读博(硕)士、教研员、中小学教师(包括特级教师)、学术期刊主编、教材主编等共同组成。第二、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不空谈理论,理论紧密联系教学实践。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次大会的核心议题,并充分发挥其对我国其它地区的辐射作用, 笔者对大会的基本内容、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一线教师所提出的实际问题进行了综述, 期望它能对我国外语教育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研究会热点议题
1.大会主题发言
共有12位专家学者作了主题发言,他们是:章兼中(华东师大)、吴宗杰(浙大)、贾冠杰(苏大)、黄远振(福建师大)、谢萍(杭州师大)、欧阳俊林(安徽师大)、刘倩(山东师大)、裴栓保(北京师大)、杨越(上海浪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张英(上海控江中学)、何镃基(福州教育学院)和程林(上海《牛津英语》出版中心)。他们的发言涉及外语有效教学、多元文化转型、教师个人理论、师资培养和培训、学术研究素养、测试、信息技术、教案、新课程教学模式、教材等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当前外语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及主要趋势。
章兼中作了题为“积极有效是一堂好课的本质特征”的主题报告,阐述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包括:清晰、科学的教学理念;多元、适切和挑战性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的教学内容;互动动态和生成的教学过程;社会互动和情真意切的双主活动;根植于跨文化交际的情景;符合英语素质发展和认知规律的基本教学原则;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会学习方法和发展自学能力。
吴宗杰就“外语教学的多元文化转型”这一崭新论题作了精彩的演讲。他指出面对中国的崛起,外语教育已不再是单向性的为学习外语服务,它需要担负起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外语课堂教学将把学生看作是具有多样性的、有差异的文化个体,透过“批判性”和“探究式”的对话方式让这些不同文化的声音呈显出来。教育研究则打破实证主义禁锢,研究者与实践者间的疏离关系,用叙述方式探究对教育具有独特理解的情景化意义(situated meaning),从而形成教师个人化的实践知识。这就要求教育者具有重新审视中国古代文化的能力,能用批判和历史的眼光剖析一切课程话语的权力关系,特别是文化霸权关系。
贾冠杰的发言题目是“教师个人理论与外语教学的关系”。他指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人教学理论。个人理论是指储存于教师个人头脑中,为教师个人所享用的关于教育诸方面的理性认识成果,是引导教师的一套基于先前生活经验的系统信息,这些生活经验既有来自非教学活动,又有来自作为教学的课程设计、实施结果而发生的经验。外语教师必须发现和反思个人理论,学习公共外语教学理论,强化自我意识。
黄远振的报告为“英语高考分省命题:问题与对策”。指出我国高考命题的问题有:1)一些省份取消了英语听力测试,或仅把英语听力和口语成绩作为录取的参考,这对中学英语教学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2)过分拘泥于国家的考纲。有的省考试说明与全国大纲完全雷同;有的省盲目照搬国家试卷的题型;有的试题过分局限于知识点。这些不良倾向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考的权威性和公正性。3)英语高考命题研究冷清。宏观成果多,学科成果少。解决这些问题要实现“三个转向”:从考记忆转向考思维;从考知识转向考能力;从考知识转向考文化。“三个转向” 分三步走。第一,理解和分析课程理念,全面梳理课程目标要求。第二,设计与课程理念相匹配的题型和试题,并检测其效度。第三,培训命题人员,判断试题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论证“三个转向”的正反拨作用。
谢萍的发言题目是“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输出的个案研究”。她通过两个教学案例来说明学生的语言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有四个原因:“回避”策略的影响;教师的角色错位;读与写的关系脱节;评价过于程序化、模糊化。对策主要有:关注语言输出是否与目标相吻合以及鼓励、引导学生使用新的目的语等。发言的最终结论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增强对有效输出的监控意识;培养反思意识和行动研究能力。
欧阳俊林的报告为“新时期英语专业的师资培训和培养”。他指出教学论、教学法、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四个支点是师资培训的核心议题。并特别强调师范生的培养问题,强调实习生和准教师直接介入常态教学课堂以及在实践中进行反思的重要性。同时指出课堂的四个重要特征:堂内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堂内是有时间限制的,要关注时间与空间的匹配;堂内是内容和形式的匹配;堂内是学习者语言产生个别差异的形式反映,要重视个别差异。必须围绕这些中心议题开展师资培训和培养。
刘倩作了“对有效语法教学的几点思考”的报告。她首先通过对自己所教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语法错误分析说明:学生的语法知识有待加强;语言的准确性不容忽视。第一、要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第二、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语法练习,如:Repetition drills, Substitution drills, Transformation drills, Meaningful practice, Language use activities。第三、对学生的语法错误必须进行认真的分析。
裴栓保的演讲题目是:“学术研究的素养——中小学英语教师怎样开展教学研究”。指出外语教师必须有三个方面的学术素养:问题意识、学理意识和方法意识。问题是研究的动力,必须找准问题,问题必须具有创新性;学理意识就是要“以理服人”;方法意识就是要做到“规范与严谨”。同时,明确阐述了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的三个基础(教研、理论、表达)、撰写论文的注意点(论点、论据、论证三统一)和投稿要点。并且指出学术期刊欢迎的稿件的特点为:科学性、创新性、学术性、实用性和专业性。
杨越的报告题目为“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网络英语测试”。他分析了“人机对话”网络考试的优点:试题的多样性、考试流程严格控制、考试实施过程的高效性、评分更客观公正、减少考生心理压力、方便考试组织管理。同时还对《浪劲英语视听说综合测评系统》作了详细的介绍,概括了四大优点:1)课堂现场制作电子网络测验,实现无纸化教学。2)全面测试学生口语水平,做到“一个都不漏网”。3)实时成绩统计,教师点评“有的放矢”。4)TTS电脑语音合成,实现听力制作DIY。
张英作了“英语教案中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表述”的报告。她在平时的听课、评课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教案的教学目标定位和表述不够规范。主要问题有:1)目标表述用词指向面过广、涵盖面过大,目标空泛,如: To develop student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ies. 2)行为动词使用不当,分类不清、表述交叉杂乱,如: To try to understand things in nature and raise their awareness of animal protection.3)隐性目标表述无法观测。具体的对策有:明确教学目标行为主体;准确使用行为动词;突出教学重点;明确时间的限制;界定表现程度;缩小目标表述用词的指向面和涵盖面。
何镃基介绍了《英语周报》“导学——自悟”新课程教学模式推广实验方案、操作要领、教学课时安排和各种课型的教学设计(详情请阅读《英语教学通讯》2008专刊)。
最后,程林介绍了《牛津英语》(上海版)的基本特点(原版引进教材)和使用说明,并就老师们使用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困惑作了精辟的解答和指导。
2. 分组讨论和大组自由辩论
在专家报告过程中穿插了半天的分组讨论。与会代表被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均作了发言,把自己工作、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提出来,请小组的专家和同行们逐一解答,专家们的精彩解答往往使提问者心服口服,茅塞顿开。
分组讨论后再进行大组汇总交流。三个小组各派1-2名代表陈述、总结各组讨论的情况和结果。
紧接着,大会进入最为精彩热烈的自由辩论阶段。任何人都可以抛出自己的观点或困惑,然后与其他人进行辩论。此时,大家连续抛出当前外语教育教学中的热点、冰点问题,不同的思想火花相互碰撞和交融,掀起了大会的高潮。
分组讨论和自由辩论主要涉及如下热点问题(答为辩论后最终达成的共识):
要不要提倡公开课?答:假的公开课是假货,提倡真实的公开课。
如何对待西方文化?答:不能照搬,中西合璧。
如何申报课题?答:教、学、研相结合。
怎样加强小、中、大学英语的衔接?答:教师要加强与教材主编的交流;高一级教师应了解基础教学。
大学教师如何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答:应主动贴近一线教师;自我调试课程;也可利用行政力量的协助。
如何增强教师的幸福感?答:克服厌烦、疲惫的高原现象,从教学中获得成功。
如何解决教学目标和学生低达成之间的矛盾?答:调整教学目标,适当降低要求。
小学教材太难,如何使用?答:创造性地使用,变难为易。
背诵方法还管不管用?答:管用,但必须与其它方法综合运用。
大会交流论文及存在问题
本次研究会共收到交流论文58篇,其中参评论文达45篇,创历届年会的历史新高。论文的作者来源广泛,包括大学、中学和小学。论文议题的覆盖面宽,涉及课程、教材、学习方法、多媒体、测试、评价、教学的有效性等等。
当然,所交流的论文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如下:1.缺乏规范性。有些论文无摘要、关键词和参考文献。还有些论文的摘要冗长繁琐,缺乏提炼。2.选题过于宽泛,缺乏新意。3.文字表达欠妥。有些作者用口语式的“白话文”来表述学术论文显然不够妥当。4.教育研究方法单一。不能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式。
结束语
总之,本届华东地区外语教学法研究会第十五届年会的成功举办有力地推动了外语教育专家、学者、教师的学术研究,增强了来自于不同省份的与会代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必将对我国的外语教育教学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大会组委会决定:2010年华东地区外语教学法研究会第十六届年会将在厦门大学召开,并新增“硕士论坛”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