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我的地盘我做主

来源 :海上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li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2年当短消息出现子英国,却未能取得成功,那时,商家何曾想到,短信在中国会以一种“火箭式”的速度发展,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如此重要的一席——至少对于拥有手机的人来说是如此的。有人曾把短信比作“丑小鸭”,而如今它却是名副其实的“白天鹅”,周杰伦代言的动感地带“我的地盘我做主”充分展示短信今日之霸主地位。
  
  短信发展史
  
  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短信的发展史。
  早在1992年,短信就已经在英国诞生,但由于早期商业运作模式的失败,最终是花谢花飞。1995年中文短消息面世。直至1999年,日本的DoCoMo公司推出基于HTMT技术,与互联网购因的移动通信模式——I—mode模式,短信才逐步显示其市场号召力。由于中国移动借鉴了国外成功的运营模式,在2000年末推出“移动梦网计划”之后,短信市场被迅速点燃。2000年,全国手机短信的发送量是10亿条,2001年达到189亿条,2002年达到的900亿条,2003年达到爆炸性1700亿条,而2004年春节仅七天时间中国短消息的发送量超过了98亿条。短信在中国以几何级数飞速发展,或许连短信技术的发明者都未曾料到,而且,随着手机的普及和用户对短信的认可,其发展前景将不可估量。
  短信这项功能在手机上是从无到有,从英文到中文逐渐发展的,短信——作为第五媒体,它的发展让商家赚取了大把钞票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时至今日,手机短信内容丰富,种类繁多,老百姓在短信领域又一次显示了他们的智慧。
  
  短信分类及创作
  
  一种新生事物的发展,成熟之后人们通常习惯于对它进行分类的处理,短信根据其内容的差异,也可进行此种操作。从最普通的新闻类到娱乐类,从搞笑类(有的网站甚至创作了所谓的爆笑类)到幽默类,从问候类到祝福类,短信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不拘一格。而在每一大类里又可细分为许多的小类,如新闻类可划分出科技新闻、财经新闻、社会新闻、体育新闻等。曾有人总结了短信的“七宗罪”:中奖、推销、侮辱、无聊、黄段子等;也有人曾总结短消息受欢迎的原因:娱乐、游戏、不健康内容、便宜、方便、容易掌握、覆盖面大、商业用途,于此可以大略知道一些短信的内容了。
  随着短信的发展,其创作手法也日显成熟。不知把短信当作创作是否合适,暂且先用这个词,因为从一定意义上来看短信也的确体现了一种民间的创作,大致可算作一种民间的文本。而今几大门户网站由于短信存在的无限利润空间开辟了短信业务,他们创作了大量的短信供人们挑选。
  当然,短信由于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在创作手法上也不同于其他文本的创作。目前常见的是对谐音、夸张、比喻、拟人、对偶、借代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以下举几个例子:
  “轻轻的你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动动手带去千朵云彩为你遮风挡阳,远方的人快乐吧!”
  显然这一条祝福短信是从“再别康桥”得到灵感,只不过是更改了其中的两处。此种短信是借用名作经典或是词曲进行创作,或是套用其格式,或是改动部分内容等。
  “天下雨了,是云儿哭了;空气静了,是风儿要去睡了;夜色降了,是夕阳醉了;哼着情歌的我,已经很疲惫了;看信息的人啊,一路可顺风?”
  这一条祝福朋友旅途平安的短信则是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从音节上讲也略有押韵。
  “送你一份100%纯情奶糖:成分=真心+思念+快乐,有效期=一生,营养=温馨+幸福+感动,制造商:真心朋友!祝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这是一条新年祝福短信,套用了商品说明书的格式,进行了巧妙的替换,这种创作短信的方式常见,其手法类似于古人的“开药方”法。
  “想念你的微笑,回味你的味道,脱掉你的外套,露出你的美妙,控制我的心跳,压抑我的狂躁,想想我的需要,还是早点把你干掉啊粽子!端午节快乐!”
  这是一条端午节问候短信,运用拟人的手法,初一看暗含着某种暖昧的意味,哪会知道这是在吃粽子呢,一系列的排比写出了面对粽子的心情!
  ……各种各样的短信,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少的一部分,每天人们都会运用自己的拇指进行创作,传情达意,短信从某种意义上说,汇集了民间智慧,成为新时代的创作——“拇指创作”。
  
  短信文学???
  
  当初网络创作刚开始出现时引起人们的广泛争议,网络文学也曾一度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而今短信的迅速发展,及其越来越个性化的创作是否也可将其划入文学之列呢?上海远东出版社的《手机短信息——网上妙语》、经济日报出版社的《开心短信息》、知识出版社的“时尚短信系列”等短信图书的多次重印从侧面反映了短信图书市场的巨大,是否也印证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或是载体的出现呢?
  短信图书并非局限于经典短信分门别类的汇聚,以短信为故事内容或以短信语言为写作形式的出版物也取得了成功,比如台湾畅销书作家滕井树创作的因错发短信引发的爱情故事——《猫空爱情故事》引起了“拇指一族”的兴趣,中国第一部短信小说《短信情缘》出版后也赢得了众多年轻读者的喜爱。
  短信创作显然不同于传统的文学创作,短信语言既不同于普通的交际用语,也有别于一般的书面语言,它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语言更具调侃、直白、挑逗、双关的意味,使得人们在自娱自乐享受自己创作的快感之余,也在尽情的发泄中展示着对社会现实对生活情感对未来前景的丰富创造力。
  短信已经成为公认继广播、电视、报纸、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那么短信创作是否成为继网络文学之后大众所能接受的新新类文学呢?
  
  短信的文化意义
  
  短信的飞速发展,打破了传统的交流方式,也冲击着流行文化。信息传达、交流沟通只是短信所呈现的一种表象,就其实质来看却在于它的时尚、娱乐精神。事实上短信已经超出基本的通讯范畴,随着科技的进步,日渐丰富着其自身的文化内涵,
  这是一个“眼球文化”的时代,时尚、流行是这个时代的主导元素,而年轻一族不仅是流行的制造者和时尚的引领者,也是短信最主要的受众。短信要想吸引年轻大众的兴趣和注意力,首先必须紧跟时代节拍,增添流行的元素。然而,流行的增加并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必须对流行元素进行分析,找出其得以流行的成分,并对之加以改造或进行创新。
  “读这信息,你已欠我一个拥抱;删这信息,欠我一个吻;存这信息,欠我一个约会;要是回复,你欠我全部;要不回复,你就是我的。”
  诸如此类野蛮风格的短信并不鲜见,它们都是对《我的野蛮女友》进行改造的产物。
  “上课一排全睡,打饭从不排队,反恐如痴如醉,传奇不知疲惫,短信发 到欠费,抽烟挖坑全会,白酒两瓶不醉,逃课成群结队,逛街花钱干脆,工程学院万岁。”
  而类似于此对校园学习生活进行解构的短信在年轻一族中广为流传,一条短信往往被无数次转发。再看一则“校园十化”的短信:
  “管理监狱化,素质流氓化,Kiss公开化,消费白领化,上课梦游化,逃课普遍化,女生恐龙化,男生痴呆化,恋爱闪电化,补课专业化。”
  传统的校园生活被彻底颠覆了,在对此类短信初看一笑的背后,却隐含着许多值得人们思考的内容。
  短信在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功,从其获取的市场利润来看,它吸引着商家们的眼球。而短信也以其独特的魅力抓住了人们,构成了一幅无时无处不短信的典型图景。难怪一个社会学者在他描写城市人群特点的文章结尾时说:“一个城市青年,如果不在工作,就在发手机短信;如果不在发短信,就正在翻地址本准备发短信。有人分析,短信之所以能在中国拥有如此多的受众,是因为短信的便宜、方便、快捷,而这只是短信自身特点让人们看到的一种表象。短信之所以在中国如此兴盛,我个人觉得也有着深层的文化方面的原因。
  其一,短信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方式,“我在上网,但是没看新闻;我握着手机,但是没出声音;我在画图,但是没用画笔……因为我在发短信”。而这种交流方式带来的最大变革就是——信息传播的主动权从信息发送者手中转移到信息接受者手中,通过短信,人们可以由以往的信息受众变为信息的发布者。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编写各类短信,然后传送到千千万万的手机上。
  其二,通过手机短信,人们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的话语权的快感。通过手机短信,人们平时羞于说出的,或是难以表达的东西,通过短信找到一个展示的空间。人们甚至在一个人处于孤独郁闷状态时,可以将自己内心郁积的情绪编写成短信,然后轻轻按动一个个数字,发送给一个预想的但确实存在的倾诉对象,这种自由比网络聊天来得更方便,而且同样具有匿名性、隐秘性。
  其三,短信的出现、发展也体现了高度信息化时代以崇尚个性为潮流的特点。在如今这个被称为“读图的时代”,人们无暇阅读文字文本,一切以快速、简捷为中心;在这个张扬个性的时代,人们越来越需要一个展示个性的空间,而短信恰恰迎合、满足了人们的这些心理需要。事实上短信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快餐文化。
  其四,从人伦关系上来看,伴随几大媒体出现的是人类日趋冷漠的人际关系,是邻里关系的日渐消解。人们通过这些媒体试图找到什么?或许是寄托,或许是希望,或许是一种填补……无论是什么,短信给人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也许就是基于此,在每年的春节,短信的发送量会达到一个惊人的数目。
  短信以其个性化的特点对抗着精英文化。如今短信正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被应用着:北京文艺台的《拇指英雄》节目;上海地铁《时代报》的话题短信参与。一个没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必然缺乏长久的生命力,而短信在民间,在拇指移动间,日益彰显出其独特的文化意味。
其他文献
劳特累克,一直以暖昧、局外与沉溺的双重性眼睛,去观察他周围的环境——酒店、舞厅和商业招贴,他只是描绘,却从来不置评。一种正在身边展开的生活,只具有诱惑力,或是反面:拒斥力,而评议,总显苍白,有时则是表现出虚拟的强大。如果评议现实,仅仅是宣泄不满,那也许有望诞生愤怒的诗,但那种修辞很快会蜕变成假装,特别是当今这个一切都旨在表演,企图吸引别人目光的时刻。  反感于商业文明,把罪恶的源头追溯到欧洲早期工
期刊
那时候他不到二十岁,身强力壮,吃东西狼吞虎咽。有些事是不应该被遗忘的,关于吃,也一样——谁相信他曾一口气吃掉四十只生煎包子?  当然,更多时候,吃的享受是隐蔽的单独的。那会儿他同所有同龄人一样,身边的钱非常有限,大家凑在一起吃一顿,这种奢侈的事多半是偶一为之。他记得,每到夏天,在回家的路上,他总是忍不住要去一家小杂货店,花八分钱喝一杯散装啤酒,有时则是连喝两杯。那会儿他在一家小厂当工人,每天单调的
期刊
几乎每天他都搭乘巴士回家,尽管说起来这并不必要。年迈的父母现在仍居住在市中心一幢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旧宅里,黑漆的铁门,窗格中嵌着彩色玻璃,还有嘎吱嘎吱的楼梯总是间或作响。  他的父母身体都很健朗,所以其实并不需要每天去看他们。至于那旧房子,已经不适合继续居住和缅怀,它年久失修,车辆从街上驶过,整幢楼房就会摇晃。再说屋内墙粉剥落,光照不足,壁炉是早已封死了。  可是,无端地,他仍然喜欢坐巴士回家,
期刊
人到中年,颐影自怜;肚子渐大,越看越烦。本想戒饭,越戒越谗;实在没招,戒酒戒烟!  唉,遭罪!  3年前,我出差到承德,和大连一位大哥住在同一房间。他穿着裤头在屋子里走来走去,胸部以上是平的,到了小腹一带,轰然凸出,呈弧形。我问他是不是病了?他不屑地说,什么呀?我这是发福,你将来也会这样的。那时我还以青年自居。可是今天,那个混蛋的讦语竟应验了。  所以,经典中年男人的第一个特征就是肚子不饶人,大腹
期刊
永福路夹在大名鼎鼎的淮海中路和复兴西路中间,它是那样短而窄的一条马路,这个路名在大多数人耳边刮过的时候,风力微乎其微,很多出租车司机都很茫然,而在另一部分入耳边刮过的时候,就不一样了。那小一部分人,用上海切口说,是“懂经”的。因为他们了解,永福路除了历史悠久、人文环境优雅以外还有两幢美丽的西式小洋房,那就是如雷贯耳的英国和德国领事馆。  多少年前在国门紧闭的时候,永福路是那样的寂静,不通公共汽车,
期刊
潘幸知,女,1983年11月出生于浙江温岭,自高中开始写作,坚持自己的文字方式。性情如文,细腻,犀利,孤独,热情。中学时代文字见诸于《中学生博览》《少女》《同学月刊》等杂志。念了大学后放弃纸媒,开始依赖网络。现为北京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大二学生,同时在对外经贸大学辅修法语专业。    1    我生活在一座孤岛上。一座岛屿就是一个城市。这个城市是没有白天的。黑夜里所有的植物都在睡梦中长大。城堡
期刊
何西,女,70年代生,浙江人,写诗歌与小说及其它文体,现在北京某杂志工作。     早上,太阳发出淡淡的光,仿佛鸡蛋黄一般悬在天边。风冷飕飕地,间或有一片枯黄的叶子掉下来。早自习后,单小泉取出书包里的茶叶蛋,几口吞下去,还是觉得冷。上课铃响的时候,他用圆珠笔在课桌上写下“夏天瞬间就溜走了”的句子。  语文课,走进门的却是教数学的陆老师。心不在焉地讲了一节课新课文后,他慢吞吞地说,苏老师生病请
期刊
“乱世金银,盛世集藏”。收藏,时下甚为时髦,全国上下,各大都市都涌动着一股浩浩荡荡收藏热。  古镇收藏夺人眼球,不外是它得天独厚的天时地理。追溯它的根脉,早在1700多年前就已形成集市村落,后就“商贾贸易甲于他镇”,继而“长街三里,店铺干家”,最后被誉为“三泾不如一角”。镇上名门望族、大户巨富,比比皆是。追溯它的文脉,历史又向人们诉说,从清刑部右侍郎王昶著书立说,到上海《申报》创始人席裕福,从行医
期刊
中国画坛有一个老人,足不出户却经常将画坛搅得纷纷扰扰。他数年前一句话,能让画家、评论家们争论至今;他的画不时在拍卖场上呼风唤雨,屡破成交价格纪录。这个老人便是吴冠中。  看外表,他似农民般的质朴;听他言谈,却像是个热血青年般激情澎湃,以至于他的家人经常在一旁劝阻他,以免他的身体承受不了这么强烈的感情。  86岁了,而且病患缠身,他心中牵挂的还是艺术界的事。跟他交谈,我惊讶他对艺术圈里的“一言一行”
期刊
上赛场的“成龙杯”车赛有他的看点。男人看成龙有什么看头,大致看成耀东也就可以了。成耀东和成龙有相似的脸面,这颇有趣;也有相似的好人缘,这也颇有意思。成耀东手下的“国际”兄弟,却难与成龙手下的美女大腕搭脉。看美女们在大哥的呵护关照下撒娇,也算是人间真性情的流露。好生赞叹。  看直播的时候,我心底里无端为大哥捏一把汗。各人有各人的喜好,美女们基本有自己固定的追崇者。看到金喜善稍有被冷落一边的时候,我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