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最具艺术性和人文性,也最情感丰富的学科。语文教学要注重文学性、艺术性及情感因素,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情感,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
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把握并运用文章内在的激情,有目的地去激发学生在情感上与作品的共鸣,撩拨学生“入情”、“悟道”,从而发现并体验美好的情感,具体操作时要做到:
一、挖掘“情感”
首先,教师备课时要善于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因为,要使自己在教学中用教学内容所含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自己必须首先被这种情感打动与感染。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也为这种情感所感染,也体验到这种情感。”如我在讲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前,我读着读着已是泪流满面,那“浊酒一杯”的思乡,那“燕然未勒”的无奈,那“羌管悠悠”的深情,那长夜无眠的眼泪……自己已先被深情打动,上课时,必能以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
其次,要在备课时要设计好表达情感的言语。如讲沈复的《童趣》时,我先播放背景音乐《童年》,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并充满深情地说:“同学们,正如歌中所唱,充溢着幻想和好奇的童年生活真的如阳光般灿烂,如鲜花般绚丽。那时,一切都是那么轻松愉快,童真童趣,回忆时总是令人流连往返,有谁能讲讲记忆中像“用雪堆娃娃”“用泥巴造城堡”“用野花编花环”这样的乐事,让大家共享你童年的乐趣?学生讲述后,他们已沉浸在童年的欢乐中,此时我因势利导,激发学生急于去品味沈复那清新率真的文字。
再次,要善于挖掘隐性情感因素。如语文教材中说明性文章的教学,重在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但教师也应努力渗透思想情感色彩。如上《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时,在学生理解了电脑的多种功能及说明方法后,我因势利导,插入了一段简短的谈话:电脑虽好,但要靠人脑创造。青少年是二十一世纪建设的主力军,因此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争取创造出具有更多功能的电脑来。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把握形象
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要自觉的引导学生去了解、感受、把握众多的具体形象,使学生为形象所负荷的“生动的情感力量”所感染,或崇敬,或爱戴,或同情,或惋惜,或鄙夷,或鄙视——激荡于心。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打动学生。语文教材中记叙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深刻揭示了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能激发学生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如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居里夫人;严谨治学、无私无畏的闻一多先生;见风使舵、欺上媚下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人物的形象总是通过他的言行表现出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中找细节,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以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如《孔乙己》一文中如是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站、长衫、唯一”揭示了他的经济地位、读书人的形象和孤独的心理。下文的外貌描写更传神的揭示了他好吃懒做的心理和迂腐的形象;“排出九文大钱”的炫耀,“窃书不能算偷书”的自欺;秋风瑟瑟中用手坐着走的可怜可悲。《范进中举》中胡屠户的前倨后恭、趋炎附势不都在他的言行中吗?
三、品味语言
文学是借语言来雕塑描写的艺术。故语文教师就要以语言为切入点来分析處理教材,重点是引导学生赏析文情并茂的精彩语段、关键词句,体会蕴含在内的深刻人生哲理与丰富思想情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修辞手法角度分析。如教《紫藤萝瀑布》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我对学生进行句式训练。用“我喜欢 句子,因为它运用了 修辞手法”。学生们从中找了许多拟人、比喻的句子:(1)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bèng)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2)“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3)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我又引导学生就“挑逗”“嚷嚷”“忍俊不禁”进行分,学生们恍悟,原来如此美的文章,美的有章法,美的可言传啊!
在讲莫怀戚的《散步》时,我让学生体会句子的对称美:“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是啊,朴实无华的语言在对称中也显得熠熠生辉。《安塞腰鼓》中排比、反复的精彩运用;《木兰诗》中对偶、互文、顶真的绝唱……
(二)从深刻哲理或深层意义的角度分析。如讲弗罗斯特的诗《未选择的路》,要引导学生体会“路”的象征意义和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羚羊木雕》中的“月光出来了,冷冷的”可让学生体会景物描写的表面意思和深层含义。
(三)从用词的精妙角度分析。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极好的范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文中生动传神的词句,一遍深入地理解文章,体会文章所传达的美丽情愫。如《观舞记》中“卡拉玛.拉克西曼出来了。真是光艳的一闪!”,“光艳”二字就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极言卡拉玛美得让人惊艳。再如《社戏》中,“跳”、“拔”、“点”、“磕”这一连串动词的运用,生动地描写出小伙伴们干净、利落的动作,显示出了少年伙伴们的热心和干练。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品味文章的语言,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从而撩拨学生“入情”、“悟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生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实践证明:语文教材,就是知识与情感的宝库,教师要充分挖掘,以情激情。语文教学中,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努力体现、挖掘、创设情感,发挥情感的特殊功能,能诱导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的目的,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把握并运用文章内在的激情,有目的地去激发学生在情感上与作品的共鸣,撩拨学生“入情”、“悟道”,从而发现并体验美好的情感,具体操作时要做到:
一、挖掘“情感”
首先,教师备课时要善于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因为,要使自己在教学中用教学内容所含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自己必须首先被这种情感打动与感染。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也为这种情感所感染,也体验到这种情感。”如我在讲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前,我读着读着已是泪流满面,那“浊酒一杯”的思乡,那“燕然未勒”的无奈,那“羌管悠悠”的深情,那长夜无眠的眼泪……自己已先被深情打动,上课时,必能以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
其次,要在备课时要设计好表达情感的言语。如讲沈复的《童趣》时,我先播放背景音乐《童年》,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并充满深情地说:“同学们,正如歌中所唱,充溢着幻想和好奇的童年生活真的如阳光般灿烂,如鲜花般绚丽。那时,一切都是那么轻松愉快,童真童趣,回忆时总是令人流连往返,有谁能讲讲记忆中像“用雪堆娃娃”“用泥巴造城堡”“用野花编花环”这样的乐事,让大家共享你童年的乐趣?学生讲述后,他们已沉浸在童年的欢乐中,此时我因势利导,激发学生急于去品味沈复那清新率真的文字。
再次,要善于挖掘隐性情感因素。如语文教材中说明性文章的教学,重在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但教师也应努力渗透思想情感色彩。如上《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时,在学生理解了电脑的多种功能及说明方法后,我因势利导,插入了一段简短的谈话:电脑虽好,但要靠人脑创造。青少年是二十一世纪建设的主力军,因此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争取创造出具有更多功能的电脑来。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把握形象
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要自觉的引导学生去了解、感受、把握众多的具体形象,使学生为形象所负荷的“生动的情感力量”所感染,或崇敬,或爱戴,或同情,或惋惜,或鄙夷,或鄙视——激荡于心。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打动学生。语文教材中记叙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深刻揭示了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能激发学生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如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居里夫人;严谨治学、无私无畏的闻一多先生;见风使舵、欺上媚下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人物的形象总是通过他的言行表现出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中找细节,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以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如《孔乙己》一文中如是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站、长衫、唯一”揭示了他的经济地位、读书人的形象和孤独的心理。下文的外貌描写更传神的揭示了他好吃懒做的心理和迂腐的形象;“排出九文大钱”的炫耀,“窃书不能算偷书”的自欺;秋风瑟瑟中用手坐着走的可怜可悲。《范进中举》中胡屠户的前倨后恭、趋炎附势不都在他的言行中吗?
三、品味语言
文学是借语言来雕塑描写的艺术。故语文教师就要以语言为切入点来分析處理教材,重点是引导学生赏析文情并茂的精彩语段、关键词句,体会蕴含在内的深刻人生哲理与丰富思想情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修辞手法角度分析。如教《紫藤萝瀑布》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我对学生进行句式训练。用“我喜欢 句子,因为它运用了 修辞手法”。学生们从中找了许多拟人、比喻的句子:(1)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bèng)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2)“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3)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我又引导学生就“挑逗”“嚷嚷”“忍俊不禁”进行分,学生们恍悟,原来如此美的文章,美的有章法,美的可言传啊!
在讲莫怀戚的《散步》时,我让学生体会句子的对称美:“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是啊,朴实无华的语言在对称中也显得熠熠生辉。《安塞腰鼓》中排比、反复的精彩运用;《木兰诗》中对偶、互文、顶真的绝唱……
(二)从深刻哲理或深层意义的角度分析。如讲弗罗斯特的诗《未选择的路》,要引导学生体会“路”的象征意义和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羚羊木雕》中的“月光出来了,冷冷的”可让学生体会景物描写的表面意思和深层含义。
(三)从用词的精妙角度分析。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极好的范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文中生动传神的词句,一遍深入地理解文章,体会文章所传达的美丽情愫。如《观舞记》中“卡拉玛.拉克西曼出来了。真是光艳的一闪!”,“光艳”二字就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极言卡拉玛美得让人惊艳。再如《社戏》中,“跳”、“拔”、“点”、“磕”这一连串动词的运用,生动地描写出小伙伴们干净、利落的动作,显示出了少年伙伴们的热心和干练。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品味文章的语言,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从而撩拨学生“入情”、“悟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生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实践证明:语文教材,就是知识与情感的宝库,教师要充分挖掘,以情激情。语文教学中,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努力体现、挖掘、创设情感,发挥情感的特殊功能,能诱导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的目的,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