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文基于新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信息素养的含义做了再研究思考,对新课标提出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做了分析,重点是分析了二者的关系和异同,并对今后的工作方向做出规划和展望,以期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更好地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新课标;信息素养;核心素养;高中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5-0170-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概述
在新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课程基本理念第一条即为“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1],其中信息素养的概念早以广为人知,在2003年版课程标准中的叙述是“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一直沿用至今。
而2017版的新课标中,对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含义的描述尚属首次。新标准中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2][3]。
那么新提出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和信息素养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有何异同,本文对此做了深入的探讨,以期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2 对信息素养的再思考
2.1 信息素养自古有之
从信息素养的基本意义上来说,其实在信息技术以学科身份出现之前,甚至更久远的年代,具备这种素质的人就有很多,只是没有单独提出这个名词而已。
例如出自《淮南子》的成语“一叶之秋”,就形象地说明了由有限的信息就可推知事物的发展规律。再如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孙子的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将信息的获取和运用,在军事上提升到至关重要,关乎生死的地位。还有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比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甚至二十四节气的制定,都是人们在生活中对相关物候信息加以观察、处理、总结的成果。
由此可知,信息素养简单的理解,正如保罗·泽考斯基所说,就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2.2 其他学科与信息素养密切相关
如果从学科区分,除了信息技术课程,其他学科也与信息素养密切相关。首先所有实验学科,例如物理、化学等学科[4][5],都要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加以分析,总结规律,显然处处体现着信息素养的作用。
其次,在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正被广泛使用调查法,案例法、归纳演绎法等,也离不开对信息的获取和管理,当然还需要做大量的统计建模,误差分析等工作,这些也都离不开信息处理的相关技术。
最后,以哲学为代表的文科学科,也与信息素养息息相关,例如我们熟知的,“抓主要矛盾”,“透过现象看本质”等,既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也体现了在诸多繁杂的信息中,找到关键,找到根源的信息素养。
事实上,近年来,与信息素养相关的教科研论文为数众多,其中相当比重都是结合不同学科,介绍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方法和经验。
2.3 信息素养归根结底是人的素养
信息素养既不只属于哪个时代,也不只属于那门学科,当然也不会专属于信息技术学科。归根结底,信息素养是人的一种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方式,分析能力,总结能力等许多方面。也可以说,信息素养是人的科学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在信息技术学科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既然并不专属于信息技术学科,那在为何一定要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或者说,为何将这一重任交托给了信息技术学科,笔者认为有如下三方面的原因:
3.1 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发展对人的信息素养提出新的要求
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一直在迅猛发展。我们不仅能够大量地搜集信息,还自觉不自觉地在制造信息、传播信息。随着软硬件技术的不断突破,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也随之增强。近几年,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自动驾驶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愈来愈多。
技术层面的进步,必然改变人们利用信息的方式,进而导致思维、方法上的革命。
3.2 解决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问题,就是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从新课标描述的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来看,不管是必修模块還是选修模块,除了最基础的知识技能,最终总要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需要经过分析问题、搜集信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验证结论等一系列步骤。每一步的实施和评价,无不体现着学生的信息综合能力。教学手段上,以任务驱动为例,在分工分组、讨论分析、总结汇报等环节,无不是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所以从课程的内容上来说,培养信息素养的培养与信息技术课程无疑是契合度最高的。
3.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对信息技术学科提出的培养人的能力的要求
虽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不会改变,但如何利用纷繁复杂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我所用,既需要对技术的熟练掌握,也是在考验个人的能力素养。
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提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要求在课程中传授学生知识技术的同时,让学生锻炼思维,掌握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学会灵活运用。当今时代,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不可能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是都非常重视能力培养,那么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所能给予学生的能力恰恰就是信息素养。反过来说,虽然信息素养不为信息技术学科所独有,但信息技术学科却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最合适的平台。 4 对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与“信息素养”字面颇为相似。特别是前者,为新课标首次提出,且与后者在都新课标的不同地方都被多次提及,显然需要区别分析。在新课标中,对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的内容都做了具体阐释,在此不再重复,仅对三个方面特别加以说明。
4.1 核心素养以课程为基础
每门学科都有其核心素养,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当然是以信息技术学科为基础,是属于该学科的。这也是有别于信息素养的一个简单特征。
4.2 核心素养重在培养思维方式、创新意识
此次提出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在学习手段和思维方法上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也就是数字化学习手段、运用计算思维、强调信息意识和鼓励创新。这不但符合IT行业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身处数字化时代每个人所需要的个人素养。
4.3 核心素养同时强调正确的价值取向
同时,核心素养的最后一条是信息社会责任,这一条的提出显然与当今社会出现的各式各样与技术运用、信息爆炸相关联的新问题、新矛盾有关。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担起信息社会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在掌握技术手段、提升自我能力的同时,能明辨对错、坚定是非。
结合前文所述,新课标提出的信息技术学科四条核心素养,可用“德才兼备”四字概括。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5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与信息素养的关系
5.1 含义上联系紧密,但地位不同、侧重点不同
从具体内容上看,二者重合度很高。都强调能力培养,包括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等,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强调以信息数字化为基础,掌握规律,灵活运用技术手段来解决问题。同时,也都强调伦理道德和信息社会责任。
但信息素养更侧重于描述人的素质能力,层次更高也更抽象。而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标准的一部分,则更加具体。
5.2 核心素养更需要与教学模块紧密结合
新课标中对课程内容、教学模块有具体说明,每个教学模块都对应着一项或多项学科核心素养。所以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落实到每章每节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使得老师在授课时不能再照本宣科,需要更加灵活和更具启发性。
5.3 二者都需要老师的悉心引导和学生的用心体会
不管是信息素养还是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素养”二字是一样的,它代表着培养学生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对老师来说,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手段需要创新,教学关系需要转变,评价体系需要改革。而作为学生,则不能满足于掌握解题步骤或机械记忆,而要学会举一反三的能力,直至能够自觉、灵活的运用相关方法来看待处理问题。这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也是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
5.4 二者内涵都在不断丰富,与时俱进
就信息素养而言,从古至今,其内涵在不断的发展丰富。古人非常重视观察和联系,而现在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很多新能力,新方法不断丰富进来,例如信息挖掘、数据分析和大型计算等。自从现代科学兴起,思维上也从定性走向定量直到数字化,对信息的分析处理更是如此。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人们信息素养的发展丰富,而信息素养的提高也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虽是首次提出,但已极具时代气息。例如,数字化的学习手段,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新兴的教育方法;信息意识,也已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个人素质[6]。当然,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时代的前进,必然也会不断补充和修正,相比于信息素养,其改变甚至会来得更快、更大。
所以对于教师而言,不但在教学实践中要紧跟教育形势,不断学习;同时在思想上也要具备创新精神,不惧改变,才能与学科一起,与行业一起,与学生一起,永远向前,与时俱进。
6 后续工作
在对新课标的学习过程中,在对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思考后,笔者深感任重道远。
对信息技术课程来说,想要在教学实践中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达到新课标的教学目的,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
能力培养的趋势;简单的知识传授也不能适应提升素养的要求,所以对教学教法的改革越来越迫切。事实上,在新课标中业已提出了“把握项目学习本质,以项目整合课堂教学”“重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学生探究性学习”等明确的要求和方向。这些都需要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不断摸索,跟上教育发展新形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解月光,楊鑫,付海东.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描述与分级[Jl.中国电化教育,2017(5):8-14.
[3]李维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J].中国电化教育,2017(5):26-29.
[4]姚兰.中学生化学信息素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7.
[5]王成礼.提高高中生地理信息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7.
[6]郭本鹏.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8(19):64-65.
【通联编辑:王力】
收稿日期:2019-10-26
基金项目: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时代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素养的培养与习得研究”(编号192010350)
作者简介:周晓燕(1978-),女,江苏苏州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法,苏州市高新区中学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科研先进个人,苏州市信息技术应用能手。
关键词:新课标;信息素养;核心素养;高中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5-0170-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概述
在新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课程基本理念第一条即为“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1],其中信息素养的概念早以广为人知,在2003年版课程标准中的叙述是“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一直沿用至今。
而2017版的新课标中,对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含义的描述尚属首次。新标准中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2][3]。
那么新提出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和信息素养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有何异同,本文对此做了深入的探讨,以期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2 对信息素养的再思考
2.1 信息素养自古有之
从信息素养的基本意义上来说,其实在信息技术以学科身份出现之前,甚至更久远的年代,具备这种素质的人就有很多,只是没有单独提出这个名词而已。
例如出自《淮南子》的成语“一叶之秋”,就形象地说明了由有限的信息就可推知事物的发展规律。再如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孙子的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将信息的获取和运用,在军事上提升到至关重要,关乎生死的地位。还有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比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甚至二十四节气的制定,都是人们在生活中对相关物候信息加以观察、处理、总结的成果。
由此可知,信息素养简单的理解,正如保罗·泽考斯基所说,就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2.2 其他学科与信息素养密切相关
如果从学科区分,除了信息技术课程,其他学科也与信息素养密切相关。首先所有实验学科,例如物理、化学等学科[4][5],都要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加以分析,总结规律,显然处处体现着信息素养的作用。
其次,在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正被广泛使用调查法,案例法、归纳演绎法等,也离不开对信息的获取和管理,当然还需要做大量的统计建模,误差分析等工作,这些也都离不开信息处理的相关技术。
最后,以哲学为代表的文科学科,也与信息素养息息相关,例如我们熟知的,“抓主要矛盾”,“透过现象看本质”等,既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也体现了在诸多繁杂的信息中,找到关键,找到根源的信息素养。
事实上,近年来,与信息素养相关的教科研论文为数众多,其中相当比重都是结合不同学科,介绍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方法和经验。
2.3 信息素养归根结底是人的素养
信息素养既不只属于哪个时代,也不只属于那门学科,当然也不会专属于信息技术学科。归根结底,信息素养是人的一种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方式,分析能力,总结能力等许多方面。也可以说,信息素养是人的科学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在信息技术学科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既然并不专属于信息技术学科,那在为何一定要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或者说,为何将这一重任交托给了信息技术学科,笔者认为有如下三方面的原因:
3.1 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发展对人的信息素养提出新的要求
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一直在迅猛发展。我们不仅能够大量地搜集信息,还自觉不自觉地在制造信息、传播信息。随着软硬件技术的不断突破,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也随之增强。近几年,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自动驾驶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愈来愈多。
技术层面的进步,必然改变人们利用信息的方式,进而导致思维、方法上的革命。
3.2 解决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问题,就是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从新课标描述的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来看,不管是必修模块還是选修模块,除了最基础的知识技能,最终总要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需要经过分析问题、搜集信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验证结论等一系列步骤。每一步的实施和评价,无不体现着学生的信息综合能力。教学手段上,以任务驱动为例,在分工分组、讨论分析、总结汇报等环节,无不是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所以从课程的内容上来说,培养信息素养的培养与信息技术课程无疑是契合度最高的。
3.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对信息技术学科提出的培养人的能力的要求
虽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不会改变,但如何利用纷繁复杂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我所用,既需要对技术的熟练掌握,也是在考验个人的能力素养。
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提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要求在课程中传授学生知识技术的同时,让学生锻炼思维,掌握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学会灵活运用。当今时代,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不可能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是都非常重视能力培养,那么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所能给予学生的能力恰恰就是信息素养。反过来说,虽然信息素养不为信息技术学科所独有,但信息技术学科却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最合适的平台。 4 对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与“信息素养”字面颇为相似。特别是前者,为新课标首次提出,且与后者在都新课标的不同地方都被多次提及,显然需要区别分析。在新课标中,对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的内容都做了具体阐释,在此不再重复,仅对三个方面特别加以说明。
4.1 核心素养以课程为基础
每门学科都有其核心素养,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当然是以信息技术学科为基础,是属于该学科的。这也是有别于信息素养的一个简单特征。
4.2 核心素养重在培养思维方式、创新意识
此次提出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在学习手段和思维方法上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也就是数字化学习手段、运用计算思维、强调信息意识和鼓励创新。这不但符合IT行业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身处数字化时代每个人所需要的个人素养。
4.3 核心素养同时强调正确的价值取向
同时,核心素养的最后一条是信息社会责任,这一条的提出显然与当今社会出现的各式各样与技术运用、信息爆炸相关联的新问题、新矛盾有关。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担起信息社会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在掌握技术手段、提升自我能力的同时,能明辨对错、坚定是非。
结合前文所述,新课标提出的信息技术学科四条核心素养,可用“德才兼备”四字概括。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5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与信息素养的关系
5.1 含义上联系紧密,但地位不同、侧重点不同
从具体内容上看,二者重合度很高。都强调能力培养,包括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等,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强调以信息数字化为基础,掌握规律,灵活运用技术手段来解决问题。同时,也都强调伦理道德和信息社会责任。
但信息素养更侧重于描述人的素质能力,层次更高也更抽象。而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标准的一部分,则更加具体。
5.2 核心素养更需要与教学模块紧密结合
新课标中对课程内容、教学模块有具体说明,每个教学模块都对应着一项或多项学科核心素养。所以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落实到每章每节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使得老师在授课时不能再照本宣科,需要更加灵活和更具启发性。
5.3 二者都需要老师的悉心引导和学生的用心体会
不管是信息素养还是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素养”二字是一样的,它代表着培养学生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对老师来说,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手段需要创新,教学关系需要转变,评价体系需要改革。而作为学生,则不能满足于掌握解题步骤或机械记忆,而要学会举一反三的能力,直至能够自觉、灵活的运用相关方法来看待处理问题。这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也是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
5.4 二者内涵都在不断丰富,与时俱进
就信息素养而言,从古至今,其内涵在不断的发展丰富。古人非常重视观察和联系,而现在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很多新能力,新方法不断丰富进来,例如信息挖掘、数据分析和大型计算等。自从现代科学兴起,思维上也从定性走向定量直到数字化,对信息的分析处理更是如此。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人们信息素养的发展丰富,而信息素养的提高也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虽是首次提出,但已极具时代气息。例如,数字化的学习手段,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新兴的教育方法;信息意识,也已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个人素质[6]。当然,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时代的前进,必然也会不断补充和修正,相比于信息素养,其改变甚至会来得更快、更大。
所以对于教师而言,不但在教学实践中要紧跟教育形势,不断学习;同时在思想上也要具备创新精神,不惧改变,才能与学科一起,与行业一起,与学生一起,永远向前,与时俱进。
6 后续工作
在对新课标的学习过程中,在对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思考后,笔者深感任重道远。
对信息技术课程来说,想要在教学实践中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达到新课标的教学目的,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
能力培养的趋势;简单的知识传授也不能适应提升素养的要求,所以对教学教法的改革越来越迫切。事实上,在新课标中业已提出了“把握项目学习本质,以项目整合课堂教学”“重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学生探究性学习”等明确的要求和方向。这些都需要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不断摸索,跟上教育发展新形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解月光,楊鑫,付海东.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描述与分级[Jl.中国电化教育,2017(5):8-14.
[3]李维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J].中国电化教育,2017(5):26-29.
[4]姚兰.中学生化学信息素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7.
[5]王成礼.提高高中生地理信息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7.
[6]郭本鹏.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8(19):64-65.
【通联编辑:王力】
收稿日期:2019-10-26
基金项目: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时代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素养的培养与习得研究”(编号192010350)
作者简介:周晓燕(1978-),女,江苏苏州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法,苏州市高新区中学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科研先进个人,苏州市信息技术应用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