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教育价值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utingl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大学生进行和谐理念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重要意义。苗族人民有着传统的和谐思想和理念,这在《汉译苗疆民歌集》中多有体现。苗族人民的和谐思想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内心世界的和谐。
  关键词:民歌;和谐社会;教育价值;《汉译苗疆民歌集》
  
  加强全国各民族大团结,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共同繁荣,维护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民族政策。开动脑筋,发挥智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内容、形式、方法、载体,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民族和谐思想与理念的教育,让他们了解不同民族的和谐观以及优良的和谐传统,掌握民族和谐的思想理论,从而自觉地把自己培养成为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坚定支持者和忠实维护者,是实施民族政策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运用历史时期相关的民歌对大学生进行和谐教育是一种相当有效的载体。现以《汉译苗疆民歌集》(以下简称《民歌集》)为例简要论述。
  
  一
  
  《民歌集》是由申廓英编著、湖南大伦印刷所于1937年出版发行。该书共收录苗族民歌300余首,包括历史类5首、道德类18首、武勇类10首、生活类38首、劳动类23首、风俗类22首、信仰类9首、社交类29首、爱情类63首、杂咏类81首,共十大类。可见,民歌集包揽内容相当广泛,几乎反映了苗族的全部生活。
  为搜集苗族民歌,申先生深入田间地头、村夫家中,“地赴数十寨,路奔数百里,人央数十余名,旁搜博采”[1](p2),进行实地采风,历时十多月方才成就此书。正如作者在“编辑大意”中所做的解释:“对于所采歌谣,系人情所共喻者,其他疑是疑非,疑云疑雨,怪诞不经,模糊影响之谈,不能得其真义者,概未阑
  入” [1](p1),显然,《民歌集》可作为我们了解苗族人民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同时,《民歌集》虽说成书于民国时期,但其所包含的和谐思想却对当今社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如果就《民歌集》的具体内容分析,其所反映的和谐关系主要有: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己内心世界的和谐。可以说,整个《民歌集》散发着和谐的气息、吹奏着和谐的乐章。因此,我们以这样的素材作为教学内容,应该对大学生和谐思想、理念的教育和培养有积极意义。
  
  二
  
  人与人的和谐是歌集内容表现的重点,主要包括苗民与汉民、家庭成员之间、邻居之间的和谐。
  首先,苗汉民族的和谐。试看《苗客相安》:
  山上一条虎,山上一双牛,牛吃牛的草,虎吃虎的朒。各安生业各自谋,两个并无仇,苗也好,客也好,苗家客家两无仇![1](p12)
  歌中将苗汉民族分别比喻为牛和虎。在自然界中,牛和虎是很难共处的,总是一幅血淋淋的场面,但在苗家人的眼中,虎和牛却相安无事,反映了苗族以“和”为中心的民族观。
  虽然,《民歌集》中反映苗民与汉民之间和谐相处的民歌不多,但从苗民对汉民的称呼“客家”来看[1](p12),苗民是相当尊重在苗区的汉人的。这样的和谐相处不仅在《民歌集》中有所反映,在以后的诗歌中也多有记述,如潘俊龄的《祖国挂起这银幕》:
  汉、苗、侗、彝、布依族,
  相邀云集黄果树——
  亮眼闪闪望瀑布,
  笑脸溅满水珠珠。
  哦,祖国挂起这银幕,
  我们该咋演歌舞?[2](p2)
  ……
  诗歌描写了苗、汉等民族对如何共同建设祖国的深切思考,展现了各民族面对祖国美好明天而充满憧憬的美丽画卷。正是在建设祖国的同一目标下,各民族空前团结,和睦相处。如果说《苗客相安》是旧时代苗汉民族人民自发和平相处感情的自然流露,那么《祖国挂起这银幕》则是新时代苗汉各民族在建设祖国共同目标下自觉和谐相处的真实表现。由此看来,苗族与汉族的和谐既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又有着不同的时代内涵。
  苗汉人民之间悠久的和谐历史除了在诗歌中有所表现,还有另类表现形式。贵州省黔东南凯里市苗族集聚区的开怀乡,有明代千户指挥、广威将军顾相良的坟墓,坟前立有一碑,其碑文曰:
  我祖良相公,原籍江南华亭县朱氏巷,乃入黔始祖夏国公镇远侯顾成之六世孙也。……明孝宗七八年间,祖因军事失误,惧上究罪,因埋名隐姓潜逃开怀,取用苗名“邦迪”。……娶苗女文氏,生六世祖雄邦、松邦、优邦、佼邦,传凯赏、开怀、排羊八寨四支顾氏。四百余年来,我顾氏家族……虽分汉苗,实为一本。民族融合自公始也。今聚合族,勒石立碑,永志不忘焉。 [3]
  这一碑文不仅明确了苗汉人民之间悠久的交往历史和深厚的情谊,而且指明了民族融合是未来发展的永恒主题。无独有偶,1988年11月28日《黔东南报》登载了李葆中《我州有四万苗汉系顾成后裔》一文,文章说:“互依互融,苗汉结为一家;寻根探源,五姓原是手足”,说明了民族之间和谐交往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时间之久。无疑,这比《苗客相安》所反映的民族关系更进一步
  其次,家庭之间的和谐。请看《合家筑室》:
  伯伯做木匠,叔叔做砌匠,弟弟做小工,哥哥盖茅墙,妹妹来烧火,我就来煮饭。大家来,筑茅房,筑起茅房住一堂。[1](p20-21)
  这首歌描写了一家盖新房的热闹场景:从长辈的伯伯、叔叔,到同辈的哥哥、弟弟、妹妹和“我”,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分工协作、热火朝天共同建造新房屋。可以想象:一家人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有说有笑、快快乐乐地筑房,眼中似乎已看到:在新筑房屋里,一家人亲亲热热、甜甜蜜蜜生活的美好景象!
  描述苗族家庭的和谐不仅在《民歌集》中多有反映,而且在其他诗歌中也有体现。再看《三代人》:
  儿子犁地 爷爷挖窝 孙子丢种 三代人——把各自的追求 播入泥土中
  三双手 要缝补妥贴 生活残缺的梦 一个渴求碧绿 一个希望黄金 一个醉心火红[4](p26)
  诗中以祖孙三代种地为情节,描绘了在同一劳动过程中有着不同追求的爷爷、儿子和孙子。虽说追求不同,但儿子忙着犁地、爷爷忙着挖窝、孙子忙着丢种,耕作的过程——也就是播种希望的过程——配合的默契却跃然纸上。这种默契不仅体现了耕作过程的和谐,更主要的是体现祖孙三代人际关系的和谐。
  除此之外,《父母爱子》则反映父母对子女的爱,也颇让人称颂。
  嘚嘚哭,要吃糖?哭得好心肠,伢儿你莫哭,□保吗明日赶下场,卖却包谷买点糖,给我嘚嘚个人尝。
  嘚嘚哭,要吃饼,哭得好不很,伢儿你莫哭,□保□奶明日往马颈,卖却柴薪买个饼,爱我嘚嘚十分肯。[1](p7)
  伢儿想吃些零食,家中一时又没有,怎么办?做父母的专程赶场,将家中的包谷和柴薪卖掉,给孩子买回想吃的糖和饼。这事虽不大,但父母为满足孩子的愿望而不管赶场的艰辛和一心为孩子的诚挚之心,不由得让人啧啧称赞。试想:父母和子女之间如果都“心里装着对方”,那么必定是其乐融融的家庭关系。
  第三,邻居之间的和谐。《互助》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点。
  你借我的米,我接你的粑,有无相通似一家。
  你借我的油,我接你的盐,邻里和气总要贤。[1](p62)
  柴米油盐是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虽说值不了多少钱,但由于每天都要用到,所以一旦缺了,就会对生活产生影响。邻里之间相互借用日常必需品,既解决了一时的燃眉之急又密切了相互关系。正是通过互借日用品这些小事,折射了相互帮助、和睦相处的邻里关系。
  《以德报德》又是一例。
  我借人家谷和米,不可还人糟和糠。有仇不报非君子,有恩不报是豺狼。[1](p86)
  在缺谷少米之时,邻里借给谷和米,解了一时之急,帮了大忙,这是一种恩情。《增广贤文》中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有恩不报非君子,因此,借了邻居的谷和米,一定要还人家的米和谷,否则就是知恩不报。在苗族人民眼中,那不仅不是君子而是豺狼!由此看来,苗族人民对知恩图报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无疑,这种认识对加强邻里之间睦邻友好关系会产生更加积极的作用。
  第四,夫妻之间的和谐。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当今社会最脆弱的也是夫妻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处理好夫妻关系,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因为这事关社会的稳定、和谐。苗族人民特别重视夫妻之间的感情,从结婚到去世,都表现了双方的和睦和恩爱。《民歌集》在这方面多有体现。试看《夫妻治家》。
  两条板凳合铺床,放在树下好乘凉,一头睡的男子汉,一头睡的老婆娘。日里两人同辛苦,夜里两人谈家常。家常要紧几件事,盐米三飱最为难。明早家中没有菜,明晚家中没有粮,你要早起去割麦,我好早起去赶场。[1](p30)
  夫妻感情多是在日常生活的琐事中培养出来的,这首民歌就是以夫妻二人夜间谈家常解决家庭所用盐、米、菜、粮这些小事为特写,为我们刻画了一对白天共同田间劳作、夜晚聊天安排家务的夫妻。字里行间没有卿卿我我,但却勾勒了一对苗家农村夫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实实在在的平淡生活,而这平淡生活却又是夫妻之间纯真感情的真实写照。
  再看《夫妻商议》。
  老婆和夫打商量,想到家中看爹娘?送红枣?送白糖?
  老婆和夫打商量,想到家中看舅娘?送布疋?送衣裳?
  老婆和夫打商量,想到家中看姨娘?送手巾?送银簪?
  老婆和夫打商量,想到家中看姑娘?送鞋子?送银環?[1](p55)
  不管什么事情,只要相互相商,就有可能取得一致意见。这首民歌描写了妻子和丈夫商量看亲戚送礼物的事情,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每句只有三个问号。这三个问号的言外之意即“这样做,好吗?”,实际是老婆在向丈夫征询意见,和丈夫商量。显而易见,这样的夫妻之间不可能会有什么不一致的意见。夫妻相互和和气气地协商解决和处理家庭事务,这让人不能不想起“家和万事兴”这句流传之久、家喻户晓的谚语。
  俗话说:“患难夫妻才是真夫妻”,《民歌集》中的《患难夫妇》就明确了这一点。
  园内栽花不解忧,家中藏宝不解愁。夫妇患难能相顾,无忧无虑到白头。[1](p64)
  无论是鲜花盛妆的花园还是数不尽的财宝,都不能替代夫妻之间的同患难、共甘苦,只有经历过这样考验的夫妻,才能无忧无虑白头偕老。正是由于夫妻之间在平淡生活中积累起深厚的感情,如果任何一方的故去都会给对方带来难以描述的痛苦,《纪念故夫》就表达了这样的感情。
  我郎埋在高山尖,走到山尖哭一天,一世辛苦真可怜。
  我郎埋在大树边,坐在树下哭一天,灌园种树数十年。
  我郎埋在田土边,坐在田边哭一天,朝看牛儿日耕田。
  我郎埋在大河边,坐在河边哭一天,年年贸易架板船。
  我郎埋在大屋边,开门看见心就怜,何年何月才相见,此生此世难团圆。[1](p77-78)
  歌曲通过一位妻子对故去丈夫的哭诉,淋漓尽致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从“灌园种树”到“朝看牛儿日耕田”,再到“年年贸易架板船”,听罢妻子的诉说,不仅一位一辈子辛勤劳作的丈夫形象凸显在我们脑海中,而且妻子对丈夫无限的眷恋和怀念之情也跃然心头。这样的眷恋、怀念,也只有和和美美的夫妻关系才能产生,这也正应了“一日夫妻百日恩”的古语。
  
  三
  
  《诗歌集》虽然以大量的篇幅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但同时也有相当内容说明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类和谐又可分为人与动物、人与植物的和谐。《麻雀友爱》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麻雀是我好先生,清早唱歌最殷勤。麻雀是我好朋友,同住一屋最长久。
  麻雀是我好姐妹,同玩游戏每天会。麻雀是我好宾客,飞来飞去不要接。
  好麻雀,麻雀好,每天给你饭吃饱。不要再往别处跑,我同你,你同我,欢欢喜喜常要好。[1](p80)
  麻雀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小动物,本不足为奇,但在民歌中却写的非同一般:既是“好先生”又是“好朋友”,既是“好姐妹”又是“好宾客”,充分表达了苗族人民对麻雀的热爱之情。
  在麻雀之外,苗民对蝦蟆也情有独钟,请看《蝦蟆》:
  蝦蟆聪明实在多,开口高声唱山歌;□歌□歌□歌,唱了长歌唱短歌。
  蝦蟆兄弟实在多,开口总是喊哥哥;□哥□哥□哥,喊了大哥喊二哥。
  蝦蟆爱情实在多,开口就是喊婆婆;嘙嘙嘙,叫罢老婆又老婆。
  蝦蟆功劳实在多,开口自夸未蹉跎;□誇□誇□誇,保卫禾稻不吃禾。[1](p84)
  歌词从不同的角度把蝦蟆描绘成一个不仅聪明可爱而且有浓厚兄弟情和夫妻情的动物,然最关键的还在于蝦蟆是保卫禾稻的高手,为百姓庄稼的丰收立下了大功劳。歌词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蝦蟆的尊敬和喜爱。
  苗族人民不仅热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而且对植物也有同样的感情,《认花为姐》就是一例。
  桃花姐姐生得好,生得妖艳娇得好。桂花姐姐生得好,生得芬芳小得好。
  茶花姐姐生得好,生得洁白嫩得好。桐花姐姐生得好,生得庄重俊得好。
  个个姐姐生得娇,个个姐姐生得巧,个个姐姐生得嫩,个个姐姐生得俊。[1](p87)
  歌词中描写了桃花、桂花、茶花、桐花四种花的娇嫩、洁白、芬芳、庄重、俊俏,在人们面前展示了一幅美丽绝伦的百花图!苗族人民之所以能创作出如此美的百花图,当然是因为他们内心充满了对花儿的爱!“言为心声”就是这个道理。面对这幅图,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由衷产生对大自然的挚爱之情呢?
  在苗族民众中很有影响的《苗族古歌》中也有反映人与植物关系的诗歌,典型的如《枫香树种》:
  枫树在天家,枝桠漫天涯,结出千样种,开出百样花。各色花相映,天边飞彩霞,千样百样种,挂满树枝桠。[5]
  枫树被苗族人民尊奉为神灵之树,苗族三大方言区都崇拜枫树,所以,苗寨的前前后后都广栽枫树,就出现了“结出千样种,开出百样花”的美好景象。这些千姿百态的枫树被称为“风景树”或“神树”。苗族百姓对枫树的特殊的感情,实际上表达了对整个大自然的崇敬与珍爱[6]。既然有这样的崇敬与珍爱之情,那么苗族人民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则在情理之中。
  
  四
  
  社会的和谐又是《民歌集》所表现的一个重要内容。请看《害人之心不可有》:
  爱人即爱己,害人终害己,你若待人不忠实,人家欺谎来待你,爱人莫害人,人家不害你。人家不害你,就是爱自己。[1](p83)
  歌词极为质朴,却说明一个简单而普遍的道理:要想让别人真诚待你,有就应该真诚对待别人!这让人很容易想起“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送人荆棘,手有余伤”。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忠实与人相处,那么这个社会肯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害人之心不可有”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作为智慧化身的老人和长者的尊重,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老人在苗族百姓中就特别受到尊重。试看《尊老》:
  老公公,眼矇矇,走路不见走不通,我来引你走山洞,我来扶你过桥东。只要天地保佑我,头不痛来脚不痛!
  老婆婆,背佗佗,上山砍柴莫奈何,我来替你砍一箩,我来代你送下坡,只要天地保佑我,无痛无病无灾祸![1](p6)
  老公公眼色不好使,就有人主动引导他走山洞、过桥东;老婆婆是个驼背,上山砍柴不方便,就有人主动帮她砍柴并送柴下坡。每个人都会变成老人,都可能会有如此的困难,如果每个人都能主动帮老人一把,那么就很容易建立一个“老有所养”的良好局面,这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将产生重要影响。
  尊敬长者和老人至今仍是苗族人民身体力行的传统美德,正如苗族谚语说:“逢老要尊老,逢小要爱小,老爱小,小爱老,敬老得寿,爱小得福,处处讲礼貌,才成好世道”,这一谚语深刻反映了苗族是一个很讲礼节、很注重道德风尚的民族。苗族尊重老人的美德是其性格决定的,“苗民性情忠孝信实,待人接物颇为诚恳,故对于尊老怀幼济弱扶倾大有慈爱恭敬之心”即为明证[1](p5)。这种济弱扶倾、慈爱恭敬之心在《优待旅行》中就有突出表现。
  出门人,过来人,我们苗家多好人!口渴的,给你喝凉水。出汗的,给你坐树阴。错路的,给你出迷津。进屋的,待你客气如嘉宾。饥饿的,吃饭吃酒也不
  论。[1](p6)
  出门在外之人都会有深刻的体会:办什么事都不像在自己家里那样方便。而如果到了苗疆,则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因为苗家人十分好客,“进家即为客人”,因此,对进入苗疆的疆外人总以礼相待,不管你需要什么,都会尽力满足。这样的做法一方面给路人提供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又能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因此,能够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再看《施惠于人》:
  五和六月天气热,施凉水。十一二月天气冷,施棉衣。做点好事情,近者感德?远者传名,子子孙孙,出来做好人。[1](p8)
  这首歌词不仅表现了苗家百姓助人为乐,而且从道德观的层面表明其行为的原因:做好人。这就使苗家人民好客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表象,而且有深层次的道德驱动。有了这样的道德驱动,苗族百姓的乐善好施就会是一种常态,从而带来苗疆社会的持久稳定、和谐。
  
  五
  
  人内心世界的和谐是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和谐在《民歌集》中也有反映。先看《所有已足》:
  金屋子,银屋子,不如自己草屋子。金窝子,银窝子,不如自己草窝子。
  金碗碗,银碗碗,不如自己瓦碗碗。金筷子,银筷子,不如自己竹筷子。
  金满仓,银满仓,不如自己谷满仓。自己所有当知足,别人所有皆枉然![1](p18-19)
  申廓英在录本歌词时做了说明:“苗民欲望极少,苟家中有柴米布线,即为万事已足,大有乐夫天命复奚疑之概”,这正是苗民知足常乐思想的真实反映。这种知足常乐的想法使苗民时时满足于自己现有状况,陶醉在自己的小天地中。这对个人内心的和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过,这种思想对追求更高发展则是一种阻碍,应该有所突破。
  再看《安贫》:
  挑得水来砍得柴,稻麦膏粱自己栽,包谷红薯样样有,何必做官才发财,读书苗民不管他,粗衣淡饭也自在。[1](p20)
  歌词描写了苗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自己生产粮食,自己挑水做饭,虽说粗茶淡饭,但怡然自得其乐;对做官发财、读书没有兴趣和追求。这种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和追求不高的恬淡生活养成了苗民自我内心的和谐。但这种和谐是建立在落后生产基础上的,因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样的思想应与时俱进,增添新的内容。
  另有《心安茅屋稳》:
  茅屋筑在大岩边,古藤野草荫屋檐;右有柴山,左有流泉,不必修仙已成仙!
  开花当春天,桃李红艳艳,种苗当夏天,禾苗芳妍妍,不冷不热当秋天,买油买盐预备全,好学蚂蚁过冬天,不出寨门绣钿。[1](p21-22)
  这首歌词既描写了一个村落的居住情况又简要叙述了居民的生活情况。茅屋所建之处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但交通不便;生活上,提前预备好了过冬的必需品,不出寨门在家绣首饰。正是因为有了提前的安排和准备,所以内心安稳,正如农村俗谚“手有余粮心不慌”。这种如世外桃源一样的生活,对苗民和谐内心世界的形成当然有相当的影响。然而这种随遇而安的小农思想和做法也值得思考。
  总之,通过对《汉译苗疆民歌集》为例的民歌所反映的和谐思想和理念的探究,以点带面,我们可以大致领会我国其他民族的和谐思想和理念。将这些思想和理念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会有独特的效果。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对民族之间的和谐、民族内部和谐的认同,关系着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和加强对民歌中和谐思想和理念的研究,既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和谐社会的教育内容,又有助于突出和谐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还有助于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民族内部的团结,从而为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申阔英.汉译苗疆民歌集[M].长沙: 湖南大伦印刷所,1937年版.
  [2]贵州民间文学工作组编著.苗族文学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 425.
  [3]燕宝.一块今立的石碑,民族融合的见证[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9:88.
  [4]石太瑞.白色的刺果花[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26.
  [5]田兵.苗族古歌[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79:118.
  [6]罗义群.论苗族的生态道德观[J],贵州社会科学,2009,(3):77.
  本文是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项目批准号:09SKS28)的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一套完整的课程教学模式应包含下列五个要素: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程序,辅助条件和评价标准。探讨构建基于英文电影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必须从此五个要素出发,从而使此教学模式更加全面、完整和科学。  关键词:英文电影;大学英语视听说;要素;教学模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基于英文电影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英文电影以其独有的魅力融入视听说课程教学,深受学生欢迎。然而,随着
期刊
摘 要:大学生是国家明天的主人,他们的人文素质在全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当今大学生的人文世界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仅从心理、生活、思想三个方面折射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从人文意义的视角阐述了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以及本科生导师加强对大学生人文关怀的有效途径。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本科生导师制是大学生人文关怀的切入点。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大学生;心理;生活;思想;人文关怀    
期刊
摘 要:为提高高校民族班班主任工作水平,本文根据我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如何做好民族斑斑住任工作进行分析和探讨。此外作者还对从事21年民族班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和体会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这些经验和体会将对做好民族班班主任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做好;民族班;班主任;工作      高校班主任工作具有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服务三个重要职能。高校班主任工作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生活甚至他们的一生
期刊
自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新文学逐渐演化为中国现代文学,又以新中国文学为内容出现了中国当代文学。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已成为历史,作为学科的概念、内容、性质逐渐定型,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中国当代文学的内容逐渐扩大。改革开放已近三十年,回首中国现当代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思考该学科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对于该学科的发展与繁荣,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命名的尴尬    长期以来,中国现
期刊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专家访谈法对在高校构建足球网络平台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认为,在高校构建足球网络平台对统筹规划高校课余足球的发展、完善高校足球文化、丰富高校校园文化生活等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足球网络平台;高校足球     前言    随着“飞利浦”、“李宁”等知名品牌赞助的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的深入开展,足球运动在高  校日益火暴,已逐渐成为大学生们课余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分别从翻译课与其它课程的关系,讲授方法,课程目的等三方面对日译汉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以期提高翻译课的授课质量。  关键词:翻译;日译汉;教学     大专院校外语专业开设翻译课(笔译,尤其是外译中)的必要性毋庸置疑。译是外语能力的一种,与听说读写并存而不能用它们代替它,那些能力只牵涉一种语言(外语),“译”则牵涉两种语言(外语与母语)。事实证明,外语能说会写
期刊
摘 要: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的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迫切性、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日益显现。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面临着思想认识、农民素质、供求关系、制度政策和就业服务五大因素的制约,需要采取切实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制约因素    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镇)和非农产业合理有序的转移,
期刊
摘 要:本文对中学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以及课堂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进行了论述,此外还对课外教学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对我国教育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是中学地理教师必须要面对的一个课题。    一、在中学地理
期刊
摘 要: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对新时期职高美术教育进行阐述(1)职高美术教育现状分析;(2)职高美术教育存在误区;(3)职高美术教育正确导向  关键词:我国;职业美术教育;思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的到很大发展。随着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源源不断进入课堂,艺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形成了全新的职业艺术教育理念,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
期刊
摘 要:当前世界各国和军队把人才视为重要战略资源。对于我们发展中的国家和军队来说,人才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而我们军队院校正处于深入开展任职教育的关键时期,把稳定高素质人才与培养年轻教员作为军队院校重要工作来抓,必将使军队院校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进入一个新的水平和高度。  关键词:军队院校;教员;培养     军队院校肩负着为部队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使命,特别是强调任职教育的今天,培养高素质适应任职需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