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世界各国和军队把人才视为重要战略资源。对于我们发展中的国家和军队来说,人才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而我们军队院校正处于深入开展任职教育的关键时期,把稳定高素质人才与培养年轻教员作为军队院校重要工作来抓,必将使军队院校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进入一个新的水平和高度。
关键词:军队院校;教员;培养
军队院校肩负着为部队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使命,特别是强调任职教育的今天,培养高素质适应任职需要的人才也就成为我们军队院校工作的重点。军队院校能不能承担这些使命,能不能成为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和新技术的“集散地”,关键是要有优秀的教员人才队伍。“一流的院校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要有优秀拔尖的人才”也普遍让教育界接受。当前,随任职教育力度加大,军队院校的高素质适应任职需要的教员队伍普遍存在短缺现象,而且年轻教员居多,难于承担重任,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都难于断时间得到提高。二是具有适应任职教育需要的教员,由于各种原因,尽想离开部队院校去地方发展。要彻底改变这种现象,关键是要重视高素质教员人才的留任与年轻教员的培养。
一、重视人才是吸引和留住高素质教员的法宝
人才是第一资源,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机制的竞争,在国家大的人才竞争环境下,军队院校能不能很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首先是要重视人才。大家都知道汉朝“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韩信开始在项羽军中,曾多次向项羽献计献策,都未被采纳,所以韩信对项羽很不满。他听说刘邦很重视人才,就叛离项羽而随刘邦到了南郑,但刘邦没有认识他的才干,只给了一个专管后勤粮草的小官,韩信的雄才大略无法施展。刘邦的丞相萧何通过几次与韩信交谈知道韩信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物,几次向刘邦举荐,都未被刘邦所接受。当时刘邦大量的将领都逃亡,韩信也跟着逃亡了,当萧何一听说韩信逃走后,都来不及向刘邦报告,就亲自去追赶韩信去了,而且追回韩信之后,建议刘邦,如果想争取天下,就马上重用韩信,否则韩信迟早还会逃走的。因此刘邦选择良辰吉日,亲自斋戒,设立坛场,用隆重的礼节拜韩信为大将,刘邦终于在韩信的辅佐之下,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知道重视人才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但重视人才的方式,一是事业留人,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和军事科学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的时期,也对我们军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使命,军队院校作为军事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以及培养军事高科技人才的基地,我们的事业优势是其他一些名用部门我发比拟的,只要我们充分使用人才,发挥他们优势,他们可以说不请自来。二是待遇留人,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的利益相关。”物质利益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人们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条件。我国军人一直以无私奉献为最高追求目标,谈到要待遇和金钱感到是难以启齿的。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群体和行业的利益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军地之间的经济利益反差在一定时期内还不可能得到根本的改变,这就影响到军官的奉献意识,甚至产生心理的不平衡,这就使部队吸引力大大下降。部队院校也严重存在这种现象,要想吸引和留住更多高层次人才,利用我们军校的优势,借鉴地方院校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成功经验,来提高军队院校的待遇水平,我想这样会把人才吸引和留住。三是感情留人。以真情动人,情感是人类独有的精神领域,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是为知己者死”,说的就是这个理。我军历来就重视官兵对部队感情的培养优良传统。只要我们军队院校继续发扬这一优势,在有事业和好的待遇基础上,人才自我满足感会逐步增强,难道还怕人才流失么?
二、重视年轻教员的培养
青年是未来的希望,军队院校能不能可持续且进一步发展,关键就在院校年青人身上。在现在我军事院校年轻人居多的时期,他们的教育和培养也就摆在院校工作的重要地位。培养的形式有:
(1)当兵代职。新教员走马上任第一课应该是下到本军兵种部队当兵代职,让教员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熟悉部队,了解部队。
(2)岗前培训。当前,部队院校的青年人大部分来自部队和地方院校的毕业生,基本上没有工作经验,而且有许多人所从事的工作和以前所学的专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岗前培训,对它们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自喻。但当前的问题是,许多院校不重视岗前培训,把刚毕业的大学生直接就扔在的小单位,任其沉浮,造成许多的年轻人到单位之后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将干什么,这样对自己的自信心有很大的打击,对军队院校来说也是一大损失和浪费。岗前培训可采取集中和分散进行。集中就是把人员统一起来,对院校的总体概况、发展、地位等方面进教育,这样既增强他们的了解,也知道自己的使命和任务。分散就是把人员分为机关、基层、教研室等小单位进行教育,这样更能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有了初步了解,同时还可以指明在小单位的领导和年纪大一点的人负责实行“传、帮、带”,这样会加快年轻人上手的进度。
(3)在职培训。随着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军事科技和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明显加快,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强,院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层次也应随之变化。青年人才由于精力充沛、接受能力强等特点,通过送到其它科研院所、院校等进行培训或进修,可以进一步加快年轻人才的脱颖而出,成为未来军事院校的顶梁柱。
(4)岗位轮换培养,加强岗位培养。信息化条件下战争需要高素质新型复合型人才,不只是单一专业性人才,更应适应各军兵种,并具有军、政、后、技等多方面知识和才能的“全才”和“通才”。通过交流轮换能使部队院校的军官获得从事不同性质工作所需的知识、增加阅历、开阔眼界、熟悉多方面情况、积累经验、取得工作的主动权和、激发巨大工作热情和进取心。轮换的形式可以是院校机关、基层、教研室内部之间交流,院校和部队之间,不同军兵种之间的院校之间等等多方面广泛交流。
(5)鼓励考学培养。军队院校高层次人才的缺乏是制约院校发展的瓶颈,提高年轻的文化素质和层次也就成为第一要素,加大和组织干部攻读研究生的力度,加快技术干部向高学历化、知识化、研究化方向发展。在政策上建立激励机制:对具有研究生学历以上的人才在科研基金的申请和资助首先给予立项;对参加研究生学习的干部,在家属就业、家庭住房等方面的困难,一律有组织帮助解决;对以委培(自费)形式攻读研究生的干部负责报销学费;有研究生学历的干部在干部选拔和任用方面优先考虑等等。
在任职教育的今天,我们军队院校只有吸引和留住一流的人才和重视年轻教员的培养,才能担负起适应任职教育需要的重任,才能使军队院校永远处于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的前沿地位。
[参考文献]
[1]李元奎,马立峰.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研究[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5(2)。
[2]武国华.加强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江苏社会科学,2008(2)。
关键词:军队院校;教员;培养
军队院校肩负着为部队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使命,特别是强调任职教育的今天,培养高素质适应任职需要的人才也就成为我们军队院校工作的重点。军队院校能不能承担这些使命,能不能成为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和新技术的“集散地”,关键是要有优秀的教员人才队伍。“一流的院校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要有优秀拔尖的人才”也普遍让教育界接受。当前,随任职教育力度加大,军队院校的高素质适应任职需要的教员队伍普遍存在短缺现象,而且年轻教员居多,难于承担重任,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都难于断时间得到提高。二是具有适应任职教育需要的教员,由于各种原因,尽想离开部队院校去地方发展。要彻底改变这种现象,关键是要重视高素质教员人才的留任与年轻教员的培养。
一、重视人才是吸引和留住高素质教员的法宝
人才是第一资源,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机制的竞争,在国家大的人才竞争环境下,军队院校能不能很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首先是要重视人才。大家都知道汉朝“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韩信开始在项羽军中,曾多次向项羽献计献策,都未被采纳,所以韩信对项羽很不满。他听说刘邦很重视人才,就叛离项羽而随刘邦到了南郑,但刘邦没有认识他的才干,只给了一个专管后勤粮草的小官,韩信的雄才大略无法施展。刘邦的丞相萧何通过几次与韩信交谈知道韩信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物,几次向刘邦举荐,都未被刘邦所接受。当时刘邦大量的将领都逃亡,韩信也跟着逃亡了,当萧何一听说韩信逃走后,都来不及向刘邦报告,就亲自去追赶韩信去了,而且追回韩信之后,建议刘邦,如果想争取天下,就马上重用韩信,否则韩信迟早还会逃走的。因此刘邦选择良辰吉日,亲自斋戒,设立坛场,用隆重的礼节拜韩信为大将,刘邦终于在韩信的辅佐之下,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知道重视人才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但重视人才的方式,一是事业留人,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和军事科学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的时期,也对我们军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使命,军队院校作为军事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以及培养军事高科技人才的基地,我们的事业优势是其他一些名用部门我发比拟的,只要我们充分使用人才,发挥他们优势,他们可以说不请自来。二是待遇留人,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的利益相关。”物质利益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人们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条件。我国军人一直以无私奉献为最高追求目标,谈到要待遇和金钱感到是难以启齿的。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群体和行业的利益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军地之间的经济利益反差在一定时期内还不可能得到根本的改变,这就影响到军官的奉献意识,甚至产生心理的不平衡,这就使部队吸引力大大下降。部队院校也严重存在这种现象,要想吸引和留住更多高层次人才,利用我们军校的优势,借鉴地方院校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成功经验,来提高军队院校的待遇水平,我想这样会把人才吸引和留住。三是感情留人。以真情动人,情感是人类独有的精神领域,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是为知己者死”,说的就是这个理。我军历来就重视官兵对部队感情的培养优良传统。只要我们军队院校继续发扬这一优势,在有事业和好的待遇基础上,人才自我满足感会逐步增强,难道还怕人才流失么?
二、重视年轻教员的培养
青年是未来的希望,军队院校能不能可持续且进一步发展,关键就在院校年青人身上。在现在我军事院校年轻人居多的时期,他们的教育和培养也就摆在院校工作的重要地位。培养的形式有:
(1)当兵代职。新教员走马上任第一课应该是下到本军兵种部队当兵代职,让教员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熟悉部队,了解部队。
(2)岗前培训。当前,部队院校的青年人大部分来自部队和地方院校的毕业生,基本上没有工作经验,而且有许多人所从事的工作和以前所学的专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岗前培训,对它们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自喻。但当前的问题是,许多院校不重视岗前培训,把刚毕业的大学生直接就扔在的小单位,任其沉浮,造成许多的年轻人到单位之后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将干什么,这样对自己的自信心有很大的打击,对军队院校来说也是一大损失和浪费。岗前培训可采取集中和分散进行。集中就是把人员统一起来,对院校的总体概况、发展、地位等方面进教育,这样既增强他们的了解,也知道自己的使命和任务。分散就是把人员分为机关、基层、教研室等小单位进行教育,这样更能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有了初步了解,同时还可以指明在小单位的领导和年纪大一点的人负责实行“传、帮、带”,这样会加快年轻人上手的进度。
(3)在职培训。随着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军事科技和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明显加快,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强,院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层次也应随之变化。青年人才由于精力充沛、接受能力强等特点,通过送到其它科研院所、院校等进行培训或进修,可以进一步加快年轻人才的脱颖而出,成为未来军事院校的顶梁柱。
(4)岗位轮换培养,加强岗位培养。信息化条件下战争需要高素质新型复合型人才,不只是单一专业性人才,更应适应各军兵种,并具有军、政、后、技等多方面知识和才能的“全才”和“通才”。通过交流轮换能使部队院校的军官获得从事不同性质工作所需的知识、增加阅历、开阔眼界、熟悉多方面情况、积累经验、取得工作的主动权和、激发巨大工作热情和进取心。轮换的形式可以是院校机关、基层、教研室内部之间交流,院校和部队之间,不同军兵种之间的院校之间等等多方面广泛交流。
(5)鼓励考学培养。军队院校高层次人才的缺乏是制约院校发展的瓶颈,提高年轻的文化素质和层次也就成为第一要素,加大和组织干部攻读研究生的力度,加快技术干部向高学历化、知识化、研究化方向发展。在政策上建立激励机制:对具有研究生学历以上的人才在科研基金的申请和资助首先给予立项;对参加研究生学习的干部,在家属就业、家庭住房等方面的困难,一律有组织帮助解决;对以委培(自费)形式攻读研究生的干部负责报销学费;有研究生学历的干部在干部选拔和任用方面优先考虑等等。
在任职教育的今天,我们军队院校只有吸引和留住一流的人才和重视年轻教员的培养,才能担负起适应任职教育需要的重任,才能使军队院校永远处于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的前沿地位。
[参考文献]
[1]李元奎,马立峰.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研究[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5(2)。
[2]武国华.加强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江苏社会科学,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