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把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运用到对外汉语的教学实践当中,分析其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弊端与指导意义,以便更好地进行对外汉语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语言习得理论;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行为主义的语言习得理论最初是研究儿童母语习得的心理过程。由于母语的习得和外语学习都属于自然语言的掌握,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试图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行为主义的典型代表桑代克认为学习就是形成S-R联结的过程。[1]具体可概述如下:
(1)行为主义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组刺激——反应连锁(S——R)。[2]例如,在两个人见面时的问好:
A:同学们早上好!
B:老师早上好!
在行为主义看来,A首先说“同学们早上好”,这就是刺激,激起B作出反应。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上,老师的任务就是教给学生区别母语的新的语言习惯,使学生养成正确的目的语习惯,以达到交际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提问”就是“刺激”,学生“回答”就是“反应”。[3]这就像小孩子习得母语一样,第二语言的学习必须不断的练习和模仿。通过学习者的练习,得知学习者在学习中所存在的不足。
运用这个理论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可以先从课堂中的问好开始,建立语言环境,教授语言的同时,传递出中国的文明礼貌,同时制造学生多开口练习的机会。
(2)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桑代克认为,语言的学习是不断的“尝试错误”来学习的。例如
“我爱祖国/人民/妈妈”
这个例子是把“祖国”“人民”“妈妈”等同一类型的词放在一起,反复进行替换练习,使学生懂得判断句后面应该接什么样的词,该怎样使用这一句型,这样就掌握了这个句型的用法。这种推理、替换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习者通过大量的练习,较快的掌握汉语的语法形式与词汇的语用顺序。
另外在学习中,行为主义强调第二语言的学习必须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新语言点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已学语言点的基础上。例如:
我爱慈祥的妈妈。
他爱伟大的祖国。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应该看出,新学的知识在难度上有所增加,但是增加的新知识又好似在以前学习中已经接触过的。让学生了解形容词的一般出现在名词前这样一个位置。
(3)行为主义认为,给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不要形成将来要改变的联结。课堂教学应该受到老师的严格控制,不能由学生自由发挥。
(4)行为主义者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其中效果律是指:情境与某反应间联结因伴随着满意的结果而增强,因伴随着烦恼的结果而减弱。比如:
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对了问题,要及时表扬,给与肯定。教师就要尽量的创造条件,让学生增加奖赏的机遇。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2.行为主义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缺陷
首先,行为主义认为语言教学是通过外部刺激,作出反应,从而逐渐形成习惯。习惯的形成也就意味着对语言的掌握。而实际上,人的语言学习并不象形成习惯那样简单。一个人语言掌握的好坏与否,有着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并且桑代克(刺激——反应)这个公式,把人和动物等量齐观,否认了人的能动作用和智力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课堂上过分的重视机械性训练,忽视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活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因而不利于学生实践掌握目的语。
其次,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这两大理论基础,运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过分重视语言的结构形式,忽视了语言的内容与意义,强调语言的结构框架的学习,认为只要掌握好了语言的结构框架,也就掌握了语言。老师在课堂传授的重点主要在于对语言形式,即语言的框架知识传授,而并非意义和内容的传授。由于读和听是学生做出反应所依靠的刺激源,不太可能有很多机会提供给学生练习,所以老师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创造技能,即说与写的能力,而不太注重学生的接受技能,即读与听的培养。这与达到对外汉语教学目的中的“交际技能”,这一目的还有一定的距离。
3.行为主义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值得借鉴的地方
首先,行为主义认为语言学习要承上启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是很科学的。只有按照从易到难的原则进行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从易到难,在容易的环节上打好基础,也是为以后更难的学习创造条件。
其次,行为主义强调第二语言的学习要多训练,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强调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反馈,对学生的反映给予及时的表扬或批评,这也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学生通过老师的及时纠正,能够知道自己对目的语掌握的好坏程度,及时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多说、多练,这样有利于以后的语言学习。另外,多表扬,少批评,则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小结:行为主义语言习得理论的产生已经有很长时间,由于其理论的不足,后来又产生了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和皮亚杰、卡鲁尔的认知心理学等各种理论,来进一步分析语言的学习过程问题。尽管以后的理论有很大的进步,我们仍不能因此而完全排斥行为主义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行为主义理论的不足之处,我们应该避免;对于他的优点,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以利用。
参考文献
[1]桑代克著.谭力海等译.科学与人类行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2]桑代克.有机体的行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38.
[3]陈国鹏.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关键词: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语言习得理论;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行为主义的语言习得理论最初是研究儿童母语习得的心理过程。由于母语的习得和外语学习都属于自然语言的掌握,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试图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行为主义的典型代表桑代克认为学习就是形成S-R联结的过程。[1]具体可概述如下:
(1)行为主义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组刺激——反应连锁(S——R)。[2]例如,在两个人见面时的问好:
A:同学们早上好!
B:老师早上好!
在行为主义看来,A首先说“同学们早上好”,这就是刺激,激起B作出反应。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上,老师的任务就是教给学生区别母语的新的语言习惯,使学生养成正确的目的语习惯,以达到交际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提问”就是“刺激”,学生“回答”就是“反应”。[3]这就像小孩子习得母语一样,第二语言的学习必须不断的练习和模仿。通过学习者的练习,得知学习者在学习中所存在的不足。
运用这个理论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可以先从课堂中的问好开始,建立语言环境,教授语言的同时,传递出中国的文明礼貌,同时制造学生多开口练习的机会。
(2)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桑代克认为,语言的学习是不断的“尝试错误”来学习的。例如
“我爱祖国/人民/妈妈”
这个例子是把“祖国”“人民”“妈妈”等同一类型的词放在一起,反复进行替换练习,使学生懂得判断句后面应该接什么样的词,该怎样使用这一句型,这样就掌握了这个句型的用法。这种推理、替换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习者通过大量的练习,较快的掌握汉语的语法形式与词汇的语用顺序。
另外在学习中,行为主义强调第二语言的学习必须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新语言点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已学语言点的基础上。例如:
我爱慈祥的妈妈。
他爱伟大的祖国。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应该看出,新学的知识在难度上有所增加,但是增加的新知识又好似在以前学习中已经接触过的。让学生了解形容词的一般出现在名词前这样一个位置。
(3)行为主义认为,给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不要形成将来要改变的联结。课堂教学应该受到老师的严格控制,不能由学生自由发挥。
(4)行为主义者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其中效果律是指:情境与某反应间联结因伴随着满意的结果而增强,因伴随着烦恼的结果而减弱。比如:
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对了问题,要及时表扬,给与肯定。教师就要尽量的创造条件,让学生增加奖赏的机遇。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2.行为主义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缺陷
首先,行为主义认为语言教学是通过外部刺激,作出反应,从而逐渐形成习惯。习惯的形成也就意味着对语言的掌握。而实际上,人的语言学习并不象形成习惯那样简单。一个人语言掌握的好坏与否,有着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并且桑代克(刺激——反应)这个公式,把人和动物等量齐观,否认了人的能动作用和智力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课堂上过分的重视机械性训练,忽视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活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因而不利于学生实践掌握目的语。
其次,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这两大理论基础,运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过分重视语言的结构形式,忽视了语言的内容与意义,强调语言的结构框架的学习,认为只要掌握好了语言的结构框架,也就掌握了语言。老师在课堂传授的重点主要在于对语言形式,即语言的框架知识传授,而并非意义和内容的传授。由于读和听是学生做出反应所依靠的刺激源,不太可能有很多机会提供给学生练习,所以老师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创造技能,即说与写的能力,而不太注重学生的接受技能,即读与听的培养。这与达到对外汉语教学目的中的“交际技能”,这一目的还有一定的距离。
3.行为主义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值得借鉴的地方
首先,行为主义认为语言学习要承上启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是很科学的。只有按照从易到难的原则进行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从易到难,在容易的环节上打好基础,也是为以后更难的学习创造条件。
其次,行为主义强调第二语言的学习要多训练,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强调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反馈,对学生的反映给予及时的表扬或批评,这也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学生通过老师的及时纠正,能够知道自己对目的语掌握的好坏程度,及时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多说、多练,这样有利于以后的语言学习。另外,多表扬,少批评,则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小结:行为主义语言习得理论的产生已经有很长时间,由于其理论的不足,后来又产生了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和皮亚杰、卡鲁尔的认知心理学等各种理论,来进一步分析语言的学习过程问题。尽管以后的理论有很大的进步,我们仍不能因此而完全排斥行为主义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行为主义理论的不足之处,我们应该避免;对于他的优点,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以利用。
参考文献
[1]桑代克著.谭力海等译.科学与人类行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2]桑代克.有机体的行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38.
[3]陈国鹏.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