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间有一种幸福叫陪伴孩子成长。在当下社会中,家长的陪伴方式各有不同:“急功近利”式家长,为孩子报五花八门的辅导班,给孩子买各式各样的练习书,为升学战做“充分”的准备;“撒手不管”式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就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不应该由家长来管。俗话说,“物极必反”。无论哪类家长,只要不懂得把握指导孩子学习的“度”,结果都是事与愿违的。那么,家长应该怎样把握“度”,为孩子的学习锦上添花呢?
一、明确家长地位,提高“认识度”
家长在家校合育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孩子早期教育中起到的作用是老师无法代替的。孩子在学校里学到的是知识与技能,孩子的内在品质、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主要是靠父母的影响与教育来培养的。这些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成绩。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家长要指导孩子的学习,必须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良好的学习品质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孩子主动获得新知识、学习新技能,还会努力实现自己制订的目标。从孩子步入小学起,家长就要帮助孩子逐步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认真专注的听讲习惯,不怕困难、敢于探究的精神品质等。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阅读有关好习惯的书,让孩子从榜样身上和故事中去学习,同时家长对书中的人物、故事也要了然于心,以便发现孩子行动有误的时候,可以及时用书中的人物或是故事进行指导,会很有时效性。家长要多用激励、信任的语言给孩子正向力量。家长的指导教育要以交流的方式在融洽的关系中自然进行,不要刻意为之。如果一味反复说教和唠叨,慢慢会使孩子不耐烦,适得其反。
三、相信和解放孩子,家长要有“宽容度”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年级升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家长要以变化的眼光看待孩子: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应该采取近距离陪伴孩子的方式指导孩子完成作业,随时指导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还要陪伴孩子进行亲子阅读,逐步把孩子引领上爱读书的道路。家长观察自家孩子的发展状态,到三、四年级就可以慢慢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写作业和读书的任务。家长要做的事是:不时地检查孩子学习的效果和读书任务完成情况,并和孩子适时进行一些话题的交流。比如:今天老师教的什么内容你印象很深?你读的书中最喜欢哪一个人物?为什么?……到了高年级,从行为上“放松”对孩子的看管,原因是孩子已经能够自主学习了,家长就不要再画蛇添足,做无用之功。此时段的家长要隔三岔五地看看孩子的作业本和书包,了解孩子在学习中的得与失,就问题进行及时的帮助指导。同时,还要不时地指导孩子大量读课外书,和孩子谈一谈小学毕业的打算,让孩子有学习的目标和动力。无论在任何阶段,家长都不要操之过急或是越俎代庖,请记住“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的道理,只有把握住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状况的“度”,孩子才乐于接受家长的指导和教育。
四、耐心指导学习,家长的脾气要“适度”
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样,所以一般情况下,家长的教育要采取和颜悦色式的方式,即使遇到意外事件,也要控制脾气,大发雷霆是一种非常不理智的表现形式。更好的方式是未雨绸缪,从小重视对孩子进行行为规范教育,而不是只认为学习不差就行了。有了规矩和道德,孩子就会时时自律,还会尽心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面对不好的成绩,家长更要把握住发脾气的“度”,和孩子一起分析试卷,查找原因,重整旗鼓,再接再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学习斗志。
五、親子共同学习,提升“高度”
在指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家长与孩子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长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要有见贤思齐的态度,提升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水平,不断走上新高度。同时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进行思索:到底要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子?孩子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怎样制订计划,怎样一步一步落实?这样,不仅从思想上让孩子建立起人生的高度,而且让孩子明白做事情有了规划,就要有条理地去做事情,这样就不会迷茫。
六、指导孩子学习有法宝,增加“亲密度”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使孩子感到来自家庭的幸福和期盼,就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他不会再把学习看成是外在的压力,而是愿意主动积极地学习,不断反思、提高,收获成功,又不断得到认可,更加有前进的劲头,形成了很好的良性循环。
中国有句古话“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英国有句谚语“要求太高,反难成功”,这些话都时刻提醒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方面不能操之过急,要把握好“度”,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让家长有自己的生活,让家庭充满和谐幸福,这样才能培养出健康向上、人格完美的国家未来的接班人。
编辑 李 争
一、明确家长地位,提高“认识度”
家长在家校合育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孩子早期教育中起到的作用是老师无法代替的。孩子在学校里学到的是知识与技能,孩子的内在品质、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主要是靠父母的影响与教育来培养的。这些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成绩。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家长要指导孩子的学习,必须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良好的学习品质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孩子主动获得新知识、学习新技能,还会努力实现自己制订的目标。从孩子步入小学起,家长就要帮助孩子逐步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认真专注的听讲习惯,不怕困难、敢于探究的精神品质等。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阅读有关好习惯的书,让孩子从榜样身上和故事中去学习,同时家长对书中的人物、故事也要了然于心,以便发现孩子行动有误的时候,可以及时用书中的人物或是故事进行指导,会很有时效性。家长要多用激励、信任的语言给孩子正向力量。家长的指导教育要以交流的方式在融洽的关系中自然进行,不要刻意为之。如果一味反复说教和唠叨,慢慢会使孩子不耐烦,适得其反。
三、相信和解放孩子,家长要有“宽容度”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年级升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家长要以变化的眼光看待孩子: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应该采取近距离陪伴孩子的方式指导孩子完成作业,随时指导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还要陪伴孩子进行亲子阅读,逐步把孩子引领上爱读书的道路。家长观察自家孩子的发展状态,到三、四年级就可以慢慢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写作业和读书的任务。家长要做的事是:不时地检查孩子学习的效果和读书任务完成情况,并和孩子适时进行一些话题的交流。比如:今天老师教的什么内容你印象很深?你读的书中最喜欢哪一个人物?为什么?……到了高年级,从行为上“放松”对孩子的看管,原因是孩子已经能够自主学习了,家长就不要再画蛇添足,做无用之功。此时段的家长要隔三岔五地看看孩子的作业本和书包,了解孩子在学习中的得与失,就问题进行及时的帮助指导。同时,还要不时地指导孩子大量读课外书,和孩子谈一谈小学毕业的打算,让孩子有学习的目标和动力。无论在任何阶段,家长都不要操之过急或是越俎代庖,请记住“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的道理,只有把握住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状况的“度”,孩子才乐于接受家长的指导和教育。
四、耐心指导学习,家长的脾气要“适度”
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样,所以一般情况下,家长的教育要采取和颜悦色式的方式,即使遇到意外事件,也要控制脾气,大发雷霆是一种非常不理智的表现形式。更好的方式是未雨绸缪,从小重视对孩子进行行为规范教育,而不是只认为学习不差就行了。有了规矩和道德,孩子就会时时自律,还会尽心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面对不好的成绩,家长更要把握住发脾气的“度”,和孩子一起分析试卷,查找原因,重整旗鼓,再接再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学习斗志。
五、親子共同学习,提升“高度”
在指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家长与孩子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长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要有见贤思齐的态度,提升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水平,不断走上新高度。同时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进行思索:到底要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子?孩子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怎样制订计划,怎样一步一步落实?这样,不仅从思想上让孩子建立起人生的高度,而且让孩子明白做事情有了规划,就要有条理地去做事情,这样就不会迷茫。
六、指导孩子学习有法宝,增加“亲密度”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使孩子感到来自家庭的幸福和期盼,就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他不会再把学习看成是外在的压力,而是愿意主动积极地学习,不断反思、提高,收获成功,又不断得到认可,更加有前进的劲头,形成了很好的良性循环。
中国有句古话“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英国有句谚语“要求太高,反难成功”,这些话都时刻提醒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方面不能操之过急,要把握好“度”,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让家长有自己的生活,让家庭充满和谐幸福,这样才能培养出健康向上、人格完美的国家未来的接班人。
编辑 李 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