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的生物课堂上,对问题以及知识等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和思考,寻找多个答案以及解决途径的思维活动就需要发散性思维,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促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从根本上促使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渗透;发散思维
一、提倡质疑问难活跃学生思维
对于广大的教师而言,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应当帮助学生对于课程内容进行积极质疑问难,甚至也可以对教师提出一定的质疑,而教师对于学生的质疑不能生气,应当对其进行引导,耐心讲解,促使学生可以解除疑惑。另外,在生物课堂上促使学生质疑,能够激发学生的课堂思维和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活跃,引导学生在实际上课的过程当中不断思考以及不断提高,这样,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学生就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能对知识形成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认识理解,从而提升发散思维能力。
二、设计连环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为了促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或能力范围之内进行教学,在实际的生物课程教学当中,应当根据相关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设计出若干个的连环问题。除此之外,对于教师而言,也需要根据知识的不同特点对于各种问题进行设计,结合知识的深度、广度设计各种各样的生物问题,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以及连续发问的方式促使学生的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进行生物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促使课堂上的问题环环相扣,并且同时做到层层递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思维发散,促使学生们更加活跃,引导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对知识进行发散性的思考。
例如,讲解完成了“消化以及吸收”一课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回顾,根据消化系统特点,同时设计相关的问题,比如说:食物从口进入到最后从肛门排出,需要经过哪一些部位。或者是参与消化的物质是什么等。采取连续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逐渐掌握课堂的知识和有助于对重点以及难点内容进行掌握,也有助于避免学生在课堂上过于被动,提升学生的课堂積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可以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究等。
三、联系实际生活丰富思维载体
初中生物是一门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十分密切联系的科学,在生物教学当中,为了促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应当深入挖掘在生活中同生物知识相关的生活元素,从生活元素当中发现生物知识,以及将生物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当中。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应当对于实际生产生活当中的各种生物学知识进行必要的整合,促使生物教学知识可以在生活当中得到系统性的体现,这样,在实际的生物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之上将生物学的相关知识和生活实际进行充分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生活当中感悟到生物的魅力,也可以将生物课堂上学习到的各种知识运用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或者运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当中常见的现象。
例如,在对于“植物的蒸腾作用”一课进行讲解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将知识和生活进行密切联系,从实际的生活出发,创设必要的情境,在夏天的时候,大家都习惯于在荫处乘凉。然而,相对于屋底下躲避阳光而言,树荫下乘凉就会更加凉爽一些,这就是由于植物本身具备蒸腾的作用。由于植物具备蒸腾作用,所以,蒸腾就产生了水蒸气,水蒸吸收了周围的热量,所以,相对于在屋底下乘凉而言,在树荫之下就会更加凉爽。将这样的生活常识讲解给学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到植物蒸腾的原理,蒸腾作用促使温度降低,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对于知识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四、加强知识延伸开阔学生视角
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而言,生物学科的知识相互之间独立,但也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为了促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也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知识,提升学生生物素养,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凸显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和独立性。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设计相关的中心课题,通过中心课题的设置,从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这样也可以对学生思维进行引导,同时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思维宽度,开阔学生们的眼界。
例如,在讲解“两栖动物”一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提到常见的青蛙,同时针对这一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必要的知识延伸,另外,在生物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有必要进行拓展工作,通过视频以及幻灯片的方式演示青蛙对于人类的贡献,但是,由于人们为了口腹之欲,将青蛙大量捕杀,这样就导致了当前的青蛙数量大幅度降低,同时由于青蛙数量缩减较大,相应的害虫增加,导致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不得不对此引起高度重视。
教师可以将以上的内容制作成为PPT,同时在上课的过程当中设计和其相关的问题,呼吁学生进行环境保护,这样不但可以对学生的情感进行一定的丰富,而且能够以此为课题,对于学生学习意識以及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从而提升学生从多层面以及多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创新习题思路丰富实践项目
为了促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在解习题上也应当对解题的思路进行创新,一方面,教师在上课后需要布置一些优秀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能够通过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在选题上应当注意题目同时具备针对性和典型性,从而切实保障习题训练的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生物教师讲解相关的生物知识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还应当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进行观察,去发现生活当中的生物学知识。因此,在布置课后习题的过程当中,教师不仅仅局限在纸上的题目,对于学生而言,布置某些和生活实践相关的题目更比较有意义。
总之,在初中的生物课堂教学当中,就需要创新习题思路、丰富实践项目、加强知识延伸、开阔学生视角、联系实际生活、丰富思维载体、设计连环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倡质疑问题进而活跃学生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促使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郭武梅.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J].中外交流,2018,(36).
(作者单位: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游家镇东岭中学)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渗透;发散思维
一、提倡质疑问难活跃学生思维
对于广大的教师而言,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应当帮助学生对于课程内容进行积极质疑问难,甚至也可以对教师提出一定的质疑,而教师对于学生的质疑不能生气,应当对其进行引导,耐心讲解,促使学生可以解除疑惑。另外,在生物课堂上促使学生质疑,能够激发学生的课堂思维和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活跃,引导学生在实际上课的过程当中不断思考以及不断提高,这样,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学生就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能对知识形成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认识理解,从而提升发散思维能力。
二、设计连环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为了促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或能力范围之内进行教学,在实际的生物课程教学当中,应当根据相关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设计出若干个的连环问题。除此之外,对于教师而言,也需要根据知识的不同特点对于各种问题进行设计,结合知识的深度、广度设计各种各样的生物问题,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以及连续发问的方式促使学生的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进行生物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促使课堂上的问题环环相扣,并且同时做到层层递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思维发散,促使学生们更加活跃,引导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对知识进行发散性的思考。
例如,讲解完成了“消化以及吸收”一课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回顾,根据消化系统特点,同时设计相关的问题,比如说:食物从口进入到最后从肛门排出,需要经过哪一些部位。或者是参与消化的物质是什么等。采取连续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逐渐掌握课堂的知识和有助于对重点以及难点内容进行掌握,也有助于避免学生在课堂上过于被动,提升学生的课堂積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可以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究等。
三、联系实际生活丰富思维载体
初中生物是一门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十分密切联系的科学,在生物教学当中,为了促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应当深入挖掘在生活中同生物知识相关的生活元素,从生活元素当中发现生物知识,以及将生物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当中。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应当对于实际生产生活当中的各种生物学知识进行必要的整合,促使生物教学知识可以在生活当中得到系统性的体现,这样,在实际的生物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之上将生物学的相关知识和生活实际进行充分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生活当中感悟到生物的魅力,也可以将生物课堂上学习到的各种知识运用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或者运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当中常见的现象。
例如,在对于“植物的蒸腾作用”一课进行讲解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将知识和生活进行密切联系,从实际的生活出发,创设必要的情境,在夏天的时候,大家都习惯于在荫处乘凉。然而,相对于屋底下躲避阳光而言,树荫下乘凉就会更加凉爽一些,这就是由于植物本身具备蒸腾的作用。由于植物具备蒸腾作用,所以,蒸腾就产生了水蒸气,水蒸吸收了周围的热量,所以,相对于在屋底下乘凉而言,在树荫之下就会更加凉爽。将这样的生活常识讲解给学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到植物蒸腾的原理,蒸腾作用促使温度降低,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对于知识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四、加强知识延伸开阔学生视角
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而言,生物学科的知识相互之间独立,但也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为了促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也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知识,提升学生生物素养,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凸显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和独立性。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设计相关的中心课题,通过中心课题的设置,从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这样也可以对学生思维进行引导,同时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思维宽度,开阔学生们的眼界。
例如,在讲解“两栖动物”一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提到常见的青蛙,同时针对这一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必要的知识延伸,另外,在生物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有必要进行拓展工作,通过视频以及幻灯片的方式演示青蛙对于人类的贡献,但是,由于人们为了口腹之欲,将青蛙大量捕杀,这样就导致了当前的青蛙数量大幅度降低,同时由于青蛙数量缩减较大,相应的害虫增加,导致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不得不对此引起高度重视。
教师可以将以上的内容制作成为PPT,同时在上课的过程当中设计和其相关的问题,呼吁学生进行环境保护,这样不但可以对学生的情感进行一定的丰富,而且能够以此为课题,对于学生学习意識以及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从而提升学生从多层面以及多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创新习题思路丰富实践项目
为了促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在解习题上也应当对解题的思路进行创新,一方面,教师在上课后需要布置一些优秀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能够通过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在选题上应当注意题目同时具备针对性和典型性,从而切实保障习题训练的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生物教师讲解相关的生物知识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还应当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进行观察,去发现生活当中的生物学知识。因此,在布置课后习题的过程当中,教师不仅仅局限在纸上的题目,对于学生而言,布置某些和生活实践相关的题目更比较有意义。
总之,在初中的生物课堂教学当中,就需要创新习题思路、丰富实践项目、加强知识延伸、开阔学生视角、联系实际生活、丰富思维载体、设计连环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倡质疑问题进而活跃学生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促使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郭武梅.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J].中外交流,2018,(36).
(作者单位: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游家镇东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