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师范毕业后,一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与“禅”几无接触。几年前读过《当管理遇上佛学》这本书后,它独到的见解给了我很大的启迪。今年上半年,我看到《跟禅师学做教师》这本书的介绍,被深深吸引,毫不犹豫上网购买。暑期仔细阅读,完全被作者谢云老师广博的知识、深刻的剖析、卓越的见识、洒脱的文笔所折服。学习、摘录之余,感触良多。
一、明心见性——每一位教师都是燃灯人
谢云老师认为,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盏等待点亮的心灯,而教师就是点亮学生心灯的人。教育是以心育心的事业,要想点燃学生的心灵,教师必须明心见性,心有明灯。
1.关注心灵成长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史,其实就是他心灵的成长史。教师心灵的成长,基于内在的自觉,基于内心深处的自我觉醒。要获得心灵的成长,首先要保持心灵的纯净,不为外界的光怪陆离所左右,不被金钱功利所污染,在喧嚣的世间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与淡然。其次,要涵养一片美好的心田,在这片心灵的栖息地上,鸟语花香,风和日丽,山清水秀,宁静安适。有了这片心田,就能架构起自我精神坐标,就能对他人、对自我、对生活、对工作都抱有安详积极的心态,相信人世的美好,相信人心的善良,遇到挫折烦恼,学会放下;遇到顺畅圆满,学会感恩。另外,要认同自己的职业,从心底接纳教师职业,用心感受职业带给自己的快乐、享受及荣誉,珍爱自己的工作,愿意为事业付出更多。
2.注重專业发展
教师的工作是育人,而人又是极其复杂的。面对讲台下一双双天真无邪充满渴求的眼睛,面对一颗颗晶莹剔透却极易受损的童心,面对一个个迥然不同但一样需要呵护的孩子,作为教师,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没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没有相当的修为境界,如何能胜任教师这份工作?如何能不误人子弟?所以,教师必须当一名真正的读书人,读书爱书,每天阅读,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在日新月异的知识海洋中不断汲取营养,更新知识结构,把握教学本质,保持师者的活力与魅力,胜任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3.提升教育智慧
教育需要智慧,这早已成为共识。然而何为智慧,于大多数人而言高深莫测,很难彻悟。谢云老师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清晰地阐明了知识与智慧的差异。“知识,只是让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让人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这一隐喻让我对智慧有了顿悟,我一下明白了,所谓智慧就是见微知著的敏锐,就是从一个点拓展到整个面,由表层感知到内核……而教育的智慧,就是教师可以从学生一个小小的眼神,一个细微的表情、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个瞬间的变化,觉察到敏锐的内心变化,感知到事情的错综复杂,体会到真切的内心需求……这是每一个合格的老师必备的教育智慧,它需要每一位教师用心感悟,不断修炼,才可能获得。
二、返璞归真——每一个学生都是天使
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每一个孩子都是上苍赐予的礼物,每一个孩子都是“天地间独此一份”。作为老师,面对虔诚求学的学生,应该通过返璞归真的用心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就最好的自己。
1.以平常心看待孩子们
每个生命都来之不易,每个学生都与众不同,因此,每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关爱珍惜。作为教师,要以平常心看待学生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要知道: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能像“鲜花”一样绽放,有的学生能像“野草”一样蓬勃,还有相当部分学生会介于“鲜花”和“野草”之间;但不管是“鲜花”还是“野草”,只要条件许可,都能够开出一片惊喜。要明白:学生是正在成长的生命,不完善不成熟;但是,有缺点不完善,正是学生天赋的权利。无论怎样的学生,能够来到班上与自己共度三年或六年时光,都是值得用心珍惜的缘分;要懂得: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有其自身的局限和边界;教育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陪伴学生三年或六年的时光,在此过程中,给他们留下一些关于教育生活的快乐和美好的经历、感受、体验和回忆。
2.用职业心做好本分事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各种智能本身没有优劣之分,每个人都有相对的优势智能领域,都有发展的潜力。学生是为了得以成长才来到学校的,通过学校的熏陶、教师的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正是学校教育的价值所在。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以职业精神坚守自己的本分,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用心对待。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尽可能地给予理解、尊重和帮助,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给学生带来亮丽明媚的感受,带来信任、希望和自信。
每个学生心底都有一颗种子,那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真善美的天性,那是他们从小的愿望。老师要想方设法唤醒学生心底的这颗种子,保护好儿童天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并创设良好的环境使之茁壮成长,帮助学生成长为充满人性光辉的大写的人;让学生学会为自己喜欢的事情或目标而努力,通过勤勉不懈成就才干,有能力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养正扶直——每一次接触都是影响
小学生模仿性极强,教师的任何行为都可能被模仿。因此,对于效果不可逆转的教育而言,师生之间的每一次接触都属于教育的范畴,都是对学生的影响,教师都可以通过积极的熏陶帮助学生“养正扶直”。
1.用身教影响学生
“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人先正己”“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些古文俗语都揭示了身教的重要性。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身教的意义更明显。它是一种“不教之教”,是向学生们昭示“向我看齐”。因此,要想成为合格的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身教的力量,严于律己,时时处处成为学生表率,用纯净的心灵、宽广的胸襟、勤奋的工作、健康的个性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用美德占领学生
苏格拉底曾教导他的学生,要铲除杂草,最好的办法是种上稻子,让稻子占领杂草的生存之地。小学生的心灵如同田地,不管里面空空如也还是略有杂草,教师都应该将勤劳、善良、宽容、正直、诚实、勇敢等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质植入其间,引导学生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让这些美德在学生心田深深扎根,开出灿烂的花朵,让这些美好的生命成为人世间最真、最善、最美的风景。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谢云老师的这部作品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入地理解。作为教师,我们当如禅师一般,和孩子们一起明心见性、返璞归真、养正扶直,幸福地徜徉在宽广的教育之路上。
一、明心见性——每一位教师都是燃灯人
谢云老师认为,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盏等待点亮的心灯,而教师就是点亮学生心灯的人。教育是以心育心的事业,要想点燃学生的心灵,教师必须明心见性,心有明灯。
1.关注心灵成长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史,其实就是他心灵的成长史。教师心灵的成长,基于内在的自觉,基于内心深处的自我觉醒。要获得心灵的成长,首先要保持心灵的纯净,不为外界的光怪陆离所左右,不被金钱功利所污染,在喧嚣的世间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与淡然。其次,要涵养一片美好的心田,在这片心灵的栖息地上,鸟语花香,风和日丽,山清水秀,宁静安适。有了这片心田,就能架构起自我精神坐标,就能对他人、对自我、对生活、对工作都抱有安详积极的心态,相信人世的美好,相信人心的善良,遇到挫折烦恼,学会放下;遇到顺畅圆满,学会感恩。另外,要认同自己的职业,从心底接纳教师职业,用心感受职业带给自己的快乐、享受及荣誉,珍爱自己的工作,愿意为事业付出更多。
2.注重專业发展
教师的工作是育人,而人又是极其复杂的。面对讲台下一双双天真无邪充满渴求的眼睛,面对一颗颗晶莹剔透却极易受损的童心,面对一个个迥然不同但一样需要呵护的孩子,作为教师,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没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没有相当的修为境界,如何能胜任教师这份工作?如何能不误人子弟?所以,教师必须当一名真正的读书人,读书爱书,每天阅读,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在日新月异的知识海洋中不断汲取营养,更新知识结构,把握教学本质,保持师者的活力与魅力,胜任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3.提升教育智慧
教育需要智慧,这早已成为共识。然而何为智慧,于大多数人而言高深莫测,很难彻悟。谢云老师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清晰地阐明了知识与智慧的差异。“知识,只是让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让人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这一隐喻让我对智慧有了顿悟,我一下明白了,所谓智慧就是见微知著的敏锐,就是从一个点拓展到整个面,由表层感知到内核……而教育的智慧,就是教师可以从学生一个小小的眼神,一个细微的表情、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个瞬间的变化,觉察到敏锐的内心变化,感知到事情的错综复杂,体会到真切的内心需求……这是每一个合格的老师必备的教育智慧,它需要每一位教师用心感悟,不断修炼,才可能获得。
二、返璞归真——每一个学生都是天使
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每一个孩子都是上苍赐予的礼物,每一个孩子都是“天地间独此一份”。作为老师,面对虔诚求学的学生,应该通过返璞归真的用心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就最好的自己。
1.以平常心看待孩子们
每个生命都来之不易,每个学生都与众不同,因此,每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关爱珍惜。作为教师,要以平常心看待学生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要知道: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能像“鲜花”一样绽放,有的学生能像“野草”一样蓬勃,还有相当部分学生会介于“鲜花”和“野草”之间;但不管是“鲜花”还是“野草”,只要条件许可,都能够开出一片惊喜。要明白:学生是正在成长的生命,不完善不成熟;但是,有缺点不完善,正是学生天赋的权利。无论怎样的学生,能够来到班上与自己共度三年或六年时光,都是值得用心珍惜的缘分;要懂得: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有其自身的局限和边界;教育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陪伴学生三年或六年的时光,在此过程中,给他们留下一些关于教育生活的快乐和美好的经历、感受、体验和回忆。
2.用职业心做好本分事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各种智能本身没有优劣之分,每个人都有相对的优势智能领域,都有发展的潜力。学生是为了得以成长才来到学校的,通过学校的熏陶、教师的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正是学校教育的价值所在。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以职业精神坚守自己的本分,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用心对待。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尽可能地给予理解、尊重和帮助,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给学生带来亮丽明媚的感受,带来信任、希望和自信。
每个学生心底都有一颗种子,那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真善美的天性,那是他们从小的愿望。老师要想方设法唤醒学生心底的这颗种子,保护好儿童天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并创设良好的环境使之茁壮成长,帮助学生成长为充满人性光辉的大写的人;让学生学会为自己喜欢的事情或目标而努力,通过勤勉不懈成就才干,有能力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养正扶直——每一次接触都是影响
小学生模仿性极强,教师的任何行为都可能被模仿。因此,对于效果不可逆转的教育而言,师生之间的每一次接触都属于教育的范畴,都是对学生的影响,教师都可以通过积极的熏陶帮助学生“养正扶直”。
1.用身教影响学生
“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人先正己”“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些古文俗语都揭示了身教的重要性。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身教的意义更明显。它是一种“不教之教”,是向学生们昭示“向我看齐”。因此,要想成为合格的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身教的力量,严于律己,时时处处成为学生表率,用纯净的心灵、宽广的胸襟、勤奋的工作、健康的个性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用美德占领学生
苏格拉底曾教导他的学生,要铲除杂草,最好的办法是种上稻子,让稻子占领杂草的生存之地。小学生的心灵如同田地,不管里面空空如也还是略有杂草,教师都应该将勤劳、善良、宽容、正直、诚实、勇敢等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质植入其间,引导学生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让这些美德在学生心田深深扎根,开出灿烂的花朵,让这些美好的生命成为人世间最真、最善、最美的风景。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谢云老师的这部作品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入地理解。作为教师,我们当如禅师一般,和孩子们一起明心见性、返璞归真、养正扶直,幸福地徜徉在宽广的教育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