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语文课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体系之中,语文教学的地位在不断地提高,但是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过分重视成绩,忽略了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因此,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引入生态学理念,构建出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在生态学理念的指导下,加强对学生自身发展的关注,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本文将从如何构建高中语文生态课堂进行讨论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生态课堂;构建
“生态”是源于生物学的概念,生物之间相互生存的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谐发展的关系是生态所强调的重点。语文教学中,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语文课堂,可以看作一个具有生态功能的系统。高中语文生态课堂就是用生态的理念来指导语文教学,使其更加真实、自然,语文生态课堂可以使语文教学良性持续发展,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直接互动的教学,过度重视间接经验传授。构建生态语文课堂就需要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教学活动不应该只是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只有将直接经验传授和间接经验传授两者放在同等地位上,才能建构出良好的生态语文课堂。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前提都要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这是最有效的办法。学生不应是坐在课堂中参与教学活动,而是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學活动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主动地学习探究知识,才能够把握课堂的知识,激发课堂学习的兴趣。因此,构建生态语文课堂,就需要以学生为主,把握学生的兴趣,牢牢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烦心理。因而,在生态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必修一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首先,在课前让学生自己寻找资料,探究奥斯维辛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其次,在班级中选一个主持人,在上课时组织班级同学对自己课下收集到的资料和成果进行组内展示,在展示后进行班级讨论。在下课前,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答疑。课堂全程都由学生负责,教师在课堂中负责进行引导,在此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性,很好地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活动中,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相互的沟通交流中,非常利于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二、因课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方法千篇一律不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知识,而且会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疲惫感,让学生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高中语文生态课堂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以及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来表现出和谐、自然、纯真的生态语文课堂。以200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例,从年级阶段上来看,必修教材分为必修一到必修五这五本教材。从内容划分上来看,必修教材内容分为阅读鉴赏、梳理探究、表达交流和名著导读这四个部分。从单元文章文体来看,第一单元多是现代文学作品,有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第二单元是古代诗文;第三单元则大多为杂文随笔;第四单元为科普类文章及应用文。从教材的不同及归类上来看,编辑按照一定的规律性和针对性来编写教材。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中,就不能够一直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应该结合不同的单元、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文章题材以及本班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贴近生活,全方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想要构建高中语文生态课堂,不仅需要教师采取相关的教学方法,还要帮助学生采取生态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目标应该是为了全方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而并非只是为了追求成绩的高低。书本上的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不应该舍本逐末,过分追求理论上的知识而忽略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要让学生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得到学习的灵感,而不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为了获取更高的成绩和排名,机械地训练学生学习和练习习题。所以,应该给予学生时间,让其能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得到学习的乐趣,在生活中将学习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学生都学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从其中可以体会到人是渺小的,但是人因为有了思想而变得伟大,思想是人的全部,思想是人能够超出其他世间万物的标志。从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帕斯卡尔的见解是正确的,没有了思想,人和动物没有区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加思考,不然我们和一根苇草是一样的,人是因为有了思想而伟大。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能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学习了理论知识能够改变我们对生活的看法。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能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启发引导,调动学生语文学习思维
虽然构建高中生态语文课堂,强调学生占主体地位,但不能忽视教师在语文课堂中的引导作用。生态语文课堂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和谐共处,互相讨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学生之间的讨论沟通,还是学生询问教师的问题,都是需要教师事先进行设计并在课堂上引导的。例如,在进行鲁迅先生的《孔乙己》这一篇文章的学习时,在文章的结尾,有一句“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学生会对孔乙己究竟是不是真的死亡了产生分歧,有的学生会认为孔乙己的确死了而有的同学会认为没有死。面对学生不一样的看法,应该给予他们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文章的印象,而不能够否定学生的回答,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学生的身上,这样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讨论孔乙己究竟有没有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孔乙己人物性格的理解,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其悲惨命运产生的原因。
总而言之,生态语文课堂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三观,让原本“填鸭式”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给予语文课堂原有的纯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让我们共同贯彻落实好高中语文生态教学理念,为建设高效的语文课堂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蹇登绯.中学语文课堂生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韩启芳.浅谈如何打造高中语文生态新课堂[J].考试周刊,2020(48):36-37.
[3]胡章会.构建语文原生态课堂的思考与探索[D].贵州师范大学,2016.
[4]张佳佳.浅谈生态课堂理念下的高中语文高效教学[J].学苑教育,2015(6):43.
【关键词】高中语文;生态课堂;构建
“生态”是源于生物学的概念,生物之间相互生存的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谐发展的关系是生态所强调的重点。语文教学中,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语文课堂,可以看作一个具有生态功能的系统。高中语文生态课堂就是用生态的理念来指导语文教学,使其更加真实、自然,语文生态课堂可以使语文教学良性持续发展,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直接互动的教学,过度重视间接经验传授。构建生态语文课堂就需要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教学活动不应该只是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只有将直接经验传授和间接经验传授两者放在同等地位上,才能建构出良好的生态语文课堂。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前提都要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这是最有效的办法。学生不应是坐在课堂中参与教学活动,而是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學活动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主动地学习探究知识,才能够把握课堂的知识,激发课堂学习的兴趣。因此,构建生态语文课堂,就需要以学生为主,把握学生的兴趣,牢牢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烦心理。因而,在生态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必修一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首先,在课前让学生自己寻找资料,探究奥斯维辛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其次,在班级中选一个主持人,在上课时组织班级同学对自己课下收集到的资料和成果进行组内展示,在展示后进行班级讨论。在下课前,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答疑。课堂全程都由学生负责,教师在课堂中负责进行引导,在此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性,很好地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活动中,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相互的沟通交流中,非常利于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二、因课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方法千篇一律不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知识,而且会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疲惫感,让学生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高中语文生态课堂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以及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来表现出和谐、自然、纯真的生态语文课堂。以200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例,从年级阶段上来看,必修教材分为必修一到必修五这五本教材。从内容划分上来看,必修教材内容分为阅读鉴赏、梳理探究、表达交流和名著导读这四个部分。从单元文章文体来看,第一单元多是现代文学作品,有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第二单元是古代诗文;第三单元则大多为杂文随笔;第四单元为科普类文章及应用文。从教材的不同及归类上来看,编辑按照一定的规律性和针对性来编写教材。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中,就不能够一直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应该结合不同的单元、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文章题材以及本班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贴近生活,全方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想要构建高中语文生态课堂,不仅需要教师采取相关的教学方法,还要帮助学生采取生态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目标应该是为了全方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而并非只是为了追求成绩的高低。书本上的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不应该舍本逐末,过分追求理论上的知识而忽略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要让学生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得到学习的灵感,而不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为了获取更高的成绩和排名,机械地训练学生学习和练习习题。所以,应该给予学生时间,让其能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得到学习的乐趣,在生活中将学习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学生都学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从其中可以体会到人是渺小的,但是人因为有了思想而变得伟大,思想是人的全部,思想是人能够超出其他世间万物的标志。从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帕斯卡尔的见解是正确的,没有了思想,人和动物没有区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加思考,不然我们和一根苇草是一样的,人是因为有了思想而伟大。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能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学习了理论知识能够改变我们对生活的看法。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能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启发引导,调动学生语文学习思维
虽然构建高中生态语文课堂,强调学生占主体地位,但不能忽视教师在语文课堂中的引导作用。生态语文课堂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和谐共处,互相讨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学生之间的讨论沟通,还是学生询问教师的问题,都是需要教师事先进行设计并在课堂上引导的。例如,在进行鲁迅先生的《孔乙己》这一篇文章的学习时,在文章的结尾,有一句“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学生会对孔乙己究竟是不是真的死亡了产生分歧,有的学生会认为孔乙己的确死了而有的同学会认为没有死。面对学生不一样的看法,应该给予他们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文章的印象,而不能够否定学生的回答,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学生的身上,这样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讨论孔乙己究竟有没有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孔乙己人物性格的理解,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其悲惨命运产生的原因。
总而言之,生态语文课堂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三观,让原本“填鸭式”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给予语文课堂原有的纯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让我们共同贯彻落实好高中语文生态教学理念,为建设高效的语文课堂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蹇登绯.中学语文课堂生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韩启芳.浅谈如何打造高中语文生态新课堂[J].考试周刊,2020(48):36-37.
[3]胡章会.构建语文原生态课堂的思考与探索[D].贵州师范大学,2016.
[4]张佳佳.浅谈生态课堂理念下的高中语文高效教学[J].学苑教育,2015(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