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心理学表明了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发展必须依靠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来源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而不是来自教师的反复讲解和反复练习。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构建学生的知识框架和能力框架,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是完全可能的。而实验教学就是使学生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创造了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以下是我在多年的实验教学中摸索出的方法。
一、科学地实施中职生物实验教学
现代心理学表明兴趣是最重要的学习动机之一,不科学的教育教学行为会削弱,甚至磨灭学生的兴趣。例如,刚接触到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时,学生过分惊喜的表现常常与学科教师循规蹈矩的要求不相符合而被指责,这种不科学的随意的教育行为很可能变成扼杀兴趣的起因。又如不把中职生物实验里的现象解释当成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契机,而简单地要求学生记住现象、背熟文字,使学生的认知过程面临一个实验现象后面紧跟一大堆文字所作的大量解释,这样会扼杀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而引发的学习兴趣。所以,合理、科学地实施生物实验教学显得十分必要。
教师要真正做到这点,不但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对每一节实验课应认真审视,精心选材,选材要注意到确保成功、安全、直观,有利于各种技能巩固和能力发展等诸方面,甚至对实验中可能发生的现象,做到心中有数。实验之前都是教学应提示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为什么这样观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有序、全面、客观、敏锐地观察实验品质和正确的观察方法,并逐步提高观察能力。同时教师要善于把握机会去启发他们的思维。例如在讲解中职生物第一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实验的前一天,布置生物实验兴趣小组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用黑纸把叶片的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搬到课堂上,教师应启发学生根据条件、方法和思路解决问题,而且“必须有说服别人的证据”。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根据其中所包含的知识点提出问题和见解,如“为什么要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叶片部分遮光的目的?为什么要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这样学生急于弄懂各种现象及其原因,调动他们仔细观察,积极思维,认真分析。只有这样科学地实施教学过程,才能使学生处于主动、活跃状态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勇于探索、积极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
实践表明,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将会极大地促进教育的发展,将会带来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模式、教育过程的深刻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会打破,学习过程将会呈现多元化、社会化、主体化趋势。要认识到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但是反过来,教育技术手段的改革会影响教育思想,形成新的教育思想,会形成新的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在教学中,继承传统教学媒体技术,各展其长,相辅相成,从而解决中职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例如:在讲解中职生物第一册《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知识时,枯燥难懂,在以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讲解时,我问学生:“在分裂后期细胞内染色单体有几条?”有学生认为有4条,有的学生认为有8条,意见不一。“那么究竟有几条?应该是8的一半。”我一边自问自答,一边用板擦擦去8的下半部分。“哇!原来‘8’的半是零!”学生神情兴奋。这时,我启发学生分析分裂后期染色体为零的原因,此时学生兴趣大增。然后我再用PPT课件演示整个分裂的过程。由于软件开发较成功,模拟十分逼真、生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很快理解,但是不能用计算机模拟实验代替学生实验与教师的演示实验。从以上步骤可以看出,课堂教学在目标指导下将各种教学媒体有机组合,各展所长,互为补充,运用各种手段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可以使学生感知全面,理解深刻,既掌握知识,又培养能力。
三、积极创造条件让中职学生多做实验
教师要主动进行教学改革,创造条件让中职学生有较多的机会动手做实验,从而调动中职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例如:在教学中职生物第二册《营养物质吸收和利用》一节中,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小肠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我的思路是:(1)先学生用肉眼观察鸡的小肠(实物)。(2)然后用剪刀纵向剖开露出鸡小肠内表面,注意小肠内外表面的对比,使学生看清楚小肠内表面的环形皱襞;再用放大镜观察小肠绒毛,引用学生用手左右抚摸小肠黏膜表面,使他们看到、摸到小肠绒毛,增强感性认识;接下去组织学生用显微镜观看小肠横切装片。(3)利用课件展示小肠绒毛对营养物质吸收的动态过程,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4)根据课本提示要求学生自制小肠环形环形皱襞模型,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展示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使学生的思维从客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产生质的飞跃。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安排不同形式的实验,既可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又可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多层的训练。同时教师也可结合实验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如举办晚会、小物品制作等等,进一步调动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索研究精神。
四、引入考核机制,促进中职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其接受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对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有重要作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固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在目前体制下,与所学课程考核与否有直接关系。考什么学什么,不考的不学或不好好学的情况,已是客观存在。所以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是一个认识问题,而且有一个机制问题。引入考核是压力,是评价,也是激励。没有考核机制,即使学生认识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即使教师的教学比较出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难持久保持。考核时可争取各种方式,如对实验报告的批改,分组实验时对个人或整组学生进行考核或学生根据老师要求对某些评分点进行自评。例如:对讲解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内容时,总共分五个评分点:(1)实验的原理10分;(2)实验的目的要求和材料用具10分;(3)设计记录表格,记录预测结果10分;(4)检测的方法步骤:①包括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20分,②脂肪的检测和观察20分,③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20分;(5)讨论、总结并整理实验10分。然后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估,在考核实验完毕后,可立即反馈给学生,指出该生哪个项目的哪个步骤、哪个问题是错误的。正是建立对实验技能的考核制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实验教学得到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得以实现,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巩固、运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总之,实验是中职生物教学的瓶颈,这瓶颈并非是无法突破的,突破的方法有很多种,上述只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通过实践有一定的收获,肯定还有更佳的方法,这是我今后要不断追求的目标。
一、科学地实施中职生物实验教学
现代心理学表明兴趣是最重要的学习动机之一,不科学的教育教学行为会削弱,甚至磨灭学生的兴趣。例如,刚接触到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时,学生过分惊喜的表现常常与学科教师循规蹈矩的要求不相符合而被指责,这种不科学的随意的教育行为很可能变成扼杀兴趣的起因。又如不把中职生物实验里的现象解释当成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契机,而简单地要求学生记住现象、背熟文字,使学生的认知过程面临一个实验现象后面紧跟一大堆文字所作的大量解释,这样会扼杀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而引发的学习兴趣。所以,合理、科学地实施生物实验教学显得十分必要。
教师要真正做到这点,不但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对每一节实验课应认真审视,精心选材,选材要注意到确保成功、安全、直观,有利于各种技能巩固和能力发展等诸方面,甚至对实验中可能发生的现象,做到心中有数。实验之前都是教学应提示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为什么这样观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有序、全面、客观、敏锐地观察实验品质和正确的观察方法,并逐步提高观察能力。同时教师要善于把握机会去启发他们的思维。例如在讲解中职生物第一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实验的前一天,布置生物实验兴趣小组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用黑纸把叶片的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搬到课堂上,教师应启发学生根据条件、方法和思路解决问题,而且“必须有说服别人的证据”。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根据其中所包含的知识点提出问题和见解,如“为什么要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叶片部分遮光的目的?为什么要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这样学生急于弄懂各种现象及其原因,调动他们仔细观察,积极思维,认真分析。只有这样科学地实施教学过程,才能使学生处于主动、活跃状态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勇于探索、积极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
实践表明,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将会极大地促进教育的发展,将会带来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模式、教育过程的深刻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会打破,学习过程将会呈现多元化、社会化、主体化趋势。要认识到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但是反过来,教育技术手段的改革会影响教育思想,形成新的教育思想,会形成新的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在教学中,继承传统教学媒体技术,各展其长,相辅相成,从而解决中职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例如:在讲解中职生物第一册《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知识时,枯燥难懂,在以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讲解时,我问学生:“在分裂后期细胞内染色单体有几条?”有学生认为有4条,有的学生认为有8条,意见不一。“那么究竟有几条?应该是8的一半。”我一边自问自答,一边用板擦擦去8的下半部分。“哇!原来‘8’的半是零!”学生神情兴奋。这时,我启发学生分析分裂后期染色体为零的原因,此时学生兴趣大增。然后我再用PPT课件演示整个分裂的过程。由于软件开发较成功,模拟十分逼真、生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很快理解,但是不能用计算机模拟实验代替学生实验与教师的演示实验。从以上步骤可以看出,课堂教学在目标指导下将各种教学媒体有机组合,各展所长,互为补充,运用各种手段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可以使学生感知全面,理解深刻,既掌握知识,又培养能力。
三、积极创造条件让中职学生多做实验
教师要主动进行教学改革,创造条件让中职学生有较多的机会动手做实验,从而调动中职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例如:在教学中职生物第二册《营养物质吸收和利用》一节中,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小肠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我的思路是:(1)先学生用肉眼观察鸡的小肠(实物)。(2)然后用剪刀纵向剖开露出鸡小肠内表面,注意小肠内外表面的对比,使学生看清楚小肠内表面的环形皱襞;再用放大镜观察小肠绒毛,引用学生用手左右抚摸小肠黏膜表面,使他们看到、摸到小肠绒毛,增强感性认识;接下去组织学生用显微镜观看小肠横切装片。(3)利用课件展示小肠绒毛对营养物质吸收的动态过程,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4)根据课本提示要求学生自制小肠环形环形皱襞模型,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展示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使学生的思维从客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产生质的飞跃。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安排不同形式的实验,既可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又可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多层的训练。同时教师也可结合实验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如举办晚会、小物品制作等等,进一步调动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索研究精神。
四、引入考核机制,促进中职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其接受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对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有重要作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固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在目前体制下,与所学课程考核与否有直接关系。考什么学什么,不考的不学或不好好学的情况,已是客观存在。所以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是一个认识问题,而且有一个机制问题。引入考核是压力,是评价,也是激励。没有考核机制,即使学生认识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即使教师的教学比较出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难持久保持。考核时可争取各种方式,如对实验报告的批改,分组实验时对个人或整组学生进行考核或学生根据老师要求对某些评分点进行自评。例如:对讲解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内容时,总共分五个评分点:(1)实验的原理10分;(2)实验的目的要求和材料用具10分;(3)设计记录表格,记录预测结果10分;(4)检测的方法步骤:①包括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20分,②脂肪的检测和观察20分,③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20分;(5)讨论、总结并整理实验10分。然后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估,在考核实验完毕后,可立即反馈给学生,指出该生哪个项目的哪个步骤、哪个问题是错误的。正是建立对实验技能的考核制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实验教学得到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得以实现,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巩固、运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总之,实验是中职生物教学的瓶颈,这瓶颈并非是无法突破的,突破的方法有很多种,上述只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通过实践有一定的收获,肯定还有更佳的方法,这是我今后要不断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