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语文?什么是语文教育?这是在语文课程、语文教学层面之上更为重要的概念,是语文教育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经过多年思考,我的认识是:语文是人的言语生活,语文教育是人的言语生活的教育,实施语文教育必须注重感悟。
1.语文是言语生活,语文教育就是感悟言语生活
语文从根本上说不是知识,不是法则,不是技能技巧,而是人的言语生活,而人的言语生活就是人的情感生活、精神生活、心灵生活。这里的“生活”是指人的整体生命活动,是人活出生命斑斓的色彩,显示出生命内在的精神力量,体现出生命个体的非凡价值。人学习一个词语就意味着打开一扇生活的窗口,意味着进入这个词语所开启的世界;学习一篇文章意味着进入一种感受和思考生活的过程和方式,意味着和世界上另一个心灵的接触、碰撞、交流,而言语知识和技能的提升都是在这样的言语生活过程中完成的。语文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感悟言语生活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才能使语文学习还原为人的精神活动、情感活动,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根本的提升。
2.语文是言语的艺术,语文教育就是感悟言语艺术
语文中当然有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当然有读写听说各项技能,但语文更重要的是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去生活,去理解和表达,这就是言语的艺术。言语艺术不是一种艺术门类,而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生活素養。语文教育就是感悟言语艺术的教育,引导学生把字写好,把话说好,把书读好,把文作好。
语文还是文学的艺术。教材中众多的文学作品,使学生感悟到人生的幸福和苦难、欢喜和惆怅、绝望和梦想、奋进和退缩、欲求和无奈,这些都是人生的色彩,都是人的气息。文学的价值在于慰藉心灵,陶冶情操,拓展精神空间,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整体提升。文学的教育本应是通过感受和领悟来实施的,只有感悟才能让学生用全副身心去和文学作品去对话、去交流、去体验,去提升生命的境界,而理性分析和讲解反而把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情境和神韵变得扁平、乏味。
3.语文是文化,语文教育就是感悟言语中的文化
一次,一名学生将“培育”的“育”字写成了“盲”字。我抓住这个机会为学生讲解“育”的字形:“育”字上面是倒写的“子”字,这是孩子出生时的情形,下面是“肉”字,就是说孩子出生了,母亲用去心血去养育。学生惊奇地睁大了眼睛。从那以后,学生再也没有把“育”字写错过。一个字写法的背后不仅仅字理,更是先民的智慧,更是一种文化的内涵。
从一个字、一个词语,到一个名句、一篇名文,表层知识的背后都有一种文化价值,而汉语文的文化内涵尤其丰富、博大。知识是立命的,文化才是立人的。语文教育的深层内涵就是引导学生感悟祖国的传统文化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引导学生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4.语文是创造,语文教育就是感悟创造
语文学习本身是一种创造,它不是对规范言语的直接吸收,不是将课文言语变为学生的言语,而是学生在优秀言语的影响下生成自己言语的创造性过程。这种创造性的学习的表现就是心与心交流,就是全身心的感受和领悟。感悟使学生在言语实践中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倾听,用皮肤去接触,用心灵去体验,用情感去触摸,用全副身心去探求课文言语的内涵,使语文学习由抽象走向形象,由单元走向多元,由片面走向整体,由表面走向深入,由封闭走向开放。
5.语文凝聚着真善美,语文教育就是感悟真善美
语文的内涵十分丰富,而语文能够承载的东西更是丰富多彩,人类精神的最高境界——真善美,都可以在语文中直接或间接的呈现。语文教育过程,就是学生感悟真善美的过程。朱自清的《背影》,父子深情是多么动人;老舍笔下的猫,调皮伶俐令人怜爱;冯骥才的《珍珠鸟》,内涵丰富给人启迪;李白的《蜀道难》,想象绮丽,动人心魄……对这些作品的学习,不应是肢解、切碎并固化为一成不变的教条,而应是整体感受、领悟、欣赏,是用感官接触、用心灵碰撞,渐悟,顿悟,妙悟,让心灵自由地驰骋,让智慧自由地生发。
总之,语文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感悟言语生活,感悟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言语知识、技能、方法,言语作品中的形象、情境、趣味、思想、情感、精神、道德、文化,言语行为中的意志、人格、社会,等等,一点一滴地积淀在学生的身心,不断地实践、运用,从而发展言语、滋养心灵、感受文化。
1.语文是言语生活,语文教育就是感悟言语生活
语文从根本上说不是知识,不是法则,不是技能技巧,而是人的言语生活,而人的言语生活就是人的情感生活、精神生活、心灵生活。这里的“生活”是指人的整体生命活动,是人活出生命斑斓的色彩,显示出生命内在的精神力量,体现出生命个体的非凡价值。人学习一个词语就意味着打开一扇生活的窗口,意味着进入这个词语所开启的世界;学习一篇文章意味着进入一种感受和思考生活的过程和方式,意味着和世界上另一个心灵的接触、碰撞、交流,而言语知识和技能的提升都是在这样的言语生活过程中完成的。语文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感悟言语生活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才能使语文学习还原为人的精神活动、情感活动,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根本的提升。
2.语文是言语的艺术,语文教育就是感悟言语艺术
语文中当然有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当然有读写听说各项技能,但语文更重要的是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去生活,去理解和表达,这就是言语的艺术。言语艺术不是一种艺术门类,而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生活素養。语文教育就是感悟言语艺术的教育,引导学生把字写好,把话说好,把书读好,把文作好。
语文还是文学的艺术。教材中众多的文学作品,使学生感悟到人生的幸福和苦难、欢喜和惆怅、绝望和梦想、奋进和退缩、欲求和无奈,这些都是人生的色彩,都是人的气息。文学的价值在于慰藉心灵,陶冶情操,拓展精神空间,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整体提升。文学的教育本应是通过感受和领悟来实施的,只有感悟才能让学生用全副身心去和文学作品去对话、去交流、去体验,去提升生命的境界,而理性分析和讲解反而把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情境和神韵变得扁平、乏味。
3.语文是文化,语文教育就是感悟言语中的文化
一次,一名学生将“培育”的“育”字写成了“盲”字。我抓住这个机会为学生讲解“育”的字形:“育”字上面是倒写的“子”字,这是孩子出生时的情形,下面是“肉”字,就是说孩子出生了,母亲用去心血去养育。学生惊奇地睁大了眼睛。从那以后,学生再也没有把“育”字写错过。一个字写法的背后不仅仅字理,更是先民的智慧,更是一种文化的内涵。
从一个字、一个词语,到一个名句、一篇名文,表层知识的背后都有一种文化价值,而汉语文的文化内涵尤其丰富、博大。知识是立命的,文化才是立人的。语文教育的深层内涵就是引导学生感悟祖国的传统文化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引导学生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4.语文是创造,语文教育就是感悟创造
语文学习本身是一种创造,它不是对规范言语的直接吸收,不是将课文言语变为学生的言语,而是学生在优秀言语的影响下生成自己言语的创造性过程。这种创造性的学习的表现就是心与心交流,就是全身心的感受和领悟。感悟使学生在言语实践中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倾听,用皮肤去接触,用心灵去体验,用情感去触摸,用全副身心去探求课文言语的内涵,使语文学习由抽象走向形象,由单元走向多元,由片面走向整体,由表面走向深入,由封闭走向开放。
5.语文凝聚着真善美,语文教育就是感悟真善美
语文的内涵十分丰富,而语文能够承载的东西更是丰富多彩,人类精神的最高境界——真善美,都可以在语文中直接或间接的呈现。语文教育过程,就是学生感悟真善美的过程。朱自清的《背影》,父子深情是多么动人;老舍笔下的猫,调皮伶俐令人怜爱;冯骥才的《珍珠鸟》,内涵丰富给人启迪;李白的《蜀道难》,想象绮丽,动人心魄……对这些作品的学习,不应是肢解、切碎并固化为一成不变的教条,而应是整体感受、领悟、欣赏,是用感官接触、用心灵碰撞,渐悟,顿悟,妙悟,让心灵自由地驰骋,让智慧自由地生发。
总之,语文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感悟言语生活,感悟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言语知识、技能、方法,言语作品中的形象、情境、趣味、思想、情感、精神、道德、文化,言语行为中的意志、人格、社会,等等,一点一滴地积淀在学生的身心,不断地实践、运用,从而发展言语、滋养心灵、感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