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5-100-01
体育主体性教学是一种现代体育教学形式,其突出特点是“主体参与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运动认知特点和教材特点,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并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创设良好的条件,在教师提出问题或启发之下,突出学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以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的主体与对象合二为一,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自身体育学习过程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促进了人的个性的发展。因为主体性教学遵循的是从他控到自控、从单维到多维、从不自觉到自觉、从缓慢提高到自我监控的飞跃的过程,所以说,体育主体性教学实际上又是学生自我监控的学习过程。所以,主体性教学即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又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如何在体育课中运用主体性教学是值得我们体育教师注意的,下面是我对主体性教学实践时的一些思考与体会。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课前的教学准备与课中的教学指导与点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服务。学习与发展是每一位学生的权利。然而学生与学生之间却存在着个性差异,要使千差万别的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就必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例如:由于同一学段学生存在着身体、爱好、兴趣与选择等共性特点。在体育课上进行耐力、速度、力量等素质练习时,最好能按学生的素质差异分组,为每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要求,使每位学生根据自己实际加以练习,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若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可以调整自己所在小组的位置,根据新目标继续努力,不断地唤起学生学习的动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学习,建立以多种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学体系,有效地实现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来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教育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以启发和引导受教育者积极地、自主地和创造地学习,通过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来建构学生的主体性。要改革以教材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中忽视学生生理、心理、体育文化特点,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满足于讲解与示范法、完整和分析法、重复练习法及游戏和比赛法等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模式。通过运用“启发式”、“发现式”教学理论和方法,改变教学形式、变换教学手段、调整技术难度、竞赛等办法来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优化教学过程。例如:在篮球、羽毛球等球类项目的学习中按学生的学习兴趣分组,更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习中情绪高涨,效果良好,显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在耐久跑练习中,让学生创设耐力跑路线、方法与情景,变原来单纯围绕操场进行耐力跑练习为有趣的情景跑、自然地形跑等等,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有氧耐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在课中实行人人都当小干部的制度,让小干部轮换整队、带准备操(选做广播操、徒手操、自编操等)、选择一些可行性的而同学们喜爱的游戏进行练习,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们不仅认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有些学生还自编了质量较高的徒手操,使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要实现角色变换,改“一言堂”为“群言堂”;改讲堂为学堂;变主讲为导讲;变控制为协调;变专制为激励。让学生充分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复杂的辩证关系,两者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现在一谈到主体性教学,似乎就是学生想练什么就练什么,能完成什么样就算什么,其实并不然,主体性教学虽然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决不能削弱或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主动权还掌握在老师手里,老师只要认识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才能实现,老师也才能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即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如此建立教师与学生的双边关系,才能把体育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体育教学方法发展的根本宗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学习,注重促进个性的发展。体育教师应及时地吸收、大胆创新,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研究创建新的教学方法时不应只局限于我国教学的基本原理,而应更多的注意到与国外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内容、方法和手段的相互交流和借鉴,引进现代化的教具渗透新时代的意识,研究中既要考虑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学生自学、自锻、自评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对学生自信、进取、竞争、拼搏、效率、时间等现代化观点的养成。新的《课程标准》把较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留给了教师和学生。因此,体育教师应大胆创新,在教学中,不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初中体育学习生涯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体育主体性教学是一种现代体育教学形式,其突出特点是“主体参与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运动认知特点和教材特点,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并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创设良好的条件,在教师提出问题或启发之下,突出学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以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的主体与对象合二为一,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自身体育学习过程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促进了人的个性的发展。因为主体性教学遵循的是从他控到自控、从单维到多维、从不自觉到自觉、从缓慢提高到自我监控的飞跃的过程,所以说,体育主体性教学实际上又是学生自我监控的学习过程。所以,主体性教学即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又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如何在体育课中运用主体性教学是值得我们体育教师注意的,下面是我对主体性教学实践时的一些思考与体会。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课前的教学准备与课中的教学指导与点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服务。学习与发展是每一位学生的权利。然而学生与学生之间却存在着个性差异,要使千差万别的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就必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例如:由于同一学段学生存在着身体、爱好、兴趣与选择等共性特点。在体育课上进行耐力、速度、力量等素质练习时,最好能按学生的素质差异分组,为每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要求,使每位学生根据自己实际加以练习,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若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可以调整自己所在小组的位置,根据新目标继续努力,不断地唤起学生学习的动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学习,建立以多种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学体系,有效地实现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来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教育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以启发和引导受教育者积极地、自主地和创造地学习,通过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来建构学生的主体性。要改革以教材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中忽视学生生理、心理、体育文化特点,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满足于讲解与示范法、完整和分析法、重复练习法及游戏和比赛法等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模式。通过运用“启发式”、“发现式”教学理论和方法,改变教学形式、变换教学手段、调整技术难度、竞赛等办法来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优化教学过程。例如:在篮球、羽毛球等球类项目的学习中按学生的学习兴趣分组,更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习中情绪高涨,效果良好,显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在耐久跑练习中,让学生创设耐力跑路线、方法与情景,变原来单纯围绕操场进行耐力跑练习为有趣的情景跑、自然地形跑等等,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有氧耐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在课中实行人人都当小干部的制度,让小干部轮换整队、带准备操(选做广播操、徒手操、自编操等)、选择一些可行性的而同学们喜爱的游戏进行练习,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们不仅认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有些学生还自编了质量较高的徒手操,使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要实现角色变换,改“一言堂”为“群言堂”;改讲堂为学堂;变主讲为导讲;变控制为协调;变专制为激励。让学生充分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复杂的辩证关系,两者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现在一谈到主体性教学,似乎就是学生想练什么就练什么,能完成什么样就算什么,其实并不然,主体性教学虽然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决不能削弱或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主动权还掌握在老师手里,老师只要认识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才能实现,老师也才能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即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如此建立教师与学生的双边关系,才能把体育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体育教学方法发展的根本宗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学习,注重促进个性的发展。体育教师应及时地吸收、大胆创新,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研究创建新的教学方法时不应只局限于我国教学的基本原理,而应更多的注意到与国外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内容、方法和手段的相互交流和借鉴,引进现代化的教具渗透新时代的意识,研究中既要考虑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学生自学、自锻、自评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对学生自信、进取、竞争、拼搏、效率、时间等现代化观点的养成。新的《课程标准》把较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留给了教师和学生。因此,体育教师应大胆创新,在教学中,不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初中体育学习生涯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