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总结234例泌尿系结石的部位、成分及治疗方法。
结果:体外冲击波治疗212例,手术治疗9例,药物治疗13例。
结论:泌尿系结石应根据结石的部位、大小、形状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 诊断 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270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242-02
此病是泌尿系的常见病。结石可见于肾、膀胱、输尿管和尿道的任何部位。但以肾与输尿管结石为常见。临床表现因结石所在部位不同而有异。肾与输尿管结石的典型表现为肾绞痛与血尿,在结石引起绞痛发作以前,病人没有任何感觉,由于某种诱因,如剧烈运动、劳动、长途乘车等,突然出现一侧腰部剧烈的绞痛,并向下腹及会阴部放射,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程度不同的血尿;膀胱结石主要表现是排尿困难和排尿疼痛。本院自2011年6月~2012年1月门诊和住院共收治泌尿系结石234例。现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总结和探讨。
1 临床资料
本组234例中,男161例,女73例,男女比例2.2∶1;年龄15~65岁,平均41岁。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不适或突发性腰部绞痛,伴有膀胱刺激症状和血尿等,均经B超、X线、静脉肾盂造影和CT检查明确诊断。其中肾结石27例,左肾结石15例,右肾结石12例,4例为巨大肾结石。输尿管结石220例,左输尿管结石91例,右输尿管结石129例,巨大膀胱结石5例。肾与输尿管结石比例1∶1.1。212例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9例巨大结石手术切开取石。13例口服排石药加服缓解平滑肌痉挛药物并适当增加活动量,结石排除。
2 结石成分及病因分析
经过对上述病人所排出结石的分析发现69%~78%的患者为草酸钙结石,其余依次为碳酸钙、尿酸钙。结石的发病为多种因素造成,主要是尿中晶体物质浓度升高或溶解度降低,使结晶析出,并聚集增多,最终形成结石。常见因素有下列几种:高钙尿、高尿酸尿、尿路感染、尿路畸形、前列腺增生、饮食(如硬化水)、药物(如服用磺胺类药物)等。
3 泌尿系结石的临床表现
3.1 无症状。肾内小结石临床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腰部酸胀感,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
3.2 疼痛。见于肾盂内较大结石,输尿管结石,结石活动或输尿管梗阻,造成肾内积水,泌尿系感染。表现为突发性腰腹部或小腹部剧烈绞痛,大汗淋漓,辗转反侧,或腰部胀痛,小腹部坠痛,向会阴部放射,也可表现为钝痛,可伴恶心、呕吐、有尿意但无尿液排除,或伴有尿频、尿急、尿痛。
3.3 血尿。血尿多与疼痛同时发生,由于结石活动时擦伤肾盂或输尿管黏膜,可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
3.4 感染。输尿管梗阻、肾积水,可发性肾盂肾炎、肾积液,膀胱炎。表现为发热、寒战或膀胱刺激症状。
4 诊断及鉴别诊断
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体检、尿检及X线片、B超、CT、静脉肾盂造影及实验室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并且确定结石部位、大小、数目、形状、有无合并肾积水、感染及肾功能情况,以决定治疗方案。鉴别诊断要注意与腹部其他脏器疾病鉴别,如阑尾炎、肝胆、胰腺疾病。女性患者要注意与卵巢、子宫及宫外孕、妇科肿瘤鉴别。
5 泌尿系结石的治疗
5.1 体外冲击波治疗。本组234例中90.5%患者行体外冲击波治疗,其中83%为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治疗后口服或静脉应用消炎药、多饮水、适当增加活动(如跑步、跳跃)及口服排石类中药,必要时给解痉止痉药物,经治疗后结石排除。
5.2 手术切开取石。见于肾盂、输尿管、膀胱内巨大结石、体外冲击波不能将结石震碎者。
5.3 口服药。对无症状的小结石、直径<0.5cm,可给予口服排石中药,加服解痉药物,多饮水、增加运动,使结石排出。本组234例中13例经口服药结石排出占5.5%。
6 讨论
结石的成分主要有6种,按占比例高低为草酸盐、磷酸直、尿酸盐、碳酸盐、胱氨酸。多数结石混合两种或两种以上杨分。因晶体占结石重量常超过60%,因此临床经晶体成分来命名。草酸钙结石质硬,粗糙,不规则,常呈桑椹样,棕褐色。磷酸钙、磷酸镁铵结石易碎,表面粗糙,不规则,灰白色、黄色或棕色,在X光片中可见分层现象,常形成鹿角形结石。尿酸结石质硬,光滑或不规则,常为多发,黄或红棕色,纯尿酸结石在X光片中不被显示。胱氨酸结石光滑,淡黄至黄棕色,蜡样外观。
许多因素影响泌尿系结石的形成。尿中形成结石晶体的盐类呈超饱和状态,尿中抑制晶体形成物质不足和核基质的存在,是形成结石的主要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社会经济地位、饮食成份和结构、水分摄入量、气候、代谢和遗传等因素。上尿路结石好发于20~50岁。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发病年龄高峰为35岁。女性有两个高峰,30岁及55岁。在二次世界大战时,上尿路结石发病率降低,而其间隙期间以及近四十年来发病率大大上升,提示与经济收入和饮食结构变化有关。实验证明,饮食中动物蛋白、精制糖增多,纤维素减少,促使上尿路结石形成。大量饮水使尿液稀释,能减少尿中晶体形成。相等高温环境及活动减少等亦为影响因素,但职业、气候等不是单一决定因素。
①形成结石物质排出过多:尿液中钙、草酸、尿酸排出量增加。长期卧床,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再吸收性高尿钙症),特发性高尿钙症(吸收性高尿钙症一肠道吸收钙增多或肾性高尿钙症-肾小管再吸收钙减少),其它代谢异常及肾小管酸中毒等,均使尿钙排出增加。痛风,尿持续酸性,慢性腹泻及噻嗪类利尿剂均使尿酸排出增加。内源性合成草酸增加或肠道吸收草酸增加,可引起高草酸尿症。②尿酸性减低,pH增高。③尿量减少,使盐类和有机物质的浓度增高。④尿中抑制晶体形成物质含量减少,如枸橼酸、焦磷酸盐、镁、酸性粘多糖、某些微量元素等。
7 预防
预防结石复发。平时应多饮水,尽量多饮开水或含矿物质少的磁化水。治疗原发病如甲旁亢、甲亢等,对于草酸钙结石应避免高草酸食物如菠菜、番茄、土豆、甜菜、茶叶、巧克力及高钙饮食如牛奶。高尿酸血症和高尿酸尿患者应少吃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肉、咖啡等,或者口服碱性药物碳酸氢钠片。另外,日常生活中注意调配好饮食结构,少食高糖、高钙食物,适当增加运动也是预防结石形成不可缺少的。
方法:回顾性总结234例泌尿系结石的部位、成分及治疗方法。
结果:体外冲击波治疗212例,手术治疗9例,药物治疗13例。
结论:泌尿系结石应根据结石的部位、大小、形状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 诊断 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270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242-02
此病是泌尿系的常见病。结石可见于肾、膀胱、输尿管和尿道的任何部位。但以肾与输尿管结石为常见。临床表现因结石所在部位不同而有异。肾与输尿管结石的典型表现为肾绞痛与血尿,在结石引起绞痛发作以前,病人没有任何感觉,由于某种诱因,如剧烈运动、劳动、长途乘车等,突然出现一侧腰部剧烈的绞痛,并向下腹及会阴部放射,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程度不同的血尿;膀胱结石主要表现是排尿困难和排尿疼痛。本院自2011年6月~2012年1月门诊和住院共收治泌尿系结石234例。现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总结和探讨。
1 临床资料
本组234例中,男161例,女73例,男女比例2.2∶1;年龄15~65岁,平均41岁。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不适或突发性腰部绞痛,伴有膀胱刺激症状和血尿等,均经B超、X线、静脉肾盂造影和CT检查明确诊断。其中肾结石27例,左肾结石15例,右肾结石12例,4例为巨大肾结石。输尿管结石220例,左输尿管结石91例,右输尿管结石129例,巨大膀胱结石5例。肾与输尿管结石比例1∶1.1。212例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9例巨大结石手术切开取石。13例口服排石药加服缓解平滑肌痉挛药物并适当增加活动量,结石排除。
2 结石成分及病因分析
经过对上述病人所排出结石的分析发现69%~78%的患者为草酸钙结石,其余依次为碳酸钙、尿酸钙。结石的发病为多种因素造成,主要是尿中晶体物质浓度升高或溶解度降低,使结晶析出,并聚集增多,最终形成结石。常见因素有下列几种:高钙尿、高尿酸尿、尿路感染、尿路畸形、前列腺增生、饮食(如硬化水)、药物(如服用磺胺类药物)等。
3 泌尿系结石的临床表现
3.1 无症状。肾内小结石临床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腰部酸胀感,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
3.2 疼痛。见于肾盂内较大结石,输尿管结石,结石活动或输尿管梗阻,造成肾内积水,泌尿系感染。表现为突发性腰腹部或小腹部剧烈绞痛,大汗淋漓,辗转反侧,或腰部胀痛,小腹部坠痛,向会阴部放射,也可表现为钝痛,可伴恶心、呕吐、有尿意但无尿液排除,或伴有尿频、尿急、尿痛。
3.3 血尿。血尿多与疼痛同时发生,由于结石活动时擦伤肾盂或输尿管黏膜,可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
3.4 感染。输尿管梗阻、肾积水,可发性肾盂肾炎、肾积液,膀胱炎。表现为发热、寒战或膀胱刺激症状。
4 诊断及鉴别诊断
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体检、尿检及X线片、B超、CT、静脉肾盂造影及实验室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并且确定结石部位、大小、数目、形状、有无合并肾积水、感染及肾功能情况,以决定治疗方案。鉴别诊断要注意与腹部其他脏器疾病鉴别,如阑尾炎、肝胆、胰腺疾病。女性患者要注意与卵巢、子宫及宫外孕、妇科肿瘤鉴别。
5 泌尿系结石的治疗
5.1 体外冲击波治疗。本组234例中90.5%患者行体外冲击波治疗,其中83%为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治疗后口服或静脉应用消炎药、多饮水、适当增加活动(如跑步、跳跃)及口服排石类中药,必要时给解痉止痉药物,经治疗后结石排除。
5.2 手术切开取石。见于肾盂、输尿管、膀胱内巨大结石、体外冲击波不能将结石震碎者。
5.3 口服药。对无症状的小结石、直径<0.5cm,可给予口服排石中药,加服解痉药物,多饮水、增加运动,使结石排出。本组234例中13例经口服药结石排出占5.5%。
6 讨论
结石的成分主要有6种,按占比例高低为草酸盐、磷酸直、尿酸盐、碳酸盐、胱氨酸。多数结石混合两种或两种以上杨分。因晶体占结石重量常超过60%,因此临床经晶体成分来命名。草酸钙结石质硬,粗糙,不规则,常呈桑椹样,棕褐色。磷酸钙、磷酸镁铵结石易碎,表面粗糙,不规则,灰白色、黄色或棕色,在X光片中可见分层现象,常形成鹿角形结石。尿酸结石质硬,光滑或不规则,常为多发,黄或红棕色,纯尿酸结石在X光片中不被显示。胱氨酸结石光滑,淡黄至黄棕色,蜡样外观。
许多因素影响泌尿系结石的形成。尿中形成结石晶体的盐类呈超饱和状态,尿中抑制晶体形成物质不足和核基质的存在,是形成结石的主要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社会经济地位、饮食成份和结构、水分摄入量、气候、代谢和遗传等因素。上尿路结石好发于20~50岁。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发病年龄高峰为35岁。女性有两个高峰,30岁及55岁。在二次世界大战时,上尿路结石发病率降低,而其间隙期间以及近四十年来发病率大大上升,提示与经济收入和饮食结构变化有关。实验证明,饮食中动物蛋白、精制糖增多,纤维素减少,促使上尿路结石形成。大量饮水使尿液稀释,能减少尿中晶体形成。相等高温环境及活动减少等亦为影响因素,但职业、气候等不是单一决定因素。
①形成结石物质排出过多:尿液中钙、草酸、尿酸排出量增加。长期卧床,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再吸收性高尿钙症),特发性高尿钙症(吸收性高尿钙症一肠道吸收钙增多或肾性高尿钙症-肾小管再吸收钙减少),其它代谢异常及肾小管酸中毒等,均使尿钙排出增加。痛风,尿持续酸性,慢性腹泻及噻嗪类利尿剂均使尿酸排出增加。内源性合成草酸增加或肠道吸收草酸增加,可引起高草酸尿症。②尿酸性减低,pH增高。③尿量减少,使盐类和有机物质的浓度增高。④尿中抑制晶体形成物质含量减少,如枸橼酸、焦磷酸盐、镁、酸性粘多糖、某些微量元素等。
7 预防
预防结石复发。平时应多饮水,尽量多饮开水或含矿物质少的磁化水。治疗原发病如甲旁亢、甲亢等,对于草酸钙结石应避免高草酸食物如菠菜、番茄、土豆、甜菜、茶叶、巧克力及高钙饮食如牛奶。高尿酸血症和高尿酸尿患者应少吃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肉、咖啡等,或者口服碱性药物碳酸氢钠片。另外,日常生活中注意调配好饮食结构,少食高糖、高钙食物,适当增加运动也是预防结石形成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