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是为了引导大学生在校期间全面拓宽自身的知识层面,提高自身学识,逐步实现自我价值目标,为他们将来的可持续铺平道路。在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呈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在现代化形式背景下,高校的思政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本篇文章以高校思政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为主体对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策略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政课程;人文精神培养;策略建议
引言
少年强则国强,接受思政教育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之一,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今天,我国教育部门对思政课程的关注力日益提高。为了紧跟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需要建立先进的教育观念,并且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创新,以全面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育目标,为他们今后发展夯实基础。
一、思政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思政教育是当今社会国家向前发展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教学机构在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加大对品行的教育。思政教育是对学生内在修养的教育,只有首先提高学生的修养,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一)培养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
学校不能单单教育学生学习知识理论,还要在他们在校期间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祖国的发展输送人才。而培养学生养形成正确三观的前提就是在日常教育中注重思政教育课程。三观对学生来说是影响深远的。学生在经历完高考的重压之后,难免会对学习逐渐懈怠,导致考试挂科、沉迷游戏等情况的出现,而在大学思政教学中给他们渗透人文精神的讲解,从而帮助他们在大学期间保持正确的人生走向。
(二)完善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思政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想品格,一个优秀的大学生不能只表现为成绩优异,而人格品行与成绩相差甚远。学校对他们进行思政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精神的提高从而改变或纠正他们的不良品行,同时也可以激励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辅助他们树立宏远的理想,增加他们对社会的使命感,进而才能推动我们华夏民族的发展,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可以督促学生们的自我管理并保持良好的学习方式
受年龄的影响,大学的学生没有完全形成自控意识。因此,教育者要在日常讲习里注重培育他们的学习意识,从而促进他们自我管理意识的养成和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他们才能在这个阶段将重心放在学习上,促使自身加强知识储备。思政老师对于他们的成绩以及学习心态的影响是深远的,老师注重对他们思政方面的教育可以高效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并对某些有不良的学习习惯进行指导。
(四)促进学生精神层面的增长
可以拓宽学习者的眼界,促进其精神层面的增长,同时还可以促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提升学生群体生活情操,培养他们品行素养的形成。提升自身的品行素养需要学习者自身的刻苦钻研,学生们通过学习思政课程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释放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在烦躁时转移自身的注意力,调整心态。
二、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老师过于注重教学进度
由于老师有明确的教学进度管制,这就使得部分老师存在盲目地赶教学进度的现象出现,侧重于关注孩子们知识量的增加,而对他们的学习能力视而不见。这样的教学模式极其容易让学生在学习中造成死记硬背的状态,一方面增加了他们对学习的抵触心理,另一方面更不利于他们全身心的发展。
(二)思想政治课程课时占比相对较少
由于思想政治课程不是主流学科,因此,课时占比较少,大部分的任课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过于形式化,老师没有充足的时间详细给学生贯穿思想政治的专业内容,通常都是照搬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传授最基本的技能,从而造成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效率低下的现状,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也逐渐懈怠,非常不利于发掘学生们的学习潜力和提升他们的政治意识。
(三)思想政治教师缺乏正确的道德操守
老师如果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和奉献精神,必然会在日常教学中影响学生的成绩和思想道德素质。现阶段,纵观网络世界,发现仍存在着部分老师信仰模糊,在教学过程中盲目追求自身利益,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人生走向。部分思想政治老师过于注重利益,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因此并在工作中并不敬业,责任意识淡薄,没有把教师这份当作是崇高的事业。有的不注重课堂质量,有的把精力放在社会兼职等赚钱的收益性工作上,更有甚至利用网络平台发布不当言论,忘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四)思想政治老师政治信仰薄弱
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其他的学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这就要求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比其他科目的老师具备更高层面的政治信仰,才能在教育之路上不斷强化学生的政治信仰。但在目前阶段,受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思想政治老师的政治素养逐渐有所下降,而思想政治老师的政治信仰出现薄弱现象,其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不可预估的。
(五)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学生管理联动性不强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全面持久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性、系统性有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学生管理工作自成体系,协调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未能潜移默化的融入到高校学生教育的各项工作中,更多的体现在思政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难以形成思政教育范围,影响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
三、关于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策略建议
(一)创新教学模式和教育方式
中国发展上下五千年,千年来教育与创新在人类社会进步中是必不可少的,接受教育是我们每个人的必由之路,而思政方面的培养更是在教育中尤为重要。要想提高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水平首先就要摒弃以往的教学模式,比如引进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利用网络的相互性来满足人与人沟通交流。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在线交流沟通,及时准确的了解到学生的思想走向及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因此开展相关的针对性教育。对于互联网资源的有效规划利用,不但可以提升老师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还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各方面积极性。 (二)任课老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发挥标榜作用
老师作为和学生接触时间最久的角色应该首先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老师言传身教,才能在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中给他们树立榜样,无形中就能感召学生对老师进行模仿,以老师作为标榜,从而提高自身人文精神修养。因此,只有从源头上增强老师群体的政治涵养,使他们自身立志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感、有道德情操的人民教师,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强化老师将自身的理想与教育教学成绩紧密结合,不断完善本职工作。
(三)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关于学习思政教育的活动
大学阶段的学生,需要老师全面发挥其领导才能进行引导学习,老师不能实施课堂上的“散养”教育,在课后还应该多组织学习关于思政教育的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就非常看重集体意识。老师要激励他们全身心参加团体的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能提升学生的决策力、合作意识、创新思维等素质教育。比如,鼓励学生参加“红色革命活动”、“缅怀英雄先烈活动”等。
(四)创建完整的思政课程管理体系
高校老师应根据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完善班级体制体规,着重加强现代教育管理的方式,端正自身态度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在进行思政教育工作时,应以鼓励为主,注重学生的心理成长健康,不要有等级划分的想法,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想法,制定更全面、让他们更信服的综合指标。在教育的过程中融入人文精神,激法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更正自身不足之处的同时,让他们树立其正确的三观。
(五)结合日常校园管理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
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需要结合长期的法治教育才能完成,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并且需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实现。因此学校首先应在日常的管理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可以与班主任协商,通过班会向学生们普及政治常识和常见的法规知识,并且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播放法制意识教育的相关视频;其次,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款来制定班级内部的管理体质,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感受法制生活;最后,开展关于“法律法规”的课外活动,通过演讲、编小品、说相声等形式让学生切身实际的感受的政治的威严,从而促使他们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
结束语:
大学思政教育肩负着着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在整个教育过程里,高校还需要对思政教育进行优化以及创新教学模式,从每个层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雅。与此同时,高校老师要自主提升个人专业知识储备和教研能力,在对学生们的教育过程中,贡献自身教学力量,改变与学生们的交流方式和内容、组织多元化的校园项目,建立友好、温馨的校园关系,激励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目标的落实。
参考文献:
[1]盛俊,沈利.高校课堂如何将思政元素与人文精神有效结合[J].智库时代,2019(S1):154-155.
[2]李翠霞.高校思政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初探[J].教育教學论坛,2019(49):128-129.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政课程;人文精神培养;策略建议
引言
少年强则国强,接受思政教育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之一,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今天,我国教育部门对思政课程的关注力日益提高。为了紧跟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需要建立先进的教育观念,并且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创新,以全面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育目标,为他们今后发展夯实基础。
一、思政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思政教育是当今社会国家向前发展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教学机构在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加大对品行的教育。思政教育是对学生内在修养的教育,只有首先提高学生的修养,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一)培养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
学校不能单单教育学生学习知识理论,还要在他们在校期间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祖国的发展输送人才。而培养学生养形成正确三观的前提就是在日常教育中注重思政教育课程。三观对学生来说是影响深远的。学生在经历完高考的重压之后,难免会对学习逐渐懈怠,导致考试挂科、沉迷游戏等情况的出现,而在大学思政教学中给他们渗透人文精神的讲解,从而帮助他们在大学期间保持正确的人生走向。
(二)完善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思政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想品格,一个优秀的大学生不能只表现为成绩优异,而人格品行与成绩相差甚远。学校对他们进行思政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精神的提高从而改变或纠正他们的不良品行,同时也可以激励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辅助他们树立宏远的理想,增加他们对社会的使命感,进而才能推动我们华夏民族的发展,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可以督促学生们的自我管理并保持良好的学习方式
受年龄的影响,大学的学生没有完全形成自控意识。因此,教育者要在日常讲习里注重培育他们的学习意识,从而促进他们自我管理意识的养成和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他们才能在这个阶段将重心放在学习上,促使自身加强知识储备。思政老师对于他们的成绩以及学习心态的影响是深远的,老师注重对他们思政方面的教育可以高效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并对某些有不良的学习习惯进行指导。
(四)促进学生精神层面的增长
可以拓宽学习者的眼界,促进其精神层面的增长,同时还可以促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提升学生群体生活情操,培养他们品行素养的形成。提升自身的品行素养需要学习者自身的刻苦钻研,学生们通过学习思政课程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释放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在烦躁时转移自身的注意力,调整心态。
二、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老师过于注重教学进度
由于老师有明确的教学进度管制,这就使得部分老师存在盲目地赶教学进度的现象出现,侧重于关注孩子们知识量的增加,而对他们的学习能力视而不见。这样的教学模式极其容易让学生在学习中造成死记硬背的状态,一方面增加了他们对学习的抵触心理,另一方面更不利于他们全身心的发展。
(二)思想政治课程课时占比相对较少
由于思想政治课程不是主流学科,因此,课时占比较少,大部分的任课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过于形式化,老师没有充足的时间详细给学生贯穿思想政治的专业内容,通常都是照搬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传授最基本的技能,从而造成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效率低下的现状,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也逐渐懈怠,非常不利于发掘学生们的学习潜力和提升他们的政治意识。
(三)思想政治教师缺乏正确的道德操守
老师如果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和奉献精神,必然会在日常教学中影响学生的成绩和思想道德素质。现阶段,纵观网络世界,发现仍存在着部分老师信仰模糊,在教学过程中盲目追求自身利益,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人生走向。部分思想政治老师过于注重利益,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因此并在工作中并不敬业,责任意识淡薄,没有把教师这份当作是崇高的事业。有的不注重课堂质量,有的把精力放在社会兼职等赚钱的收益性工作上,更有甚至利用网络平台发布不当言论,忘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四)思想政治老师政治信仰薄弱
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其他的学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这就要求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比其他科目的老师具备更高层面的政治信仰,才能在教育之路上不斷强化学生的政治信仰。但在目前阶段,受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思想政治老师的政治素养逐渐有所下降,而思想政治老师的政治信仰出现薄弱现象,其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不可预估的。
(五)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学生管理联动性不强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全面持久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性、系统性有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学生管理工作自成体系,协调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未能潜移默化的融入到高校学生教育的各项工作中,更多的体现在思政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难以形成思政教育范围,影响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
三、关于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策略建议
(一)创新教学模式和教育方式
中国发展上下五千年,千年来教育与创新在人类社会进步中是必不可少的,接受教育是我们每个人的必由之路,而思政方面的培养更是在教育中尤为重要。要想提高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水平首先就要摒弃以往的教学模式,比如引进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利用网络的相互性来满足人与人沟通交流。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在线交流沟通,及时准确的了解到学生的思想走向及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因此开展相关的针对性教育。对于互联网资源的有效规划利用,不但可以提升老师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还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各方面积极性。 (二)任课老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发挥标榜作用
老师作为和学生接触时间最久的角色应该首先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老师言传身教,才能在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中给他们树立榜样,无形中就能感召学生对老师进行模仿,以老师作为标榜,从而提高自身人文精神修养。因此,只有从源头上增强老师群体的政治涵养,使他们自身立志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感、有道德情操的人民教师,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强化老师将自身的理想与教育教学成绩紧密结合,不断完善本职工作。
(三)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关于学习思政教育的活动
大学阶段的学生,需要老师全面发挥其领导才能进行引导学习,老师不能实施课堂上的“散养”教育,在课后还应该多组织学习关于思政教育的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就非常看重集体意识。老师要激励他们全身心参加团体的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能提升学生的决策力、合作意识、创新思维等素质教育。比如,鼓励学生参加“红色革命活动”、“缅怀英雄先烈活动”等。
(四)创建完整的思政课程管理体系
高校老师应根据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完善班级体制体规,着重加强现代教育管理的方式,端正自身态度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在进行思政教育工作时,应以鼓励为主,注重学生的心理成长健康,不要有等级划分的想法,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想法,制定更全面、让他们更信服的综合指标。在教育的过程中融入人文精神,激法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更正自身不足之处的同时,让他们树立其正确的三观。
(五)结合日常校园管理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
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需要结合长期的法治教育才能完成,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并且需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实现。因此学校首先应在日常的管理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可以与班主任协商,通过班会向学生们普及政治常识和常见的法规知识,并且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播放法制意识教育的相关视频;其次,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款来制定班级内部的管理体质,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感受法制生活;最后,开展关于“法律法规”的课外活动,通过演讲、编小品、说相声等形式让学生切身实际的感受的政治的威严,从而促使他们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
结束语:
大学思政教育肩负着着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在整个教育过程里,高校还需要对思政教育进行优化以及创新教学模式,从每个层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雅。与此同时,高校老师要自主提升个人专业知识储备和教研能力,在对学生们的教育过程中,贡献自身教学力量,改变与学生们的交流方式和内容、组织多元化的校园项目,建立友好、温馨的校园关系,激励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目标的落实。
参考文献:
[1]盛俊,沈利.高校课堂如何将思政元素与人文精神有效结合[J].智库时代,2019(S1):154-155.
[2]李翠霞.高校思政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初探[J].教育教學论坛,2019(49):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