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具有的基本性质。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其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教育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加健康,使人的品质更加高尚,使人的个性更加张扬,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十分必要。
【关键词】中学 语文教学 德育渗透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教材的思想点,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
文以载道。初中语文教材选取的大都是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不仅仅是给人以知、解人以惑,更重要的是师人以德、授人以道。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较好地实现德育渗透呢?笔者认为,注意运用恰当的形式进行德育渗透,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教师人格渗透。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有句至理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现在有些学生迷恋电脑游戏,而心浮气躁,面对纷繁复杂良莠并存的快餐文化,难以辨别真伪。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语文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奥斯特洛夫斯基《生命的意义》时,我先请同学说说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有位同学说,我的理想是以后设计电脑游戏,因为电脑游戏太有趣了。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因为这位同学平时就喜欢玩电脑游戏,并因此影响了功课,我趁机说:“大家不要笑,这电脑游戏并不是随便就能设计的,他其实就是想成为一名电脑软件设计师,这是一个非常崇高的理想,就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你们有足够的信心吗?”接着,我给他们讲《生命的意义》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故事,当我讲到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还以非凡的毅力坚持写作时,我注意到所有同学都震撼了,此时,大家齐声朗读“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呢?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你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也不因虚度年华而羞耻;这样,在你临死的时候,你能够说:我的全部生命和整个力量都已献给了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同学们为实现理想而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理解了生命价值的意义所在。
2.导入新课渗透。导入新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我们能设计一段寓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成功导语,创设一种教学情景导入新课,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然地接受课文的思想观点进而形成强烈的学习动力。如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就可以设计这样一段导语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看过《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的电影吗?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的儿子毛岸英,作为志愿军战士的一员,为了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帝国主义的战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今天我们学习的现代著名作家魏巍写的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报道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伟大胸怀的。作者用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发人深思的题目,表现了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从而热情歌颂了中朝人民反侵略的伟大斗争。又如,讲授《中国石拱橋》时,可先出示中国石拱桥彩色挂图向学生介绍,接着问学生,谁知道这座桥建在哪儿?为什么中外游客都喜欢到桥上看一看,走一走呢?(因为它是我国人民设计和建造的),这样的导语容易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教材与现实结合渗透。“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的立场观点都会在语言文字中反映出来,特别是思想性较强的文章,其思想内容往往会通过字、词、句、段直接显露出来。所谓“以文导情”就是指用文章中蕴含的德育情感因素对现实学生存在的不成熟的偏激的或不正确的思想意识、情感志趣加以疏导利导,促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在语文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现实,深入了解今天的学生,找准思想教育的切入点,抓住最佳时机对学生以文导情,让学生更容易心悦诚服,收到良好效果。针对部分学生埋怨父母唠叨多事、不理解父母甚至不尊重父母这一现象,我讲《背影》时就有意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利用文中“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展开讨论。学生一下子议论纷纷,最后我把他们说的理由归纳板书,发现几乎都是让孩子多吃点、穿暖点、走路小心点、学习刻苦点……我让孩子们看着黑板,指出父母哪些话说得不对。学生都沉默了。我趁机说:“同学们,我们哪一个家长不是和作者的父亲一样时时刻刻点点滴滴关爱着我们呢?他们的唠叨不正是深深的关爱吗?尊敬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希望我们以后都要多体谅父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从父母的唠叨中感悟关爱、体验爱心好吗?”全班同学五十多双眼睛闪闪发光地看着我,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读出了他们的感触和领悟。
4.写作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写作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渗透德育,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会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作文教学中,从身边琐事中去体味市井百态去关注社会,去感悟人生,这样的作文让学生自己命题,让他们从生活的小事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出合乎情理的感悟,给人以思想上的升华。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必须“活水”长流,这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自觉的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待于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深入细致的尝试与探索,以上是本人在初中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粗浅的探索,希望有更多的教育者能投身其中。
【关键词】中学 语文教学 德育渗透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教材的思想点,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
文以载道。初中语文教材选取的大都是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不仅仅是给人以知、解人以惑,更重要的是师人以德、授人以道。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较好地实现德育渗透呢?笔者认为,注意运用恰当的形式进行德育渗透,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教师人格渗透。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有句至理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现在有些学生迷恋电脑游戏,而心浮气躁,面对纷繁复杂良莠并存的快餐文化,难以辨别真伪。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语文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奥斯特洛夫斯基《生命的意义》时,我先请同学说说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有位同学说,我的理想是以后设计电脑游戏,因为电脑游戏太有趣了。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因为这位同学平时就喜欢玩电脑游戏,并因此影响了功课,我趁机说:“大家不要笑,这电脑游戏并不是随便就能设计的,他其实就是想成为一名电脑软件设计师,这是一个非常崇高的理想,就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你们有足够的信心吗?”接着,我给他们讲《生命的意义》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故事,当我讲到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还以非凡的毅力坚持写作时,我注意到所有同学都震撼了,此时,大家齐声朗读“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呢?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你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也不因虚度年华而羞耻;这样,在你临死的时候,你能够说:我的全部生命和整个力量都已献给了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同学们为实现理想而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理解了生命价值的意义所在。
2.导入新课渗透。导入新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我们能设计一段寓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成功导语,创设一种教学情景导入新课,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然地接受课文的思想观点进而形成强烈的学习动力。如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就可以设计这样一段导语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看过《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的电影吗?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的儿子毛岸英,作为志愿军战士的一员,为了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帝国主义的战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今天我们学习的现代著名作家魏巍写的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报道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伟大胸怀的。作者用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发人深思的题目,表现了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从而热情歌颂了中朝人民反侵略的伟大斗争。又如,讲授《中国石拱橋》时,可先出示中国石拱桥彩色挂图向学生介绍,接着问学生,谁知道这座桥建在哪儿?为什么中外游客都喜欢到桥上看一看,走一走呢?(因为它是我国人民设计和建造的),这样的导语容易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教材与现实结合渗透。“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的立场观点都会在语言文字中反映出来,特别是思想性较强的文章,其思想内容往往会通过字、词、句、段直接显露出来。所谓“以文导情”就是指用文章中蕴含的德育情感因素对现实学生存在的不成熟的偏激的或不正确的思想意识、情感志趣加以疏导利导,促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在语文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现实,深入了解今天的学生,找准思想教育的切入点,抓住最佳时机对学生以文导情,让学生更容易心悦诚服,收到良好效果。针对部分学生埋怨父母唠叨多事、不理解父母甚至不尊重父母这一现象,我讲《背影》时就有意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利用文中“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展开讨论。学生一下子议论纷纷,最后我把他们说的理由归纳板书,发现几乎都是让孩子多吃点、穿暖点、走路小心点、学习刻苦点……我让孩子们看着黑板,指出父母哪些话说得不对。学生都沉默了。我趁机说:“同学们,我们哪一个家长不是和作者的父亲一样时时刻刻点点滴滴关爱着我们呢?他们的唠叨不正是深深的关爱吗?尊敬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希望我们以后都要多体谅父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从父母的唠叨中感悟关爱、体验爱心好吗?”全班同学五十多双眼睛闪闪发光地看着我,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读出了他们的感触和领悟。
4.写作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写作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渗透德育,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会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作文教学中,从身边琐事中去体味市井百态去关注社会,去感悟人生,这样的作文让学生自己命题,让他们从生活的小事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出合乎情理的感悟,给人以思想上的升华。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必须“活水”长流,这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自觉的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待于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深入细致的尝试与探索,以上是本人在初中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粗浅的探索,希望有更多的教育者能投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