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唐诗代表了中国诗歌的最高成就,然而其中仍不乏语言鄙俗、格调卑下者。明人杨慎就揭示了这一现象,并给它们冠以“劣唐诗”之名。本文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分析研究这些唐诗及其作者,找到其存在并流传的原因。
关键词:唐诗劣唐诗尚俗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劣唐诗”,顾名思义指的是唐诗中之拙劣者。当然,它的参照对象当为代表中国诗歌最高成就的盛唐诗中兴象玲珑、圆融通透之诗。
本文所说的“劣唐诗”来源于明代杨慎《升庵诗话》中“劣唐诗”条。唐诗本是一个集体概念,指的是有唐一代所有诗人的诗歌作品的总和。因唐人在才能、修养、秉性上高下有别,所作之诗有优劣之分,本属正常之事。但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期,且出现了许多令后世望尘莫及的伟大诗人与诗篇,因而后人为唐诗贴上了一个“特等品”的标签。当然这里的唐诗概念已经被转换成了能够表现“盛唐气象”的雄深雅健之诗、含蓄蕴藉之诗、自然天成之诗。所以一旦读到唐人诗作中,格调不高的、语直意浅的、无益政化的作品,便会大为惊讶了,而且更令人奇怪的是这类作品似乎还不是少数现象,而是有着一大批的代表诗人且分布在盛、晚唐时期。为了揭开这个谜底,让我们从了解这些诗人与他们的作品开始。
一薛逢
元人辛文房在《唐才子传》评薛逢曰:
“逢天资本高,学力亦赡,故不甚苦思,而自有豪逸之态。第长短皆率然而成,未免失浅露俗,盖亦当时所尚,非离群绝俗之诣也。”
看来,薛逢诗的浅俗一方面是由于他做诗太轻率,不愿下功夫,另一方面也是为当时尚俗的风气所影响。薛逢本人性格上的自负与恃才褊忿是他做诗轻率的深层原因,他做诗只求一吐为快,宣泄不平,从态度上来说不够严谨。其诗如“日往月来何草草,今年又较三年老”(《醉春风》)、“东家有儿年十五,只向田园独辛苦”(《邻相反行》)、“旅馆再经秋,心烦懒上楼”(《酬牛秀才登楼见示》)等均直白浅俗,气卑格下,缺乏盛唐气象。
二戎昱
《唐才子传》曰:
“戎昱,荆南人,美风度,能谈,少举进士不第,乃放游名都,虽贫士而轩昂气不消……京兆尹李銮有女国色,欲以妻昱,而不喜其姓,戎能改,则订议。昱闻之,以诗谢云:千金未必能移姓,一诺从来许杀身。”
看来,他也是一位性格偏执且极度傲慢的人。其咏史诗云: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沙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这首诗从整体上看明白晓畅,也有兴寄,只是尚欠含蓄蕴籍之味。但据说此诗出时,边烽告急,大臣议和亲,宪宗也有此意,及睹此诗遂息和戎之论。虽未必可信,然可见此诗影响力。后他以文名登进士,入科场,史载士林皆以此人为荣。他的其他诗作如“惨惨寒日没,北风卷蓬根。将军领疲兵,却入古塞门。回头指阴山,杀气成黄云”(《塞下曲》)、“湖入县西边,湖头胜事偏。绿竿初长笋,红颗未开莲”(《玉台体题湖上亭》)等,大都语言直白浅陋,艺术性不高,少了唐诗应有的透彻玲珑之美、雄壮豪迈之气,虽也有兴寄,但是全篇一览无余,缺乏“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象外之旨。辛文房认为“昱诗在盛唐格气稍劣,中间有绝似晚作,然风流绮丽,不亏政化。当时赏音喧传翰苑,固不诬矣”,“不亏政化”四字,显然是他的诗歌受到好评的最主要原因。
三其他诗作与诗人
杨慎所举其他“劣唐诗”,如“一领青衫消不得”,此应是唐人下第之句,作者不详。类似的句子还有温庭筠之子温宪的“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咸通进士公亿的“十上十年皆下第,一家一半已成尘”等,皆是文人下第之后的辛酸之言,且多偶成。据说宋人王安石暮年多爱收集此类散句,致使一时集句盛行。
四 “劣唐诗”的特征
归纳起来,这些“劣唐诗”有如下的特点:
首先,它们和典型盛唐诗歌的旨趣大相径庭。盛唐诗歌注重含蓄蕴藉,韵味深远,而此类诗歌往往语直意浅,脉露味短;盛唐之诗雄深雅健,有时代的气势,而此类诗歌往往以俗事入诗,使得诗境支离破碎,不能反映時代的主旋律。
其次,这些劣诗的作者具有共同的特征:一是他们作诗的态度轻率,不够严谨,没有把它当成是一种艺术的追求,甚至只把诗当作是泄愤的工具。二是他们在性格上具有相同的特征,即心胸狭窄、性格偏执、孤傲不群。薛逢为人“恃才褊忿”,戎昱性格上有些偏执,罗隐“性简傲”、“褊急性成”,杜荀鹤则“恃势侮易缙绅”。三是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仕途坎坷。薛逢“自负经书之略,久之不达”;戎昱少举进士不第,初为贫士,后以文名才登进士,入科场;杜荀鹤擢第时已经46岁;卢延逊考了二十五次才中进士;还有本文所列举的下第诗之作者均属此类。四是他们的才力、学识有限。总之,不管在秉性、人品还是在作诗态度上他们都无法和当时的大家相比,他们代表着唐代中下层文士的创作水平。
“劣唐诗”的存在自然也有其合理性,它反映了处于唐代社会中下层的失意文人的生存状态;印证了诗人与其作品的关系;反映了尚俗风气在唐代悄悄地兴起。唐代尚俗的社会风气确实影响到了诗歌的创作,且时人对这些诗完全持宽容的态度。这些诗歌得以流传至今,也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人们对这些俗趣的喜爱。
参考文献:
[1] (明)杨慎:《升庵集》(卷五十七)《四库全书本》,商务印书馆,2003年。
[2]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五、卷二)《四库全书本》,商务印书馆,2003年。
[3] (后晋)刘 等:《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四库全书本》,商务印书馆,2003年。
[4] (明)陆时雍编:《古诗镜》,《四库全书本》,商务印书馆,2003年。
[5] 《全唐诗》(卷五百四十八、卷二百七十、卷六百五十五、卷六百九十三),扬州诗局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作者简介:秦功礼,男,1967—,河南柘城人,在读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单位:河南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唐诗劣唐诗尚俗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劣唐诗”,顾名思义指的是唐诗中之拙劣者。当然,它的参照对象当为代表中国诗歌最高成就的盛唐诗中兴象玲珑、圆融通透之诗。
本文所说的“劣唐诗”来源于明代杨慎《升庵诗话》中“劣唐诗”条。唐诗本是一个集体概念,指的是有唐一代所有诗人的诗歌作品的总和。因唐人在才能、修养、秉性上高下有别,所作之诗有优劣之分,本属正常之事。但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期,且出现了许多令后世望尘莫及的伟大诗人与诗篇,因而后人为唐诗贴上了一个“特等品”的标签。当然这里的唐诗概念已经被转换成了能够表现“盛唐气象”的雄深雅健之诗、含蓄蕴藉之诗、自然天成之诗。所以一旦读到唐人诗作中,格调不高的、语直意浅的、无益政化的作品,便会大为惊讶了,而且更令人奇怪的是这类作品似乎还不是少数现象,而是有着一大批的代表诗人且分布在盛、晚唐时期。为了揭开这个谜底,让我们从了解这些诗人与他们的作品开始。
一薛逢
元人辛文房在《唐才子传》评薛逢曰:
“逢天资本高,学力亦赡,故不甚苦思,而自有豪逸之态。第长短皆率然而成,未免失浅露俗,盖亦当时所尚,非离群绝俗之诣也。”
看来,薛逢诗的浅俗一方面是由于他做诗太轻率,不愿下功夫,另一方面也是为当时尚俗的风气所影响。薛逢本人性格上的自负与恃才褊忿是他做诗轻率的深层原因,他做诗只求一吐为快,宣泄不平,从态度上来说不够严谨。其诗如“日往月来何草草,今年又较三年老”(《醉春风》)、“东家有儿年十五,只向田园独辛苦”(《邻相反行》)、“旅馆再经秋,心烦懒上楼”(《酬牛秀才登楼见示》)等均直白浅俗,气卑格下,缺乏盛唐气象。
二戎昱
《唐才子传》曰:
“戎昱,荆南人,美风度,能谈,少举进士不第,乃放游名都,虽贫士而轩昂气不消……京兆尹李銮有女国色,欲以妻昱,而不喜其姓,戎能改,则订议。昱闻之,以诗谢云:千金未必能移姓,一诺从来许杀身。”
看来,他也是一位性格偏执且极度傲慢的人。其咏史诗云: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沙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这首诗从整体上看明白晓畅,也有兴寄,只是尚欠含蓄蕴籍之味。但据说此诗出时,边烽告急,大臣议和亲,宪宗也有此意,及睹此诗遂息和戎之论。虽未必可信,然可见此诗影响力。后他以文名登进士,入科场,史载士林皆以此人为荣。他的其他诗作如“惨惨寒日没,北风卷蓬根。将军领疲兵,却入古塞门。回头指阴山,杀气成黄云”(《塞下曲》)、“湖入县西边,湖头胜事偏。绿竿初长笋,红颗未开莲”(《玉台体题湖上亭》)等,大都语言直白浅陋,艺术性不高,少了唐诗应有的透彻玲珑之美、雄壮豪迈之气,虽也有兴寄,但是全篇一览无余,缺乏“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象外之旨。辛文房认为“昱诗在盛唐格气稍劣,中间有绝似晚作,然风流绮丽,不亏政化。当时赏音喧传翰苑,固不诬矣”,“不亏政化”四字,显然是他的诗歌受到好评的最主要原因。
三其他诗作与诗人
杨慎所举其他“劣唐诗”,如“一领青衫消不得”,此应是唐人下第之句,作者不详。类似的句子还有温庭筠之子温宪的“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咸通进士公亿的“十上十年皆下第,一家一半已成尘”等,皆是文人下第之后的辛酸之言,且多偶成。据说宋人王安石暮年多爱收集此类散句,致使一时集句盛行。
四 “劣唐诗”的特征
归纳起来,这些“劣唐诗”有如下的特点:
首先,它们和典型盛唐诗歌的旨趣大相径庭。盛唐诗歌注重含蓄蕴藉,韵味深远,而此类诗歌往往语直意浅,脉露味短;盛唐之诗雄深雅健,有时代的气势,而此类诗歌往往以俗事入诗,使得诗境支离破碎,不能反映時代的主旋律。
其次,这些劣诗的作者具有共同的特征:一是他们作诗的态度轻率,不够严谨,没有把它当成是一种艺术的追求,甚至只把诗当作是泄愤的工具。二是他们在性格上具有相同的特征,即心胸狭窄、性格偏执、孤傲不群。薛逢为人“恃才褊忿”,戎昱性格上有些偏执,罗隐“性简傲”、“褊急性成”,杜荀鹤则“恃势侮易缙绅”。三是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仕途坎坷。薛逢“自负经书之略,久之不达”;戎昱少举进士不第,初为贫士,后以文名才登进士,入科场;杜荀鹤擢第时已经46岁;卢延逊考了二十五次才中进士;还有本文所列举的下第诗之作者均属此类。四是他们的才力、学识有限。总之,不管在秉性、人品还是在作诗态度上他们都无法和当时的大家相比,他们代表着唐代中下层文士的创作水平。
“劣唐诗”的存在自然也有其合理性,它反映了处于唐代社会中下层的失意文人的生存状态;印证了诗人与其作品的关系;反映了尚俗风气在唐代悄悄地兴起。唐代尚俗的社会风气确实影响到了诗歌的创作,且时人对这些诗完全持宽容的态度。这些诗歌得以流传至今,也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人们对这些俗趣的喜爱。
参考文献:
[1] (明)杨慎:《升庵集》(卷五十七)《四库全书本》,商务印书馆,2003年。
[2]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五、卷二)《四库全书本》,商务印书馆,2003年。
[3] (后晋)刘 等:《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四库全书本》,商务印书馆,2003年。
[4] (明)陆时雍编:《古诗镜》,《四库全书本》,商务印书馆,2003年。
[5] 《全唐诗》(卷五百四十八、卷二百七十、卷六百五十五、卷六百九十三),扬州诗局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作者简介:秦功礼,男,1967—,河南柘城人,在读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单位:河南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