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素质教育得到大范围落实。素质教育的实施,让艺术学科的教学地位普遍提高。小学音乐教学对小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及审美情趣的提升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多个感官进行调动,引导学生听、读、动,可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丰富,为小学生音乐学习插上翅膀。
关键词: 小学 音乐教学 感官 方法 歌唱
引言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听觉、视觉及动觉的调动下,可以对音乐作品做出全面且协调的反应。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将听、读、动有效联系起来,不仅能让学生通过听觉听音乐作品,还能利用视觉与动觉感受音乐作品,融入音乐作品创设的世界中。结合听、读、动三方面组织小学生学习音乐,有利于小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更能打造立体化的小学音乐课堂。
一、在演唱环节联系听、读、动,为歌声插上翅膀
演唱学习是小学音乐学习的重要内容,在歌曲演唱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听觉、视觉及动觉,结合音乐学习中的听、读与动,从而让学生对音乐学习作品有所联想,强化音乐作品本身的表现力。小学生的演唱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演唱学习不仅仅是通过听与模仿进行准确演唱那么简单,在教学创新的今天,让小学生在演唱学习环节听歌曲、读歌词、做动作,才能促进小学生创新音乐学习理念形成,更能促进教学活动创新[1]。
如学习《奇怪的大石头》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读。通过阅读歌曲歌词,了解石头奇怪的原因,了解歌曲中涉及的语言,更好地理解歌曲。教师可以让一两位小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歌词,渲染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之后,教师引导小学生听歌曲,对比自己想法与歌曲中传达出的想法有哪些不同。教师给学生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练习歌曲,最后结合动作进行歌曲演唱。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有序引导学生听、读、动,不仅让小学生全面了解了歌曲涉及的语言,理解歌词,还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小学生的个人情感,有利于小学生在演唱中将音乐作品与自己合二为一,促进音乐作品演唱质量提高。
二、在欣赏环境联系听、读、动,为歌声插上翅膀
小学音乐教学具有极强的美育意义,促进小学音乐教学审美教育意义发挥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组织小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是其审美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听音乐作品,可以启发小学生的联想能力,让小学生对音乐中的形象有一定的初步认识,读与动就可以将这种形象的认识加以深化。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将听、读、动有效结合,除了促进小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提高外,更能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2]。
如讲解《听听,秋的声音》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放一些秋风声音、落叶声音及收割机声音的音频,让小学生通过听这些声音,猜一猜音乐学习主题。听觉在音乐欣赏环境中的调动,可以让学生的耳朵竖起来,全身心投入到小学音乐欣赏学习中。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小学生呈现一幅关于秋天的图片,让学生读图片。读不仅限制在文字阅读中,还可以理解为广泛意义上的信息收集与整理。教师引导小学生读图片,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对秋天有什么样的个性化理解。当小学生陷入深思,教师为学生播放要学习的音乐作品,促进小学生融入音乐作品创设的情境中。给学生自由,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旋律中律动,以此方式展示自己的音乐欣赏结果。这样的教学活动是极具创新意义的,学生全程专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欣赏方式与欣赏观点的表达方式都十分个性,有利于满足小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更能为小学生的音乐欣赏学习插上翅膀。
三、在编创环境联系听、读、动,为歌声插上翅膀
当代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也是一样,教师要利用有效的教学活动,突出小学生的音乐学习主体地位,给小学生课堂学习主人翁的感受,促进小学生高效学习音乐。小学生的年级不同,音乐学习能力也有所不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组织学生创编音乐作品。在音乐作品创编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听、读、动。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爱”的主题,让学生创造自己的音乐作品。首先,学生通过讨论听一听大家对这个主题的看法,激发灵感。之后,创作歌词,歌词的创作需要创作者反复读,了解歌词质量。最后,通过乐器操作或者简单哼唱进行作曲,这就是动的过程。在音乐创作中,小学生去听读、去行动,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有利于音乐素养提高。
结语
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让小学音乐教学面临教学改革的挑战。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调动学生多个感官,有利于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更能促进小学音乐综合教学目标的实现。将听觉、视觉与动觉有效结合,让小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更饱满,从而促进小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胡湘.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观“全国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示与研讨会”有感[J].中国音乐教育,2010(1):48-49.
[2]颜晓娟.乘着歌声的翅膀——浅谈在小学音乐中的情感教学[J].文理导航,2014(3):94.
关键词: 小学 音乐教学 感官 方法 歌唱
引言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听觉、视觉及动觉的调动下,可以对音乐作品做出全面且协调的反应。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将听、读、动有效联系起来,不仅能让学生通过听觉听音乐作品,还能利用视觉与动觉感受音乐作品,融入音乐作品创设的世界中。结合听、读、动三方面组织小学生学习音乐,有利于小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更能打造立体化的小学音乐课堂。
一、在演唱环节联系听、读、动,为歌声插上翅膀
演唱学习是小学音乐学习的重要内容,在歌曲演唱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听觉、视觉及动觉,结合音乐学习中的听、读与动,从而让学生对音乐学习作品有所联想,强化音乐作品本身的表现力。小学生的演唱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演唱学习不仅仅是通过听与模仿进行准确演唱那么简单,在教学创新的今天,让小学生在演唱学习环节听歌曲、读歌词、做动作,才能促进小学生创新音乐学习理念形成,更能促进教学活动创新[1]。
如学习《奇怪的大石头》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读。通过阅读歌曲歌词,了解石头奇怪的原因,了解歌曲中涉及的语言,更好地理解歌曲。教师可以让一两位小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歌词,渲染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之后,教师引导小学生听歌曲,对比自己想法与歌曲中传达出的想法有哪些不同。教师给学生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练习歌曲,最后结合动作进行歌曲演唱。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有序引导学生听、读、动,不仅让小学生全面了解了歌曲涉及的语言,理解歌词,还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小学生的个人情感,有利于小学生在演唱中将音乐作品与自己合二为一,促进音乐作品演唱质量提高。
二、在欣赏环境联系听、读、动,为歌声插上翅膀
小学音乐教学具有极强的美育意义,促进小学音乐教学审美教育意义发挥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组织小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是其审美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听音乐作品,可以启发小学生的联想能力,让小学生对音乐中的形象有一定的初步认识,读与动就可以将这种形象的认识加以深化。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将听、读、动有效结合,除了促进小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提高外,更能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2]。
如讲解《听听,秋的声音》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放一些秋风声音、落叶声音及收割机声音的音频,让小学生通过听这些声音,猜一猜音乐学习主题。听觉在音乐欣赏环境中的调动,可以让学生的耳朵竖起来,全身心投入到小学音乐欣赏学习中。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小学生呈现一幅关于秋天的图片,让学生读图片。读不仅限制在文字阅读中,还可以理解为广泛意义上的信息收集与整理。教师引导小学生读图片,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对秋天有什么样的个性化理解。当小学生陷入深思,教师为学生播放要学习的音乐作品,促进小学生融入音乐作品创设的情境中。给学生自由,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旋律中律动,以此方式展示自己的音乐欣赏结果。这样的教学活动是极具创新意义的,学生全程专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欣赏方式与欣赏观点的表达方式都十分个性,有利于满足小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更能为小学生的音乐欣赏学习插上翅膀。
三、在编创环境联系听、读、动,为歌声插上翅膀
当代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也是一样,教师要利用有效的教学活动,突出小学生的音乐学习主体地位,给小学生课堂学习主人翁的感受,促进小学生高效学习音乐。小学生的年级不同,音乐学习能力也有所不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组织学生创编音乐作品。在音乐作品创编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听、读、动。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爱”的主题,让学生创造自己的音乐作品。首先,学生通过讨论听一听大家对这个主题的看法,激发灵感。之后,创作歌词,歌词的创作需要创作者反复读,了解歌词质量。最后,通过乐器操作或者简单哼唱进行作曲,这就是动的过程。在音乐创作中,小学生去听读、去行动,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有利于音乐素养提高。
结语
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让小学音乐教学面临教学改革的挑战。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调动学生多个感官,有利于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更能促进小学音乐综合教学目标的实现。将听觉、视觉与动觉有效结合,让小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更饱满,从而促进小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胡湘.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观“全国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示与研讨会”有感[J].中国音乐教育,2010(1):48-49.
[2]颜晓娟.乘着歌声的翅膀——浅谈在小学音乐中的情感教学[J].文理导航,2014(3):94.